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程

書城自編碼: 264173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計算機/網絡计算机理论
作者: 熊江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5236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94/4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知文库精选·一念之差:关于风险的故事与数字
《 新知文库精选·一念之差:关于风险的故事与数字 》

售價:NT$ 354.0
道德自我的伦理根基——教化论视野下的现代性道德哲学批判
《 道德自我的伦理根基——教化论视野下的现代性道德哲学批判 》

售價:NT$ 458.0
投诉是礼物:从投诉中学习经验并恢复客户忠诚度的101个活动、练习及工具(实践版)
《 投诉是礼物:从投诉中学习经验并恢复客户忠诚度的101个活动、练习及工具(实践版) 》

售價:NT$ 307.0
白酒风云录 中国白酒企业史(1949-2024):清香风起
《 白酒风云录 中国白酒企业史(1949-2024):清香风起 》

售價:NT$ 458.0
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增订版)(上下册)
《 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增订版)(上下册) 》

售價:NT$ 1498.0
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1卷):公平博弈
《 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1卷):公平博弈 》

售價:NT$ 562.0
海外中国研究·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 海外中国研究·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

售價:NT$ 458.0
信息、生命与物理学
《 信息、生命与物理学 》

售價:NT$ 41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1
《 统计学(第六版)(21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国家统计局优秀统计教材) 》
+

