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 巴菲特芒格马斯克推崇的思维方式 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沙恩·帕里什 著
》
售價:NT$
295.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赢在自贸区2:经济新常态下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机遇》:一本自贸区2.0时代机遇与财富指南!
金融创新是自贸区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受社会关注的领域,本书对此进行了重点探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自贸区的金改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制度创新是未来中国改革的基础,本书重点对改革中的制度创新、法治保障做了探讨。
进入自贸区2.0时代,津沪闽粤四地自贸区有何异同?经济新常态和一带一路战略下,投资者有何机会?
|
內容簡介: |
自贸区2.0时代,中国和中国以外的世界是怎样?经济新常态以及“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自贸区的改革将如何走向?中国政府又会如何推出制度创新?制度的创新,给企业带来多少机会?
金融仍旧是这次改革的核心,自贸区内的金融会如何开放,会如何助力中国这一轮的“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会有怎样一番作为?自贸区内,企业如何借力投融资?“一带一路”上,如何低风险投资?
自贸区的财税政策会如何走向?新的负面清单会如何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会如何促进产业升级,会在高端产业孕育上有多少能量?自贸区内的服务业会如何发展?对国内的服务业有何影响?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今天,自贸区的政策如何助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自贸试验区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法治的保障。从2013到2015,自贸区是如何进行法制保障,自贸区内的法治又有什么成果?
|
關於作者: |
赵晓雷,教授、博导,现任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他是国内自贸区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是官方认定的上海自贸区第三方综合评估首席专家,国内各主流媒体及境外著名媒体如《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都对赵晓雷教授及其团队作了采访和报道。
|
目錄:
|
目 录
上篇 经济新常态与自贸区大战略
第一章 以开放促改革——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与自贸试验区布局 003
一、 “规则之争”——如何看待国际经贸格局重构 004
二、 透视经济新常态下的对外开放 010
三、 “一带一路”与中国自贸区建设 014
四、 自贸区2.0时代:四大自贸试验区未来比拼什么 025
中篇 自贸区2.0时代的新营商环境
第二章 突破利益格局:改革深水区中的自贸区法治实验 047
一、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治保障是自贸区的特色和重要内容 048
二、 一树春风千万枝:自贸区法治保障的基础和措施 062
三、 满园春色关不住:自贸区法治保障的成效 081
四、 风物长宜放眼量:自贸区法治实务的思考 085
第三章 上海自贸区与人民币国际化 097
一、 自贸区里的金融改革 098
二、 人民币国际化:为什么和怎么做 104
三、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上海自贸区的角色 111
第四章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区域比较 115
一、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政策措施分类 117
二、 境内各自贸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创新试点
比较 122
第五章 从自贸区到“一带一路”的人民币“资产型国际化” 133
一、 形势对“资产型国际化”的需求 134
二、 细说金改3.0版下的境外融资 137
三、 一带一路上的人民币:可行性与风险 140
四、 建立人民币与大宗商品计价的联系和对应的衍生品市场 145
第六章 赢在创新——如何评价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 151
一、 如何科学评估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效果 152
二、 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国际比较 154
三、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第三方评估报告简介 156
下篇 自贸区2.0时代的产业发展新机遇
第七章 产业机遇(上)——国际贸易、航运物流高端发展 165
一、 上海自贸区国际贸易的高端模式:服务贸易 166
二、 上海自贸区国际贸易的高端功能:离岸贸易 182
三、 上海自贸区航运物流的高端发展 193
第八章 产业机遇(中)——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 203
一、 上海自贸区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战略导向:高端制造业 204
二、 上海自贸区促进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制度创新 216
三、 上海自贸区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终极目标:科技创新中心 223
第九章 产业机遇(下)——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开放发展 229
一、 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的开放方向:金融市场化 230
二、 上海自贸区专业服务的开放特点:多点开花 246
附录 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解析 265
一、 《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解析 266
二、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解析 280
三、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解析 294
四、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解析 307
五、 四个自贸区总体方案的异同表 322
|
內容試閱:
|
(二)自贸区展示出的治理图景
作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第一个冠名“中国”的特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凸显其战略髙度、政策意义和影响范围。这项重大改革是以制度政策创新为着力点,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靠制度创新释放红利,重在提升软实力,赢取下一个黄金十年的有力举措。自贸区的建设能够为当地乃至全中国经济带来多重福利,引领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根据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以及中央各部委、上海市各委办局通过的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特别是2014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自贸区条例》,自贸区的治理图景,已经比较清晰地呈现:
