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 《三农中国》已经受到包括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内的学界、政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三农研究》领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2) 贯彻“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中国国情和农情,站在历史和理论前沿,紧紧把握群众立场,“为农业说话、为农民请命,为农村争权”,其对“三农”发展形势、难点问题、社会热点和焦点等所做的分析和研究,可给涉农部门思考、制定、执行现行的农业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可帮助农民更好解读我国“三农”政策和文件,可给“三农”研究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3) 凝聚国内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农民本土声音,集深刻性、真实性、理论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可唤起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增进社会各阶层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无不启发。
4) 文字生动活泼,事例鲜活,通俗易懂,从一篇篇观点新颖、论据确实、的通俗化文章中,你能感受当前农村急盼找到出路的焦虑和“三农”发展的艰难。
|
內容簡介: |
三农问题在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严峻、积重难返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世界正越来越贴近中国的农村和实际,中国的“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正视中国国情和农情,牢牢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中国“三农”问题,对于全面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三农中国》该书刊凝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汇集农民的本土声音,为农业说话、为农民请命,为农村争权,专门展开与“三农”息息相关的涉农时政、社会热点话题、焦点事件及难点问题的探讨,在学术界及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为所有关心三农问题的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三农大众”读物之一。
《三农中国》第24辑主要开设“本期特稿、热点聚焦、理论探索、湖北实践、三农建言、新作点评”六个栏目,共组稿19篇。这些文章对于活跃思想理论,深入了解农村实际,对制度相关政策,提供咨询,均起到了很好作用。
|
關於作者: |
宋亚平,男,汉族,湖北赤壁人,1957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学位。因1999-2003年担任中共咸宁市咸安区委书记期间大力推行干部“外出”打工、“五保合一”、“两推一选”、撤销乡镇“七站八所”,实行农村公共服务“以钱养事”制度等十多项改革,成为当时与江苏仇和、山西吕日周齐名的中国三大改革人物。2008年当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湖北30人”。2003年12月调任湖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2008年,担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开始从事地方政府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先后出版《湖北地方政府与经济建设》、《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咸安政改》、《出路》、《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公共服务》、《中国县制》等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当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形势与任务》、《统筹城乡的另一个视角》、《“县域经济”到底是什么》、《小城镇建设热潮的冷思考》、《中国“三农”为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规模经济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庇佑之路吗》等7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