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二战史诗三部曲(套装共3册)

書城自編碼: 263995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軍事
作者: 科尼利厄斯·瑞恩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53846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1424页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44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秦汉史讲义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485
《 大东亚战争全史(上中下) 》
+

NT$ 349
《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精装)(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 》
+

NT$ 580
《 破晓的军队:从挺进突尼斯到解放北非1942~1943 》
+

NT$ 1568
《 生活与命运 》
+

NT$ 787
《 战斗的日子:从攻占西西里岛到解放意大利,1943~1944 》
編輯推薦:
● 售出2000万册的全球超级畅销书,震撼36国读者心灵的史诗巨作;
● 欧美媒体公认“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战争纪实的**之作”;
● 真实!让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
● 二战三大战役全景展现细节还原,它将个人和世界都放在了命运运转不息的刀锋上!

◎这不是军事史,而是人的故事。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瑞恩不仅是战争的亲历者,也是战争的研究者。二战后,他历时30年寻访幸存者,在大量的口述材料、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运用独创的“新闻与历史写作”手法,真实再现了20世纪**规模全球冲突中的三场经典战役。全书读来,没有宏大的概念,没有抽象的脸谱,只有鲜活的人物和细节。打开这本书,你能看到隆美尔焦灼的神情,能闻到战场上浓浓硝烟味,能感受得到战斗中士兵的恐惧……太特么真实了。原来,这才是战争!
◎塑造历史格局意识的绝顶好书。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读战争?*根本的就是为了重新回到那些转动历史的伟大时刻,看历史中的人们如何抉择。
內容簡介:
“二战史诗三部曲”包括《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是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亲历二战后历时近30年创作完成的史诗级巨著,通过二战期间的三场决定性战役,生动再现了那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伟大历史时刻。
“二战史诗三部曲”英文版出版后即成为超级畅销书,在全球以近30种语言出版,销售累计超过2000万册,历经近50年畅销不衰,可谓经过时间检验的权威经典著作。更获得CNN、《时代》《生活》《卫报》《观察家》《纽约时报》等近100家全球媒体一致赞誉推荐,名列各大权威媒体评选的“最佳非虚构战争图书”和“最佳非虚构二战著作”榜单前10名。因此,有中国读者评论:不读“二战史诗三部曲”,就等于不了解二战!

第一卷《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内容简介:
这是决定世界命运的24小时。
1944年6月6日(D日),来自12个国家的15.6万名士兵、1.1万架飞机、7千艘海军舰艇,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等待他们的是希特勒用拒马、地雷、碉堡、火炮阵地精心打造的“大西洋壁垒”。无论对盟军还是对纳粹德国,这都是“最长的一天”:残酷、血腥而艰难,战斗惨烈程度前所未有……
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登陆作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转折点:盟军从西线反攻欧洲大陆,使得战争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最长的一天》正是
“关于诺曼底登陆不可超越的叙事史”。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励精图治,用10年时间寻找D日幸存者,进行了3000多场访问后,终于写成了这部旷世巨著。它真实记录了诺曼底登陆的策划内幕和激战过程,描述了血腥海水和钢铁火焰构成的战争奇观,写下了双方普通士兵作为个人所遭遇的史诗般的命运,所经历的痛苦、迷狂和兄弟情谊……
这是一部关于命运和以勇气改变命运的战争史诗。在这里,你能看到弱小个人面对黑暗和未知时的恐惧、慌张,能体会到命运的残忍、无常;而置身其间的人们,又如何鼓起勇气去坚持、去战斗,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胜利和荣耀。它将战争深深嵌入你的生命经验之中,陪伴了千万读者度过生命中最为低沉和黯淡的时光。
即便是公开了大量的政府解密档案和相关人物回忆录的今天,这本书依然是关于诺曼底战役的最经典畅销的著作。因为,它讲述的不是军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第二卷《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内容简介:
蒙哥马利元帅说:它取得了90%的成功。
但每一场战役,只有两种可能,不是成功,就是失败!
为了在1944年底前结束欧洲战场,诺曼底登陆成功之后,因连续胜利而踌躇满志的盟军决策层,动用5500余架运输机、2596架滑翔机、8000余架战斗及轰炸机,发起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空降部队和地面装甲部队的联合攻势,将3.5万空降兵投放到德军阵地后方,去攻占那座横跨莱茵河的阿纳姆大桥……
这就是代号“市场花园行动”的阿纳姆战役。它是“二战”中最大胆而又最具想象力的作战行动,却也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所蒙受的唯一一次重大失败。盟军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人数高达诺曼底登陆的两倍。仅英国第一空降师10000名士兵当中,就有1400人阵亡,6000人被俘,只有2300人突围成功。
《遥远的桥》正是关于“市场花园行动”最权威的历史著作。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倾余生之力,历时7年,采访1200多人,从浩瀚如海的日记、信件、报告等资料中,寻找历史的真实和细节,完整还原了这场最具戏剧性的战役从计划到失败的全过程。
这是惊心动魄的搏斗,这是让人的灵魂为之震颤的战争史诗。深入敌后、孤立无援的空降兵,所面对的残酷、绝望、悲痛,所表现出的悲怆英雄主义,通过瑞恩感人至深的文字得到淋漓尽致的书写。
这是战略的失败,这是执行的壮举,这是阿纳姆战役9个昼夜的历史。它将令人扼腕的悲惨败局,变成了后世永恒的记忆与教训。
这场伟大的战役不可能重演,而这本传世的经典也不可能重写。在远离战场硝烟的现代商业社会,《遥远的桥》依然是一本值得所有人反复回味,受用终生的好书。