1.从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
对于如何才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包括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内的一些知名学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可以办的,应该由市场去办;社会组织可以办好的,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只有市场和社会组织做不了或做不好的,政府才应插手,也就是要建成所谓的“有限政府”。早在2001年5月,在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论坛上,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明确提出,今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更多地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他说,建设“有限政府”,其目的在于实现政府的“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政府的服务功能,特别是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而政府职能转变,始终是自贸区改革试验的核心点。政府管住权力,市场靠前说话,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正在上海自贸区重构。用“剧变”来形容上海自贸区试验一年多来,政府对市场主体管理方式的变化,颇为贴切。挂牌成立1年间,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注册资本总计近3500亿元人民币。 正面清单下,你只有在笼子里行走的伪自由,负面清单下,你可以在笼子外“任我行”;正面清单下,你一搞创新就容易越界,负面清单下,创新无边界;正面清单下,你被牢牢管住,负面清单下,政府被牢牢管住;正面清单下,你的权利是权力赋予的,负面清单下,你的权利先于政府权力;正面清单下,只有政府放权和收权的概念,负面清单下,才有政府侵权的概念。
2.从企业依附转向商人自治
上海自贸区有关负责人在解读2014版负面清单时说,2014年版负面清单开放度进一步提高,与2013版相比,取消了14条管理措施,放宽了19条管理措施,进一步开放的比率接近2成。 2015年4月22日,新版的负面清单列出122项特别管理措施,其中,有限制性措施85条,禁止性措施37条,比2014年版的负面清单减少了17条。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确立,境外投资备案制的推行,意味着“法无明文规定即自由”概念的普及,为企业的自我选择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使企业从高度的行政管理中解脱出来,根据市场而非行政机关的命令进行投资与贸易。认缴资本制与企业信息年报制的推行,意味着企业着眼于市场行为,根据市场进行自我判断;企业异常名录制的实行,确保企业竞争的底线,促进企业信用的良性形成。上述制度变革促进了企业从行政依附转向商人自治。 事实证明,政府专注于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维护,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3.从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
引入社会力量是上海自贸区探索市场监管新模式的又一次尝试。放活,不等于放纵,转变监管,也不是要放弃监管。放出活力,管出效率,政府改革思路日渐明晰。比如,区内首批企业经营异常名录诞生,企业靠不靠谱,上网就能一探究竟;又如,一个汇集口岸和金融等34个部门超过400万条信息数据的共享和服务平台建立起来,这是一份由全社会写的“企业档案”;再如,由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始为自贸区进出口商品检验出具鉴定报告,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在区内开展业务,社会力量开始“补位”市场管理。 在自贸区中,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后,原先由政府承担的一些职能转由企业与社会组织承担,意味着由经济紧密相连的一些社会组织,如商会、行业协会等开始兴起,社会组织作为市场与政府的监管者与沟通者的身份会进一步强化。《自贸区条例》还进一步确定了公众对规范性文件审查的提议权以反对规范性文件制度的评议权,构建了在一个社会中公开利益博弈与利益表达的开放性规则,形成了一个开放性社会的基本规制。
4.从行政管控转向司法独立
上海作为司法改革方案获中央批准的第一个省市,已经启动了司法改革试点。上海市的法院系统、检察系统相当多的改革推进将从自贸区的司法实践中切入。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盛勇强曾经说到:“我们将抓住自贸区建设契机,按照自贸区法治环境规范的目标要求,率先推进相关司法改革。” 结合自贸区1年多的实践,已经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自贸区治理图景的轨迹之一,就是从行政管控转向司法独立: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对市场与社会的全面管控退至为有限治理,企业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公开透明的利益表达与利益博弈规则的形成,使司法独立成为一种可能。 2013年,自贸区法庭在浦东新区法院设立,自贸区专项合议庭出现在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不过,在一些专家看来,改革作为口号喊出来容易,但实际上“改革”这个名词太过抽象,改革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必须是非常具体的内容,具体到“改什么,怎么改”,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还需要更深层的司法试验。比如,设立中国(上海)自贸区法院,使之成为司法试验的机构保障;推行法官负责制,减少司法流程,提高司法效率;打破内外贸两套法律系统,实施内外贸易规则一体化等内容。
5.从金融管制转向金融开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后,为了支持自贸试验区金融的开放创新。银监会公布了《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证监会公布了《资本市场支持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若干政策措施》,保监会对上海保监局提出的有关事项作出批复,出台8项措施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 这些政策文件分别从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构建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蓝图。
一方面,自贸区建立了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自贸区加大银行服务业开放力度,支持在自贸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适时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