NT$ 856
《 诊断学(第八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教材) 》
+

NT$ 466
《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 》
編輯推薦:
《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程》论述简明、图文并茂,可作为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计算机爱好者进行自学提高。为了便于教与学,与《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程》配套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实验教程》同时出版。
內容簡介:
《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程》是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编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Word 2010应用技术、Excel 2010应用技术、PowerPoint 2010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Python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概念、数据库基础及Access 2010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程》从计算机基本应用技术入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内容丰富全面,通俗易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并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錄
目录
前言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1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 1
1.1.1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1
1.1.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3
1.1.3 计算机的分类 5
1.1.4 计算机的特点 7
1.2 硬件系统 7
1.2.1 冯?诺依曼结构 7
1.2.2 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8
1.2.3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9
1.3 软件系统 9
1.3.1 软件的概念 10
1.3.2 软件的分类 10
1.3.3 程序设计语言 11
1.4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12
1.4.1 进位计数制 12
1.4.2 数制之间的转换关系 13
1.4.3 带符号整数的机器数表示 14
1.4.4 字符编码 15
1.5 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16
1.5.1 计算机应用的分类 16
1.5.2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8
习题 19
第2章 计算机硬件组成 21
2.1 计算机硬件组成结构 21
2.1.1 桌面计算机的外观组成 21
2.1.2 机箱的系统主板 21
2.1.3 计算机硬件的逻辑组成 22
2.2 中央处理器 23
2.2.1 寄存器 23
2.2.2 运算器 24
2.2.3 控制器 24
2.2.4 CPU的性能指标 25
2.3 存储系统 25
2.3.1 内存 26
2.3.2 Cache 27
2.3.3 外部存储器 28
2.4 常见输入输出设备 29
2.4.1 键盘 30
2.4.2 鼠标 30
2.4.3 显示器 31
2.4.4 打印机 31
2.5 系统互连总线 32
2.5.1 总线的分类 33
2.5.2 总线标准 33
习题 34
第3章 操作系统基础 36
3.1 操作系统概述 36
3.1.1 操作系统的功能 36
3.1.2 操作系统的发展 37
3.1.3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 39
3.1.4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39
3.2 典型的操作系统 40
3.2.1 DOS操作系统 40
3.2.2 Windows操作系统 41
3.2.3 UNIX操作系统 42
3.2.4 Linux操作系统 43
3.2.5 iOS操作系统 43
3.2.6 Android操作系统 43
3.3 Windows 7简介 44
3.3.1 Windows 7的启动与关闭 44
3.3.2 Windows 7的桌面 44
3.4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46
3.4.1 Windows 7的窗口 46
3.4.2 Windows 7控件的使用 48
3.4.3 Windows 7开始菜单和任务栏的设置 50
3.5 Windows 7的文件管理 51
3.5.1 文件与文件夹 51
3.5.2 资源管理器 52
3.5.3 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53
3.6 Windows 7的控制面板 59
3.6.1 外观设置 59
3.6.2 设置文本服务与输入语言 60
3.6.3 管理网络和共享中心 61
3.6.4 家长控制 62
3.7 Windows 7的磁盘管理 63
3.7.1 磁盘分区 64
3.7.2 磁盘格式化 64
3.7.3 磁盘清理 64
3.7.4 磁盘碎片整理 65
3.7.5 磁盘数据的备份与还原 65
习题 66
第4章 Word 2010应用技术 68
4.1 办公软件概述 68
4.1.1 Microsoft Office 68
4.1.2 WPS Office 68
4.2 Word 2010界面及功能区简介 69
4.2.1 Word 2010界面简介 69
4.2.2 功能区简介 70
4.3 Word 2010的基本使用 71
4.3.1 Word 2010的启动 71
4.3.2 Word 2010的退出 72
4.3.3 新建文档 72
4.3.4 保存文档 73
4.3.5 打开文档 73
4.3.6 关闭文档 74
4.3.7 编辑文档内容 74
4.3.8 文档的基本操作 74
4.3.9 预览和打印文档 77
4.3.10 保护文档 78
4.4 在文档中插入各种对象与直线、替换操作 79
4.4.1 图形 79
4.4.2 艺术字 81
4.4.3 自绘图形 81
4.4.4 SmartArt图 82
4.4.5 文本框 82
4.4.6 公式 83
4.4.7 符号和编号 84
4.4.8 项目符号和编号 84
4.4.9 表格 85
4.4.10 超链接 87
4.4.11 页码、页眉和页脚 88
4.4.12 查找和替换 89
4.5 文档的格式化 90
4.5.1 字符格式化 90
4.5.2 格式刷 91
4.5.3 段落格式化 91
4.5.4 样式 92
4.5.5 目录 94
4.5.6 首字下沉 95
4.5.7 边框和底纹 95
4.5.8 页面背景 96
4.6 文档的排版 97
4.6.1 页面设置 97
4.6.2 段落、分节符、分页符 97
4.6.3 导航 99
4.6.4 标尺 100
4.6.5 分栏 101
4.6.6 文档视图 101
4.6.7 题注、脚注、尾注、批注、交叉引用 102
4.6.8 审阅 102
4.6.9 邮件合并 103
习题 103
第5章 Excel 2010应用技术 105
5.1 Excel 2010窗口 105
5.1.1 Excel 2010窗口组成 105
5.1.2 Excel中涉及的相关概念 106
5.2 工作簿的创建、保存与打开 107
5.2.1 工作簿的创建 107
5.2.2 工作簿的保存 107
5.2.3 工作簿的打开 108
5.2.4 工作簿的关闭 108
5.3 数据输入 109
5.4 单元格操作 110
5.4.1 选定单元格 110
5.4.2 单元格、行、列的插入与删除 110
5.4.3 数据格式设置 111
5.4.4 数据有效性 112
5.5 公式与函数 113
5.5.1 公式概述 113
5.5.2 Excel执行公式运算的次序 114
5.5.3 函数 115
5.5.4 条件格式 119
5.6 数据管理与分析 120
5.6.1 数据排序 120
5.6.2 数据筛选 121
5.6.3 分类汇总 123
5.6.4 图表制作 124
5.6.5 迷你图的制作 126
5.6.6 使用数据透视表 127
5.7 宏 128
5.7.1 宏的启用 128
5.7.2 宏的创建 129
5.7.3 修改编辑宏 131
5.7.4 运行删除宏 131
5.8 数据的拆分与合并 131
5.8.1 单元格数据分列 131
5.8.2 单元格数据合并 132
5.8.3 工作簿工作表合并 132
5.9 工作表打印设置 134
5.9.1 设置打印选项 134
5.9.2 Excel 2010每页打印标题 135
习题 135
第6章 PowerPoint 2010应用技术 139
6.1 PowerPoint 2010概述 139
6.1.1 演示文稿、PPT和幻灯片的概念 139
6.1.2 认识PowerPoint 2010的工作界面 140
6.1.3 自定义工作界面 141
6.2 演示文稿的创建与编辑 143
6.2.1 认识PPT 143
6.2.2 演示文稿的新建、保存
与编辑 144
6.2.3 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149
6.2.4 视图与模板 150
6.3 演示文稿的美化与修饰 153
6.3.1 插入艺术字 153
6.3.2 插入图片 153
6.3.3 插入表格 155
6.3.4 插入图表 155
6.3.5 使用形状 157
6.3.6 插入SmartArt图形 157
6.3.7 插入音频 158
6.3.8 插入视频 159
6.3.9 插入超链接 160
6.3.10 插入动作按钮 161
6.4 演示文稿的放映及其他 161
6.4.1 为幻灯片添加切换效果 161
6.4.2 设计动画效果 162
