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你不知道的美国留学》是Warald多年专注留学咨询、研究美国大学及研究生院录取特点、跟踪美国就业市场的心得体会和系统总结。针对美国留学的方方面面,从留学申请到大学学习、从就业求职到移民美国,Warald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种核心话题,解答了赴美留学的各种困惑。其独树一帜的观点、细致全面的分析、可靠的数据和大量鲜活的例举,足以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留学规划,让你少走弯路,*终达成完美的留学之旅。 本书内容基于Warald多年来在”一亩三分地”论坛里的原创内容,文章在网络上广为传播,也是诸多留学生了解留学申请的必读内容。
|
內容簡介: |
Warald编著的《你不知道的美国留学》通过大量 有来源有出处的数据,翔实客观、严谨细致地介绍了 美国留学的全过程。包括前期准备、申请留学的各个 步骤(定位、套磁、英语考试、选校、文书写作、奖 学金、签证等),再到求职找工作的相关话题(工作 签证、实习、各专业就业情况),以及在美国大学学 习(如何选课、转学转专业、选导师)和移民办绿卡 的常见途径等。本书的显著特色是,提供了大量真实 生动的留学案例,解答了申请人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 惑和问题,从全局策略到具体实践,面面俱到,具有 很强的可操作性。
本书特别适合于准备到美国读大学和研究生的学 生和家长阅读,也很适合于在留学机构和留学网站从 事留学相关工作的从业者参考。
|
關於作者: |
Warald从事留学咨询多年,已帮助众多中国学生获得美国著名大学的硕士、博士录取和全额奖学金,并且指导留美学生就业,对于国际学生在美国IT行业求职具有极丰富的经验。
2006年开始以Warald为笔名,在个人博客里撰文介绍美国留学的方方面面,从申请到学习,从就业到移民,其独特的视角和耳目—新的真实内容在留学生群体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和个人品牌也被留学生们广泛认可和尊重。并于2009年创建了“一亩三分地”论坛,提供留学信息。国内众多留学网站基本是美国大学情况的翻译介绍,并且只有申请信息,而Warald的博客和“一亩三分地”论坛则侧重原创,在突出电子工程、计算机、统计、数据科学专业的同时,坚持“高信噪比”、高端留学路线,在内容上包括了申请、选校、签证、学习、选课、求职、面试、生活等各个方面,目前已成长为极具活力的北美留学网站。
|
目錄:
|
第一章 准备工作
第一节 为什么要留学美国
第二节 什么样的人到美国留学会过得很苦
第三节 家长应该怎样给孩子帮忙
第四节 去美国读研究生需要多少钱
第五节 硕士的两种类型
第六节 修课型硕士和科研型硕士的区别
第七节 读了博士有什么出路
第八节 关于博士就业的一些问题
第九节 先留在国内读研还是申请出国
第十节 读了硕士再申请博士能省时间吗
第十一节 别被某些导师忽悠
第十二节 硕士博士中途退学再申请出国怎么办
第二章 美国留学申请形势
第一节 整体形势预测与展望
第二节 一幅图说明今后几年的形势
第三节 凶猛的美本浩浩荡荡杀来了
第四节 留学生群体发生新变化
第五节 热门专业申请难度增大
第六节 本科学校牌子越来越重要
第七节 各种因素对申请读研的影响
第八节 申请读研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第九节 美国留学申请时间表
第三章 背景评估和申请定位
第一节 如何综合评估背景
第二节 学校+GPA
第三节 科研背景
第四节 工作经验和实习
第五节 GT成绩
第六节 推荐信
第七节 个人陈述简历(PSResume or CV)
第八节 竞赛
第九节 认证
第十节 找到你的“卖点”
第十一节 定位评估分析和选校系统的问题
第十二节 如何判断各种说法是否靠谱
第十三节 有些美本不如国内名校本科
第十四节 中外合作学校的学生如何定位
第十五节 理智对待转专业申请
第十六节 “美国兵团”申请的几个话题
第四章 英语考试
第一节 各项考试成绩都很重要
第二节 英语考试需要何时结束
第三节 理论上可以考到下一年1月
第四节 最好11月中旬前拿到英语成绩
第五节 晚考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 ETS如何送分到美国大学
第五章 背景提升
第一节 如何提升申请竞争力
第二节 美国交流经历有用吗
