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編輯推薦: |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青岛出版社特隆重推出精装中文版,在为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国抗战史研究者奉献一份独特的文学史料的同时,也为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将民族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刻入民族记忆作出了贡献。因此,本书有望获得广大读者尤其是党史、军史研究专家的欢迎,获得两个效益的丰收。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苏联著名记者A.哈马丹(1908—1943)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抗战的短篇小说集,也是苏联出版的第一部关注中国抗战的文学作品集,俄文原版由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儿童文学出版社于1939年在莫斯科推出。作者曾在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工作过,结合耳闻目睹的中国人民抗战故事创作了本书,问世后激起了强烈反响。书中以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中国坚持抗战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既展示了中国军民面对日本侵略者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又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还展现了日军中进步士兵的反战思想,全书视角独特、情节曲折、感情充沛、语言洗练,极具国际视野和历史意义。
|
關於作者: |
A.哈马丹(1908—1943),苏联著名记者,出生于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曾在《真理报》、塔斯社任职,1920在德国进行过革命宣传,1930年代曾在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工作过,1941参加苏联卫国战争,1943年牺牲,具有丰富的革命经验和优美的文笔,撰写的各类报道尤其是战地报道影响颇为深远。《大愤怒》是A.哈马丹的小说代表作,也是苏联出版的第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抗战的短篇小说集。
|
目錄:
|
在小山岗1
游击队员12
阿兰之队31
新兵军平之死48
长 征63
蓝 湖98
投诚者112
兰枝──游击队员之母139
一个武士的日记157
小樟——王声之子183
目 录
CONTENTS
附录:故事汇
少年小蔡203
不祥之歌207
发生在一座小村庄的故事209
火 团215
上海橙子218
劳刚的“错误”224
胜利之击230
我好伤心……235
亡者的行进242
三姊妹249
|
內容試閱:
|
我好伤心……
受伤的士兵陆续被送到了城里。到处都上演着与日军对抗的血战,泰安医院已经无法给伤员们提供足够的地方了。当周边村子的村民知道这件事后,就用竹子做好了轻快舒适的担架,然后派代表去了泰安医院。许多正在养伤的战士被村民抬到了自己家中住下,直到他们的伤口愈合。
在新河县的这个小村子,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伤员的到来。村民们早已热情地为尊贵的客人——祖国的保卫者收拾好了要入住的房间。他们要接待二十多位战士。争执了很久之后,大家决定抓阄,看哪个村民能有幸把伤员接到自己家中。尽管村长李平提出的这个办法很公正,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满意。所有人都想把伤员请到自家好好照顾,大家又吵了起来,最终决定:整个村子一起给伤员提供粮食和衣服。此外,村民们要轮班在村子四周警戒。
在距离村口老远的地方,负责放哨的孩子们警惕地睁大了眼睛。当他们看见伤员时,就会飞奔着通知村里。这已经是担架队进城的第二天了,村民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村里的老头儿也都走到村口,爬到小岗子上,从那里眺望着远方。
伤员们凌晨才到达,这时村子正沉浸在睡梦中。放哨的孩子们正背靠背地打着盹儿。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迅速清醒过来,朝着村子里跑了起来,狂热的呼喊声传遍了整个村子:“来了,来了!伤员们来了!……”
街上很快就站满了人,大家都往村口走去。他们在那里迎接了尊贵的客人。村长李平激动地欢迎战士们的到来:“我们等待你们,就像是等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因为我们的孩子也在前线与敌人殊死搏斗着。如果你们不嫌弃我们的住房简陋,就请住到我们这里,并接受我们对你们的敬意吧……”
李平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是由于紧张,他的话一点儿条理也没有。于是他住了嘴,做了一个大大的请的手势。那手势是那么有说服力,表达了最热烈、最发自内心的欢迎。村民们争着上前换下了抬着伤员的那帮人,快步朝村子里走去。
一路上几乎没有争吵。来的战士不是二十名,总共才有十二名!村里派去的代表很难为情地摊了摊手,说道:“不论我们怎么请求,还是没有用。大家都想接收伤员,但是伤员没那么多啊。”
村长李平开始宣布幸运者的名字:“苏征!这位尊贵的客人就住你家。牧唐!把这些担架拿到你家去。”
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李平的每一句话。那些被李平念到名字的人,都欢天喜地地把战士接到自己家去。为了不让吵闹声打扰战士们休息,谁也没有再争论什么。
分配完后,李平才看见了周桐老太太。血一下子涌上了他的脸庞,他感到很难为情。如果还有伤员需要分配的话,肯定会分给她。她的五个儿子都到前线与敌人战斗去了,丈夫也早就去世了,她一个人过得很苦闷。李平悲伤地叹了一口气,走到了她面前:“大娘,你不要难过。我会和你一起做最重要的事:我们一家一家地转,去看看为伤员们准备的东西是不是都安顿好了,是不是够了。这是咱俩的职责。”
老太太默默地点点头,遗憾地目送着被送到最头上那间房子的最后一副担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