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內容簡介: |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瑰宝,每一种哲学思想体系都有其“一贯之道”,它是哲学家殚精竭虑、慎思明辨地对世界所作的不同旨趣的深度洞察,是高超直觉与美妙体悟的结晶。品读本书如同跟随一位耄耋智者穿越时空,进入自由之境,从中概览中西哲学之精神,探寻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
|
關於作者: |
林可济,男,1933年12月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现为福建老年大学师大分校校长。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9月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58年毕业后分配到福建师范学院任助教。1962年提升为讲师。198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8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5月被聘为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顾问。1998年初退休。曾兼任福建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副主任、主任,管理学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等。校外曾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福建省科协委员、福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国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等。
|
目錄:
|
序【张世英】
自 序
一 中西哲学及其比较
追问“存在”,还是追问“存在者”?
——从海德格尔的哲学视角梳理西方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基本问题新探
“天人合一”:东方基本思维模式的哲学表达
——季羡林关于“天人合一”的《新解》与《再思考》
“轴心时代”理论视野下的儒学与道学
——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相关内容述评
海德格尔何以赞赏老庄哲学?
王阳明哲学属性的多维透视
——从“心外无物”说谈到对唯心主义的评价
梁漱溟和他的《中西文化及其哲学》等著作
二 关于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
坚守独立思考的学术争鸣之道
——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的回顾与反思
求解“真问题”:如何对待唯心主义
——从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说起
唯心主义评价问题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从贺麟关于唯心主义的看法说起
三 哲学理论问题的反思辩证法核心问题
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思想的解放
——我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若干哲学理论问题的反思
关于辩证法核心问题意见分歧的回顾与反思
——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和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百家争鸣:解决学术理论问题意见分歧的必由之路
——关于辩证法核心问题意见分歧的回顾与反思
冯友兰先生的矛盾观及其现实意义
四 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思想再探索
西方逻辑分析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完美结合
——金岳霖哲学著述与学术人生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从冯友兰先生“三史”“六书”“一序”说起
独辟蹊径平章华梵融会佛儒兼采中西
——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思想的再认识
昌明国故融化新知为往圣继绝学
——汤用彤的中国佛教史和魏晋玄学研究
融合古今学贯中西
——张岱年先生的学术著述与坎坷人生
任继愈《老子》研究中的方法论探索
张世英的学术历程:从哲学史家到哲学家
五 哲学与科学
重新审视“李约瑟问题”
——从中西文化哲学差异的视角
辩证自然观生态伦理生态文明
——兼论《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代科学发展与中国古代哲学思维
——从《希格斯玻色子、格物致知与四大皆空》一文说起
六 审美观研究与“人生境界”说
庄子美学精神与古代山水画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漫步在美学和艺术的林间花径
——宗白华先生的《流云》《美学散步》《艺境》及其他
信仰的多维性及其与真善美的关系
提高人生境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冯友兰“人生境界”学说述评3
人生的不同境界——从《读书偶记》想到的
六十载哲学沉思的一得之见
——从《哲学:智慧与境界》的出版说起
七 学派研究及读书评论
现代与传统、激进与保守复杂关系的辩证思考
——重评“学衡派”和《学衡》杂志
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己任——《学衡》杂志纵横谈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张世英关于“天人之际”问题研究及其方法论原则
探讨个人精神境界问题的社会文化维度
——评张世英新著《境界与文化》
中华文化发展的光辉未来:自我觉醒、个性解放
——张世英《中西文化与自我》读后
一位资深出版家三十年的精神苦旅
——从《征途——薛德震哲学书信集》说起
想象的实质及其哲学意义——从《思想的想象》说起
跋哲学之无用与大用——从教问道56年(1958~2014)之感言
附 录
学术论著要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