第三节 GPA很重要,课外活动没什么用
第六章 奖学金
第一节 全额奖学金有哪些种类
第二节 硕士可能拿全奖吗
第三节 博士没有自费读5年的
第七章 选校
第一节 什么样的学校性价比高
第二节 实例讲解如何选校
第三节 关于9个月短期硕士项目
第四节 留意专业性特别强的硕士项目
第五节 学校地理位置未必最重要
第六节 回国发展看综合排名还是专业排名
第七节 广撒网碰运气并不能让你成功
第八章 推荐信
第一节 推荐信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二节 如何选择推荐人
第三节 什么是牛推荐
第九章 套磁
第一节 如何与美国教授套磁
第二节 套磁的最佳时机
第十章 电话面试
第一节 面试的形式
第二节 面试的种类及应对策略
第三节 面试的背后
第四节 注意事项
第五节 申请自费硕士也可能面试
第六节 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
第十一章 专业介绍
第一节 数据科学(Data Science)专业全方位介绍
第二节 HCI专业申请和就业情况
第三节 MIS专业申请和就业情况
第四节 统计与生物统计专业介绍
第五节 有关商学院硕士和博士申请
第六节 金融硕士的申请定位和就业情况
第七节 金融工程硕士的申请定位和就业情况
第十二章 文书写作
第一节 文书要针对录取特点来写
第二节 什么是好的申请文书
第十三章 录取过程
第一节 录取委员会制度
第二节 美国大学如何审理申请
第三节 offer发放的三种类型
第四节 招生录取的多样化
第五节 学霸踏营的后果
第六节 招生录取多样化和同校申请内耗
第七节 申请中的大小年现象
第八节 电子工程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名校的招生规模
第十四章 选择申请结果
第一节 五个宏观问题和五个微观问题
第二节 五要五不要
第三节 灵活利用延期入学政策
第四节 择校如何拓宽思路应全面考虑
第十五章 签证
第一节 如何办理留学和签证的银行财力证明
第二节 警惕签证被拒,学习计划不宜过于详细
第十六章 在美国大学学习
第一节 新生防骗防盗用身份指南
第二节 美国教授关于如何学习、上课的13个建议
第三节 利用学术会议的机会建立人际网络、寻找工作机会
第四节 学计算机专业去公司能做什么工作
第五节 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和工业界需求的不同
第六节 如何选择导师,导师有哪些类型
第七节 留学期间遇到变态导师怎么办
第八节 博士生转校转专业的问题
第九节 硕士生转校转专业的问题
第十七章 在美国就业找工作
第一节 在美国找工作的精简流程
第二节 在美国求职找工作的10个窍门
第三节 如何在美国找工作——充分利用CPTOPT
第四节 如何在美国找工作—— 毕业时间也是武器
第五节 如何在美国找工作——学位不是目的
第六节 如何在美国找工作——人际网络(Network)很重要
第七节 如何在美国找工作——经验是王道,实习不可少
第八节 H-1B工作签证简介、回顾和形势
第九节 你的专业是STEM吗?留美工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第十节 数据分析各专业在美国找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工资水平
第十一节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转计算机专业
第十二节 转计算机专业在美国找软件工作,建议的学习书籍和课程
第十三节 每年只有不到1万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找到工作
第十四节 判断一个方向是否好就业的4个原则
第十五节 制药行业+生物统计专业的就业出路
第十六节 在美国做终身教授的情况
第十八章 绿卡移民
第一节 绿卡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第二节 移民美国拿绿卡,有哪些隐性问题要注意
第三节 拿绿卡,通常有哪些途径
第四节 婚姻绿卡
第五节 投资移民
第六节 给外国人办绿卡数目最多的十大美国公司
第七节 绿卡话题杂谈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
为什么要留学美国
有些人考虑留学的时候,从北美到欧洲各国,再到新加坡都是可选项。去这些国家,与留学美国相比,有什么不同?
