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NT$
349.0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高血压体质养生指导》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可供广大高血压患者进行日常自我保健。
|
內容簡介: |
《高血压体质养生指导》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基础,从中医体质角度出发,共分五个章节,**、二章介绍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及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让读者对高血压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三章着重介绍了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及适合不同体质类型的药茶、药膳、中药及自我按摩等方法;第四章简单阐述了高血压的四季养生,可让读者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养生侧重点;*后一章介绍了高血压常见合并症的中医养生方法,有助于综合防治。
|
目錄:
|
目录
**章高血压的基本知识1
高血压基本概念1
我国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分类1
高血压按病因分类2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2
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临床表现5
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靶器官损害6
特殊类型高血压的特点7
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7
老年人高血压8
妊娠高血压10
女性围绝经期高血压11
第二章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12
高血压中医病因病机12
发病因素12
病机特点15
高血压的常用中草药17
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及生活调摄22
肝阳上亢22
肝肾阴虚23
痰湿壅盛24
瘀血阻络26
阴阳两虚27
高血压的膳食养生宜忌28
高血压的运动养生31
高血压的常用经络养生方法36
高血压的常用中医适宜技术37
高血压的护理41
情志调护41
生活起居护理43
第三章高血压的常见体质类型及中医养生指导46
高血压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及特点47
气虚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养生指导49
情志调摄49
起居调摄50
饮食调养50
常用中药52
常用药茶药膳53
运动保健59
中医特色疗法61
阴虚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养生指导64
情志调摄64
起居调摄64
饮食调养65
常用中药67
常用药茶药膳68
运动保健74
中医特色疗法76
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养生指导78
情志调摄78
起居调摄79
饮食调养79
常用中药81
常用药茶药膳82
运动保健87
中医特色疗法89
血瘀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养生指导91
情志调摄91
起居调摄91
饮食调养92
常用中药94
常用药茶药膳95
运动保健101
中医特色疗法102
气郁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养生指导104
情志调摄104
起居调摄105
饮食调养105
常用中药107
常用药茶药膳108
运动保健114
中医特色疗法115
第四章高血压患者四季养生指导118
春季养生指导118
夏季养生指导121
秋季养生指导123
冬季养生指导126
第五章高血压常见合并症中医养生指导129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129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3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37
高血压合并痛风141
附一体质测评方法146
附二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门诊信息164
|
內容試閱:
|
**章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高血压基本概念
我国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分类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血压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140和(或)≥90
140~159和(或)90~99
160~179和(或)100~109
≥180和(或)≥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和<90
高血压按病因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绝大多数患者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95%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原因的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5%。如由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脑部疾患、血管病变、妊娠期等引发的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5岁以上者,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10%。
性别:女性在绝经前的患病率低于男性,但在绝经后与男性差别不大,说明女性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增多。
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家族史,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双亲均患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双亲血压都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只有3%;双亲血压都高于正常的儿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为45%;单卵双生兄弟姐妹的高血压相关系数可达55%。
地区:不同地区因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不同,人群血压水平也不同,我国北方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要高于南方。
高钠、低钾膳食:人体摄入的钠75%来自饮食,人体对钠盐的生理需要量很低,成人摄盐1~2克天足以满足生理需要,摄入过多的食盐可导致高血压。有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而膳食中的钾可以对抗钠的升血压作用。高钠、低钾膳食是导致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天人均盐摄入量在12克以上,某些北方农村地区可高达20克。
超重和肥胖: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世界卫生组织(WHO)拟定的世界标准是,BMI在18.5~24.9时属正常范围,大于等于25时为超重,大于30时为肥胖。亚洲人体型偏小,故BMI在18.5~22.9时为正常水平,大于等于23时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
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有研究显示BMI≥24kgm2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的发生也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后,可引起小动脉持续收缩,时间一久,小动脉的动脉壁上的平滑肌就会变性,损害血管内膜,使小动脉的血管壁增厚,而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致血压升高。吸烟可在短期内使血压急剧升高。吸烟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戒烟后可大大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饮酒:少量饮酒后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精神放松,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这只是短暂作用,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酒精吸收后会引起动脉硬化,血脂升高,从而加重或导致动脉硬化。男性饮酒超过20~30克天、女性饮酒超过10~15克天即为过量饮酒。有报道显示,如果平均每天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克酒精),收缩压与舒张压可分别平均升高3.5mmHg和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缺乏体力活动:正常血压人群中,久坐和体力活动不足者与活跃的同龄人对照相比,发生高血压的危险高20%~50%。长时间看电视等静止的行为因素可以独立影响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看电视时间与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病危险呈显著正相关,而肥胖与高血压的水平亦呈正相关。有报道显示,看电视时间每天增加2小时,肥胖发病危险增加23%;静坐工作每天增加2小时,肥胖的危险增加5%。
长期精神影响:长期精神紧张、愤怒、烦恼以及环境的恶性刺激(如噪音),都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劳累、睡眠不足、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心理也可引起高血压。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
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临床表现
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甚至无任何不适症状,仅在体检时才被发现患高血压,*早患者的血压升高往往是舒张压升高,并且大部分患者的波动性较大,常受精神和劳累等因素的影响,在适当休息后可恢复到正常范围。
临床上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失眠、乏力、心悸等一系列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且症状的轻重往往和血压的高低不成正比。高血压直接引起的头痛多发生在早晨,位于前额、枕部或颞部,也可有头部沉重或颈项扳紧感。
随着病情不断发展,血压增高可趋向于稳定在一定范围,尤其以收缩压增高更为明显。
由于全身细小动脉长期反复痉挛,以及脂类物质在管壁沉着引起管壁硬化,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缺血性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有极少数患者,可出现突发性高血压,病情发展急剧,短时间内全身细小动脉强烈痉挛,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同时伴有强烈头痛、头晕、恶心、心悸、视力障碍,甚至昏迷、抽搐等,称为高血压危象。
若细小动脉严重持续性痉挛,可引起脑动脉狭窄、脑微小血栓及微小栓塞、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缺氧、缺血、脑水肿、颅内压升高。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血压急剧升高,伴剧烈头痛、头晕、呕吐、心悸、视力障碍、神志不清、昏迷、抽搐、一时性偏瘫、视网膜血管有出血和渗出物、视神经乳头水肿、两侧瞳孔不等大、不等圆,称为高血压脑病。
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靶器官损害
心
血压持续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左心室出现代偿性肥厚,当这种高血压性心脏病进一步发展时,可导致左心功能不全,继而出现右心肥厚和右心功能不全。出现临床症状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多发生在高血压病起病数年至十余年之后。由于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部分患者可因合并冠心病而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表现。
脑
如发生脑血管硬化或间隙性痉挛时,常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产生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眼花、肢体麻木或短暂性失语、瘫痪等症状。脑血管在以上的病理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而引起脑卒中,其中以脑溢血及脑动脉血栓形成*常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