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任中原编著的《中国通史(经典珍藏版)(精)》为历史图书。分为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州一统、离析与交融、乾坤变幻和王朝更迭几大篇章,以时问为序,再现中国历史进程,囊括华夏多元文化,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进而掌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成为影响亿万中国人的经典历史读物。
|
內容簡介: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
读史可以明智,更可以鉴古知今,只有掌握了历史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才能增进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
任中原编著的《中国通史(经典珍藏版)(精)》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历史读物,以其独特的体例、丰富的知识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全书以时间为序,系统介绍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各时期文明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帮其从不同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感受历史、思考历史,汲取睿见卓识,拓展人生阅历。
|
目錄:
|
华夏源头 远古·夏·商·西周
盘古开天地
原始人群
元谋人
北京人
有巢氏构木为巢
钻木取火
伏羲创八卦
女娲炼石补天
山顶洞人
氏族公社
半坡村遗址
河姆渡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农作物
家畜的饲养
原始乐舞
创世神话
黄帝战蚩尤
尧帝访贤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涂山之会
天下为家
夏朝的军制
商汤灭夏
贤臣伊尹
国家常备军
盘庚迁都
武丁盛世
车战兴起
青铜器
天文历法
商代宗教
商代学校
甲骨文
金文
早期货币——贝币
姜太公钓鱼
牧野之战
周公辅政
雅乐
周历
穆王西巡
周厉王毁国
宣王中兴
烽火戏诸侯
分封制
周礼制度的形成
井田制
等级兵役制度
中原争霸 春秋·战国
春秋初霸郑庄公
齐桓公称霸
曹刿论战
假仁假义
假途灭虢之战
重耳流亡
晋文公称霸
退避三舍
弦高退秦军
崤山之战
秦霸西戎
智慧的老子
一鸣惊人
晏婴辅政
楚庄王争霸
弭兵之会
子产铸刑书
孙武练兵
《孙子兵法》
伍子胥复仇
先师孔丘
《乐记》
第一部诗歌总集
土地私有制
卧薪尝胆
木匠师傅鲁班
墨家:兼爱非攻的墨子
三家分晋
李悝变法
西门豹治邺
韩国申不害改革
名将吴起
儒家:主张仁政的孟子
庄子
荀子
南门立木
围魏救赵
苏秦合纵
张仪连横
胡服骑射
狡兔三窟
燕王哙内乱
燕昭王求贤若渴
乐毅伐齐
田单复国
屈原投江
楚辞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天京变乱
翼王大渡河败亡
收复新疆
辛酉政变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义和团的兴起
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北京
《辛丑条约》丧权辱国
戊戌变法
慈禧太后西逃
革命党人的起义
武昌起义
末代皇帝
扁鹊
完璧归赵
将相和
远交近攻
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
李牧却匈奴
嬴政执掌秦国
韩非罹难
窃符救赵
李斯谏逐客
《尔雅》与生物分类
战国时期水利工程
兴建都江堰
荆轲刺秦王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青铜工具的普及
商业自由发展的时代
战国刺绣工艺
纵横家言论汇编:《战国策》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千金难易一字:《吕氏春秋》
《周易》
九州一统 秦·汉
天下归一统
秦朝官制
确立郡县制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书同文”
秦筑驰道
秦代万里长城
秦兵马俑
蒙恬伐匈奴
焚书坑儒
始皇暴政
病亡沙丘
腰斩李斯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和项羽
巨鹿大战
约法三章
鸿门宴
楚汉之争
四面楚歌
西汉建立
匈奴的崛起
“休养生息”
白登被围
韩信忍辱
谋士张良
善始善终的萧何
刘邦分封诸侯王
与劳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投明主陈平展大志
吕后专权
萧规曹随
周勃夺军
文景之治
周亚夫细柳阅兵
开创汉赋先河的贾谊
缇萦救父
晁错削藩
武帝初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赋的集大成者司马相如
推恩令
“飞将军”李广
神勇两将军
河西之战
漠北之战
张骞出使西域
东方朔
丝绸之路
苏武牧羊
南海交通
赵过创代田法
巫蛊之祸
轮台之诏
司马迁写《史记》
汉朝柱石霍光
昭宣中兴
昭君出塞
西汉的衰败
王莽篡位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大战
刘秀隐忍建国
班固与《汉书》
光武中兴
强项令董宣
马援经略边疆
明章之治
东汉募兵制
沙盘的使用
汉明帝刘庄
思想家王充
投笔从戎