我出于个人兴趣,研究过一些国家的留学、就业、移民政策。我一般不考虑“教育质量”的差别,因为我认为:首先,教育质量是个很难客观衡量的话题;其次,接受教育只是留学的一部分,读书的目的还是为了工作。如果你读完书以后,出路就是直接回国,作为职场新人在国内就业很难,工资低的无法接受,相信你和父母投入金钱和时间去留学时,要的不是这种结局。
这也引出了一个最 关键的问题,也是我在“一亩三分地”论坛①里反复强调的:留学不仅仅是留学,留学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方式;你在采取某种手段或方式之前,首先要考虑一下它是不是实现目标的最 佳选择。
就业机会
根据我的调查,目前绝大部分留学生,留学的“直接目的”是就业,期望依靠留学获得海外工作经验;只求拿到学位就立刻回国,工作已由家里安排无忧的留学生,还是少数。而在就业机会上,毫无疑问美国是首选。
美国提供给外籍人士的就业机会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每年85 000个H-1B工作签证名额会被迅速用完(参考本书后面章节),还有单独给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工作签证(无名额限制但是就业机会少)、给跨国公司职员的L类签证、给具有特殊技能人才的O签证等。
这些累加起来,美国一年可以轻松地提供大约10万个工作签证给外籍人士,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谁还有这样的规模?而且按照美国目前的形势,外籍人士就业的限制是H-1B名额太少,即使找到了工作也未必能办下工作签证;近年来,美国很多公司呼吁政府增加H-1B名额,一旦通过新政策,美国就业机会会更多。
如果你投入金钱和时间留学,要的不仅仅是一张文凭,而是希望能带来很好的职业道路,那么你毕业后,美国无数著名公司,从微软到谷歌、从高通到英特尔、从福特到强生、从摩根大通到花旗银行、从杜邦到埃克森美孚等提供的就业机会,加上美国早在1952年就开设的H-1B工作签证,以及所有留学生都可以享受的CPTOPT(实习许可),是你更应该看重的因素。
学历是敲门砖,美国留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也包括敲开美国公司的大门,在青年时期打造闪亮工作履历的机会。
国内有些新闻媒体和综艺节目,时不时报道很多海归回国求职艰难、找不到工作,或者是投资上百万留学、月薪只有几千元。在我的印象里,这种故事的主人公首先是以非美国留学生为主,其次是以非理工科专业为主。每次我都感慨这些孩子和家长们,留学之前为何不首先考虑一下就业问题?如果选择某个国家某个专业,毕业后的出路就是立刻回国,然后求职靠关系、没关系就要被欺辱,那你投资几十万元和几年宝贵时间留学以前,为何不做好功课先了解就业问题?
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在美国工作过几年的人,回国找不到工作、下场悲惨的。我身边有美国学历和工作经验回国的人,要么是瞄准国内创业、升职发财的机会,要么是回国做教授。他们回国的核心话题往往是工资是否满意、承诺的待遇能否兑现。相比之下,我听到的悲惨故事里,多是主人公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毕业后直接回国,有的人所谓海外工作经验就是去快餐店打临时工,这个真的不算是工作经验。
移民机会
有些人在留学的同时,也想移民到国外定居,这里提醒两点。
1.移民不适合作为“直接的留学目的”
移民之后,你并不是到了不劳而获的天堂,你还是要就业找工作,还是要养活自己和家人。如果移民以后,你的出路就是吃政府救济,或者做超市收银员、打扫卫生,与美国、加拿大或者其他国家的社会底层人群同呼吸共命运,估计这不是你想要的。
在我看来,移民是就业的“副产品”,你在某个国家发展前景最 好,想要长期留下,才是最 终目的。
2.移民之后,有居住条件要求
如果你获得某国的永久居留权(即绿卡),那么要保持绿卡有效,就必须满足在该国居住时间上的要求,而且往往是你至少50%的时间要居住在国外。你兜里揣着绿卡短期回国可以,但是如果满足不了在国外居住时间的要求,你的绿卡很可能就作废了。
成为外国公民后,自然就没有居留时间这个限制了,但是从绿卡到公民,也有时间要求,比如美国,在拿到绿卡五六年后才可以申请成为公民。而且,成为公民还有一个小麻烦:如果想再进入中国,你要先获得中国政府的签证。
