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特色: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深入浅出
本书对象:书法教师参考用书,书法爱好者自学用书
本书优势:欧阳中石先生担任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著名书法家执笔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国书法教学丛书”的书作研究分册,李松编著,本套丛书由欧阳中石、柳斌担任顾问,赵长青、王云武担任主编,*国书法家协会较有影响力的老中青三代专家联合编著,为书法学习者起到指引作用,有助于提高创作能力。
|
關於作者: |
李松,字木公,1950年生,天津人。毕业于北京首都师大书法本科,师从欧阳中石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I中心教授、《中国书法》杂志刊授部指导教师。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届书法展(第六、八届获全国奖);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展;第一、二、四届全国篆刻展。论文《笔法研究》获六届全国书法理论研讨会二等奖。2005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提名展。著有《草书技法》、《行书技法》、《楷书技法》、《书法创作大典·行草卷(合著)》等二十多部著作、录像、光盘。注重技
|
目錄:
|
第一章技法研究
第一节笔法
第二节章法
第三节墨法
第二章古代法帖技巧与风格分析
第一节以技法为主的经典作品分析
第二节以风格审美为主的经典作品分析
第三节审美评价与认定
第三章书法作品的创作
第一节书法作品创作的"四定原则"
第二节集字式创作
第三节命题式创作
第四节主体自由式创作
第五节具体作品创作的轨程
第四章作品的幅式与创作要领
卷后语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技法研究
第一节笔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最讲究的就是用笔。元代赵子昂的用笔千古不易,是指在用笔的法则上千古不变,这是对笔法重要性的高度强调。
在书法方法技巧中,笔法是占第一位的,没有笔法,就无从谈字法、章法、墨法。所以,对笔法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历代书家、书论家对笔法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且精彩绝伦的论述。其中的万毫齐力、力透纸背、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中锋取险,侧锋取妍等,至今仍是指导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指南。可以说,在书法技法的研究中,对笔法的研究应该是每位学习书法者的长期课题。
鉴于此,我们用今天的视角,对笔法中的问题作一番研究和探讨。一、关于用笔的发力与锋变
毛笔在纸上书写运行要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汉字的点画。用同样的一支毛笔,由不同的人来写相同的一个字,结果是一人一面。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运笔发力方法不同。写字时,笔毫由于手臂的发力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因此,才有唯笔软而奇怪生焉的说法。笔毫在不使用时,形状是锥状的,一旦濡墨落笔,锋毫即变,一写一变,在变中写,在写中变。写字时笔毫始终是处在变化状态的,这就要求书者在书写中发力控锋、调锋,在控锋、调锋中书写。
这种书写过程中手、腕、臂的运动,我们称之为运笔的发力。书写过程中的锋毫之变,我们称之为锋变。无论何种字体书体中的点画,其实就是书写时锋变的结果。实际上研究笔法的核心内容,就集中在怎样控制锋变这一关键点上。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笔画的刻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环节来完成的(点画是一入即收)。入,主要是完成笔画前端的造型;行,是完成笔画中部的造型;收,是完成笔画尾部的造型。入、行、收的三个动作就是以发力来控制锋变,并刻画点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