张衡制造地动仪
蔡伦造纸
《神农本草经》
匈奴的南北分裂
东汉经营西域
窦氏灭族
宦官当政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地主庄园
华佗与五禽戏
汉乐府
道教的兴起
佛教东来
汉代纺织业
离析与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
袁绍拥兵自立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在北方屯田
迁都许城
煮酒论英雄
官渡之战
孙策入主江东
三顾茅庐
马钧发明翻车
赤壁之战
刘备入川
水淹七军
建安七子
火烧连营
白帝城托孤
七擒孟获
马谡失街亭
秋风五丈原
选才制度变革——九品中正制
司马懿夺权
司马昭之心
邓艾智出阴平道
乐不思蜀
羊祜蓄志灭东吴
竹林七贤
皇甫谧浪子回头
石崇斗富
周处除“三害”
白痴皇帝
八王之乱
李特起义
羯族的“后赵”
鲜卑族的“前燕”
占田课田制
品官占田荫客制
刘渊反晋
王马共天下
石勒读汉书
暴君石虎
祖逖中流击楫
陶侃搬砖
“书圣”王羲之
“虎头三绝”顾恺之
桓温北伐
扪虱谈天下
苻坚一意孤行
谢安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
陶潜归隐
刘裕灭后秦
刘裕成帝业
拓跋珪建北魏
魏太武帝拓跋焘
檀道济唱筹量沙
高允讲实话
祖冲之创新历
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梁武帝出家
河阴之变
侯景反复无常
北周武帝灭齐
佛教的传播
乾坤变幻 隋·唐·五代
杨坚夺权
统一之初的政治
赵绰依法办事
保闾制度
杨广弑父杀兄
隋炀帝三下江都
兴修大运河
三征高句丽
瓦岗起义
江都宫变
李渊起兵
虎牢之战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以人为镜
房谋杜断
两朝良佐长孙无忌
李靖夜袭阴山
玄奘取经
隋唐科举制
长安城
贸易往来
文成公主入藏
初唐四杰
女皇武则天
名相狄仁杰
中宗复位
唐玄宗执政
口蜜腹剑
宠幸杨贵妃
李白傲权贵
中流砥柱郭子仪
药王孙思邈
“画圣”吴道子
一行测子午线
玄宗后期的腐败
安禄山起兵
长安陷落
平定安史之乱
李泌归山
中兴名将李光弼
刘晏改革
杨炎推行两税法
“诗圣”杜甫
唐钱币
遣唐使
李愬雪夜入蔡州
永贞革新
刘禹锡游玄都观
“诗杰”白居易
孟浩然
王维
张九龄
崔颢
古文运动
柳宗元
唐传奇
敦煌石窟
阎立本
李贺
“颜筋柳骨”
唐三彩
唐代金银器
韩愈直谏
甘露之变
朋党之争
黄巢起义
朱温篡唐
李存勖灭后梁
“海龙王”钱镠
契丹建国
儿皇帝石敬瑭
周世宗斥冯道
王朝更迭 宋·元·明·清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枢密院与三衙
幽州之战
澶渊之盟
王小波起义
寇准谋国
元昊建西夏
宋夏和议
范仲淹推行新政
欧阳修改革文风
铁面包拯
王安石变法
沈括出使
毕昇发明活字
海外贸易
指南针、罗盘
火药西传
周敦颐
程颐
程颢
米芾
宋杂剧
柳永
曾巩
黄庭坚
“三苏”
宋瓷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
文豪苏轼
乌台诗案
《清明上河图》
元祐更化
宋哲宗亲政
花石纲
蔡京专权
宋江、方腊起义
阿骨打建国
金军灭辽
李纲抗金
靖康之辱
宗泽卫京
岳家军大败兀术
“莫须有”罪名
李清照词香满袖
海陵王完颜亮
书生退敌
陆游绝唱
孝宗与光宗父子猜忌
庆元党禁
理学大家朱熹
道教的发展
相扑、蹴鞠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贾似道误国
襄阳守卫战
文天祥抗元
张世杰死守崖山
蒙古帝国西征
元世祖治国
套印版画
《农桑辑要》
《农书》
天文学家郭守敬
马可·波罗来中国
关汉卿与《窦娥冤》
元朝的对外交流
帝国的衰落
白莲教和红巾军起义
顺帝的堕落
棉纺织业的发展
元代大运河
海外贸易
《西厢记》
赵孟頫\n 和尚皇帝
鄱阳湖大战
洪武施政
胡惟庸之案
燕王进南京
修建北京城
编纂《永乐大典》
郑和下西洋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设九边筑长城
土木之变
于谦守京城
夺门之变
荒唐天子明武宗
大儒王阳明
明画“四大家”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杨一清除内患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海瑞罢官
戚继光抗倭
《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吴承恩著书
《金瓶梅》
挑灯闲看《牡丹亭》
李时珍论药
朱载堉发明十二平均律
丝织业
农作物的引进
明代制瓷业
国子监的盛衰
张居正改革赋役
国本之争
京察之争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朝茶马
权奸魏忠贤
东林党议
左光斗入狱
努尔哈赤建后金
萨尔浒之战
徐光启研究西学
袁崇焕大战宁远
皇太极用反间计
徐霞客探险
闯王李自成
崇祯帝自缢
冲冠一怒为红颜
史可法死守扬州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隆武覆灭
博古通今王夫之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帝削藩
清前期工商业的繁荣
考据学盛行
施琅进攻台湾
雅克萨的胜利
三征噶尔丹
雍正帝即位
文字狱
乾隆下江南
闭关锁国
清朝与邻国的贸易往来
乾隆帝禁书修书
曹雪芹写《红楼梦》
大贪官和珅
“扬州八怪”
民族英雄林则徐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和附件
英、法、美三国谋求“修约”
|
內容試閱:
|