美国提供给外国人的工作机会很多,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这也吸引了无数中国同胞和印度人去美国实现梦想,无数著名的大公司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在过去、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一直招聘大量外籍员工。也正因为找到工作的人太多,让每年有限的绿卡名额成为瓶颈,美国的职业移民(工作人士拿绿卡的主要途径)出现了中印两国人士长期排队的现象(详情请参考本书后面关于移民的章节)。
以前,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很多国家,移民政策宽松,留学生拿绿卡很容易;后来随着大量中国留学生的涌入,这些国家逐渐收紧移民政策,对留学生的永久居留越来越不欢迎。当然,在这些国家,如果能找到工作,走职业或者技术移民的道路,远比在美国拿绿卡时间要快、难度要低,但问题是这些国家提供给外国学生的就业机会少,留学生找到工作的难度很大,国内新闻媒体报道里海归就业难的主角,也以这些国家的留学生为主。如果找不到工作,也就谈不上技术移民了。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奔赴世界各地留学,但是无论哪个国家,每年能接受的移民数目都是有限的。美国整体就业机会多,找到工作的人也多,自然排队时间长;而其他国家整体就业机会少、找工作难,移民办理速度自然就快。
这里就不点评各个国家的就业情况了,一方面,我没有亲自在世界各国求职的第一手经验;另一方面,相对于美国每年至少十万个工作岗位,其他国家提供给中国留学生的就业机会都是零头。
另外,每个国家的移民政策都可能会根据形势变化。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可去该国移民部门的官方网站上查询,注意别随便听人忽悠。
第二节
什么样的人到美国留学会过得很苦
幸福感和痛苦感都是对比出来的,如果你符合下面的情况,在美国可能会过得很艰苦:
(1)娱乐活动上只喜欢国内的方式(比如K歌),对新事物兴趣有限,不太喜欢户外运动,在国内住大城市但在美国住偏僻的大农村,买瓶镇江香醋要开车四五个小时。
(2)只喜欢吃中餐,自己不爱做饭,除了极少数城市(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其他地方你有钱也买不到可口的中餐。
(3)喜欢热闹的群居生活。国内周围亲朋好友很多、热热闹闹,但是出国的人少,到美国以后就没有熟人了。
(4)在国内上课靠混、作业靠抄,以为到美国也可以这样过。
(5)以为美国人,无论是教授还是同学,都热情好客,对你体贴关心,耐心地听你讲一口烂英语还来点文化碰撞。其实你在国内上学,周围的人也不是没事对你献殷勤;遇到口音浓重的外地人,你自己都会躲开。
(6)跟父母极其亲近和依赖,大学都不太住校,稍微一分开就很痛苦。
(7)特别喜欢漂亮的衣服,尤其是日版韩版的,觉得美国衣服不可忍受,在美国购物没有快乐可言。
(8)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对其他文化很排斥。
建议用长期和短期两种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短期的不习惯不代表长期的不习惯,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也许你会发现有些国家的食物你也很喜欢;逐渐喜欢上户外运动、青山绿水;在周围找到新的朋友;很享受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学习。
经济没有独立的年轻人,在国内其实是拼父母的生活水平,而来美国生活是看自己的水平,如果你比父母差很多,那么你出国就觉得很痛苦。富二代的留学生是例外,因为家里不差钱,出来拼的,也还是父母的生活水平。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丰富,你会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感觉也会变化。如果你的目标是学习知识和技术、体验不同的生活,还是要吃一些苦的。
我认为,喜欢美国,也能留下,是种幸福;不喜欢美国,早点走人,不在美国受罪,也是种幸福。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能得到,就是幸福。
第三节
家长应该怎样给孩子帮忙
孩子大了,逐渐有想法了,对于留学申请,有自己的主见。同时,孩子再大,在父母眼里也是孩子,做父母的希望在孩子的关键人生步骤上能帮上忙。那么,父母能在哪些方面帮上忙?
