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內容簡介: |
《书法门外谈》本书是著名艺术鉴赏家柯文辉对书法艺术的品鉴和评论,既是其30多年书法评论文章的辑选,也是他对书法界观察与思考的见证。作者痛悔未临碑帖,然有缘畅读书家与名作,视角独特,感悟灵奇。叙人揽霞剪影,水墨浮雕,沈曾植、马一浮、弘一、林散之、钱君匋、王乃壮……气韵鲜活,细节传神。全书诗境澄朴,厌弃套路,突兀门外人语冷锋暖人,天籁破障烙魂,味超浓淡。
|
關於作者: |
柯文辉 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1935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曾任当代国画大师刘海粟秘书十年,其间与刘海粟、林散之、李可染、钱君匋等建立深厚的友谊。潜心艺术研究,建树丰厚,著有《孤独中的狂热:卫天霖传》、《刘海粟传》、《旷世凡夫:弘一大师传》、《关良》、《陪画散步》等20多部。
|
目錄:
|
大师离席的世纪
现代书法声势浩大,内容很空
论中国书法
书法之为美,解读不易
星河对语
三百年来第一人
——沈曾植的书法
儒骨仙风
——马一浮大师的书法
灵机内敛清风外流
——论弘一的书法
林散之印象
试谈屺瞻老人的书法
刘海粟学书点滴
忆渊翁
文人书家吴丈蜀
余事赞:试评康殷先生书画
王羲之与《兰亭序》
《郑板桥年谱》序
读《汾阳书法篆刻选集》小札
碑山拓海最风流
——初读《翰墨石影》
《郑道昭与四山刻石》序
《钱君匋墨迹》序
西泠诗梦
——试评钱君匋的印
听良心吩咐而造境
——《两天晒网斋印跋书法选》序
《吴颐人题汉画像石》序
跋卫俊秀书《牛棚无题诗》
阔海长天小布衣
——《卫俊秀书法选集》序
《毛谈虎书法集》序
率真平朴老笔纷披
——画家王乃壮教授的书法
碑前甘作草无意播春风
——谈张颌翁书法
林鹏:沉思学者余事书家
谢云:思虑通审变为用
读文景明书法断想
义士书家李殿清
乃田先生及其书法
奏刀胜笔见豪情
——评陈秀卿的刻字艺术
贾平凹书画艺术
谨勉野泥
附录 柯文辉二题
|
內容試閱:
|
书法之为美 解读不易
书法像一种方言
书法这门艺术的特征是活跃在线条运动中的一种情感密码,绝对的解读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不是音标,也不是普通话。书法就像是一种方言,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但又有一个大概的范畴。就像有时你只能朦胧地看到一个人的情绪是欢乐或痛苦,但是为什么欢乐或痛苦呢?无从了解。研究书法艺术若是离开对历史背景的考察,仅靠猜想是很危险的。所以,这个情感密码是通过简练的线条运动来形成其特殊的表现手段。
书法可以说是人类很伟大的创造。与其说书法靠近绘画,不如说它更靠近音乐和舞蹈,是心灵上的音乐和舞蹈,也是一座看似凝固、实则流动的建筑。
我们研究一件书法作品时,大体上能看到的是这一件作品是阳刚的、阴柔的,还是刚柔相济的,但不是简单的华美、壮美、秀美、病态美和残缺美等等就能够把书法概括完,书法没有这么简单。
书法不能设计
书法的好,就是因其能写出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但笔下却无的东西。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讲,他的作品突破了自己的程式,在新的起点上,带来了曙光,那就是好。虽然都是纸笔,我们调换力度和角度让纸和笔去磨擦,经历了两千年,你想找一个古人没磨擦过的角度,不太容易。那么书法就是除了你的感觉和古人的共同部分,还有相异部分,在表达方式上才有所不同。
书法作为一种特殊属性的艺术,历史证明很多东西都是无意间的心灵流露,好书法是不功利的。书法这门特殊艺术,甚至所有的艺术门类,都受一个规律的制约,叫做“求态失态”,也就是说人为造作是不好的,而应该是人兴致所至的一种自然流露。我们最初看到的甲骨文都是实用的,同时也是非常美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字,刻得也非常好。原始的东西不管有什么缺点,但它总有动人的地方,因为那种创作是真诚的。建筑是可以设计的,书法家有设计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但书法艺术一设计就完了,有强烈的设计意识又不用才行。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又不去设计才行。
真正的艺术不能重复
我们现在既要提倡传统的营养,又要提倡为今天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艺术享受和创新,但是创新离不开传统,书法尤其不一样,必须要有传统基本功,对传统十分依赖。比如说书法审美也是这样,假如谁抄了一篇韩愈的文章投到《人民日报》,会被人们看作神经失常;而字写得像王羲之,大家肯定说好。其实都是抄袭,但真正的艺术不能重复古人、洋人和自己成功的作品,真正的艺术是不会重复的。
旧形式的衰落,肯定是有一个新形式取而代之。一个真正的创新者,必须创得很彻底,他必定把艺术的某一种形式推向悬崖。所以真正的大师多是一代而终,如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例子不多,何况他们父子间差别显著。这是因为艺术总要强调个人的开宗立派。
我们在建设新道德的同时,对艺术作品要有一定的宽容。不要要求一个人去创新、去突破,他不一定有这个能力;也不要要求一个人样样都行,有人一辈子就写一种体,也没什么不好,像齐白石的篆书,非常好,但不能说他的行草书有多大成就。
当代没有真正的艺术批评
一个评价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打破100多年来评论家和作家之间不正常的状态。由于长期的大批判,评论家的地位越来越高,代表了某种政治的声音。而现在的评论家又只会吹捧,没有批评。其实这两种声音背后都是虚假的一面。
过去批评得太多,不是因为当时的作品特别差,事实上当时健在的大师比今天多。当年之所以要那么严厉,是因为当时批评家要表示自己政治的进步,而人在批评面前也要表现一种谦虚,很少有反批评的。在这个状态下,评论家有时会有点脑袋发热,这是很可怕的。
而今天呢?我曾经看过一年中的200多本美术杂志,没有一篇文章是批评的。现在的社会没有正当的批评,因为当前的社会风气不鼓励批评。大家不懂书法,所以要看评论家的文章,看书法家是不是有名,这些都成了这个时代的需求。
其实评价者和创造者应该是朋友关系,而不是一个人教训另外一个人,应该是平等的。真正的朋友既互相了解,也应该是打破情面的。
批评是对美的一种发掘,是对上一个时代以及历史上的各个学派给予的适当总结,所以批评是必要的,否则学术不能进步。批评家的任务是和我们一起看一件书法作品时,他能调动他所积累的生活和书本知识(认为批评可以脱离生活、只靠教条就可以批评,是一种误会。批评应该是一种美的创造,古代学者写的批评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美文,读来能获得独立的审美享受),使我们从中获得更多的感受,来让我们学习他的方法(千万不能凝聚,而要流动,一边积累一边扬弃,该是一条活的大河,才有生命),然后当我们独自面对作品的时候,也才能够独立地产生一些与别人不同的美感,这才是批评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