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北大悟道 一个北大旁听生的逆袭人生

書城自編碼: 264547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成功/激励
作者: 于仲达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8018178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4/16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薄荷实验)
《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薄荷实验) 》

售價:NT$ 510.0
爱的重构:让自己成为家庭幸福掌舵人
《 爱的重构:让自己成为家庭幸福掌舵人 》

售價:NT$ 510.0
春雨杏花急急落,车马春山慢慢行(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汪曾祺、沈从文、梁实秋等17位名家写给现代人的诗意生活美学之书)
《 春雨杏花急急落,车马春山慢慢行(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汪曾祺、沈从文、梁实秋等17位名家写给现代人的诗意生活美学之书) 》

售價:NT$ 270.0
暗黑历史书系·巴黎伦敦血色历史(伦敦巴黎双城记,城市社会生活的另类书写)
《 暗黑历史书系·巴黎伦敦血色历史(伦敦巴黎双城记,城市社会生活的另类书写) 》

售價:NT$ 811.0
国之重器:如何突破关键技术
《 国之重器:如何突破关键技术 》

售價:NT$ 359.0
人鱼陷落:完结篇
《 人鱼陷落:完结篇 》

售價:NT$ 275.0
中国近代史-大有文库丛书
《 中国近代史-大有文库丛书 》

售價:NT$ 182.0
打开孩子世界的100个心理游戏——温暖的艺术互动魔法    [美]艾丽卡·柯蒂斯
《 打开孩子世界的100个心理游戏——温暖的艺术互动魔法 [美]艾丽卡·柯蒂斯 》

售價:NT$ 61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24
《 卓越行动力 90天后 遇见全新的自己 》
+

NT$ 331
《 一个人,不行吗 》
+

NT$ 266
《 总有一个梦想 值得你拼上一切 》
+

NT$ 291
《 你一年的8760小时 》
+

NT$ 295
《 你以为没有的,可能在来的路上 》
編輯推薦:
1、《北大悟道一个北大旁听生的逆袭人生》一书作者于仲达是为数不多的北大励志旁听生,是比较受青年朋友喜爱的作家之一。
2、1个人、6年旁听,60个故事,讲述信念、表白勇气、夯实成长,每一次艰辛都值得铭记每一次强大都不容忘记,这是成长与求索的正能量求学故事。
3、精选北大旁听故事。精美的用纸,雅致的设计,与温暖的故事相互映照。
4、书中特别收录于仲达著作和早期作品介绍和相关评论,可以帮助读者领会于仲达别样的文学创作历程和精神求索之旅。
5、于仲达的思考和批判日益受到读者和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读他的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求知的脚步,并非跟随名师的步履亦步亦趋,而是保持了一定距离。
6、如果你还存有梦想和追求,还想认真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这本书可做参照。书中的某些思考,或能引发你的共鸣。
內容簡介:
《北大悟道一个北大旁听生的逆袭人生》作者于仲达来北大旁听学习以前只是个“草根”,他强烈的生命意志没有使他沉沦,在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显赫学历的条件下,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刻苦,在逆境里拼搏,作者6年间,穿梭于北大各教室,旁听了大量文、史、哲课程。
他不图名,不图利,只为继续自己的精神求索,不做俗人。尤其在非常艰难的日子里,以北大旁听生的身份坚持学习,获得与北大学子并肩思考的机会,写作与研究成果丰厚。可以说,他比很多在校生都更像北大学生。
《北大悟道一个北大旁听生的逆袭人生》一书收录了他这些年在北大的学习、思考和写作内容,将他的梦想、激情和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贴近当代“草根”青年的内心,成为“草根”人物的上进典型,成就勤奋、拼搏的北大旁听生形象。
關於作者:
于仲达,安徽界首市人。青年作家、学者、新锐批评家。1998年7月毕业于安徽某大学中文系,2007——2013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和宗教学系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旁听学习。先后关注的领域有新诗研究、鲁迅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
17岁开始发表文字,学生时代发表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70多篇(首)。曾经在《传记文学》、《青年作家》、《新京报》、《海外校园》、《东方早报》等报刊开设专栏或发表文章,部分文章被《天涯论坛·关天茶舍》、《红袖论坛》等知名网站列为精华。
20年间先后做过电台记者、自由写作者、杂志编辑、专栏作家、国学教师、助理研究员等。著有《坚守与突围》、《问道北大——于仲达的新思考与批判》、《暗河上的求索》、《北大偷学记》、《生命的菩提》、《简单就好》、《在北大听文学》、《在北大听佛学》等。代表作有《当代中国文学灵魂纬度的根本欠缺》、《的导读》和《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目錄
第一章 在剧变的时代改变自己
1.走进北大,我的生命才真正开始003
2.我必须走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路008
3.要把自己当成泥巴不断地“揉”011
4.被某种东西锁住的人是*痛苦的014
5.找个能打磨自己的环境019
6.成功是靠改变人生固有模式取得的023
7.把自卑心态、狂妄心态打掉027
8.保持一种独狼的战斗精神031
第二章 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
1.别人一年做好的事我做五年037
2.为那神圣的使命感而活着042
3.拒绝“愤青”式活法046
4.为人坚忍成就了我049
5.贫穷从来就打不垮一个人054
6.善用生命的低潮057
7.既然别无选择,就要积极主动061
8.生命的轨迹从来是曲折的066
第三章 失败和痛苦都是人生好的机遇
1.成功是“逼”出来的071
2.在绝望中寻找希望075
3.现代人仍需要仰望星空079
4.离开因缘和条件无法成就083
5.决定人生未来的三要素:智商、情商、逆商087
6.锻炼吃苦的能力090
7.在理想和吃饭之间094
8.摘除面具直面自我的弱点098
9.找个能打磨自己的对手102
10.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105
第四章 必须要突破受限的思想
1.跨越人性荆棘的栅栏111
2.别人没义务按你的意愿迁就你114
3.不会变通的人注定碰壁117
4.学点“光而不耀”的处世哲学120
5.尝试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123
6.追逐自由是要支付代价的128
7.以低姿态看待世间的一切131
8.写作是一种灵魂的救赎135
9.读书以能改变气质为贵139
10.在苍凉的世界中尽力而为146
第五章 背负着梦想和重压前进