1.大方向要抓、小细节要放
有位同学回顾自己的留学申请:“我爸妈最 好的一点就是,会给我提出一个方向,之后就让我自己选。申请、选校、确定专业方向之类的完全不干预我的决定。”
留学需要专业知识,家长们未必懂;有些事情是美国特有的,和中国国情不同。让孩子自己去打听各种信息,家长帮忙分析是否合理、是否和大方向以及大目标一致。家长可以对孩子的某些想法提出疑问,如果孩子回答合理就支持。通过交流,如果发现孩子思考问题全面、知道你不了解的信息,那就在具体的申请步骤和留学事宜上,学会放手,尊重孩子。
有些父母,宁可听信“左邻右舍、不知道哪里的老同学老同事、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和不知道谁”的话,也听不进子女辛苦收集来的信息。你可以想象孩子有多么痛苦。
我也给家长们和留学生们准备了一个小测试题:你知道什么是STEM(S:Science,科学;T:Technology,科技;E:Engineering,工程;M:Mathematics,数学)专业吗?你知道H-1B是什么、每年有多少个名额吗?凡是回答不上来的父母,不适宜插手留学的细节。
本书后面章节里当然也有这些问题的答案。
2.别给孩子压力
你的孩子有没有一笔花掉十万人民币购过物?如果没有的话,在美国交学费的时候,随手一划就是这个数字,你可以想象,他们的手会颤抖。
我看到“一亩三分地”论坛里的一个帖子,值得孩子的父母引以为鉴:“爸妈为了开导我,会找子女在国外找到好工作的朋友,让他们和我吃饭聊天,可他们都是CMU(卡内基梅隆大学),STANFORD(斯坦福大学),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种学校,而且一说话就感觉我和他们不是一个水平……根本没有可比性,更加迷茫了,都快开学了,更纠结了”。
3.利用关系帮忙
找份合适、跟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可以锻炼能力,也可以增加申请的实力。我时常听到有些人的假期实习是家里帮忙给安排的,比如通过关系到微软、IBM等大公司实习。这种事情“尽力就好”,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用强求。
4.办手续
有位家长给我写信介绍过她是如何“截取”护照的:孩子签证被check(签证没通过,需要等待)了67天,错过了学校新生培训课,最 后扳着指头计算天数、心急火燎想早点飞到美国入学。签证终于被批了,但是邮寄需要几天时间,这位家长利用自己的办事经验和打听来的信息,估计出护照可能的时间,果断买机票第二天飞到上海“截取”护照,第三天孩子就顺利到达美国了。整个过程很给力!
5.提供资金
孩子带足了钱,才能在美国安心学习。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挣温饱的留学生是有的,日子很苦。所谓“穷家富路”,家里的经济支持强大了,孩子才能集中精力应对在陌生国度里的学习压力。
6.保重身体,培养业余爱好,让孩子在外面放心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儿行千里母担忧。同样,儿行千里忧父母。把自己照顾好了,孩子才能放手拼搏学业和事业。
第四节
去美国读研究生需要多少钱
这个问题很难准确回答,因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学费不同,生活开销也要看学校所在地区的消费水平。
根据我的了解,读完硕士学位的总费用(包括学杂费和生活费),需要40万人民币左右的学校占多数;花30多万能拿下硕士学位的学校是少数;一般情况下,即使读很贵的私立名校,50万人民币也够了。
需要30万以下和50万以上费用的学校的确是有的,但是很少见。硕士生也有人能获得奖学金,但是比例太低,最 好做好全自费的准备。
至于自费读博士的人很少,几乎没人整个博士期间全自费读下来,往往要么很快拿到奖学金不再自费,要么自费读一两年后拿硕士学位走人,等于自费读个硕士。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公立大学便宜。我提醒大家:美国大多数公立学校是按照州内居民和州外居民两种不同的价格来收学费的,留学生是外国人,享受不到廉价的州内居民学费标准,留学生读公立大学的费用可能与很多私立大学类似。
第五节
硕士的两种类型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叫program,这个词在留学话题里经常被提到,直译为“项目”,为了帮助理解,你可以认为类似于“学位”。例如,你打算申请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 专业的硕士学位或者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专业的博士学位,那就是斯坦福Master program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电子工程硕士项目)和麻省理工 PhD program in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博士项目)。