第三卷《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内容简介:
这曾经是一段我们无法回顾的历史。
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凌晨4点整。在德国首都东边不到38英里的地方,涨水的奥得河上方的夜空突然燃起了红色的火焰,让人目瞪口呆的炮兵掩护炮火立即发射出来,苏联人对希特勒第三帝国发动的最后进攻开始了。柏林,即将成为一座被炮火、妒火和欲火彻底焚毁的城市……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一场终极恶战。这场战役,也是“二战”中最关键、最血腥的时刻之一,给柏林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它不仅导致了纳粹这头利维坦式巨兽的垮台,也影响了未来几十年中国际政治局势的走向。
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科尼利厄斯瑞恩采访了2000多人,既有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英美将领,科涅夫、崔可夫等苏联元帅,也有戈特哈德海因里齐等德国将军,当然还有众多平民和士兵。他搜集、研究了大量资料,并在冷战高峰期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未解密档案……最终,写出了这部“无一字无出处”的经典著作。
在《最后一役》中,一方面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另一方面却是柏林平民尤其是女性所经受的梦魇般的厄运。与他的另外两本书一样,瑞恩深入到军事和政治层面的内核,探讨了生存这个更为直接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说,在这段黑暗岁月里,“吃饭比爱更重要,躲藏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赢得胜利在军事上更正确”。对战争以及战争深渊中个体生存与命运的深刻书写,使得这本书成为“论述战争的最为不朽的著作之一”。
《最后一役》讲述的是平民和士兵的故事,是战争深渊中人的故事,是在残酷世界中人性黑暗和光辉的故事。这些故事值得我们世世代代铭记。
關於作者: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 Ryan,1920-1974)
“也许是当下全世界最才华横溢的记者!”
——1973年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站在新闻与历史写作交叉路口的巨人。”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

美国著名历史作家、新闻记者,肯尼迪总统的密友,和巴顿、艾森豪威尔以及戈特哈德海因里齐等军事将领亦过从甚密。
二战期间,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战地记者。曾随同美国第八、第九空军参与过14次轰炸行动,亲历了诺曼底登陆,并跟随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挺进法国和德国,直至攻克柏林。欧洲战事结束后,他又奔赴太平洋战场前线进行报道。
1947年,加入《时代》周刊,定居美国;随后,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二战史诗三部曲”研究写作。冷战高峰时期,他为追寻历史真相,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未解密档案,证实了希特勒的确在柏林战役中已经死亡,并揭露了苏军在德国境内的大规模暴行。
在“二战史诗三部曲”中,他关注人的命运,力图再现那些伟大的历史时刻。《时代》周刊盛赞,他以近距离观察战争的眼光和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完成了普通作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战史诗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誉全球。1959年,荣获克里斯托弗奖;1962年,荣获意大利班加雷拉文学奖;1973年,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1974年,他才54岁,却不幸因癌症病逝。为了纪念他在新闻和历史写作方面的突出贡献,美国设立了科尼利厄斯瑞恩奖。
目錄
总目录
卷一 《最长的一天》
卷二 《遥远的桥》
卷三 《最后一役》

