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陈钧德在高中时代就举办了绘画“个展”,大学期间认准了探索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创作道路,从此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艰苦跋涉。在苏俄写实主义一统中国画坛的“红光亮”年代,以及在“反右”、“文革”等历次政治运动中,他经历了部队、工厂、研究所、高校等职业变化,艺术信仰也一次又一次受到冲击,但他始终不攀附权势、不谄媚资本、不畏孤独探索,坚持约翰·克利斯朵夫式的个人奋斗和对现代派绘画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探索,取得了卓著成就。
|
內容簡介: |
《激情不灭》一书还揭示了六七十年代西方现代派艺术在中国内地沦为上海个别冷寂公寓“残花败柳”时,主人公与诸多大师密切交往的诸多“历史细节”,以及他执着于纯艺术创作,为了一个真理,甘愿忍受整个时代背离的“独头”思想和行为。
这一有料有趣的知识分子型艺术家传记,读来引人捧腹,又让人深思。
|
關於作者: |
陈钧德(1937—)为著名油画家、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他在绘画道路上曾得到林风眠、刘海粟、关良、颜文樑、闵希文等多个先辈“私授”,在继承和发扬前辈艺术的基础上,经过半个多世纪融合探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将中国写意油画推向了一个新境界。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全国重要美展获奖,并被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等地的机构或个人收藏。
|
目錄:
|
引子
第一章 启蒙时代
家传影响老师、大哥、死党
第二章 青春向往
考前质疑名师荟萃手抄本右派教授寄居山墙
第三章 军旅迷惘
文工团失恋我是逃兵吗路在何方
第四章 初遇大师
林风眠的“残缺美”刘海粟的“空气”自画像小金
第五章 热恋罗兆莲
闺秀天空里的摄像头
第六章“文革”岁月
恩师落难血和泪
第七章工厂流浪
自行“结婚”寂寞、疲惫、冥想关良的“阁楼”时来运转
第八章回到母校
做个好老师远离“红光亮”
第九章解冻
上海的早晨普希金铜像拜见张伯驹四人画展
第十章自我革命
市场漂泊“杀死”作品
第十一章淡定“八五新潮”
如何画下去精神回归
第十二章学会风波
声誉日隆可笑的公文包
第十三章“女人体”
争议不休阿佛洛狄忒
第十四章“山林云水图”
三元素思想的舞蹈神秘来客
第十五章 体制内外
罢课出走驻校艺术家一个人的旅行
第十六章 激情不灭
写意交响乐生与死自由意志
第十七章 不是结尾
跋
|
內容試閱:
|
启蒙He代
家传影响
“世上最奇妙的是艺术。艺术都有密码,对俗人不公开的,所以俗人会看不懂。”在陈钧德的成长途中,甚至绘画生涯里,他一直对这句话耿耿于怀。
他第一次对艺术密码探究的思考,还是六七岁的时候。他随父亲去好友卢家伯伯家玩,调皮的他在卢家的客厅、书房、卧室乱窜,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卢家伯伯一眼就发现,尽管这个男孩的双眼流露着对各种摆设的好奇,但他的视线在移向墙壁上一幅幅西洋油画的刹那间,眼睛陡然发出了异样光亮,显然,他的内心被那些绘画击中了!
卢家伯伯抓住了这样微妙的细节。他像是怕惊动一只小鸟一样,靠近他,轻轻问:“你喜欢画吗?”男孩站在凳上,踮起脚尖,着魔般仰首盯着墙上的西洋画,默不作声,却以出神的凝望,做出了清晰无误的回答。
此时的卢家伯伯得意扬扬,他神差鬼使般,指着满屋子悬挂的油画,对男孩说了一句看似无厘头的话:
世上最奇妙的是艺术。艺术都有密码,对俗人不公开的,所以俗人会看不懂。
这番话对男孩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从那天起,陈钧德歪着脑袋就开始思考:“艺术是什么?”这问题几乎牵引了他的人生方向,伴随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
卢家伯伯是干什么的?说起来,他的职业与狭义的艺术毫无瓜葛。
他是一位医生,从德国留学归国的医生。他的专业素养是对人体的骨骼、器官、疾患有着精细的了解,人体哪个器官或哪一路神经出现故障,表现出怎样的症状,如何对症下药,他是德国派专家,他的医术与德国制造业的精密文化一脉相承。
他与陈钧德的父亲是来往频繁的“把兄弟”,经常出入陈家,也给陈家孩子医治过天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天花仍旧是个联系阴阳两界的顽症,卢家伯伯医术再高明,也没有遇到过像陈家这样,陈钧德和两个哥哥一起患上了天花,兄弟仨脸上、身上布满了繁星般的红点,还伴有高热,满嘴胡话。奶奶和父母都急坏了,用宁波土法把几个孩子相互隔离,还用冷毛巾敷在他们额头,担心高热烧坏了孩子的脑子。危在旦夕的那一刻,送医院根本来不及了,只能将卢家伯伯请来医救,结果,陈钧德的大哥第一个脱险,作为老三的陈钧德险些夭折,而“老二”未能抢救过来。哪个母亲忍受得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么死去?陈钧德的母亲发疯似的,冲上去揪住卢家伯伯的衣服,猛扇耳光,失声恸哭,而全然不顾卢家伯伯是被请来“帮忙救治的”。
这个情景,让幼小的陈钧德懂得,生命多么脆弱,死神随时会降临,哪怕医术再好的留德医生能招之即来,但对于人与死神的赛跑,却是无济于事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