6.4.3 打包PPT 165
6.4.4 打印PPT 166
6.4.5 设置放映方式 166
习题 168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172
7.1 概述 172
7.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72
7.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里程碑 172
7.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173
7.2 计算机网络分类 174
7.2.1 按照网络作用范围划分 174
7.2.2 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划分 174
7.2.3 按照网络使用范围划分 175
7.3 计算机网络组成 175
7.3.1 硬件组成 176
7.3.2 软件组成 178
7.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79
7.4.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179
7.4.2 OSI参考模型 179
7.4.3 TCPIP参考模型 180
7.5 常用的网络标准和协议 181
7.5.1 以太网 181
7.5.2 WLAN 181
7.5.3 WiFi 182
7.5.4 蓝牙 182
7.5.5 TCP协议 182
7.5.6 UDP协议 182
7.5.7 IP协议 183
7.5.8 3G和4G 183
7.6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模式 184
7.6.1 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184
7.6.2 对等网络 184
7.7 Internet 185
7.7.1 Internet的发展 185
7.7.2 IP地址 186
7.7.3 网关 190
7.7.4 DNS 190
7.7.5 网页浏览器 191
7.7.6 信息搜索 192
7.7.7 电子邮件 193
7.7.8 FTP 194
7.8 万维网 194
7.8.1 发展历史 195
7.8.2 相关概念 195
7.8.3 互联网、因特网和万维网 196
7.9 网页设计 197
7.9.1 HTML 197
7.9.2 网页制作软件 198
7.10 网络安全 201
7.10.1 网络安全的现状 201
7.10.2 网络威胁 202
7.10.3 网络安全的特征 203
7.10.4 网络安全措施 203
7.10.5 普通用户的网络安全 204
习题 205
第8章 Python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概念 208
8.1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简介 208
8.2 Python基本知识 211
8.2.1 Python的下载、安装与
运行环境 212
8.2.2 Python语法基础 213
8.2.3 Python变量类型 214
8.2.4 Python运算符 217
8.3 Python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 221
8.3.1 Python条件语句 221
8.3.2 Python循环语句 222
8.4 Python函数 225
8.4.1 函数定义与调用 225
8.4.2 函数参数 226
8.4.3 return语句 228
8.4.4 变量作用域 228
8.5 Python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29
8.5.1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 229
8.5.2 Python类的使用 230
8.5.3 类的继承 232
8.6 软件工程概念 234
8.6.1 软件危机 234
8.6.2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234
习题 236
第9章 数据库基础及Access 2010应用 238
9.1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內容試閱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本章首先简要地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然后叙述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还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后列举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与发展趋势。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
计算机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在远古时代,人类采用石块、贝壳进行简单的计数,唐代发明了算盘,欧洲中世纪发明了加法计算器、分析机等,直到今天的计算机,这些发明记录了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因此,计算机是人类计算技术的继承和发展,是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过去几十年来,计算机改变了人们在家庭、工厂和学校的工作、生活方式,现在可以说“计算机无处不在”。
概括地说,计算机是处理数据并将数据转换为有用信息的电子设备。任何计算机都由程序指令控制,程序指令规定计算机的用途,并告诉计算机需要完成的工作。
1941年夏天诞生的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ABC计算机)是世界上**台电子计算机,它使用了真空管计算器,二进制数值,可复用内存。
世界上**台通用电子计算机是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ENIAC)。ENIAC为美国陆军的弹道研究实验室所使用,用于计算火炮的火力表。ENIAC在1946年2月14日公布,并于次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使用。ENIAC被当时的新闻赞誉为“巨脑”,它的计算速度比机电机器提高了1000倍。
除了速度之外,ENIAC*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体积和复杂性。ENIAC包含了17 468个真空管、7200个晶体二极管、1500个继电器、10 000个电容器,还有大约500万个手工焊接头。它的重量达27吨,体积大约是2.4m×0.9m×30m,占地167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如图1.1所示是程序员贝蒂?让?詹宁斯和弗兰?Bilas操作ENIAC主控制面板的画面。
ENIAC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约翰?莫齐利和J.?Presper?埃克特构思和设计的,公众领域内普遍将ENIAC认定为世界上**台电子计算机,将莫齐利认定为电子计算机之父。然而,在1973年,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注销了ENIAC的专利,并得出结论:ENIAC的发明者从阿塔纳索夫那里继承了电子数字计算机的主要构件思想。因此,ABC被认定为世界上**台电子计算机。
1.1.1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自ENIAC诞生后,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电子计算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硬件早期的发展受电子开关器件的影响极大,为此,传统上,人们以元器件的更新作为计算机技术进步和划分阶段的主要标志。根据器件技术的更新换代,计算机的发展可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1.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ENIAC作为**台通用计算机,采用十进制表示数字与进行运算,没有采用二进制操作和存储程序控制,不具备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征。存储器由20个累加器组成,每个累加器存10位十进制数,每一位由10个真空管表示。采用手动编程,通过设置开关和插拔电缆来实现。
**代计算机为电子管计算机,其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存储器件为声延迟线或磁鼓,典型逻辑结构为定点运算。这个时期,“软件”一词尚未出现,编制程序所用工具为低级语言。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大,速度慢(每秒千次或万次),存储器容量小。
ENIAC项目顾问、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被誉为计算机之父)提出“存储程序”(Stored-program)思想,并于1945年在关于新型计算机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的计划中首次公布了这一思想。“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是:将事先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送入主存后执行程序,一旦程序被启动执行,计算机能在不需操作人员干预下自动完成指令取出和执行的任务。几乎在同时,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阿兰?图灵(AlanTuring,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也提出了同样的构想。
1946年,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开始设计一种新的存储程序计算机——IAS计算机。如图1.2所示为IAS计算机的结构图。
