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耶鲁学派”文论研究与经典阐释

書城自編碼: 260119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罗杰鹦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46299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30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6/311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73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增订版)(上下册)
《 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增订版)(上下册) 》

售價:NT$ 1498.0
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1卷):公平博弈
《 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1卷):公平博弈 》

售價:NT$ 562.0
海外中国研究·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 海外中国研究·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1911—1929) 》

售價:NT$ 458.0
信息、生命与物理学
《 信息、生命与物理学 》

售價:NT$ 411.0
士仕之间:汉代士人与政治
《 士仕之间:汉代士人与政治 》

售價:NT$ 354.0
语义学(上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语义学(上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94.0
Redis 高手心法
《 Redis 高手心法 》

售價:NT$ 520.0
勇往值钱:做自己人生的CEO
《 勇往值钱:做自己人生的CEO 》

售價:NT$ 311.0

內容簡介:
《“耶鲁学派”文论研究与经典阐释》是对20世纪70、80年代走红的当代美国理论界“耶鲁学派”理论中重要关键词作一比较全面的源与流的阐释。本选题从一般阐述“耶鲁学派”成员理论思想的哲学基础为切入口,着力研究耶鲁四学者各自理论渊源、关键词、对当下理论界影响的几个突出方面,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多重根源(意识形态上、传统观念上、文本分类等),通过理论内部概念比较、小说文本实践性阐释,提倡开放的视野,把握理论的层次性、宽泛性与包容性。提出立足理论的主体性原则与方法,从而消除文学危机论,重塑经典文本的权威性,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目錄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研究8
第一节阐释与解构:“未来是批评的时代”8
一?德里达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式解构9
二?哈罗德 布鲁姆解构主义的误读观14
三?希利斯 米勒?保罗 德曼的解构阐释17
四?杰弗里 哈特曼的阐释与解构23
第二节“耶鲁学派”论反讽26
一?“修辞批评”框架下的反讽27
二?修正主义的反讽29
三?叙事线条框架下的反讽30
四?超越修辞的反讽32
第三节“耶鲁学派”四学者论“浪漫主义”34
一?哈罗德 布鲁姆守护传统和经典的浪漫诗学34
二?现象学语境下的杰弗里 哈特曼浪漫诗学36
三?泛寓言观下保罗 德曼的浪漫诗学40
四?非和谐框架下的希利斯 米勒浪漫诗学43
第二章解剖影响:诺斯替主义者哈罗德 布鲁姆45
第一节影响焦虑下的“原创性”45
一?传统原创性含义的缘起46
二?哈罗德 布鲁姆焦虑下的创造48
三?哈罗德 布鲁姆误读后的原创50
第二节诗学影响下批评的“崇高性”54
一?竞争暗流下的“强力”批评55
二?修辞转义揭示的影响性58
三?批判主义遮蔽下的诗学释义61
第三节弗洛伊德式的“焦虑”与民族想象力63
一?哈罗德 布鲁姆的焦虑之焦虑64
二?民族想象力66
三?弗洛伊德精神67
第四节哈罗德 布鲁姆的“影响诗学”70
一?经典?影响?延宕71
二?诗学语言的崇高性75
三?缺憾与补充79
第五节感同身受:哈罗德 布鲁姆论“竞争”80
一?哈代与雪莱的亲缘关系81
二?哈代与雪莱的竞争85
三?影响论下的对话与自我意识88
第三章道德寓言的探幽者:保罗 德曼92
第一节保罗 德曼思想中的“意图”92
一?“去作者化”与意图并行93
二?文本独立的自我法则95
三?虚无主义的道德观98
第二节保罗 德曼论“失误”100
一?保罗 德曼的“失误”之旅101
二?失误不是错误102
三?“错误”与“失误”的中间物104
四?“真实”为“失误”辩护106
第三节保罗 德曼论“阅读的凯旋”与“修辞阅读”108
一?抵制修辞109
二?时间性修辞112
三?自我阅读114
第四节保罗 德曼的“浪漫主义”比较研究116
一?历史发展的辩证性与整体性116
二?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浪漫意识形态120
三?社会历史学语境下的浪漫情感与思想122
第四章荒野中的文化批评家:杰弗里 哈特曼125
第一节批评家的“弗洛伊德精神”126
一?杰弗里 哈特曼心理批评源起126
二?弗洛伊德式心理批评之实践129
三?弗洛伊德式“偷盗式阐释”之阐释132
第二节杰弗里 哈特曼的“美学思想”136
一?基于方法论问题的风格136
