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这本由中国海洋学会编著的中国海洋学学科史,讲海洋学的发展历程全面细致的展现出来,细细读来原来浩瀚神秘的海洋世界却是如此的壮阔美丽,想要了解揭开海洋史神秘的面纱就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本书吧。
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还包含:《中国海洋学学科史》《中国力学学科史》《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中国中医药学科史》《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中国地质学学科史》《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史》......
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有趣的科学》(平装全9册,DK*经典*热销的少儿科普丛书,荣获中国童书金奖,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DK科普典藏·礼品套装》星空+海洋+人体+恐龙全4册
《有趣的透视立体书 机械篇(全8册)》直观的机械透视感,通透的整体构造展现,每个分页即剖析一个独立的部件,更添加AR互动技术,手机平板等安卓系统就能展现3D立体的虚拟现实效果
《中国古老文化寻踪全七册》 用影像探寻文化形态,以文字揭示内在价值,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的基因”
《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签名本)(全三册)(附精美书签+植物旅行示意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丛书中的一册,由中国海洋学会编著。学科史研究以考察学科的确立、本学科知识的发展进步为重点,同时研究本学科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社会文化作用,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现代学科制度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发生、发展的过程等。
|
關於作者: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地方科协组成,组织系统横向跨越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大部分产业部门,是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网络型组织体系。1958年10月,经党中央批准,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目錄:
|
第一编古代与近代的海洋学
第一章中国古代海洋学的萌生与发展
第一节人类对海洋的早期认识与利用
一、国外关于海洋的最初记载
二、中国古代早期海洋型地球观
三、中国古代对海洋的认识与利用
第二节海洋学的孕育及其历史背景
一、国外的海洋探险催生了海洋学的形成
二、中国古代海洋学的孕育
第三节古代海洋知识对形成现代海洋学学科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古代有着多方面的海洋学成就
二、对海洋现象的观测及科学解释
三、以实用为主的海洋科学理论
四、古代中西对海洋知识追求的异同
第二章海洋学学科在近代中国的构建
第一节海洋学形成的国际背景
一、海洋学的开端
二、挑战者号大探险及其海洋学研究
第二节海洋学传入近代中国的途径和影响
一、西方传教士的传播
二、西方著作传入中国
三、西方科学家在中国的探险考察
四、中西学术交流
第三节海洋学在近代中国的奠基
一、建立海洋学研究机构并开展海洋调查
二、兴办海洋学科教育并培养专业人才
三、成立学术共同体
四、近代中国海洋学学科的进展
五、近代中国海洋学者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成就
六、外国海洋学者对近代中国海洋学发展的贡献
第二编现代海洋学
第三章现代海洋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国际现代海洋学重大进展
一、物理海洋学的重大进展
二、海洋化学重大科学进展
三、两次重大的地学革命
四、海底扩张说与板块构造说
第二节中国海洋学的发展轨迹
一、奠定基础、初步发展时期(1950~1975)
二、深入发展、繁荣飞跃时期(1975年至今)
第三节海洋学机构的调整和建立
一、海洋科学研究体系的形成
二、海洋高等院校和学系大调整
第四节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和加强
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二、中国海洋学会
三、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四、海洋学术期刊的发展
五、海洋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
第五节系统规模的海洋学综合调查
一、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海洋综合调查
二、中国大陆架及专项调查
三、海洋高技术“863”计划
四、海洋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
五、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
六、中国近海及大洋调查
七、极地科学考察
第六节国际合作海洋学研究
一、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二、国际合作的新发展
第四章物理海洋学
第一节学科概述
第二节国际物理海洋学的发展历程
一、定常海洋理论
二、认知变化
三、气候革命
第三节中国物理海洋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中国物理海洋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一、海洋环流
二、温盐结构和水团分析
三、潮汐潮流和海平面变化
四、风暴潮
五、波浪
第五节对学科发展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一、毛汉礼
二、赫崇本
三、管秉贤
四、文圣常
第五章海洋地质学
第一节学科发展历程
一、初创期(20世纪50~70年代)
二、成长期(20世纪80~90年代)
三、发展期(2000年以来)
第二节学科发展现状
一、主要科学问题
二、国际学科进步的影响
第三节学科重要成果
一、海洋沉积学
二、古海洋学
三、海底构造地质学
四、洋底资源地质学
第六章生物海洋学
第一节学科概述
第二节生物海洋学在中国当代的发展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区系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三、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利用
四、海洋生态灾害与生态系统演变
五、全球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
第三节中国生物海洋学研究范围的拓展
一、从近海到大洋
二、极地生物海洋学考察与研究
三、探测深海底栖生物
第七章海洋化学
第一节中国海洋化学的发展轨迹
一、奠定基础、快速发展时期(1950~1975)
二、深入发展、繁荣飞跃时期(1975年至今)
第二节中国海洋化学的教育与研究机构
一、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工作回顾
二、国内大学的海洋化学教育和研究
三、国家海洋局的海洋化学研究
四、中国参与的国际合作与双边项目
第三节对学科发展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第四节学术思想与重要学科成就
一、学术思想
二、重要学科成就
第八章河口海岸学
第一节中国河口与河口学研究
一、中国河口及河口学
二、现代河口学进展与繁荣
第二节中国海岸海洋地貌科学研究
一、海岸带动力过程与地貌研究
二、海岸海洋地貌研究——21世纪中国海陆交互作用体系研究进展
三、新构造运动活跃的海陆交互作用过渡带——台湾岛东侧太平洋海域与南海
四、中国海岸海洋地貌研究小结
第三编前景展望
第九章中国海洋学学科发展的特点
第十章中国海洋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一、海洋学的前沿领域
二、中国海洋学学科的布局和发展趋势
三、中国海洋学学科发展的优先领域
四、中国海洋学学科发展的关键支撑
附录一中国海洋学学科活动大事记
附录二中国主要海洋科研机构
附录三中国主要高等院校海洋相关学科设置表
|
內容試閱:
|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并与地球各大圈层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紧密关联,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学是认识海洋系统在多时空尺度上的变异规律及其控制机理的一个基础科学学科。概言之,海洋学研究海洋水体本身、海底沉积与岩石圈,以及海洋-大气、海洋-陆地、海水-生物、海水-沉积物等界面的特征及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等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等;进而建立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的能力。本书探讨的是有关我国海洋学学科方面的发展史。
海洋学是海洋科学的基础科学部分的重要组成。海洋科学包括的面广,如生物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学这两个基础科学学科都属于海洋科学,它们之间尽管有交叉的地方,但有着显著的区别。海洋生物学主要是在海洋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研究,重点强调的是生物学问题,而生物海洋学则强调将海洋环境与生命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研究。因此,生物海洋学的研究需要借助其他分支海洋学的认识。海洋科学也包括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如海洋遥感学)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海洋水产学)等等。要更好地发展海洋遥感技术、要合理地开发海洋水产都离不开相应的海洋学基础认识。
一般认为,海洋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19世纪后半叶,以1873~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的全球海洋调查为里程碑。1942年,著名海洋学家斯维尔德鲁普等编写的《海洋》巨著的出版,标志着海洋学作为独立学科已经形成。虽然早在公元前我们的先民已经与海洋发生接触,但直到民国时期,现代意义上的海洋学才开始在我国萌芽。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我国,海洋也从战略层面上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方针,从而将海洋学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使之成为我国科学发展和技术开发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海洋学学科史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梳理和总结中国海洋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对于推动海洋科学的发展、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海洋中发生的自然过程,按其属性大体上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地质过程和生物过程四类,对这四类过程的研究,相应地形成了海洋科学中相对独立的四个基础分支海洋学学科: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和生物海洋学。因此,本书并未全面探讨海洋学的所有分支学科的发展史,而是重点抓住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生物海洋学,及以强烈的陆海相互作用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为特色的河口海岸学等海洋学的基础学科,分析、研究这些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在海洋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作为中国海洋学总体发展面貌的总结。
根据中国科协学科史研究项目工作总体部署,由中国海洋学会承担《中国海洋学学科史》研究项目,苏纪兰为项目负责人。项目基础学科组长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黄大吉(物理海洋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海洋地质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松(生物海洋学),厦门大学戴民汉(海洋化学),南京大学王颖河口海岸学。
本书以我国海洋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为主线,同时将该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作为重要参照,力图展示学科发展面貌,总结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全书除前言和附录外,分为古代与近代的海洋学、现代海洋学、前景展望三编,共十章。
第一编古代与近代的海洋学:包括第一章中国古代海洋学的萌生与发展(远古至1840年);第二章海洋学学科在近代中国的构建(1840~1950)。
第二编现代海洋学(1950年至今):包括第三章现代海洋学在中国的发展;第四章物理海洋学;第五章海洋地质学;第六章生物海洋学;第七章海洋化学;第八章河口海岸学。
第三编前景展望:包括第九章中国海洋学学科发展的特点;第十章中国海洋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中国海洋学学科史”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得到了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学术交流处及总项目参与者的支持和指导。在2013年5月9日学科史研究项目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特邀评议专家对本项目编写大纲及思路提出了调整完善的建议。本书初稿完成后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指导,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秦蕴珊院士、周名江研究员、徐鸿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甘子钧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王宏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孙湘平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余国辉研究员、谢钦春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黄宗国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李永祺教授,厦门大学胡明辉教授,中山大学吴超羽教授等专家学者都对书稿精心审阅,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中国科协有关领导也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海洋学学科史》由苏纪兰担任编写组组长,各学科组集体研究编撰而成,各章作者如下:第一章:王小波、宋金明、陈中原;第二章:王小波、陈中原、王颖;第三章:王小波、黄大吉、翦知湣;第四章:黄大吉、李佳、管长龙、魏泽勋;第五章:李家彪、于晓果、翦知湣、杨守业、丁巍伟;第六章:孙松、孙晓霞、邹景忠、于仁成、李新正;第七章:戴民汉、张经、杨桂朋、宋金明、王友绍、陈建芳;第八章:陈中原、李茂田(第一节);王颖(第二节);第九章:王小波;第十章:李家彪、翦知湣、黄大吉、戴民汉、孙晓霞、陈中原、王小波。全书由王小波负责统稿,苏纪兰最后定稿。孙丽、范亦婷、王敏芳、莫微参与本书资料搜集和整理;章伟艳、李小虎、李怀明、阮爱国、宋海斌提供了相关资料;学科活动大事记由王小波、孙丽整理;附录二、附录三及英文翻译由范亦婷负责,陈一宁提供了具体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部分章节后仅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希望有关专家学者对此予以谅解。
由于研究时间紧迫和编写人员水平所限,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尚祈读者不吝指正。
《中国海洋学学科史》编写组
2014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