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NT$
1340.0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NT$
495.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編輯推薦:
《童话的魅力》是心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也是童话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英文版于1976年出版后广受好评,曾获美国国家书评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中译本于1991年出版,名为《永恒的魅力——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此次由原译者团队进行全面修订后再版。
作者从心理学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经典童话进行了阐释,他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和《杰克与豆茎》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指出它们当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而且,当今社会,儿童的早期教育备受重视,越来越多的作家、教育工作者、出版人和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童话的魅力》对支持亲子阅读、希望得到进一步听读训练的家长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参考书,它不仅能够让家长懂得如何向自己的孩子讲故事,而且能够对儿童的心理有所了解,甚至达到对自己与孩子的心理同时进行抚慰和疗治的目的。
一本关于魔法的迷人图书,一部关于童话故事的深刻之作。
——约翰·厄普代克,《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高屋建瓴,对于儿童阅读和理解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始终保持着现实主义的乐观态度以及经世疗伤的美好意愿。
——哈
內容簡介:
本书是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童话心理学研究成果,是世界儿童文学理论名著,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同时,受到一般读者及广大父母的欢迎。作者认为童话以象征的语言传达出人类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揭示了许多有关人生和人心的基本真理。他探讨了童话故事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因为“与儿童所能理解的任何其他类型的故事相比,从童话故事中我们能了解到更多的关于人类内心问题的信息,更多的正确解决他们在任何社会中的困境的办法”。
關於作者:
布鲁诺·贝特尔海姆,美国心理学家,儿童自闭症经典研究的发起人,在心理学界与童话研究界均享有盛名。1903年生于维也纳,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39年移居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著有《空虚的堡垒》《梦幻的儿童》《爱得不够》《与母亲们的对话》等。1977年《童话的魅力》一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 和美国国家书评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1990年去世。
目錄 :
致 谢
导 论 努力寻求人生意义
童话故事与生存困境
童话: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第一部 解开魔袋
生活源自内心的探究
《渔夫和吉尼》:童话与寓言的比较
童话与神话: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
《三只小猪》: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儿童需要魔力
替代性满足与意识识别
外化的重要性:幻想的人物与事件
变形转换:关于坏继母的幻想
给混乱带来秩序
《蜜蜂王后》:获取人格整合
《小弟弟和小姐姐》:统一我们的双重性
《水手辛巴德和脚夫辛巴德》:幻想与现实
《一千零一夜》的框架故事
兄弟俩的故事
《三种语言》:建立整合
《三片羽毛》:最小的孩子被看作小傻瓜
恋母情结的冲突与解决:穿盔甲的骑士与痛苦的女郎
畏惧幻想:为什么要禁忌童话故事?
借助幻想超越幼年期
《牧鹅少女》:获得自主
幻想·恢复·逃避·慰藉
怎样讲述童话故事
第二部 走进奇境
《亨塞尔和格莱特尔》
《小红帽》
《杰克与豆茎》
《白雪公主》里的嫉妒王后和俄狄浦斯神话
《白雪公主》
《金发少女和三只熊》
《睡美人》
《灰姑娘》
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新郎系列:走向成熟的斗争
《傻大胆学害怕》
物新郎
《雪里白和玫瑰红》
《青蛙王子》
《丘比特和普赛克》
《中魔的猪》
《蓝胡子》
《美女和野兽》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
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人类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西方学术界对于神话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多种社会科学视野的神话理论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神话研究的理论成果影响和带动了童话文学的学术研究。早期的童话研究是由语言学家和语文学者以及象征主义者和神话研究者展开的,他们采用语言学的历史比较法,把童话理解为某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隐喻。20世纪以来人们从不同理论视野和批评方法研究童话。这些研究代表着对童话及文学童话的各种认识范式,也反映了受时代影响的批评、文化和历史语境。其主要理论范式有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研究,结构主义研究,文学文体学研究,精神分析研究,历史主义、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所有这些认识范式和批评模式都殊途同归,揭示了童话文学厚重的历史积淀和艺术内涵,表明童话文学绝非某种孤立静止的民间文学现象;这些研究成果还向人们揭示了童话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丰富内涵和多元象征意义,表明童话的意义和深度是深邃的,难以穷尽的,同时也表明童话文学的研究应当是开放性的,多样化的。从整体上看,以文本为中心的批评关注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的内在结构特征,注重考察童话语篇本身所产生的意义,如结构要素、语言形式、文体风格、语篇形式特征、叙述方式、文献语料等因素。而以社会、历史和文化语境为中心的批评对童话的历史以及童话与时代及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宏观探讨,涉及思想观念、社会背景和读者因素等诸多关系,以及社会、历史及文化语境对童话意义的影响;以杰克·齐普斯的论著为代表的童话社会政治学批评关注童话文本的结构在历史演进中的痕迹,把童话结构置放在童话文学类型的发展史中进行考察。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童话心理学是精神分析学与儿童文学的跨学科的产物,20世纪初,就在心理学家致力于建立一种科学心理学的同时,精神病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然而人们不久就发现许多因患有精神疾苦前来看病的人实际上根本就不需要医药或手术治疗,他们病痛的症结是源自精神的苦闷、烦恼和焦虑不安。对于这些人,精神病医生需要的不是医学领域的有关人体生理机能的纯医学知识,而是需要关于人的心灵,关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了解。以实验为依据的科学心理学并不能提供这方面的知识,于是神经学家转变为心理分析学家。正是这些从事临床精神医学实践的专家在20世纪前所未有地沟通了心理学与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的联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不仅开拓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疆界,拓展了人们认识精神世界的视野,而且促使人们正视人性中的非理性因素,关注人的隐秘内心世界,关注那难以用实验数据来加以量化的心灵世界。
随着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心理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以解析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中人类共同的某些隐秘的心理信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以精神分析学为基础的童话心理学标志着人们对儿童及传统的儿童观的认识进入了第三个层面。儿童观的第一个认识层面体现在“儿童有别于成人”这一观念的出现。从17世纪到19世纪,人们经历了传统儿童观念的彻底转变。在西方,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的儿童观主要受到清教主义思想的影响。根据原罪论的理念,人们深信,儿童的灵魂亟待拯救,儿童的心灵需要改造,他们的想象力应当加以克制。而在成人眼中,儿童只是作为社会的预备劳动力而存在,是尚未长大的成人。在清教主义观念盛行的年代,约翰·洛克和卢梭等哲学家大声疾呼,冲破了根深蒂固的清教主义观念,拓宽了人们认识儿童和教育儿童的思路,使人们认识到儿童有别于成人。1689年,洛克发表的《人类理解论》(EssayConcerningHumanUnderstanding)开始改变人们传统的儿童观和对待儿童的固有方式。洛克1693年发表的《教育漫话》主要涉及儿童的道德和人格教育,对于英国18世纪的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正是在洛克思想的影响下,英国出版家约翰·纽伯瑞于1744年在伦敦大规模出版发行儿童图书,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英国儿童文学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