二?基于激情与人性的想象139
三?艺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143
第三节杰弗里 哈特曼的“文化批评”147
一?文化批评的缘起147
二?文化批评的思想内涵149
三?文化批评的当代意义152
第四节杰弗里 哈特曼的“创伤研究”153
一?“创伤研究”的缘起154
二?“创伤研究”的内涵156
三?“创伤研究”的当下意义158
第五章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批评家:希利斯 米勒162
第一节希利斯 米勒论“重复”162
一?希利斯 米勒的重复观与其哲学渊源163
二?两种重复模式的关系168
三?希利斯 米勒重复意义的意义与产生模式170
第二节希利斯 米勒文学解构的“异质性”172
一?“异质性”的哲学渊源与现代思想之源173
二?希利斯 米勒的“异质性”引发的文学命题175
三?“异质性”内涵与作为解构批评的当下意义180
第三节希利斯 米勒的文学“阅读伦理”182
一?希利斯 米勒论解构主义的“阅读伦理”183
二?“阅读伦理”的生成现实语境184
三?“阅读行动中的伦理”186
四?本土视野下的“阅读伦理”实践189
第四节希利斯 米勒解构主义阅读理论的“叙述线条”191
一?希利斯 米勒论解构主义叙述学191
二?希利斯 米勒的解构主义“线条意象”:多重线条196
三?“叙述线条”与叙事迷宫?扭曲?并置199
第六章传统与变迁,审美与愉悦:“西方正典”的经典阅读206
第一节哈罗德 布鲁姆与“经典”206
一?“经典”的缘起207
二?“经典”的形成208
三?“经典”的范围210
四?“经典”的局限213
第二节互文性:济慈的诗歌与前拉斐尔画派215
一?济慈之于前拉斐尔画派艺术的构建影响216
二?视觉意象传达经济秩序和本能欲望219
三?“经验主义”背后的图像与文字223
第三节感同身受:简 奥斯丁和济慈的浪漫现实主义225
一?与莎士比亚的亲缘关系226
二?感同身受:创作?道德?认识论227
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联结231
第四节影响性:荷兰画派对《意中人》的文学化用235
一?“低俗卑微”和“高雅尊贵”之争235
二?《意中人》与荷兰画派视觉的类比238
三?彰显现实主义艺术主题243
第五节想象力:斯蒂文斯对现代绘画的解读245
一?现代艺术的影响:从“以物观物”到“取象类比”246
二?秩序的缔造,自我的诞生249
三?视觉感知叙事,文化反思历史252
结语256
参考文献259
內容試閱
绪论
本书可以看作《本土化视野下的“耶鲁学派”研究》 一书的续篇?该书原则上阐述了研究“耶鲁学派”的切入口,着力研究了“耶鲁学派”四位学者各自理论的渊源及其对当下理论界影响的几个突出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多重根源意识形态上?传统观念上?文本分类等,通过理论内部概念的比较?小说文本实践性阐释,提倡开放的视野,把握理论的层次性?宽泛性与包容性?提出了立足理论的主体性原则与方法,从而消除文学危机论,重塑经典文本的权威性,发挥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应有作用?书中分析认为,较长一段时间以来,理论界存在注重“拿来主义”而缺失具体文本分析的不平衡现象?该书提倡放弃对主义流派的过分关注,把批评研究的注意力稍稍转移到具体的批评家及其作品上来?保罗 德曼P. de Man,1919—1983曾经被认为是第一个明确地把理论观念引入文学批评的人,哈罗德 布鲁姆H. Bloom,1930— 是一位因一本小小的书而在美国掀起波浪的理论家,希利斯 米勒J. H. Miller,1928— 却是频频与国内学者对话,活跃于当今学术界的“走红”理论家,杰弗里 哈特曼G. Hartman,1929— 则是在文学中寻找那些纯美学意义的浪漫主义美学批评家?该书通过对四位学者的各自理论文本的分析?比较,考察其异同?指出其同,点明了四位学者属于“耶鲁学派”的理由所在及其理论的经典性;比较其异,说明了“耶鲁学派”所倡导的解构主义理论并非倒退或退缩,而是在不断地扩散和蔓延中寻找其中的差异?
20世纪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学术现象,是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语言成了一切文本问题思考?表述?争议的中心?70年代兴起的耶鲁学者倡导独特的文本阅读方法,对人文学科领域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作用?据此,我们有必要对该学派的形成或说该理论现象作出中国学者视域下的理解与认识,以期更好地解读文艺理论现象,以及找到与中国本土理论发展的契合点;树立理论批评的主体性意识,实现钱钟书?王朝闻等提倡的融通中西的宿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耶鲁学派”批评的重要特征是它对“概念”的独特使用,如何正确阐释和在实践中准确把握解构阅读背后的意识形态性?文本性和意义延异性这三重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本书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常常把文本看作意识形态的载体,而批评性阅读要求至少在其轴线上偏离经典的历史范畴,不仅是观念史和文学史范畴,还有哲学史范畴?“耶鲁学派”的学者所倡导的文本意义的延异性,对这三重属性的理解会有所偏差,进而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耶鲁学派”各自理论的关键词研究及其在经典阐释中的运用是理论运用的关键性实践?