1.适当逼一逼自己的潜能151
2.不要总是抱怨环境154
3.要想法扩大视野开拓思维157
4.用阅读不断充实自己161
5.人生是一间布满蜘蛛网的密室165
6.在险恶的世界藏拙保身168
7.爱就是在荒诞与悟空之间171
8.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175
第六章 “道”是人生的境界
1.“道”是融化知识的“知识”181
2.寻找支撑自我生命的力量185
3.感觉太累的时候就要歇歇188
4.“修行”是完善与修葺自己的灵心192
5.好心境*好是“归零心态”196
6.心境不能太躁郁200
7.我们需要灵魂的《香草山》203
第七章 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1.活在当下,坦然面对人生209
2.放下也是一种得到212
3.欲望往往闭锁了本该具有的理智215
4.身心难安是现代人苦恼的根源217
5.在大自然中寻找失落的灵性220
6.用省察的心来观照自己223
7.真正的快乐来自于“无我”226
8.实现自我与外在环境的统一229




附录
推荐和评论235
于仲达著作237
于仲达早期作品242
于仲达近期纸媒作品246




后记248
內容試閱
第六章“道”是人生的境界
5. 好心境最好是“归零心态”
老子说过:“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他的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会有忧患,是因为我们有自我的存在。如果我们忘掉自我,我们还有什么忧患的呢?
不要沉溺于过去,要从当下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当“归零”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延续,一种时刻不断要做的事情时,也就完成了心灵的全面超越。
2009年,我在北大见过一个禅者,他是台湾新竹人林谷芳,1950年生。从1988年开始,林先生到过大陆200多次。那一次顺眼看去,一位老者,满头银发,布履白衣,清癯如鹤,淡淡笑容,儒雅睿智。人如其言,清澈淡定,一席话下来,听者心静清凉。
无论冬夏,林先生时常往返两岸,修禅、讲禅、游历、著述,他执着于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当代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智慧。他有着雅静与沉淀,静气凝神地说:“无论冬夏都穿单衣,是我这些年习禅的结果。平常人的身大于心,而修行人的心大于身。习禅,让我的心影响到身。”
我阅读了林先生的几部书,然而最为钦佩他的智慧。作为一位禅者,林谷芳的睿智还表现在观察问题的方式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上。有时讲座上,他会带着“问题意识”,谈论一些公共话题。譬如对于“公共知识分子”的反思,特别值得深思。
他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殊胜的道德固可以理教杀人,傲人的学问更常让知识分子自设牢笼,也因此谈生命的安顿,知识分子还常不及黎民,不能自我安顿的生命却夸夸其言于天下大事,虽说言不必因人而废,但其间的吊诡、异化,的确值得我们反思。
这段话是针对什么而说的?其实,只要联系一下知识分子的传统,不难理解。知识分子对外部世界有很大的关怀,好像我们要负担起天下大事,为了这个崇高的目的,话语往往跨越一个界限。
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吗?一片骂声。“知识分子”个个激烈,以启蒙者自居,高高在上指导、规训众生,谩骂祖宗,批判传统文化。如今呢,他们中的一些人忙着变卖祖宗遗产,个个油光满面,充斥在荧屏上,开口“国学”,闭口“文化”。
其实,在我看来,“知识分子”有太多的烦恼、无明和妄想,有太多的贪、嗔、痴、慢、疑等习气,有太多我见我执,有太多的所知障。
在一个剧变的时代,如何安顿自己的生命,也是林谷芳思考的问题。
在如此急遽的变动中,人如何安顿自己。这是一道生命根底的大公案。林先生常常跟大陆的朋友坦言道:放在你们的环境,我不见得表现得比你们好。他表示,修行的人,最该懂得设身处地,这是我很真诚的一句话。但尽管如此,正所谓“魔焰炽盛,亦可全真”,我们还是可以透过观照,让自己活得更纯粹一些。