不管具体的学位名字叫什么(MS、MA、MEng或者其他),硕士都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只需要上课考试拿学分的,另外一种是除了上课还要跟教授做毕业论文(thesis),一般需要做两个学期。前者有时候被称为credit based Master(学分制硕士) 或course based Master(修课型硕士),后者被称为thesis-based Master(科研型硕士)。学位名字的叫法多种多样,比如Computer Science,因为自称是Science,所以学位基本都叫Master of Science(缩写为MS);有的学校比如康奈尔大学把修课型硕士称为MEng(Master of Engineering),科研型硕士称为MS(Master of Science),把MS与博士(PhD)绑在一起作为一个中途学位给博士生。有的学校尽管没有这样明确的划分,但是允许你在教授的指导下做点东西,算作学位学分,这和科研型硕士是一个意思。
thesis的具体形式可能不同。大部分thesis,都是要求你做科研,写毕业论文,进行学术答辩,才算通过;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让你做规模大一点的应用性质的项目,不写论文、没有答辩;也有个别项目,要求你在教授指导下研究了解一个科研方向,写个学期报告,把这个称为independent study(独立研究)或者academic report(学术报告),也算是毕业论文吧。
拿全奖的学生都必须做科研性质的毕业论文且必须答辩,比如本科生直接读博士的,读书中间把科研总结一下,写个毕业论文,通过答辩以后,系里给你硕士学位;没有奖学金的硕士,一般都不要求写毕业论文。无论是修课型硕士还是科研型硕士,第一年(也就是前两个学期)都是以上课为主,不同之处在第二年(也就是后两个学期),科研型硕士要把绝大部分学分都注册成thesis,集中做科研,不怎么上课,而修课型硕士和前面的学期一样,继续只选课。
科研型硕士都有专门的毕业论文导师,可以比上课得到教授更多的注意力和单独辅导,有些学校自费硕士比较多,教授也可能把几个人组成小组指导。
做毕业论文的最 大好处,是可以有机会在教授的直接指导下深入了解一个领域,受益匪浅。如果你想将来读博士,就应该和教授做科研,进行答辩,这样不仅仅是教授可以有机会认识到你很优秀,愿意将来写封推荐信,你毕业论文做得好,整理一下也许可以发表正式论文;牛点的硕士生,毕业论文甚至可能发表在顶尖学术会议上。能正式发表的毕业论文往往都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但是如果你读硕士以后,瞄准就业而不是读博,做理论研究意义就不大了,做个尽量实用的课题会更有帮助。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性质的毕业论文,因为你可以深入了解一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技能,对你的未来发展是很有用的。
如果你是自费读硕士,未必有做毕业论文的机会,因为有的学校自费硕士太多,教授指导不过来,这个时候教授可能选择自己最 满意的一部分硕士生指导,系里没权利强迫你做毕业论文,同样也没义务保证你想做就能做。
毕业论文的难度比单纯上课做作业要大,但是因为是在硕士学习后期进行,你的基本能力通过前面上课已经培养了,而且教授会根据你的能力和兴趣来制定工作量和难度,所以,实际上论文答辩通不过的人很少。当然,这个也不意味着你就可以随便做点东西混过去,论文工作量和难度由论文导师规定,如果他对你的工作很不满意,就像上课可以给你个F让你挂掉一样,也可以让你的毕业论文挂掉,导致你无法毕业。
美国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学生们一般都选择修课型硕士,这样可以迅速毕业找工作。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做毕业论文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不仅可以增强自身实力,而且可以延长毕业时间,蹭在学校里,等经济好转或者找到了工作再说。据我所知,有人的硕士毕业论文做了5~6个学期才毕业。而修课型硕士,学分修满以后,不管经济形势如何、不管你是否找到工作,系里会强迫你毕业走人。
有人也许要问,毕业论文一般在学习的后期才有,两年制的硕士,如果第三个学期打算申请博士,申请时硕士论文很可能没有完成,那对于申请读博到底有多大作用?完成了的毕业论文,尤其是正式发表的,肯定比正在做的论文有用,但是,一方面无论完成与否,你都可以写到申请材料里;另一方面,申请读博的时候,你最 起码做了一个学期了,有的人前面还多做了一个暑假,甚至有可能做出阶段性的成果,足够让导师评估你的表现写推荐信了。还有,美国学校是转过年的春季学期来评审奖学金,那个时候,论文应该完成了甚至已经发表了,如果有面试或者套磁的话,也可以告诉教授这些情况,都会很有帮助的。
