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重庆这片区域在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首先是重庆的地理位置,重庆位于中国的腹地,在习惯上称之为“西南”,实际上在中国地理位置上是中部偏东。地处长江上游,是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古往今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古代的巴楚战争,到元时的钓鱼城之战,以及民国抗战时首都就可见一斑。其次,重庆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到农业起源时的新石器文化,从别具一格的巴国青铜文化到石盐生产中心。其三,重庆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古往今来族群互动繁多,迄今还保留4个民族自治县(原来有6个自治县),分布着上百万的土家族和苗族。其四,重庆是中部经济核心地区,是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的交通枢纽,是中国制造业、高科技、高等教育的核心区。当前重庆经济飞速的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急剧变迁,为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
內容簡介: |
本研究的目标是全方面揭示冷水溪畔的农民文化生态状况。报告从冷水乡基础的自然环境入手,进而了解基于此特定生态环境之上的生计方式、休闲活动、婚姻状况。以及受特色农业经济所影响的乡村人口流动、政权运作和教育状况。并对在特殊的生计模式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特殊的音乐艺术形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叙述。*后,通过对当地丧葬仪式以及“孝歌”的象征人类学分析,揭示冷水乡村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生态结构。
|
關於作者: |
田阡, 人类学博士,教授。1973年出生于湖北荆州。曾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西南大学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信访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国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获省部级人文社科奖励二等奖一项。担任《华人应用人类学学刊》执行编辑、《Chinese Sociology Anthropology》编委。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新华文摘》等专业学术刊物以及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有关于族群与区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域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
|
目錄:
|
第一章渝鄂交界的"小高原"--冷水乡的自然地理状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沿革
第二节名副其实的"冷"--"小高原"的气候特征
第三节冷水溪畔,河流遍布
第四节地质地貌
第五节土壤岩石
第六节资源
第七节自然灾害
第二章特定自然环境制约下的农业生产
第一节冷水乡的农业生产概况
第二节种植业概况
第三节粮食生产
第四节经济作物
第五节对冷水乡农作物种植的文化生态学思考
第三章八龙村农副业生产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八龙村的经济结构与特征
第二节八龙村经济作物概况
第三节八龙村的黄连经济
第四节莼菜种植的兴起
第五节作为生活补充的粮食作物
第六节新兴的养殖业
第七节农民要"组织起来"
第八节八龙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困境
第九节黄连经济的影响和特点
第四章八龙村农业劳作对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一节生产劳动生活
第二节收入
第三节消费生活
第四节手机与人际互动
第五节休闲生活
第六节日常生活其他方面(衣、食、住、行)
第七节礼金的功能与意义
第五章婚姻、家庭与人口
第一节婚姻
第二节家庭
第三节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第六章冷水乡政治生活
--乡村政治变迁中"文化-社会"的冲突与同构
第一节问题的引出
第二节民国时期: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文化-社会"的冲突
第三节人民公社的威力--国家力量主导下的"文化-社会"同构
第四节改革开放后"文化-社会"的磨合
第五节"文化-社会"磨合期里的公民意识构建
第七章冷水乡的教育
第一节基础教育
第二节社会教育
第三节家庭教育
第八章民间音乐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坐堂锣鼓
第二节时代的回响--薅草锣鼓
第三节山间雄魂--挑子客歌
第四节土家的遗赠--啰儿啰
第五节歌者的个人生活史
第九章乡土文化中的仪式与象征
第一节结构与反结构--八龙村丧葬仪式过程分析
第二节阐释中的隐喻与流变--八龙村孝歌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总结:农民生活的特殊性与一般性
附录1冷水乡境的巴盐古道路段与水系图
附录2调查点村民居住分布图
附录3土家族称谓表
附录4宴席喊彩
附录5白会告席词
附录6扎席词
附录7薅草歌与盘歌
附录8啰儿啰歌、山歌、挑夫歌
附录9俗语谚语字谜
附录10冷水乡动物名
附录11对联
附录12木匠工具图
附录13黄连栽种工具图
附录14国家烤烟四十级标准GB 2653-92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图表目录
图目
图1-1冷水乡行政区划图
图1-2冷水乡老街一隅
图1-3太平槽
图1-4水牛和黄牛
图1-5柳杉
图1-6厚朴树
图1-7杜仲树
图1-8皂角树
图2-1黄连地
图2-2搭建黄连棚
图2-3移栽黄连
图2-4除草
图2-5蒸泥土
图2-6广袤的莼菜田
图2-7采摘莼菜
图2-8莼菜采摘工具
图3-1采摘的莼菜
图4-1冬季搭棚栽种时节生活时图
图4-21990-2007年8月黄连价格变化曲线图
图4-3农闲聚在一起打扑克的村民
图4-4赶集
图5-1冷水乡八龙村各组已婚育龄妇女统计图
图5-2八龙村小康组与双坝组节育措施人数对比图
图5-3户1家庭结构图
图5-4户2家庭结构图
图5-5户3家庭结构图
图5-6户4家庭结构图
图5-7户5家庭结构图
图5-8户6家庭结构图
图5-9户7家庭结构图
图6-1八龙村村委会办公楼
图7-1大队民办教师一天的生活作息图
图7-2冷水乡中心小学
图7-3摘莼菜的女孩
图7-4河边嬉戏的小孩
图7-5放牛的小孩
图7-6八仙图本与全套孝歌书
图8-1坐堂锣鼓乐器
图8-2坐堂锣鼓场景
图8-3古道掠影
图9-1披麻戴孝
图9-2引魂幡
图9-3灵堂外
图9-4灵堂设置
图9-5接客与礼品
图9-6答礼
图9-7宴席
图9-8宴席菜品
图9-9坐夜唱孝歌
图9-10发丧
图9-11下井
图9-12敬土
表目
表1-1石柱县冷水乡古树名树名录
表2-1冷水乡的农业变化表
表2-2冷水乡1998-2002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表2-31986-2002年黄连种植面积统计
表2-4烤烟生产发展变化表
表2-5冷水乡畜牧业生产情况
表3-1黄连播种面积和产量统计表
表3-2其他药材播种面积和产量统计表
表3-3莼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统计表
表3-4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统计表
表3-5农作物(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统计表
表3-6小春粮食作物与大春粮食作物统计表
表3-7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统计表
表3-82007年末八龙村牧畜存栏统计表
表3-92007年八龙村牧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表3-102007年八龙村自宰和出售的畜禽肉产量统计表
表4-1黄连生产变动情况表
表4-2冷水乡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表4-3农作物影响因素
表4-4影响烤烟、莼菜种植的主客观因素表
表4-5冷水乡部分物价表
表4-6嫁女期会礼金金额表
表4-71982年汤饼之期礼金簿
表4-82001年新居落成礼金额
表5-12002年八龙村人口统计表
表5-2八龙村还宗人口统计表
表5-3八龙村近十年人口流动情况一览表
表5-42007年冷水乡人口流出情况
表5-5人口与土地关系一览表
表5-6修建旅游公路占地及赔偿情况表
表5-7家庭劳动力情况一览表
表5-8黄连价格变动与八龙村人口流动关系表
表5-9化肥价格变化情况表
表7-11998年、2003年、2007年冷水乡小学教育情况表
表7-22001年、2002年冷水4-17周岁学生在校统计情况
表7-32002年冷水小学班次及学生数分布(不含学前班)
表7-42004年冷水小学班次及学生数分布(不含学前班)
表7-5冷水乡小学教师学历状况表
表7-6冷水乡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表
表7-72008年石柱县冷水小学任课教师情况一览表
表7-8冷水乡小学校作息时间表
表9-12002年八龙村人口分布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