本书所指的“耶鲁学派”关键词这一提法,属于一种尝试,其意义在于可望借此弥补学术界以往在此研究领域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不仅对理解现代美国文论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且为了解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历史和文化等提供了新的窗口和途径?依照笔者之见,自20世纪70年代起文学批评界见证了解构主义思想对于西方经典的阐释阅读?要从事理论批评,就必须确立并梳理“耶鲁学派”理论中的重大概念,并拓展其理论在文本中的内涵?正是在这一方面,四位学者作出了根基性的探索?布鲁姆的“独创性”观念似乎远比其他当代批评术语更为重要?其著作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西方文学传统的理解,认为历史所采用的形式,部分是由对独创性观念的理解所决定的;德曼的“谬误”是其著述中的关键词之一,亦是其阅读批评方法?德曼曾与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进行论战,解读德曼理论中的“谬误”含义,是深入研究其理论的另一路径和内容?基于此,本书对当下西方文论的重要学术流派之一“耶鲁学派”理论体系中的关键词做了梳理和文本阐释,继而探索其学科意义?可以说该批评理论中孕育了最丰富?最具时代意义的“片刻”?
其一,理论关键词是“耶鲁学派”解构理论最核心?最重要的思想体现?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曾经写道: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列宁,1974?就此而言,范畴最基本的理论概念就是关键词?通过理论的关键词研究,它把该理论体系最主要的思想内涵加以表达;而阐释过程中通过对该关键词的梳理与比较,实现了把握该理论的目的?
其二,理论关键词往往具有时间意义,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文学差异与社会文化差异?因此,不同时代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关键词?它们再现了所在时代的最主要和最核心层面的思想意识?例如,鲁迅的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学者钱理群先生说:翻阅“五四”时期的报纸?期刊,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五四”时期的“人”所特具的个体自由意识与人类世界?宇宙意识王晓明,2003?回顾“五四”时期的“人”和鲁迅先生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我们发现其中的突出特点就是使“人”从群体中获得定位,继而看到人的本性和存在意义?所以,可以说,通过关键词“人”,我们管窥到了“五四”时期最基本的思想路径?
其三,“耶鲁学派”理论关键词作为承载思想的核心观念,可以作为该学派的思想和体系,关注和驾驭问题的起点和场域?坐标?被公认为“后工业社会”概念的创始人,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 贝尔D. Bell,1919—2011曾提出了理论系统“中轴结构”axial structure思想?他认为中轴结构是了解一种思想体系的基本坐标,并指出:许多社会科学的大师们都在他们的论述中含蓄地运用了中轴原理或中轴结构的思想贝尔,2007?事实上,中轴结构通常以关键词来承担,了解中轴结构就必须通过关键词的路数,把握“耶鲁学派”关键词是掌握该理论系统中轴结构的必由之路,是把握“耶鲁学派”文论的关键?
本书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耶鲁学派”文论的生成?建构?变迁与阐释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从1979年起,与雅克 德里达携手,“耶鲁学派”的四位学者为其“宣言书”共同撰写思想文集《解构与批评》Deconstruction and Criticism为该学派的初创时期,强调文本细读的传统,到80年代和90年代开创的文学性?异质性?终结性,则强调将解构思想作为文学思想的核心,对整个西方文论产生了重大指导作用?如果我们只关注不同时期自身的状况,很可能看到的只是缺乏连贯和系统发展过程的一个断裂的当代西方文学思潮?反之,从该理论关键词入手,我们就能体悟不同时期和不同侧面该学派的理路与发展,认识贯穿于“耶鲁学派”文学理论开放性?互文性?影响性中的核心思想,从而实现以西格中?以中格西?中西对话的学术精神?纵观该学派理论,我们发现“现代性”是四位学者共同追求的理论核心?而“现代性”在西方社会是一个时间概念,作为隐含的核心词,“现代性”对于不是原发而是继发的,并且即使继发也举步维艰,原因在于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现代性”构成了近100年来贯穿至今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导线索,构成了近100年文学的基本格局,因而研究“耶鲁学派”关键词的重大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它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性”过程的重要借鉴和参照,是中西文化对话的自然诉求,从中国文学的社会层面和学理层面的深厚蕴涵而言,它成为解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耶鲁学派”著作中的关键词与经典文本阐释?相比于国内同类书籍与国外的相关研究,本书将“耶鲁学派”的核心概念深入地推进到共时性研究与历史性比较的总体社会文化层面,将其学术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看作一种文化焦虑与文化诉求,同时突出了各关键词与传统的对话与商讨,以构建一种当下社会话语和时代精神,并将其学术观念纳入文化批评的视野?此外,本书还始终保持着本土视角和当下关怀?
