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后殖民主义:人物与思想》梳理总结了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缘起及精神实质,对赛义德、斯皮瓦克及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分别进行了评介,并对后殖民主义理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分别进行了深入探讨。
|
內容簡介: |
丛书介绍:本丛书选取近二三十年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以概述、解析与研读原著相结合的方式,弄清上述每一思潮流派的缘起及其历史背景,阐述其重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指出其理论的方法论特征,并通过其理论的具体实践运用,看其当代意义之所在。
本书介绍:依照后殖民主义的观点,只有西方先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和楷模,而非西方的“落后”民族的文化则常被贬称为边缘文化、愚昧文化。正是在这个所谓“落后”文化被不断沦为他者化的时代,西方文化霸权逐渐代替了西方以往对第三世界经济和政治的直接控制,因而,与西方文化霸权的对抗就成了“后殖民时期长期政治冲突”的主要内容。本书就是对这一思潮的深度论述。
|
關於作者: |
罗钢,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应志(1970—),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师从罗钢教授,现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文论、欧美文学、中国新诗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著有《解构的文化政治实践》(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后殖民主义 人物与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等。
|
目錄:
|
导论西方现代化、跨国原始积累及其文化批判
第一章世俗批评:文化霸权与帝国实践——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
第二章解构主义视野中的帝国主义认知暴力和危机控制——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
第三章从“心理游击战”到“第三度空间”——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
第四章种族、性别与文本的政治——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与批评实践
第五章资本逻辑与历史差异——关于后殖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考
附录关于殖民话语和后殖民理论的若干问题
参考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这也是西方文化和殖民主义相互配合的典型模式。在西班牙人每次军事入侵美洲之前,指挥官都会在公证人面前宣读规劝印第安人成为虔诚天主教徒的责令:“如果你们不这样做,或者居心不良地故意拖延的话,我向你们保证: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将对你们发起有力的反击,并将尽我所能在各地同你们作战,使你们屈服于教会和陛下的束缚,并且顺从他们。”无论是“拯救”、“庇护”还是后来的“强迫”,我们都只能将西方天主教在殖民地的传播看成是殖民主义的配套设施,而不是针对血腥的殖民奴役的反抗实践。宗教的代表性在于,随后进入殖民地的西方的科学知识、语言和政治上的民主观念等欧洲现代文化,都跟宗教一样,无论在殖民历史的开始还是之后,无论它们对殖民地人民曾经起过怎样的启蒙和现代化作用,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们不是作为殖民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而是作为其协调者、安抚者、事后料理者和殖民历史的合法阐释与辩解者出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