新書推薦: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58.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74.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40.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319.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內容簡介: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先后经历了六个阶段。第一,酝酿启动。第二,全面调研。这是最重要的阶段。各地组织专门人员,查询档案,实地走访,搜集了大量资料。第三,起草报告。凡参加调研的县以上单位,都要在搜集整理、考证研究档案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写出调研报告,全面、准确地反映调研成果。同时,将调研中搜集的档案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制作统计表、大事记和人员伤亡名录等。第四,分级验收。为保证调研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肃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研报告都要经过四级验收。
|
目錄:
|
总序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
调研工作规范和要求
一、陕西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综合调研报告
(一)调研工作概述
(二)全国抗战前及战争中陕西省的自然和社会状况
(三)日本侵略者在陕西的主要罪行
(四)人口伤亡情况
(五)财产损失情况
(六)结论
二、专题调研报告
(一)陕西省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日军轰炸和炮击的直接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抗战时期陕西省的防空与迁移疏散损失
(三)抗战时期陕西省的兵役负担
(四)抗战时期陕西省支前募捐与难民救济
(五)陕西省抗战时期的军事征用和军事工程差徭
(六)抗战时期陕西省的军公粮征购和农特产品损失
三、资料
(一)档案资料
1.人口伤亡
(1)1938年11月19日行政院服务团团员吴宣汉、
马光生报告1938年榆林县被炸及抚恤情况
(2)华阴县人口伤亡调查表(1939年1月26日)
(3)咸阳市二十八年月日被炸振恤登记表(1939年10月)
(4)大荔县1939年1月被炸损失情况(1939年2月15日)
(5)宝鸡县政府呈为遵令另行填送本年一月份被敌机空袭
所受损害调查表请鉴核由(1939年3月)
(6)陕西省平民县人口伤亡调查表(1939年1月-3月)
(7)神木县政府据呈为遵令查明本县遭受敌机摧毁情形列表呈报,请核备,令准存候汇办由(1939年3月)
(8)宝鸡县政府为具报三月十四日被敌机空袭所受损害情形由(1939年3月15日)
(9)西安市被炸伤亡及给恤情形(1939年8月28日)
(10)陇海铁路工会长安分会呈报1939年10月10日被炸伤亡情况
(11)陕西省民政厅呈报1939年10月10日、11日西安市被炸伤亡情况
(12)长安大华纺织厂呈报1939年10月11日被炸伤亡(1939年11月4日)
(13)第十战区陕西省咸阳县动员委员会呈报本县城关被
(19)回忆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延安城
四、大事记
后记
总后记
|
內容試閱:
|
《陕西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4)文化教育设施被摧毁,民众受教育权利被剥夺
抗战期间,日军把陕西的大中小学校和文化教育机构作为轰炸和炮击的重要目标。由平津等地迁移西安办学的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多次被炸,被迫再次迁移陕南城固办学。在汉中后又再遭日机多次轰炸。如1939年10月26日.12架日机对位于汉中东郊黄家坡的西北医学院进行轰炸,投弹40余枚,炸死教授杨其昌等14人,伤17人。即使在关中西部武功县杨陵镇办学的西北农学院也遭受日机三次轰炸,损失惨重。西安城里的中小学亦未能幸免。西安一中、西安高中等12所中学被迫迁移陕南办学。兴国中学等多所中小学亦被迫迁西安南郊或安康、宝鸡办学。日机还对西安易俗社、西安平民医药报社、西京日报社、西安民众教育馆等文化机构实施了多次轰炸。始建于明初的西安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和鼓楼也遭日机多次轰炸,受损严重。陕西省图书馆在辗转迁移中损失古籍善本达三万余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今西安碑林)遭日军飞机两次轰炸,直接损失法币265874元。位于河防的潼关县立大悲巷初级小学等16所中小学在日军炮击和飞机轰炸下,校舍、仪器、图书尽毁,无法办学。咸阳县第一、第二中心国民学校,私立东北小学等多所学校也遭日机多次轰炸。陕西其他学校被炸毁者亦不在少数。为减少日机轰炸的伤亡,陕西省不得不决议“中学、师范迁往安全地点办学,小学必要时可停办”。迁移办学,校舍拥挤,图书仪器短缺,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小学停办,大中小学迁移疏散,致使很多学生无法再续学业,就学的权利被日本侵略者剥夺,加以战时物价飞涨,陕西省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虽年年增加,仍不及物价涨幅,陈旧的教学设施无法更新,师生生活更难得到保障,也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并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辍学。2.日本侵华战争对陕西社会的深远影响发展现代工业,以现代工业、现代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为推动力,把陕西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改变陕西的农业社会结构为适应发展现代大工业生产的社会结构,是实现陕西现代化的基本路径。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始逐步关注陕西的建设问题。九一八事变后,在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战略决策的促进下,在邵力子、于右任诸公的努力下,到1937年,陕西先后建立起了纺织、面粉、化学、电气、榨油、机器制造、打包等制造工业。陕西的重工业也从无到有,逐步走上了发展的轨道。战前陕西的工厂有72家,资本总额1813万元,动力总和1429匹马力。全面抗战爆发后,陕西成为大后方战略基地。前线军队的军需给养供给,人陕的大批公教人员及难民、流民生活和生产的需求,为陕西发展工业提供了市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经济体制,支持沿海和战区工业内迁。陇海铁路局将沦陷区铁路技术人员有组织地转移到陕西南郑黎坪垦区。到1940年6月,迁入陕西西安、宝鸡、汉中等中心城市的工厂有44家,器材一万余吨,技术工人700余人,内迁陕西的工业为陕西现代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陕西的工业也应战时经济之急需,快速发展到了385家。但应军事需求而建立的工厂,其主旨是为战争服务,因而在布局和结构上很少顾及陕西工业的长远、持久发展。一待抗战胜利,内迁工厂“复员”,技术工人回迁,陕西的工业又回到战前的发展水平。如1945年11月对西安市第四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会员商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该区西京修造厂等28家机器工业同业公会会员商号,14家停工或停顿.14家陷入萧条。抗战时期,迁往陕西办学的高等院校有13所,中等学校有18所。中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由1937年的11623人增至1945年的56474人。战时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工厂和学校的内迁是在战争破坏的逼迫和爱国激情促使下的非不得已的被动性义举。抗战胜利后工厂、学校的“复员”回迁潮,足见这种外力推动下的战时经济体制催生的工业化对陕西现代工业发展,进而是对陕西现代化的发展的影响力实在有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