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史料丰富的鲁迅“断代史”
★民国文人的生活画卷
★老北京的“导游手册”
|
內容簡介: |
本书条分缕析地勾勒了鲁迅的北京岁月,全面而详尽地介绍了其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折射出帝都北京对于鲁迅的种种影响和改变。伴随着鲁迅的脚步,一幅以北京文化为主题的“清明上河图”徐徐展开,读者可以游弋于老北京的大街小巷,与民国时期形形色色的人物交谈,充分感受时代转型背景下知识阶层的生活状态。
|
目錄:
|
目 录
这也是生活(前言)
上编:知了世界(鲁迅的北京)
拉封丹的寓言中,辛苦做工的蚂蚁要比耽于享乐的知了高贵。然而,这毕竟只是童话。现实中,世界属于知了。在这样的世界中认真活着的鲁迅,始于呐喊,终于彷徨,于是有“影的告别”,有“逃的辩护”。
幸福的家庭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谁都渴望幸福的家庭,但在经济的压迫之下,却往往并不幸福。鲁迅说“英雄未必忘家”,但却只能感叹“客舍似家家似寄”,只能坦承“确是吐了几十口血”。
居所
会馆
医疗
未有天才之前
灰尘之中长不出乔木,所以,与其徒然要求天才的产生,不如先作培养天才的土壤。教育佥事周树人、大学讲师周豫才、作家鲁迅,无论何种身份,他都在努力耕耘着。
公务
学苑
社团
破帽遮颜过闹市
躲进小楼之前,总要在闹市穿行。北京的大街小巷,为鲁迅的研究和写作提供了必要的素材。
书肆
购物
餐饮
他们的花园
小男孩“走出破大门,望见邻家: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用尽小心机,得了一朵百合;又白又光明,像才下的雪。”鲁迅钟爱电影,因为其中有着“他们的花园”。
揽胜
影剧
下编:戛剑生杂记(北京的鲁迅)
鲁迅早年自号“戛剑生”,以“弹铗长歌”的冯谖自况。冯谖讲求生活品质,关心家人生活,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而其宽广的视野、卓越的能力也足以铸就自身的辉煌。鲁迅有以似之。
无花的蔷薇
叔本华说:“无刺的蔷薇是没有的。——然而没有蔷薇的刺却很多。”鲁迅以文学名家,却不愿为艺术而艺术,他终归希望自己这些“无花的蔷薇”,可以唤醒沉睡的中国。
创作
翻译
笔名
我的籍和系
陈西滢曾为论敌“可惜”,因他居然出身“某籍某系”。鲁迅虽对其“挑剔学潮”的指责敬谢不敏,却自豪于“绍兴籍”、“国文系”,而他在北京的交游,也以二者最为重要。
亲属
同乡
同事
学生
外宾
各界
趋时和复古
刘半农由趋时而复古,鲁迅则由复古而趋时。鲁迅的“复古”有些另类,并非为了“保留国故”,而是在延续儿时的梦。百草书屋里的小“长庚”就曾用荆川纸描《西游记》的绣像。
藏书
石刻
汉画
藏画
其他
夜独坐录碑
一九一七年初,鲁迅于日记中写道:“旧历除夕也,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因其长年“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故而他的书法成就颇为可观。
幼学
师承
抄碑
性情
书体
成就
鲁迅在北京年表
新秋杂识(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