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七七事变之后)各政府机关、工矿企业、金融机构、文化团体响应国家号召,前所未有地紧张动员,争分夺秒,纷纷西迁,数以百万计的民众不甘于受日寇的欺压、蹂躏,扶老挈幼,千里跋涉,倾室流亡,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未有的大迁移、大搬家。这一迁移,动员之广泛,规模之宏大,过程之艰辛,民族意志之刚毅,人民爱国热情之昂扬,都是中国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所少见,或仅见的。它突出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临危不惊,履险不畏,在艰难条件下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可歌可泣,可记可录,值得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作为驱动民族振兴的永恒的精神财富。——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杨天石推荐
|
內容簡介: |
从沿海到内地,由中原到大西南,那抗战烽火中的千万难民大潮,既是民族苦难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力量源泉。
这是一本填补抗战难民迁移史研究领域空白的学术著作,作者以严谨的态度,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用人口学、历史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抗战时期难民迁移的原因、路线,以及难民结构和政府救助状况,并就迁移对大后方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做了详尽研究。
|
關於作者: |
常云平,男,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抗日战争大后方史。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论著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刘力,女,历史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史方面的研究。
|
目錄:
|
绪 论……………………………………………………………1
上编 抗战时期的难民迁移
第一章 战前中国人口发展概述………………………………3
第一节 战前中国人口分布概况… …………………………… 5
第二节 战前大后方人口结构… ……………………………… 19
第三节 战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 25
第二章 难民迁移的缘由…………………………………… 35
第一节 战争——难民迁移的根本原因… …………………… 36
第二节 灾荒——难民迁移的重要原因… …………………… 39
第三节 国家政策法规对难民迁移的推动… ………………… 42
第四节 战时经济对难民迁移的影响… ……………………… 46
第五节 其他社会原因引起的难民迁移… …………………… 50
第三章 难民迁移的时段、路线、数量…………………… 57
第一节 难民迁移的时段… …………………………………… 58
第二节 难民迁移的路线… …………………………………… 69
第三节 难民迁移的数量… …………………………………… 74
第四章 难民结构概述……………………………………… 87
第一节 内迁难民的规模… …………………………………… 88
第二节 内迁难民的自然结构… ……………………………… 93
第三节 内迁难民的社会经济结构… ……………………… 102
第五章 政府与难民迁移 … …………………………………125
第一节 “庐山谈话”:国民政府做出迁都决定… ……… 126
第二节 四川省政府促成难民向西迁移… ………………… 131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难民救助… …………………………… 135
第四节 国民政府对难民的保障措施… …………………… 143
第五节 国民政府对后方难民的疏散… …………………… 191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难民救助… …………………… 198
下编 抗战时期难民迁移的历史影响
第六章 难民迁移与大后方文化教育的发展………………227
第一节 难民迁移促进了大后方教育的发展… …………… 228
第二节 难民迁移促进了大后方风俗文化的融合… ……… 247
第七章 难民迁移与大后方经济的开发……………………273
第一节 难民迁移丰富了大后方的劳动力资源… ………… 274
第二节 难民迁移促进了大后方人口素质的提高… ……… 279
第三节 难民迁移推动了大后方城镇化进程… …………… 284
第四节 难民迁移对大后方资源环境的影响… …………… 292
第八章 难民迁移与大后方社会发展………………………349
第一节 难民迁移与大后方社会发展… …………………… 350
第二节 战时难民迁移的负面影响… ……………………… 371
结 语…………………………………………………………393
参考文献………………………………………………………403
后 记…………………………………………………………423
|
內容試閱:
|
文摘一:
中华民族的语言极为丰富, 有着众多的方言,各个方言中又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许多语言习惯。这种现象, 一方面是语言发达的表现, 但也对不同区域人民思想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抗战时期的难民迁移为语言的交流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当时许多外地难民迁移到了陪都重庆。“孩子长大,说着圆滑如鸟啼的四川方言,使父母的耳朵发胀”的现象, 说明一些迁入重庆的外地人在一段时间后学会了重庆话,而有很多重庆人跟外地人接触久了之后自己的“土话”又多了些“国语”的味道,“言子”在不断地交流之下逐渐地碰撞与融合并推陈出新。张恨水在《重庆旅感录》中所写:“自去年十月起,脚底下人与脚底下货充溢重庆市上。市招飘展,不书南京,即书上海。而小步五支街头,南北方言,溢洋于耳。客主之势既移,乡下之别,殆亦维持不易矣。” 在云南,一部分流亡来云南的西南联大学生到路南县开展社会工作, 到后来这里的好些少数民族儿童都会讲汉语了。” 贵州也是外省人聚集之地,在贵阳可以听到东北话、江浙话、两广话、两湖话等各种口音的外省人。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 为了彼此能够明白对方的意思, 当地人和迁入人口都操着夹杂着浓重方言音调的所谓“国语”进行交流, 冲击了原本各自为营、自成体系的各地方言,淡化了人们的地域观念,使得“五四”以来的“国语”推广运动在此收到了意外之效。这样也从客观上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和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1944 年,陈立夫在教育部主办的陪都国语运动宣传周开幕式上特别提到“: 抗战以来,东北、东南人口大量集中于西南、西北,此次人迁徙,于国语统一上厥功殊伟。语台相同感情接近,为民族团结之一大因素。故国语统一在政治上收获实更大于教育意义。”
文摘二:
抗战时期,民风日开。外来移民带来了新的服饰装扮,既美丽又方便,又大方时尚,于是大后方民众在服饰打扮上纷纷仿效。以前重庆人爱用白布缠头和打赤脚。大量外地人的迁入带来新的时尚服饰,加上当局的大力纠正,后来在都市区,已经很少见到缠头赤脚这种现象了。当时男子穿长袍者渐少,留“东洋头”,着淡灰色布料中山服者开始增多,冬季多穿皮西装。城镇妇女穿旗袍、戴戒指,长袜皮鞋,短发戴帽,并涂口红,烫发。妇女的袜子普遍是针织棉、纱丝袜,从中统到长统跳舞袜子都有。女工的鞋子从绣花缎鞋到平底、中跟、高跟皮鞋等各种时髦妆扮也不时出现在西南各城市的街头。夏威夷衬衫在重庆成为了流行时尚之物,凉快方便适合重庆夏季炎热的天气。贵州遵义在战前妇女的装束多为灰蓝二色的大褂,但自从浙江大学等高校迁入以来,妇女着装大变,以着四季蓝布旗袍配青鞋白袜成为时尚。当时大后方各大城市,人们的服饰装扮日益时髦新潮,说明大后方人们的服饰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