分卷目录
卷一 《最长的一天》
前言
第一部 等待
第二部 夜晚
第三部 进攻日(D日)
伤亡小计
D日幸存者
注释

卷二 《遥远的桥》
第一部 撤退
第二部 计划
第三部 进攻
第四部 围困
第五部 巫婆的大锅
伤亡小计

卷三 《最后一役》
前言
第一部 城市
第二部 将军
第三部 出击目标
第四部 决策
第五部 战役
伤亡小计
內容試閱
第一部 等待
1
村子在潮湿的6月清晨里非常安静。村子的名字叫拉罗什吉荣,它躺在从巴黎到诺曼底几乎一半路程上的塞纳河宽阔、懒洋洋的弧弯里,不受打扰,几乎有12个世纪了。多年来它仅仅是人们到某处去半途要经过的一个地点。这儿惟一的特色是有一个城堡,那是拉罗什富科公爵们的府邸。正是这座突出在村后屏障般山丘旁的城堡,使拉罗什吉荣的太平日子走向终结。
在这个灰暗的早上,城堡阴气逼人,它的巨大石块因为潮湿而闪着光。快6点钟了,可是两个铺着圆卵石的大院子仍然毫无动静。大门外面,大路延伸开去,很宽阔,空荡荡的,村子里那些红瓦顶房舍的百叶窗仍然紧闭。拉罗什吉荣非常安静——安静得像是个荒芜的野村。可是这种寂静是不真实的。在窗板后面人们在等待钟的鸣响。
6点钟一到,城堡旁边那座15世纪的圣萨姆森教堂里的钟就会敲响“奉告祈祷”的钟声。要是在太平年月,它的意义很简单——拉罗什吉荣村民会在胸前画个十字,停下来做一次祈祷,可是现在“奉告祈祷钟”有着比静思片刻更为丰富的意义。今天早上钟的敲响,意味着一夜宵禁的结束和德军占领第1451天的开始。
拉罗什吉荣村每个角落里都安有岗哨。哨兵们在有保护色的斗篷里蜷成一团,他们站在城堡两座大门的门洞里、村子两头的路障旁、小山丘白垩矿脉露头凹处的岗亭里,以及城堡上方最高的小山上古塔残址旁的哨所里。在那里,机枪手居高临下,能把整个被占领的法国中占领得最为彻底的村子里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拉罗什吉荣虽然有田园诗般的表面,骨子里却是一座监狱;村子里里外外一共有543个村民,而德国军人的数目却是村民的三倍多。他们当中的一个就是陆军元帅欧文隆美尔,德军西线最强大的B集团军群的司令。他的总部就设在拉罗什吉荣的城堡里。
从此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关键性的第五个年头,全神贯注、意志坚定的隆美尔,准备为他一生中最最凶狠的一次战役而战斗。他指挥着50余万军队,其任务就是防守一条极长的海岸线——延伸几达800英里,从荷兰的海堤,一直到布列塔尼半岛大西洋海浪冲击着的岸滩。他的主力第十五集团军集中在加来海峡省一带,亦即英法海峡最狭窄的地段。
夜复一夜,盟军的轰炸机轰炸这个地区,第15集团军中对轰炸厌烦不已的老兵苦涩地打趣说,最好的休息疗养处所莫若是第7集团军的诺曼底驻地了。那里几乎没有落下过一颗炸弹。
好几个月了,在一片密林般的滩头障碍物和雷场的后面,隆美尔的部队在海边的水泥工事里等待着。可是蓝灰色的英吉利海峡一直空无舰船。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在这个宁静的星期天早晨,从拉罗什吉荣村,仍然看不出一丝盟军入侵的迹象。这一天是1944年的6月4日。