2007年以后,为了心灵困境的安顿,我曾苦苦寻求。邂逅林谷芳,是在2010年5月16日晚上9点,地点在北大二教309。
这次,林谷芳演讲的内容与我所探求的问题有关。在他看来,我们不停地给人生做加法,才造成了生命不可负荷之重。当追逐成为一种习惯,生命需要停歇。做减法,就是在修禅。他有时候把禅定义为生命的减法。减法就是有一个归零,看自己要的是什么?看自己的生命状
态、自己的身心状态是什么?林谷芳先生提出四种归零:
阶段性归零
我们做一件事情,努力一个阶段,要忘记它。心理学上所谓的高原期,就是有一个阶段你怎么学都不会有增长。例如,曾经有一个画家怎么画都无法突破,于是扔掉画笔出去游历,二三年之后,一挥笔就上了一个层次。这个方法对生命的学习非常重要。
人生的归零
生命是一个类似抛物线的曲线,有人可能30岁之前是学习过程,三四十岁到50岁左右可能在创业,50岁后就要变成减法。你的曲线要往下,所以你如果继续负担那些东西就会造成你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孔子才会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当下的归零(随时可以归零)
前念已去,后念未来之际的当下,你是自由的。禅眼观物,从容淡定。禅者不假外求,当下安然。人的有限,正因生命缠绕太多的葛藤,禅的归零,却让生活充满无限的可能。禅不在远,就在当下。
绝对的归零
归零有彻底、也有相对的。绝对的归零是如禅者打破无始无明、俱生我执,得到彻底透脱的归零,对一般人当然有它的困难。
前面三个我们任何人都做得到。生命总有一个它可以荷担的重量,所以就必须在减法的基础上“慢活”跟“乐活”。减法的这种简单却是跟生命有深刻的关联,你不会丧失自我,不会有过多的负担,你跟人群的关系其实也都存在。
我们在一个社会的旋涡里,价值绝大多数都是别人赋予的,而且还会变,我想能够认清这个事实,就能理清什么东西对我们真的有价值。
是的,为学日益,不是坏事。人类从蒙昧至文明,就是“日益”的功劳,个人自童稚到成长,靠着启蒙建立自我,也是这日日增益的加法,但一味地加,便应了庄子的另一句话:“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林先生启发我,回归生命主体来观照事物,这学问也才称得上真学问。老庄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无哲理。的确,我们太需要一种融化知识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其实就是“道”,而不是“技”。不可否认的是,许多的知识、生命态度与社会价值,在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时候,也无意之间桎梏了自己。更让人担忧的是,许多伪知识伤害了自己,瘫痪了自己的判断力。没有知识或文化,固然有所欠缺。可是,人为知识或文化所桎梏,也是缠累。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喧闹而又躁动的尘世,是一个纷繁复杂、诱人而又莫测的世界。饮食男女,七情六欲,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物本能。
要真正达到佛家的“四大皆空”“六根清净”的境界,确实并非易事,但是静心能使你不断地调整自己,心态归零。观照“心的天空”,让念头自然生灭。
那些千回百转的念头,都只是虚妄的影像,因此,无论它是善、是恶,皆无须住着,慢慢地,心就会趋向澄净和清明。唯有学习观察、觉知念头,且不执取,让心无所安住,才能回归清静。
6.心境不能太躁郁
在北大旁听学习的几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想找那种有智和有趣的读书人,然而发现实在太少了。无智,没有自性;无趣,没有令人心生暖意和美的东西。
那种既有智慧和学养,兼顾天赋和感觉的读书人越来越少,八股腔调、话语僵硬,怡情的学者之文、才情横溢的文人之文都太少了,言谈之间多思辨、术语、概念,少了些许生命之气。
一般来讲,在大学里面,尤其在北大这种好说理、喜争辩的地方,本科生脸上都还比较干净、比较清爽,到了硕士生,就开始有点暮气,到了博士生,暮气就更重了。
