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NT$
349.0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NT$
440.0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反歧视评论》的立场:
平等的立场,这是本书立基的方向,平等是人们应当致力追求的重要价值,也是保持人们尊严的必要条件。
学术的立场,这是本书坚持的原则,学术性是保证论述客观公正的基本标准,丧失了学术性也就失去了学人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
技术的立场,这是本书致力的特色,在常识已然普及的年代,需要更加细致的技术方案将平等权落到实处。
|
內容簡介: |
《反歧视评论》是国内第一个以平等权利和反歧视为主题的连续出版物,它集中关注国内外对歧视问题的法律和制度实践,注重规范研究和社会调研相结合,力促实现更加平等的就业环境。不仅关注和参与反歧视的立法进程,也重视反歧视的司法和行政,利用多元化的制度平台促进公平就业。
与此同时,本书注重介绍国外关于反歧视的最新制度和理论,并促进国外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为中国反歧视提供切实的对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刘小楠,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宪政研究所负责人,法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访问学习,并获耶鲁大学法学硕士学位,曾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士、挪威、芬兰、韩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考察性别平等及反歧视问题。主要从事理论法学、反歧视及性别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国际研究项目,并撰写或主编了《港台地区性别平等立法及案例研究》《反就业歧视的案例与评析》《反就业歧视的策略与方法》《反就业歧视的理论与实践》《反就业歧视的机制与原理》《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追问政府的钱袋子——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每个人都是改革的缔造者》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
目錄:
|
主题研讨:制度性歧视
“身份”歧视:政治审查制度之省思刘练军陈斌
我国犯罪记录查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王彬
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下的制度性歧视郭彬黄诗欣杨琦
比较研究
论美国反歧视法之域外适用孙国平
妥协与渐进之道:日本反性别歧视立法研究何霞
美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救济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唐颖侠范金梅
涉及LGBT的反就业歧视法比较研究高文谦
学术评论
我国反歧视法的学理探究及其反思
——兼论反就业歧视的理论回应刘红春
案例研读
中国香港反就业歧视案例对内地的借鉴和启示林燕玲
调研报告
关于新乐市就业歧视状况的调研报告刘明辉唐芳
《反歧视评论》征稿启事
|
內容試閱:
|
经过历时数月的组稿工作,《反歧视评论》第二辑终于可以付梓,希望可以继续兑现本《评论》关于“平等立场、学术立场、技术立场”的承诺,为反歧视研究贡献些许知识增量。本辑以“制度性歧视”作为研讨主题,辑录了三篇相关文章,分别是关于政审制度、犯罪记录查证制度以及体检制度的论文。当然我们深知,某项存在已久的制度必然有其“历史合法性”或者我们已经对该项制度的存在形成了某种依赖,但是这些制度却未必符合平等原则的要求,甚至固化了对于特定群体的歧视。所以,对于这些制度的重新审视和检讨,是非常必要的,亦可促进制度本身的改良与完善。
在“比较研究”栏目中,我们选取了四篇文章,分别涉及美国反歧视法的域外适用、日本反性别歧视立法、美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救济机制以及涉及LGBT的反就业歧视法比较研究。这些颇为翔实的比较研究,为我们贡献了关于反歧视理念与制度的“想象蓝本”,也为中国反歧视法制发展提供了参照坐标。无论是国别研究或是具体歧视类型的对比考察,学者在不经意间都带着沉重的“中国问题意识”去观摩国外的制度与历史,从而其结论总能为中国提供经验或教训的借鉴。
在其余的栏目中辑录了三篇论文和报告。“学术评论”栏目中的文章对于近数十年来反歧视研究进行了综述性的讨论,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发展方向。“案例研读”栏目中,对香港的反就业歧视案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总结,提出了可供内地借鉴的经验和启示。“调研报告”栏目对河北省新乐市就业歧视基本状况、劳动者对就业歧视的认知情况及新乐市劳动者相对认可的有效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剖析,为理解就业歧视的现状以及反就业歧视制度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内部视角”的观测机会。
如果说上述各个栏目在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上各有侧重的话,我们认为这恰恰印证了本《评论》的立场——“主题研讨”栏目更多是基于“平等立场”提出对于歧视性制度的批评和建议,“比较研究”栏目则主要基于“学术立场”展示国外的反歧视制度运作,而后三个栏目鲜明的“技术立场”代表了反歧视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张力,也意味着反歧视研究的动力来自实践提出的时代命题。
编者
2015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