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公司治理评论》有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主办、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4辑,采用国际通行的匿名审稿制度,收录原创性的理论、经验、总署和评论性的中文公司治理论文。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鼓励理论和经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学术取向,提倡学术批评。
|
關於作者: |
李维安,1957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专业、公司治理与网络组织等方向。曾任东北财经大学校长,曾任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等职务。2013年10月27日,辽宁省委组织部在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会议室召开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调整东北财经大学领导班子主要成员的决定。省委组织部同时宣布了省委关于艾洪德、李维安同志职务变动的决定,李维安不再担任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职务。[1] 2013年12月26日,任天津财经大学校长。
|
目錄:
|
股权集中型公司治理市场效应研究
——一个研究思路与展望
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
高管与董事:到底有多少价值
——基于股票市场对突然死亡事件反应的实证分析
我国总体并购活动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联性研究
区域文化、董事会治理与资本结构
——基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视角
多维度组织中“试错学习”的研究脉络及研究展望
基于企业本质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路径研究
后记
|
內容試閱:
|
《公司治理评论(第5卷 第2辑 2013年6月)》:
其实,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多维度组织的想法并不是新的。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传统事业部制组织产生的问题,如高雇员成本、对资源的内部争斗,缺乏标准化进而失去市场机会等,管理者和学者们纷纷探讨如何在组织的各部门之间实现业务协同,在一些涉及跨国公司性质变化的出版物里,“沿着某些维度组建事业部形式组织”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兴趣。从“事业部形式组织应该通过财务方法达到协同效应”、“企业管理的发展或研发项目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管理思想中,已经可以看出多维度组织设计的一些理念,尽管还很有限。同一时期,在实践中,欧洲和美国的一些跨国公司也正在改变其内部结构,其结果是构建了一些矩阵型组织,这种虽然还不是成熟的多维度组织设计,但是可以看作传统事业部制组织向多维度组织过渡的一种组织形式。与理论概念的讨论不同,作为一个经验现象,多维度组织确实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事业部制或矩阵型组织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多维度组织的本质在于它体现了“团队精神”的原则,这意味着所有的团队成员都知道这场比赛以及他们在这场比赛中的角色,共享信息、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合作。这些都是传统事业部制或矩阵型组织所无法实现的。
综上所述,多维度组织出现于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企业战略从“产品生产模式”到“知识开发模式”的转变背景之下,基于对古老营销智慧的重新领悟:组织的盈利能力最终取决于他们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而创造这个价值能力的源泉已经从有形的实物资产和显性知识到知识型员工的隐性知识。多维度组织的设计原则正是在于整合组织中分散的隐性知识,使组织能够更好地开发无形资源,提高组织的范围经济。
由此,多维度组织可以定义为:组织按照区域、产品、分销渠道等内容分为多个不同的维度,基于共同的客户,各个维度内的资源协同运作,使组织能对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最低成本实现组织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多维度组织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多个企业组成的企业网络。多维度组织具有多维度、协同性、动态性、适应性等特点,具有其他组织结构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能对市场和技术等要素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时间、成本和任务能更好地协调;权力与责任共担,压力分散在团队内部,更利于团队建设;资金、技术、人力等诸多资源共享,在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项目成本可以实现最小化;项目导向型的运作利于培养总经理式的人物等。上述优点正是研究多维度组织的价值所在。多维度组织的相关问题也已经引起了中外学者们的关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