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走访调研成果与实验数据相结合,弥足珍贵;
2.针对紫茎泽兰危害,给出防控和利用对策。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作者多年研究紫茎泽兰的成果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紫茎泽兰的防控和利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紫茎泽兰的特征,紫茎泽兰的分布和危害,紫茎泽兰遥感监测,紫茎泽兰防控技术以及紫茎泽兰利用技术。
本书可供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门以及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保护等相关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目錄:
|
第一章紫茎泽兰的特征
一、紫茎泽兰的形态特征
二、紫茎泽兰生活史
三、有利于入侵的生物学特征
四、紫茎泽兰种子及飞行特征
五、贵州喀斯特地区紫茎泽兰种子萌发规律
第二章紫茎泽兰的分布与危害
第一节紫茎泽兰的分布
一、紫茎泽兰分布区生境特征
二、我国紫茎泽兰分布现状
三、调查区域和研究方法
四、云南地区分布状况
五、 四川省分布状况
六、贵州紫茎泽兰分布状况
七、发展趋势
第二节紫茎泽兰的危害
一、危害畜牧业生产
二、破坏农业生产
三、破坏本地植被群落结构,影响园林、旅游业景观
四、紫茎泽兰入侵对植被的影响
五、紫茎泽兰入侵风险评估
第三章紫茎泽兰遥感监测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二、ASTER数据
三、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紫茎泽兰遥感监测分类
一、紫茎泽兰群落分布特征
二、ASTER预处理
三、群落指标与植被指数相关分析
四、光谱分析
五、图像融合
六、添加纹理信息
七、图像分类
第三节紫茎泽兰遥感监测精度评价
一、VNIR最大似然分类结果及精度评价
二、融合图像的最大似然结果及精度评价
三、VNIR的马氏距离分类结果及精度评价
四、融合图像的马氏距离分类结果及精度评价
五、添加纹理信息的融合图像最大似然分类结果及精度评价
六、添加纹理信息的融合图像马氏距离分类结果及精度评价
七、分类结果分析
第四章紫茎泽兰防控技术
第一节紫茎泽兰防治技术
一、生物防治技术
二、化学防治技术
三、替代控制
第二节紫茎泽兰阻截防控
一、概述
二、理论基础
三、阻截廊道的设计
四、公路对紫茎泽兰传播的廊道效应
第五章紫茎泽兰利用技术
一、制作饲料
二、制作木炭
三、紫茎泽兰的化学成分利用
四、紫茎泽兰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技术
五、紫茎泽兰功能基因利用
六、紫茎泽兰功能肥料利用
七、紫茎泽兰制作铅笔技术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