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內容簡介: |
《中级财务会计》是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山西省省级精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的主教材。
《中级财务会计》在2010年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财政部发布的最新会计准则进行了重新修订。
《中级财务会计》适用于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也适用于会计实务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自学人员、会计专业教师参考。
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财务会计既继承了传统会计模式特有的程序与方法中的精华,又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财务会计提供信息的功能愈来愈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尤其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的会计丑闻,又使财务会计处于国家的高度管制之中。同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使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与实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为此,《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设计力求体现财务会计的理论性、现实性、规范性和前瞻性。力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中级财务会计》依据财政部和有关立法机构最新颁布实施的一系列会计规范性文件进行编写,立足于财务会计实务,结合财务会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的优点,为读者提供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财务会计知识。
|
目錄:
|
第一章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节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财务会计目标与社会环境
第四节 会计基本假设
第五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第六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第七节 财务会计规范
第二章 资产概述
第一节 资产的定义及特征
第二节 资产的分类
第三节 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第四节 公允价值计量
第三章 货币资金
第一节 现金
第二节 银行存款
第三节 其他货币资金
第四章 金融资产
第一节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第二节 应收款项
第三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四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五节 金融资产减值
第五幸存货
第一节 存货概述
第二节 原材料
第三节 其他存货
第四节 存货清查
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 合营安排
第七章 固定资产
第一节 固定资产概述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
第八章 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 无形资产的处置
第五节 投资性房地产
第九章 资产减值
第一节 资产减值概述
第二节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减值损失的确定
第三节 资产组减值的处理
第四节 商誉减值的处理
第十章 负债
第一节 负债概述
第二节 流动负债
第三节 非流动负债
第十一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第二节 实收资本
第三节 资本公积
第四节 其他综合收益
第五节 留存收益
第十二章 收入
第一节 收入概述
第二节 主营业务收入
第三节 其他业务收入
第十三章 费用
第一节 费用概述
第二节 生产成本和劳务成本
第三节 期间费用
第十四章 利润
第一节 本年利润
第二节 所得税
第三节 利润分配
第十五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 会计报表附注
第七节 分部报告
第八节 中期财务报告
第十六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第三节 会计差错更正
第十七章 或有事项
第一节 或有事项概述
第二节 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或有事项的披露
第十八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第十九章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第一节 关联方关系及其披露
第二节 关联方交易及其披露
第二十章 债务重组
第一节 债务重组概述
第二节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第二十一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中级财务会计》:
二、资产的计量
(一)资产计量的目的
计量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所谓资产计量,就是以货币形式对资产进行定量,实际上是一个对资产进行计价的过程。计量是为财务会计的目标服务的。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资产计量的目的,最终也是为财务会计报告服务的。具体来说,资产计量的主要目的如下:
1.为计量收益提供基础
会计计量包括两个部分:资产计价和收益决定。其中,资产计价是收益决定的前提。资产计量与收益计量具有紧密的勾稽关系。现有的收益计算程序是通过期间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来完成的。收入是由商品或服务的售价决定的,而费用则是按照配比原则确定的已消耗的资产。也就是说,费用都是从资产价值转化而来,表现为资产价值的分摊或减少。因而,收益计量总是以资产计量为基础的。
2.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
基本准则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是为报告使用者服务的,要向其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其做出经济决策。资产,作为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其计量的基本目的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投资者根据资产计量的结果确定资产增值情况,评价企业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债权人通过资产的正确计价,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3.向管理当局提供资产管理方面的信息
资产计量不仅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服务,而且为内部管理当局提供资产管理方面的信息。与投资人、债权人不同,管理当局需要及时评估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做出经营决策。他们需要了解资产的成本、对比资产的使用效益、确认资产的变现价值,这都要运用资产计价的概念和方法。
(二)资产的计量步骤
资产确认和资产计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广义的确认,包括计量。资产计量建立在资产确认的前提下,是对所确认内容的量化反映。因此,资产的计量步骤是由资产确认的不同阶段决定的。资产确认根据内容和时期不同,分为初始确认、期末再确认和终止确认。与此相对应,资产的计量分为两步: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初始计量是相对初始确认而言的。将初始确认的资产内容以货币形式进行量化,称之为初始计量。具体来说,就是以某一数据将资产要素记入所属的账户。初始确认阶段,初始计量主要解决的是资产的成本问题。换句话说,资产在初始确认时,通常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后续计量是与期末再确认相对应的概念。将再确认的资产内容以货币的形式进行反映,称之为后续计量。显然,后续计量主要是为财务会计报告服务的。资产后续计量的结果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相关的资产项目上。例如,固定资产以其取得成本入账后,在使用期间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提取折旧,期末对该资产做减值测试,如有减值则需要重新计价。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期末计价都是对该项资产的后续计量。可见,初始计量解决资产取得时的成本问题,后续计量解决财务报表中资产项目的计价问题,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共同构成资产计量的整体,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服务。
(三)资产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一般涉及两个方面:会计计量单位和会计计量属性。计量单位通常有实物、劳动量和货币三种。诚如前人所言,货币一经产生就成为天然的计量单位。但即使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也仍然存在名义货币单位和不变货币单位之分。名义货币单位,即面值货币单位,其运用的前提是“币值稳定”的假设,当物价波动的时候,名义货币的购买力发生了变动,此时以名义货币计量资产可能会误导信息使用者。不变货币单位,是将不同时期的名义货币单位以一定时日的货币购买力(以一般物价指数近似表示)调整或折算,从而使不同时期的货币保持在不变的计量基础上。物价波动较大的时候,选择不变货币单位计量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可比性。计量属性,在财务会计中是指资产、负债等要素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方面,经济交易或事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货币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如资产的取得成本和现行成本。FASB概括了五种较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对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不同选择构成不同的计量模式。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名义货币单位、现行成本计量属性和名义货币单位、现行成本计量属性和不变货币单位的组合等等。目前,历史成本和名义货币单位相结合的传统计量模式是财务会计的主要计量模式,但并不是唯一的计量模式。为了满足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提供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财务会计有必要选择不同的计量模式。就资产计量而言,其计量属性的选择与资产要素自身的特性以及资产业务的基本特性密切相关。例如,存货的初始确认,选择历史成本和名义货币单位相组合的计量模式;交易性金融资产则选择公允价值和名义货币单位相组合的计量模式。
我国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通常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至于计量属性,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可以选择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