(1)主存(Main Memory):用来存储数据和指令。
(2)算术和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ALU):对二进制数据进行处理。
(3)控制单元(Control Unit):解释并执行内存中指令。
(4)输入输出(IO)设备:由控制单元操纵。
2.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的电子管(图1.3),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首先使用晶体管技术的是早期的超级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科学的大量数据处理,这些机器价格昂贵,生产数量极少。
图1.2 IAS计算机的结构 图1.3 真空电子管(左)与晶体管(右)
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如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编程语言,以单词、语句和数学公式代替了二进制机器码,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如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与整个软件产业一同诞生。
3.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1年)
晶体管的缺点是产生的热量大,会损害计算机内部的敏感器件。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将3种电子元件集成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科学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于是,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开始使用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是1964年IBM公司研制成功了IBM360系统,它是**个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电子计算机系列。该系统采用了一系列计算机新技术,包括微程序控制、高速缓存、虚拟存储器和流水线技术等,一次就推出了6种机型,它们相互兼容,可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等领域。在软件方面它首先实现了操作系统,具有资源调度、人机通信和输入输出控制等功能。
4.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年至今)
20世纪70年代初,微电子学飞速发展,而产生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这些给计算机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成为计算机的主要器件,其集成度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几千个晶体管/片(如Intel 4004为2000个晶体管)到20世纪末的千万个晶体管片。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著名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24个月(1975年摩尔将24个月更改为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即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计算机性能,将每隔24个月翻两倍以上。
这一时期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密切结合,掀起了网络热潮,大量计算机联入不同规模的网络中,然后通过Internet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相联,大大扩展和加速了信息的交流,增强了社会的协调与合作能力,使计算机的应用方式也由个人计算方式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1.1.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全球**个商业微处理器是Intel的4004,在1971年11月15日发布。4004并行处理4位(binarydigit,bit)数据,是4位处理器。在30年后的世纪末,嵌入式系统中的微处理器大多是8位、16位或者32位的。到AMD公司于2003年发布x86-64处理器的这段时间中,Intel 80386几乎全是32位,而现在处理器的位数已发展到64位。
1.**阶段(1971~1973年)
**阶段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 4004和Intel 8008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MCS-4和MCS-8微机。Intel 4004是一种4位微处理器,可进行4位二进制的并行运算,Intel 8008是世界上**种8位的微处理器。
2.第二阶段(1971~1977年)
第二阶段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二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 8080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Zilog公司的Z80等。其集成度提高约4倍,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中断、DMA等控制功能。它采用汇编语言、BASIC、Fortran编程,使用单用户操作系统。
3.第三阶段(1978~1984年)
第三阶段是16位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三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8088、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微处理器。其集成度和运算速度都比第二代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指令系统更加丰富、完善,采用多级中断、多种寻址方式、段式存储机构、硬件乘除部件,并配置了软件系统。这一时期著名的微机产品有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1981年IBM公司推出的个人计算机采用8088 CPU。1984年,IBM公司推出了以80286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16位增强型个人计算机IBM PCAT。由于IBM公司在发展个人计算机时采用了技术开放的策略,使个人计算机风靡世界。
4.第四阶段(1985~1992年)
第四阶段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又称为第四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38680486、Motorola公司的M6903068040等。其集成度高达100万个晶体管片,具有32位地址线和32位数据总线,每秒钟可完成600万条指令(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MIPS)。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级小型计算机,完全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同期,其他一些微处理器生产厂商(如AMD等)也推出了8038680486系列的芯片。
80386DX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以寻址4GB内存。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微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精简指令集(RISC)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
5.第五阶段(1993~2005年)
第五阶段是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五代。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奔腾系列芯片及与之兼容的AMD的K6系列微处理器芯片。内部采用了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并具有相互独立的指令和数据高速缓存。随着MMX(Multimedia extended)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微机的发展在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为了提高计算机在多媒体、3D图形方面的应用能力,许多新指令集应运而生,其中*著名的3种便是英特尔的MMX、SSE和AMD的3D NOW!。MMX(Multimedia Extensions,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是Intel于1996年发明的一项多媒体指令增强技术,包括57条多媒体指令,这些指令可以一次处理多个数据,在软件的配合下,可以得到更好的性能。
2005年Intel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有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同时推出945955965975芯片组来支持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