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內容簡介: |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理论、测评与对策》首次构建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的研究体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始终立足于亲和力的内涵与生成机制,在社会、媒体、公众的三维空间中展开动态研究;首次建立了测评体系和亲和力模型,弥补了同类研究的不足,为我们深入理解新闻报道的传播功效和社会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理论、测评与对策》构建的亲和力模型与实测通式可供各类研究者使用,可以实测不同媒体、某一种报道类别或某一个新闻文本的亲和力表现;还可进行媒介及报道种类的多种组合的测评及比较分析。
|
關於作者: |
操慧,女,成都人,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闻业务、媒介文化、,新媒体、传媒战略发展、社区传播、企业传媒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理论、测评与对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之子课题“提升舆论引导力的新形势研究”;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并完成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中国晚报文化研究——作为个案的(北京晚报)文化》(获四川省第13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编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建设教材《新闻采写教程(上下)》(获四川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主持的教改项目多次获奖。
操成,男,成都人,高级记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统计运筹系数理统计专业毕业,后入读四川大学MBA研究生班,供职于四川广播电视台。研究领域为传播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媒介经济学、经济社会学、大众信息传播理论与实践等;倡导“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之全球化、信息化、专业化研究新范式,将定量分析有机融入传统新闻信息传播、新媒体发展战略等定性研究;历获中国新闻奖、四川广播电视省级政府奖等多种国家与省部级新闻传播实务奖励;发表多篇专业学术论文。
|
目錄:
|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研究缘起与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起:作为研究对象与认知起点的新闻报道的亲和力释义
二、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研究现状
一、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研究取向与主要特点
二、国内对“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之不足
第三节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研究框架
一、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理论构建
二、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测评体系构建与应用
三、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对策:AFFINITY-SEM模型实测与对策建议
第四节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理论构建
第二章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的内涵
第一节 内涵界定的一种理路:从亲和力到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一、横向现实:传播效果研究的社会化与跨学科融合视角的探索
二、纵向追寻:新闻报道的效果认知评价与效能转化的实践推进
三、纵横聚焦: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与刻板效应的互动调适
第二节 内涵界定的学理依据:文献分析与相关主要概念辨析
一、文献分析及主要特点
二、相关主要概念辨析
第三节 结合访谈发现的内涵参照
一、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的访谈概况
二、访谈发现:亲和力在当下新闻报道中的主要正向呈现与不足
第四节 内涵界定: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是一个结构化的概念系统
一、内涵: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是一个结构化的概念系统
二、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的主要构件
三、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的功能
第三章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的生成机制
第一节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的生成动力
一、内部动力
二、外部动力
第二节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的生成逻辑
一、微观的新闻生产逻辑
二、中观的新闻审美逻辑
三、宏观的参与社会认同感建构的逻辑
第三节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的生成机制
一、专业的新闻生产机制
二、社会的新闻评价机制
三、政府的新闻规导机制
第二部分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测评体系构建与应用
第四章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测评体系设计
第一节 测评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与主要构成
第二节 测评工具与方法的选择
……
第三部分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实测与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理论、测评与对策》:
实践表明,单一化的媒介宣导无法解释现实社会的“失序”、“失范”、“失衡”等价值倒错现象,当突发危机事件爆发时,又容易出现被受众批评为“媒体的集体失语”(2003年的“非典”报道就被公众质疑和批评为“媒体失语”)的现象。由此逻辑可见,亲和力的内涵很丰富,社会责任以及价值导向作为宏观的更偏重于外在化的推动力,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动力,它不是解决新闻报道现存问题或者相关传播效果问题的唯一途径,但确实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深度理解并寻求突围的方向。在社会责任和价值导向的全球语境与本土实际需求中,亲和力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象征,可以发挥由内而外、由局部到整体的独到作用,它是目标与动力合为一体的力量与能量。
3.社会整合的动力机制与媒介化选择
社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方式为经济发展服务,也受制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社会文化作为社会整合的独特机制,既提供经济建设的合法化动力,也聚合社会整体建设的有机团结。它的渠道和方式是多样化的,而媒介化的渠道在当今社会中日益凸现出愈加重要的地位和功用。
以我国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报道为例,我们及时向国内外传播灾情及救援情况,我们以人际传播、媒介传播、组织传播并重的形式凝聚起了抗震救灾的“统一战线”和社会力量,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及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得到国际舆论的好评。其间所展现出的媒介化的社会整合力量修复了2003年“非典”期间不利的国家形象,赢得了国民的信任和肯定。在这一抗震救灾的报道中,亲和力既体现为被国际社会接受和认同的新闻专业主义——及时、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力保信息透明与公开,同时也体现为被国内外公众赞扬与支持的媒介动员——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社会团结。这个层面的报道充满了人情味和感染力,许多小故事以及主人翁为人们熟知,这些带着温暖和真情的亲和报道化作人民团结的积极力量。从其传播的效力来说,媒介化的社会整合实例证明,它是现代社会中聚合社会团结和积极能量的必由。因此,我们也可以将这种社会整合机制中的媒介化选择作为亲和力构建的社会动力及其缘由。
由上观之,亲和力的生发不仅受到媒体内在新闻生产动力的影响,也受到更广阔层面的社会运行和发展需要的驱动。这两个主要方面的动力,不仅在时代发展和受众选择中赋予新闻报道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也赋予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丰富与多维的时代内涵,它从内外结合的角度演绎了人们对亲和力生发的多元理解。
第二节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的生成逻辑
亲和力存在于新闻报道,源于上述来自媒介和社会两个方面的主要动力,它们聚焦于新闻报道,并通过社会需求的媒介化满足呈现出自身的生成逻辑。这种逻辑遵循动力作用的互动性和互构性,表现出一种可以洞察的规律,是研究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的生成机制的内在支撑与客观依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