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国民收入分配来源的角度,分析了国民收入创造与分配之间的关系,认为在科学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一定期限内国民收入创造者与国民收入分配者之间应该是一种科学匹配的关系,这种匹配关系并不仅仅体现在当前按经济效益进行国民收入分配的实践过程中。全书以构建国民收入创造与分配之间想对科学的匹配关系为研究主线。
|
目錄: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古典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一、威廉·配第的收入分配论
二、亚当·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第三节其他经济学流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一、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收入分配理论
二、舒尔茨的收入分配理论
三、萨缪尔森的收入分配理论
四、库兹涅茨及刘易斯的收入分配理论
第四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理论
一、穆勒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二、庇古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三、凯恩斯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四、布坎南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五、马斯格雷夫等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六、弗里德曼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七、米德的收入再分配理论
八、第三次收入分配理论
第二章人类社会分配形态、内容和方式演绎路径及相关启示
第一节原始社会条件下的分配
一、分配对象主要表现为能够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食物
二、分配形式主要表现为共同所有的平均分配
三、分配区域仅限于单个原始部落
四、参与分配的依据主要是劳动
第二节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分配
一、分配对象主要表现为满足生产者家庭和雇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
二、分配方式主要表现为满足家庭基本需要的“自给自足式”分配
三、分配区域仅仅局限于家庭
四、分配的形式主要表现为食物、衣服等实物形态
五、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依据主要是劳动和土地
六、再分配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体现国家权力的税收和徭役
第三节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分配
一、分配对象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参与分配的依据主要是资本、资源和劳动
三、分配形式主要以货币形态为主
四、分配区域得到进一步拓展
五、社会产品分配的目的既用于消费也用于积累
六、社会产品再分配方式主要表现为货币形态的税收、费用和债券等
第四节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
一、分配对象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
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社会产品初次分配中所处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
第三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原因
第六章调整和改善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相关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