巨鹿大战 项梁整顿了起义军后,打败了秦朝大将章邯。项羽、刘邦带领另一支队伍,杀了秦将李由。不久,章邯重新补充了兵力,趁项梁不备,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项梁死在了乱军之中,项羽、刘邦也只好退守彭城去了。
章邯打败项梁,认为楚军已经元气大伤,就暂时放弃攻击楚军,带领秦军北上进攻赵国(这个赵国不是赵国时代的赵国,而是新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很快就攻下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歇逃到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坚守不出。
章邯派秦将王离包围巨鹿,自己率大军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为了给王离军运送粮草,他在棘原和巨鹿之间修筑了一条粮道。赵王歇一面守城,一面派人向楚怀王求救。当时,楚怀王正在筹划进攻咸阳。
见赵国来求援,就派刘邦打咸阳,另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带领二十万大军到巨鹿解救赵国。
宋义带领的军队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听说秦军气势很盛,就命令楚军停止进军,等秦军和赵军打上一阵,让秦军消耗一下实力,再去进攻。
宋义按兵不动,在安阳一停就是四十六天,这下可急坏了项羽。
项羽对宋义说:“现在军营里粮食不多了,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自己喝酒作乐,这样对得起国家和兵士吗?”宋义不但不听,还下了道命令:军中如有不服从指挥的,立即斩首。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
将士们大多是项梁的老部下,宋义在军中本来威望就不高,大伙见项羽把他杀了,都表示愿意听项羽指挥。
项羽杀了宋义以后,立刻派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做先锋,渡过漳水,切断秦军运粮的通道,把章邯和王离的军队分开了。然后,项羽率领主力渡河。
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做饭的锅砸掉,把渡河的船凿沉(文言叫做“ 破釜沉舟”,釜就是锅子),然后,对将士说:“咱们这次打仗,没有回头路可走,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兵。”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越打越勇。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王离,其他的秦兵死的死,逃的逃,包围巨鹿的秦军一下子就瓦解了。
约法三章 秦将章邯在棘原眼看王离全军覆没,但干着急支援不上。他上了一份奏章,把前线的消息告知朝廷,请求救兵。二世和赵高不但不发救兵,还要治章邯的罪。章邯怕赵高害他,只好率领部下20 万人马,向项羽投降了。那时候,赵高害死了李斯后,秦朝的大权完全操纵在他手里。他知道大臣中有人不服他。有一天,他牵着一只鹿到朝堂上,当着大臣的面对二世说:“我得到了一匹名贵的马,特来献给陛下。” 二世虽然糊涂,但是鹿是马还是能分清的。他笑着说:“丞相开什么玩笑,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绷着脸说:“怎么不是马?让大家说是鹿是马。” 不少人懂得赵高的用意,就附和着说:“真是匹好马呀!”只有少数大臣说是鹿。几天之后,那几个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找借口治了罪。
从那以后,宫内宫外的官员没有不害怕赵高的,再没有人敢在二世面前说赵高的不是了。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人马攻占了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离咸阳不远了。二世惊慌失措,连忙叫赵高发兵去抵抗。赵高知道再也混不下去了,就派心腹把二世弄死了。
赵高杀了二世,对大臣们说:“现在六国都已复国了,秦国再挂个皇帝的空名也没有什么意思,应该像以前那样称王。我看可以立二世的侄儿子婴为秦王。”这些大臣不敢反对,只好同意。
子婴知道赵高害死了二世,想自立为王,只是怕大臣们反对,才假意立他为王。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商量好对付赵高的计策。到即位那天,子婴推说有病不去,赵高只好亲自去催子婴,子婴命手下人把赵高杀了。
子婴杀了赵高,派了5万兵马固守武关(今陕西商县西北)。刘邦采用了张良的计策,派兵在武关附近的山头插上无数的旗子,迷惑敌兵;另派将军周勃带领全部人马绕到武关东南,从侧面打进去,杀死了守将,消灭了这支秦军。
刘邦的军队开进武关,到了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秦王子婴一看大势已去,便带着秦朝的大臣投降了。
刘邦进了咸阳,召集了附近各县的父老,对他们说:“你们被秦朝残酷的法令害苦了。今天,我跟诸位父老约定三条法令: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治罪;第三,偷盗的治罪。除了这三条,其他秦国的法律、禁令,一律废除。父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了。” 百姓听到了刘邦的约法三章,高兴得不得了,都争先恐后地来慰劳刘邦的将士。
从那时起,刘邦的军队给关中的百姓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人们都希望刘邦能留在关中做王。(P160- 1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