2
隆美尔独自一人待在底层那个他用来办公的房间里。他坐在一张巨大的文艺复兴式办公桌的后面,就用一盏台灯照着亮工作。房间很大,天花板很高。一面墙上挂着一幅褪色的戈布兰挂毯。另一面墙上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公爵那副高傲的尊容——此公是17世纪的格言作家也是当今公爵的祖先——从沉甸甸的金边画框里往下俯视。溜光的拼花地板上散放着几把椅子,窗前挂着厚厚的帷幔,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房间里除了隆美尔本人之外,再没有别的与他个人有关的东西。这里没有他的妻子露西—玛丽亚或他的15岁的儿子曼弗雷德的照片。没有战争初期他在北非沙漠大捷的纪念品——甚至也没有1942年希特勒兴致勃勃地赏给他的那根华丽耀眼的陆军元帅节杖。(这根18英寸长、3磅重、带有金鹰与黑卐符号的红丝绒套子的金杖,隆美尔只携带过一次,就在他获得的当天。)甚至连说明他部队布防状况的地图也没有一幅。富于传奇色彩的“沙漠之狐”还跟以前一样,躲躲闪闪,捉摸不定;他可以一下子走出这个房间,连一丝痕迹都不留下。
51岁的隆美尔虽然看上去显老,却和以往一样精力旺盛。B集团军群无人记得哪个晚上他睡眠超过五小时。这天早晨,和往常一样,他不到4时就起床了,此刻也在不耐烦地等待6点钟的到来。那时他将和幕僚们一起用早餐,然后就可动身去德国了。
这将是隆美尔几个月来的第一次休假。他打算坐汽车回去。希特勒坚持他的高级军官必须用“三个引擎的飞机……而且每次必须有一架战斗机护航”,这就使得他们几乎不可能乘坐飞机。好在隆美尔也不喜欢坐飞机。他将乘坐他那辆有活动车篷的黑色大霍奇,走8个小时,回到他在乌尔姆市黑尔林根的家。
他一直在期待着这次旅行,可是作出走开的决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隆美尔的肩膀上负有巨大的责任,那就是盟军一开始登陆便立刻将其击退。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遭受了一个又一个灾难,已有点步履不稳:成千架盟军轰炸机日日夜夜连续猛炸德国,俄国强大的兵力进入波兰,盟军兵临罗马城下——不可一世的国防军到处在被击退、被歼灭。德国虽然离打输还很远,可是盟军的登陆将会是决定性的一役。处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正是德国的未来,而这一点隆美尔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
然而这天早晨隆美尔却准备回家。几个月以来他都希望6月初能回德国去待上几天。有许多理由使他现在相信他可以离开,虽然他绝对不会承认实际上是自己非常需要休息。就在几天之前他打电话给他的上级,年迈的西线总司令、陆军元帅葛尔德冯伦德施泰特,请求暂时离开。请假立刻就获准了。接下去他有礼貌地拜访在巴黎附近圣热尔曼—恩—赖尔的冯伦德施泰特总部,去办正式请假手续。冯伦德施泰特以及他的参谋长君特,布鲁门特里特少将见到隆美尔憔悴的面容,都不免感到震惊。布鲁门特里特永远忘不了,隆美尔看上去“又疲劳又紧张……显然很有必要回家和家人团聚几天”。
隆美尔确实是既紧张又急躁。从1943年将近年底他来到法国的那一天起,何时何地与盟军交战就成为一个几乎难以承受的负担压在他的身上。和海岸前线所有人一样,他一直生活在焦虑的梦魇里。他老得去揣摩盟军的意图——他们将怎样进攻,打算在哪里登陆,特别是:什么时候。
只有一个人真正了解隆美尔的紧张心情。对他的妻子露西-玛丽亚,他毫无保留地倾诉一切。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他给她写了40多封信,几乎每两封信的一封里,他都对盟军的攻击作了新的预测。
3月30日,他写道:“现在3月快结束了,而英美仍然没有开始进攻……我开始相信他们已对自己的打算失去信心了。”
在4月6日的信里,他写道:“此间紧张情绪日益加剧……很可能离决定性的事件只有数星期了……”
4月26日的信里他说:“在英国,斗志很低……罢工接二连三地发生,‘打倒丘吉尔和犹太人’与要求和平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一次冒险的进攻来说,这些都是凶兆。”
4月27日的信:“现在看来,英国人和美国人不会那么密切合作,愿意在最近的将来进攻。
5月6日:“仍然没有英国人和美国人要来的迹象……随着每一天、每个星期的过去……我们都变得更加强大……我期待着这次战斗,信心十足……也许它会在5月15日到来,也许是月底。”
5月15日:“我不能进行更多远距离的[视察]巡游……因为谁也不知道进攻何时开始。我相信再过几个星期西线这里就会有动静了。”
5月19日:“我希望能比过去更快地推行我的计划……[不过]我怀疑6月里能不能挤出几天离开此地。从目前的情况看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然而,机会毕竟来了。隆美尔决定这个时候请假的原因之一,是他对盟军意图的估计。现在,放在他面前办公桌上的是B集团军群的每周报告。这份编写得很精细的预测,第二天中午将送交陆军元帅冯伦德施泰特总部,用通用的军队行话来说,是西总(西线总司令部)。到了这里,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润饰,它将用作整个战区报告的一部分呈交希特勒的总部,亦即国防军最高统帅部。
隆美尔的军情估计里说,盟军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传送给法国抵抗力量的密讯亦大量增加”。不过,报告继续说,“根据以往经验,尚不能得出结论说入侵即将发生……”
这一回,隆美尔判断错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