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围绕德曼?布鲁姆?米勒?哈特曼四位学者的解构主义理论思想进行述评与比较,每章阐释3—5个关键词?
第一章,“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研究?旨在对四位学者文学批评中的核心词,特别是“解构阐释”?“反讽”?“浪漫主义”的观点作出分析和阐释,进行对比研究?在20世纪西方美学和文学批评中,阅读阐释的问题如同“斯芬克斯之谜”,困扰着众多的美学家?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新批评后期的中心代表人物克林斯 布鲁克斯C. Brooks和罗伯特 潘 沃伦R. P. Warren也长期在耶鲁大学执教,因此,美国新批评对“耶鲁学派”的理论影响亦是情理之中,在所难免?他们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对新批评采取一种扬弃的策略?从德里达的解构阐释盛行于欧洲后,“耶鲁学派”在解构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章,解剖影响:诺斯替主义者哈罗德 布鲁姆?布鲁姆以《影响的焦虑》1973“一本小书敲了所有人的神经”,因而被冠以“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有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的殊荣?本章在布鲁姆自律论之文学史观的关照下,试图围绕其学术发展的轨迹,即20年之多的重估浪漫主义时期,20年的“影响误读”阶段,20年经典化的大众阅读批评阶段,厘清期间重大学术关键词,如“原创性”?“影响诗学”?“经典”?“焦虑”?“诗学批评”?“感同身受”等,并对其加以阐释?比较与评述?毋庸置疑,布鲁姆的文论批评从浪漫主义研究开始,起点问题与起源问题一样,涉及呈现历史事实及人为的逻辑框架?诚如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爱德华 萨义德E. Said,1935—2003在《起源》Beginnings中所言,起源的观念“是为了指示,澄清,或者定义之后的时代?地方或者行为而被设计出来”Davis,1983?从某种意义上说,萨义德的论述提醒并启发我们要思考布鲁姆文论与文学之旅的关系?
第三章,道德寓意的探幽者:保罗 德曼?本章围绕德曼在纳粹统治时期的反犹文章和解构修辞理论,从“失误”?“意图”?“修辞阅读”等关键词入手,试图说明如果历史能从19世纪尼采诊断的过度膨胀中恢复,继续前行,那么文学研究也同样会有希望?随着尼采极力返回历史研究的主张,也许未来文学学者会转移到欧洲浪漫主义,不是将其作为一个抽象的理论典范,而是一种多彩?充满活力?完整的文化现象?德曼受瓦尔特 本雅明W. Benjamin的世纪悲剧文本《德国悲剧的起源》的影响,通过术语“寓言”加以反映?德曼对解构批评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寓言式阅读意为解构那些认为文本言词语义一致性的观念,阐明语言修辞性阅读和寓言理论的关系,指出意识形态寓言的特质,从而说明阅读的寓言理论对文本阅读和认识现代社会状况的作用?其批评之旅无愧于一位“享有国际地位的文学批评家和哲学家”Mcquilla,2001:1的称号?
第四章,荒野中的文化批评家:杰弗里 哈特曼?本章着重讨论哈特曼解构批评思想中的四个核心词,即“弗洛伊德”精神?“美学思想”?“文化批评”?“创伤”文学,论证哈特曼关注“云集在他四周的想法”之“拆解?揭露或者批评”,这不像布鲁姆,因为布鲁姆无意构建宏大的理论体系?由此,其思维方式决定其文学思想已超越常规的理论话语体系,在挣扎中创造是他唯一坚守的学术原则?即便如此,布鲁姆一直围绕文学创作开展文学批评,其学术目光始终落在文本世界,既尊重传统文学经典的再阐释,又格外关注同时代的作家和批评家,既重视欧洲文学传统,又主张推动美国本土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布鲁姆对文学批评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审美体验和理性思考的互相阐释的方法与文学批评的创造性功能,以及由此让读者所获得的社会道德?阅读经验和价值判断?
第五章,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批评家:希利斯 米勒?本章从米勒小说重复理论存在的文化渊源与哲学根源这一角度出发,介绍他对此理论的认识,以说明重复理论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然后分别评价米勒对尼采与柏拉图式重复模式的理解,以及这两种重复模式的相互关系,进而说明充分理解作品中重复形式的内外框架与作者创作时的心理因素是理解小说整体意义的关键,指出了米勒研究中多被忽视的问题:“重复”意义如何产生及产生了怎样的模式?我们还将从米勒的文学解构“异质性”?文学阅读的“伦理性”?“线条性”,来论证米勒是一位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批评家?米勒对美国文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其《解读叙事》Reading Narrative,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