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这是一部描写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的家庭小说。位于大沙河畔的老李家的四个儿子,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的冲击下,走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小说从一个普通家庭生活的裂变,
折射出当代中国转折时代的社会变迁和人性百态。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描写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的家庭小说。位于大沙河畔的老李家的四个儿子,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的冲击下,走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老大,一个偶然的机会攀上当地造反派司令改变了人生轨迹,靠投机成为当地先富起来的一拨人。他不满父母包办婚姻,曾与情人约定一起跳河殉情,在当地轰动一时,但后来被骗家境败落,老婆离他而去。老二不好好上学,高中时就与女同学在家偷情。成人后当上船老板,靠贩运沙子曾兴隆一时。但不久竞争激烈,他把船卖掉,改做其他生意,竟一事无成,成天醉酒在家打老婆;老三娶了局长的千金,依靠老丈人当上教育局干部,成天想着升官发财;老四上了大学,毕业后与同学“系花”结婚。他在地方大学教书,不满于现状,通过考研改变了命运,携妻儿迁居北京。情欲与奋斗、金钱与欺诈、贫穷与富有以及美与丑、爱与恨、善与恶在四兄弟之间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小说从一个普通家庭生活的裂变,
折射出当代中国转折时代的社会变迁和人性百态。
|
關於作者: |
静心,原名寿静心,女,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华女子学院教授,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长篇小说《迷旎花园》《活着,为自己快乐》《大家小事》等。
已发表中篇小说《心脏病》《嗓子里的别针》《女人到四十》《无奈》等。
《大沙河畔》是作者最新作品。
|
內容試閱:
|
老李家娶了个大学生
人和街20号老李家一大早便劈劈啪啪地放起了鞭炮,引得路人驻足,街坊四邻的也赶来观看。磨盘街北头和南头的人都过来了。闹嚷嚷的一堆人,把本就不宽的人和街塞得水泄不通,如早年间正月里看走旱船时那般热闹。
“谁家呀这是?干啥哩这是?”后来的没占着地利,便一边努力伸长脖子四下撒看一边问旁边的人。
“听说是老李家哩!”
“那个老李家?”
“水管旁边的老李家呗!”
听得人恍然大悟,“他家呀!”
“可不咋哩!”说话的人有点不屑听话人的大惊小怪。
也难怪,水管边的老李家既是人和街的老住户,又是人和街、磨盘街闲聊时的新对象。老李家的几个儿子便是人们闲聊时的主角!老李家的大儿子是名人,在人和、磨盘二街,其有名的程度相当于今天到处被粉丝追着签名的歌星影星,也就是说,凡住在人和、磨盘二街的人没有不知道老李家大儿子李家明的!
人家老大,是先富起来的一拨人、万元户,用报纸的话说,是英雄一类的人物。别说咱人和街,磨盘街,就是再远些的三义街、关帝庙街,就是河南又有几个比得上人家的!瞅瞅人家也是活一辈子,咱也是活一辈子!
人家老二,过去当船老板那阵儿,粉丝街哪家不知道人和街李家清!
人家老三,在教育局当干部!娶得是咱周口局长的闺女!瞅瞅人家!
人家老四,大学毕业上师专教大学!
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人家的祖坟就愣是冒青烟!
“这放炮又为的——”问话的人尚未问完便明白了,老李家门上、门两边,连公用水管上边的墙上都贴了大红的喜字,原来老李家儿子娶亲呢!
新娘子一身红,红西装,红皮鞋,漆黑的发鬓上斜插着一朵小小的红玫瑰,衬的一张脸雪白粉嫩,睛如墨漆。围观的人赞叹声声,老李家竟然有这样的好福气,这不把仙女都娶回家来了吗!
有磨盘街北头的人不知底细,问是那个儿子的媳妇。
“老四的呗!也是大学生嘞!”回答的人话中既有羡慕也有不屑。
那年月一家子里头能出两个大学生,产生的轰动效应不亚于今天买彩票中了特等奖。李家的三儿子和四儿子都是大学生。
那是1988年1月1日。
沈玉儿嫁给了李家复,很多同学都奇怪。
当年的沈玉儿,是中文系的系花。个子高挑,腰细胸高,唇红齿白,一双眼睛更是“美目盼兮”,许是因为书读多的缘故,举手投足中都透着一股子书卷气。不管多少人在,只要她一出现,大部分人的眼光就跟听了号令似的,“唰”的一下齐齐转过来。可这么个漂亮的姑娘,多少男生的梦中情人竟然找了有这么个恶俗名字的男生做朋友!而且当真嫁给了李家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