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編輯推薦: |
词语就仿佛现象的守护神,使之得以持存,甚至历久弥新。词语言说着现象的名称,而后者的丰富内在却只有在对生活的贴切关注下才能被发现。
在充满哲思的体察下,现象的本质得到彰显,例如“焦虑”的本质便是自我对未来的先行投入;相近的概念获得厘清,例如“孤独者”可以自我麻醉,而“孤寂者”却在悲凉之中显得异常清醒和超然;词语内在的矛盾也被揭示,例如“愤世嫉俗者”的悲观情绪恰恰是由于他对世界的过分乐观。
于是,词语与现象,在人的思想中,相互交织并共同绽放。
|
內容簡介: |
人类的智慧通过语言积淀下来。我们通过语言描述现象的同时,其实也在通过语言感知现象。由此,现象就与词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世界的境域。本书从日常语言出发,从哲学的角度对其加以阐释,试图挖掘出“词语”之下的“现象”。
作者常年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在本书中,通过对某些概念诸如“寂寞”“人”“希望”等词的分析,深入挖掘了习见的概念之中未被我们发现的深意。每一篇文章后配有相关主题的短诗,含义隽永,搭配的摄影小品也很值得玩味。
|
關於作者: |
张志平,1968年出生,2000年于复旦大学获外国哲学博士学位。曾出版过译著《哲学对话:柏拉图、休谟和维特根斯坦》(漓江出版社,2013)、《自律的发明:近代道德哲学史》(上、下)(上海三联书店,2012)、《舍勒的心灵》(上海三联书店,2006,两人合译)、《迷途指津》(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三人合译),专著《情感的本质和意义——舍勒的情感现象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西方哲学十二讲》(重庆出版集团,2007)。在《复旦大学学报》《江海学刊》《人文杂志》《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社会学家茶座》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在意大利拉特兰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访学,现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
目錄:
|
尊严
隐私
歧视
裸体
人情世故
天灾人祸
真
某
屁
看
暴
孤独
寂寞
尴尬
焦虑
嫉妒
愤怒
奢侈
自卑自负谦虚
劫匪小偷骗子
虚伪
说谎
谣言
信用
朋友
思念
感恩
权威
签名
名声
信仰信念
希望
死亡
|
內容試閱:
|
人类的智慧通过语言积淀下来,成为我们现在无意之间就拥有的一笔财富。如今,在通过语言描述现象的同时,我们其实也在通过语言感知现象,或者说,通过语言使我们对现象的感知得以有其确定而清晰的表达。现象与词语交织在一起构成我们世界的境域。当我们的目光注视现象时,似乎也注视到了语言,或者说,现象似乎也在通过语言向我们无声地 “诉说”自己。这种“诉说”使作为境域的世界变得可以理解,并且充满意义。
更进一步讲,我们对生活和世界的大部分体验并非完全先在于语言,而是同时也已经安置在语言当中,被语言裹挟起来,或者说,与之纠结在一起。正因如此,我们的体验,至少是部分体验也才具有了语言上的可传达性。语言上的可传达性意味着体验脱离原初的感性层面而进入知性层面;就此而言,只要是被表达的体验都诉说了某种归属于现象本质性的东西,哪怕这种本质性的东西仅在要素、环节或零件的意义上存在。既然本质性的东西归属于现象,那么,它们同时也就是现象,只不过是唯一能与语言对接或栖居于语言中的现象。
语言离不开语词。每个词语都在知性层面上传达着某种现象,甚至提纲挈领地指出某种具有多重侧面的现象整体。如果我们不虚心聆听,这种现象整体就会躲在词语的背后而不为我们所知。此时,词语就仿佛现象的守护神,使之得以持存,甚至历久弥新。只不过,对粗心的人们来说,它们很可能是隐而不显的。此时,就需要用虚心、细心和耐心,打开被尘封的时间之锁,一步一步穿越词语指示的道路,或者,基于语词提供的线索深入现象的腹地,像朋友般享受它们的敞开和临在。
在本书中,我们试图通过词源分析和现象描述,昭示与人的存在处境或情感现象有关的词语所守护的现象整体的本质和结构。由于知性层面的语言与感性层面的现象体验总是保持着一定的张力,两者的关系一方面在现象本身中有其根源,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描述者的建立或打通,所以,我们的描述又是不恰当的,在让感性体验出离原初的感性层面进入知性层面的同时,也让感性体验被过滤、浓缩、结晶,甚至变异,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不能如其所是地存在。在此意义上,本书充其量也只是一种不恰当的言说。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其中穿插了一些与所分析的词语或有关或无关的诗,给诗配上或有关或无关的图,作为阅读过程中的茶歇;目的是让读者在两者的交替中,体会现象的如其所是或差异化呈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