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以赵一曼同志为代表的无数中共抗日民族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首首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英雄史诗。在当今时代,同样需要无数像赵一曼同志一样的英雄模范人物引领各族人民,发扬爱国主义、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团结一心,振兴中华!
|
內容簡介: |
作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赵一曼的事迹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间传颂,影响深远。本书既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读物,也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全书以图录的形式,选取赵一曼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生活和历史轨迹,用纪实的手法还原了英雄的一生,讴歌了其高尚品质。
|
關於作者: |
本书由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等单位共同编写。
|
內容試閱:
|
1935年1月,珠河地区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由赵尚志任军长兼第1师师长。珠河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到新的历程。李一超参与了东北人民革命军成立的筹备工作,后担任中共铁道北区区委书记,领导铁道北“红地盘”的抗日斗争。
李一超走上新的岗位后,即着手开辟新的根据地。她率领的抗日队伍,纪律严明,亲近群众,广为当地村民欢迎。很快,一个英姿飒爽、红枪白马的女指挥员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大家赞许这支抗日队伍,也议论着李一超,有不少人误以为李一超就是赵尚志的妹子。面对大家的误解,李一超在一次群众大会上笑着作了解释,大意是:我和赵尚志司令,都是为了救国而参加抗日队伍的,虽然不是亲兄妹,却胜似亲兄妹,以后大家就叫我赵一曼吧!豪爽的川南妹子,喜欢代表忠坚的“一”字,加上大家都认为她是赵尚志的妹子,姓“赵”,于是干脆将错就错,顺应“群众呼声”,为自己取了“赵一曼”之名。今天我们所知晓的“赵一曼”就是这样开始叫响的。
不同斗争环境的洗礼,炼就赵一曼过硬的本领,新的斗争舞台又给她创造了一个更加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在赵一曼的组织下,铁北地区的“红地盘”的各项事业热火朝天地发展起来,农委会、反日会、妇女会、儿童团工作都十分活跃,成效显著。这让检查工作的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感到很满意,给予了赵一曼高度评价。
在“红地盘”里建有农民抗日武装,农民自卫队和由青壮年组成的游击连,配合游击队作战。1935年2月,日伪军向哈东游击根据地进行春季“讨伐”。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决定分两路组织地方武装进行反击,铁道北由赵一曼负责。为了有效保护群众,打击敌人,赵一曼组织自卫队扒铁道、炸桥梁,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一天,得悉鬼子“讨伐”关门嘴子的情报,赵一曼决定打伏击。一来让部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增强信心;又可夺得敌人武器装备自己。她把队伍隐蔽在敌人必经的树林中。耀武扬威的鬼子进入伏击圈后,赵一曼指挥拿快枪的队员先发制人打掉了骑马的指挥官,然后手持大刀、长矛的自卫队员们猛地出现在毫无准备的鬼子面前。被原始武器杀得晕头转向的日本兵丢下十几具尸体和许多枪支弹药从原路逃走。这一仗消灭了十几个日本兵,缴获了20多支枪,大获全胜。由于这一仗打得漂亮,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抑制了敌人在这一地区猖狂活动。
1935年3月,抗联驻守在侯林乡的一个营突然被日军两个团兵力包围了,情况十分危急。主力部队离得很远,一时又赶不到。营长领着战士们奋力抵抗,激战了一天一夜,也未能打通突围的缺口,且敌人还不断增加援兵。赵一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集合游击队三十几个队员,他们一律带着红袖章,还打着一面红旗,上面写着“哈东游击队第×支队”。半夜三点多钟赶到侯林乡,直抵敌人后背。突然间冲进了指挥所,把敌指挥官击毙在睡梦中。然后集中火力从北面向敌冲击。由于火力猛烈、攻击突然,敌人误认为是抗联主力部队,又加上失去后面指挥,在两面夹击中,慌乱溃散。不久,沈阳的《盛日报》、《哈尔滨日报》、《大北新报》都用显著标题惊呼:“共匪女头领赵一曼红枪白马猖獗于哈东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