第六节
修课型硕士和科研型硕士的区别
关于你想申请的硕士项目是修课型还是科研型,系里的主页大多有直接说明,或者是课程介绍里面写了是否可以选做论文。如果没有,你应该问系里负责研究生教育的教授(头衔是Graduate Coordinator或Graduate Program Chair),他她的回答是权威的。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提,默认就是修课型硕士(绝大多数的自费硕士生都是修课毕业)。
对于修课型硕士来说,只需要认真上课就可以,教授对你的关心就是教好这门课程,他们没有责任指导你做科研,也没有其他的责任来照顾你或者给特殊待遇。
科研型硕士大多有奖学金,会有专门的科研导师指导你做论文,教授对你的关心不仅仅是上课,还要指导你做论文和科研。
有些系也给修课型硕士分配导师(英文说法是 assigned academic advisor),但是不要对这种导师抱太大期望,他们的作用是在你有问题的时候提供简单答疑,一般来说,他们对硕士生并不关心。
很多系里对修课型硕士和科研型硕士是区别对待的,但这不是歧视或者瞧不起,而是因为科研型硕士往往有奖学金,跟学校构成雇佣关系,就算是工作了,他们会有相应的待遇和基本工作条件,比如和几个学生一起共用办公室,可以免费打印文件等等。相比之下,自费生只能是到教室上课,然后去图书馆、校园活动中心之类的公共场所学习,科研型硕士往往更有心理上的优越感。
如果作为修课型硕士,存在心理落差的话,那你应该明白:系里招你读修课型硕士,那你就是来上课的,系里并没有给你做科研的承诺,要获得修课以外的东西,得努力争取。
这里也提醒,将来求职的时候,公司不在乎你是哪种类型的硕士,公司招聘主要看你的能力。相关话题,会在本书后面章节里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第七节
读了博士有什么出路
很多人关心自己花5年甚至更长时间拿到一个博士学位能干什么,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博士生的出路,主要有4种(有的专业实际上远小于4种)。
出路一,做大学教授
读完博士最 典型的出路就是去学校做教授,尤其是终身制教授(tenure track professor)。如果做得好,一般6年之后,会变成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这个时候就是终身教授了(英文叫tenure),等于拿到了铁饭碗,不会失业,一辈子不用担心养家糊口。
既然是做教授,就意味着要教书,同时也很可能要做科研。大家平常看到的有排名的美国学校,都要求教授教书、科研和行政服务三样同时都要做好(在美国大学里,教授们做行政服务是次要的,教书和科研是立身之本,也是最 累的)。
有的学校规模小,没有科研实力,教授们就是一辈子教书,没有做科研的压力,日子轻松,当然工资收入和事业上的成就感都比较低;而牛校要求科研出成果,标准高,压力大,教授们很辛苦,自然相应的工资待遇好,事业成就感也高。
成为终身教授之前不容易,要上很多课,要应付一些小本科生的疑问甚至是无理纠缠,每天光是中国申请人的套磁信估计都够删除一会儿的, 同时还要到处申请科研资金,带学生做科研、写论文;极少数很变态的学校终身教授可能很难拿,比如说系里招3个新人做教授,但是6年以后只留一个,这种一般是顶尖牛校,会累死。绝大部分学校会帮你改进,最 终的目的是留住你继续工作,而不是6年以后赶你走。
当教授一般是第一年会很累,熟悉了以后就好多了。此外,每年暑假有3个月的假期,追求事业发展的教授自然会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做科研,否则出去旅游或者回国短期探亲,会过得很爽的。过了 6年,你的铁饭碗就到手了,以后不怎么做科研也可以。而且成为终身教授以后,每个第7年是sabbatical(年假),这一年内你可以不工作,工资照拿。
新人先做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简称为AP),工资根据专业和学校情况(公立私立、学校声誉等),年薪在6~9万美元的居多,正教授一般有11~12万美元就到顶了,当然也有牛人每年拿几十万美元。另外,教授也可以有副业,如果有哪个公司愿意招你当兼职顾问,或者你在全国各地给别人培训上课,也可以有另外的收入。因此,有些牛教授,学校给的工资反而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此外,sabbatical期间,你可以在公司干一年活,学校工资照样发,等于是双份收入。
出路二,去工业界做工程师
有的人念完博士以后不想留在学术界,或者是自身背景不强,找不到好的教授职位,就选择去公司。
从需求来说,工业界最 需要的是本科,其次是硕士,最 后才是博士,但是博士生只要找到了工作,收入都应该比硕士生高。
专业不同、行业不同,情况也不一样。比如说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需要很多博士生;信息技术行业,博士生也比硕士生更容易被谷歌等顶级公司雇用,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也更强;我有朋友同样是去Oracle,博士生去的都是核心研发部门,但是硕士生们很难进这样的部门。也有的博士生对某个小领域很精通,正好是某个公司很需要的,非常匹配,公司会给很高的工资。