有一次,台湾学者薛仁明在北大演讲时说:“十余天的大陆之行,多有感触。其中之最,则是大陆的读书人,实在太不快乐了。除了忧郁干枯,普遍是更急躁,更易激愤。知识分子相聚一堂,动辄开骂,个个义愤填膺,人人宛若社会良心。我看到许多知识分子一张张的脸,躁、怒、愤、戾,全然都是纠结。”
这话一说,我想当即鼓掌。正如薛先生所说,中国大学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完全没有能力处理人的安身立命。北大人的聪明与才情,常常是妨碍他们自在安然的关键原因。太聪明的人,有时候特别执着,一旦特别执着,就把自己给团团困住,就任谁都救不了。学校待得越久,暮气越重,傻愣傻愣,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学问跟生命脱节,就变成彻底的异化了。异化以后,在做这种学问时,生命会被抽离开来,只剩一个干枯的大脑在学院里面搏斗,其他的感官则全部被搁置,只有一个大脑被极致地发挥,我们的生命便迅速地陷入一个失衡状态。
我在北大听某些课,就有这种感觉,比如哲学系,每读一本经典,他们总要教你有多少版本,有多少解释,讲《老子》,就开始要教你老子的形上学、宇宙论,讲得天花乱坠,问题是,我们学这些干吗?我们知道老子的形上学,到底跟我们的生命有什么关系?
不幸的是,我们所有大学都在教老子的形上学。再比如中文系,某些教授开口“德里达”“福柯”“哈贝马斯”,闭口“后现代”“前现代”“现代性”,他们总要教你读上很多西方哲学理论书籍,再教你用这套理论解剖文学作品,我们知道这些理论,跟我们的生命有什么关系?到底跟文学有什么关系?
不幸的是,这在北大成为一种时髦,似乎不这样做,就会被人嘲笑成没有学问。这样子做学问,难怪越做离生命越远,最后当然会搞得自己很不痛快,又如何不会躁郁呢?
当然,不是所有的北大教授都是如此,楼宇烈、王博、朱良志三位先生所做的学问,都是与生命有关的学问。我们太缺乏这种与生命有关的学问了。
如何平衡这种失衡状态呢?薛先生认为,不仅要看书或者是与有学问的人交流,更直接的方法,则是直接和生活周遭那些身心平衡、生命安稳的人多多亲近、多多来往。他们书读得多不多、学问大不大,都不要紧。只要是平衡安稳,接近久了,对我们的生命就有帮助,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就有道而正焉”。
这种身心平衡的人,其实民间挺多的。不识字、没读过经典,纯粹是民间长出来的人,他们生命的安稳程度,其实是许多满腹诗书的朋友望尘莫及的。民间朴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有一种很淳厚、很温润、很养人的气氛,直接就能培养出许多平衡与安稳的生命。
真正的学问是养人的,伪学问是害人的。真正的学问让一个人越来越有朝气,不会让你越来越有暮气。当你觉得暮气沉沉,那是你的学问的体质已经出问题了。
很多人读书越多,越钻牛角尖,思维越褊狭,自我意识越强大,或只关注自身,最终陷入躁郁的负面情绪,如此,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矛盾就来了。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从人的“角度”,未必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假若不能觉察自己的偏执,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蒙蔽,执着于以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外在环境。合乎自己的标准,就起了贪爱心,不合标准,就起了厌恶心,这个分别心,就是烦恼的根源。这样一来,无法活出一个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人生!
最近读郁达夫的一篇童年自传,写到他少小时,常一个人躺在山坡的草地上,睁着眼睛看天上的流云和飞鸟,想象着山的另外一边是怎样的景象,想着想着就内心安住乃至潸然。《佛说四十二章经》上说:譬如磨镜。垢去明存。三界唯心造,修心可了道。反观自性,则无处不是清净的道场!
从陶冶性情中,学习平衡身心,不断地把心灵打开,不断地学习认识自己,反观自己的心灵,这是充满乐趣的一件事。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