总体来说,在我认识的人里面,博士生基本都去了很著名的大公司,硕士生去的公司就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了。
公司给的工资一般比较高,但是即使在工资较高的信息技术行业,如果只做技术,大多数人的年薪到了15~20万美元就到头了,最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行业的蓬勃发展和硅谷地区房价的上涨,的确有更多的软件工程师可以拿到20多万美元的年薪,但是整体上,做技术的工程师们工资很难涨上去。 在公司工作最 大的问题就是被裁员的风险大,尤其是在拿到绿卡以前,选择稳定和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很重要。
出路三,去工业界做科研
在公司一般是做应用开发,而不是科研。但是少数公司也有很牛的实验室(research labsgroups),比如IBM TJ Watson、微软、惠普等都有,他们雇佣一帮科研牛人专门做科研,以便提高公司技术和研发水平,微软就有若干个ACM图灵奖得主(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这种地方工资待遇优厚,和做教授相比,不用花时间指导学生和申请科研资金,所以非常难进去,往往得是牛校里科研很出色的博士生才有希望。其他理工科专业,有些也有类似的公司实验室。
有些科研机构不隶属于任何公司,而是自己独立经营,靠各种军方项目、政府资助、民间捐款、风险投资生存。比如哈佛大学有DFCI这样的癌症科研机构,一些医院也有这类科研职位。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科研职位,不是工资微薄的博士后,而是年薪至少七八万美元的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postdoc)也是一种工作,但本质上是种临时性的工作。很多专业的博士生毕业以后都可以做博士后,也不得不去做博士后,因为除此之外,基本找不到其他的工作。生物和化学类专业最 典型,绝大多数博士毕业以后都要到学校或者科研机构做几年博士后再说。
出路四,去政府部门
这种地方很少招外国人,但是的确有少数中国人在政府部门里找到会计或者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政府工作的最 大好处就是福利待遇好,有退休金,假期非常多,工作很轻松、稳定。
我知道一个学生物统计的,毕业之后去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FDA是美国的要害部门,雇佣了很多人。FDA绝大多数职位,原则上说是不招没有绿卡的人,但是这个人是牛校博士,背景很强,毕业那年FDA因为缺人临时考虑招聘外国人,他就进去了。
很多政府部门工作要求背景调查(security clearance),军工性质的单位更是如此。要取得security clearance,你得是背景清白的美国公民。外国学生往往连绿卡都没有,更不是美国公民,自然就不合格了,所以,这条路子,大多数人行不通。
小结
很明显,电子工程、计算机或者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博士们可以至少有上面第一种和第二种两种选择。所学专业对应的工业界行业形势越好,第二种机会就越多。而公司职位多,需要的人多,这也意味着学校需要数量众多的教授教学生,也就是第一种机会多。一般纯工程类专业的,想选择第三种出路,非常难。
选择教授职业的,一旦成为终身教授以后,就无所畏惧了,生活有保障,做什么事情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做教授也比较有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公司工作,公司的盈利和发展永远是最 重要的,你的兴趣是次要的,你永远都要服从公司和老板的安排,否则就得走人,如果不能做到管理层,绝大多数人最 终都会慢慢地沦为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选择第三种出路的,大多是跟医药沾边的专业,比如生物、医学、生物统计或者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专业的居多;如果你学的是政府部门需要的专业,也可以考虑第四种,当然,能否成功要看运气。
如果学的是纯理论或者是偏文科的专业,比如人类学、应用语言等,第一类就是主要出路了。如果找不到学校当教授,基本就得改行或者长期失业了,这种专业的就业问题,不在于你是否读了博士,而是整个专业,即使是本科生和硕士生,出路全都很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