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編輯推薦: |
《蛋鸡饲料配方设计》适合于蛋鸡营养与饲料专业科技工作者、饲料配方师、相应专业高年级大学生阅读,对于相关专业的年轻教师也有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蛋鸡饲料配方设计》详细介绍了蛋鸡饲料配方设计技术和方法技巧,这些配方设计技术和方法技巧多是作者在科研或生产中实际使用过的。《蛋鸡饲料配方设计》给出了大量实用饲料配方,供同行研究和模仿;《蛋鸡饲料配方设计》还系统介绍了天气炎热时的夏季设计蛋鸡饲料配方的技术和通过饲料调控鸡蛋的质量等,供同行参考。
|
目錄:
|
前言
1鸡饲料营养基础
1.1鸡的采食行为和采食量
1.2鸡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
1.3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1.4肠道健康与免疫营养学
1.5日粮电解质平衡
1.6鸡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2鸡的营养需要
2.1鸡的能量需要
2.2蛋白质的营养需要
2.3蛋白能量比
2.4氨基酸需要
2.5理想蛋白质模型
2.6矿物质营养需要
2.7微量元素的需要
2.8维生素需要
3主要饲料原料的特点及使用要点
3.1能量饲料原料
3.2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
3.3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
3.4矿物质饲料原料
3.5常见饲料原料在鸡配合饲料中的一般用量
4饲料原料质量评估
4.1饲料原料质量评估指标及抗营养物质
4.2霉菌毒素与饲料原料储存
4.3饲料养分值的变异及估计
4.4饲料原料生物学效率的评估
4.5相对生物学效价评估原理--斜率比法与平行线法
4.6生物学效价评估结果的变异
5饲料添加剂
5.1微量元素添加剂
5.2有机微量元素
5.3维生素添加剂
5.4氨基酸添加剂
5.5非营养性添加剂
6饲料配方设计原理与方法
6.1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基本程序
6.2饲料配方的线性规划模型
6.3影子价格在饲料配方设计上的应用
6.4灵敏度分析
6.5原料的变异与饲料配方的精度
6.6饲料配方设计关键技术
7蛋鸡生长期饲料配方设计
7.1蛋鸡生长发育阶段的划分
7.2蛋鸡生长期的营养需要量
7.3蛋鸡生长期饲料配方的设计
7.4鸡的骨骼发育
7.5预产期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7.6蛋鸡生长期饲料配方实例
8产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8.1我国蛋鸡的生产性能
8.2蛋鸡的饲养标准
8.3开产后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8.4产蛋高峰鸡饲料配方设计
8.5产蛋后期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8.6产蛋鸡掉毛的营养原因
9种鸡饲料配方的设计
9.1种公鸡饲料配方设计
9.2蛋鸡不同季节的生理特点
9.3母鸡日粮对种蛋及雏鸡的影响
9.4种母鸡的饲料配方设计
10夏季饲料配方设计
10.1鸡的夏季营养
10.2夏季鸡日粮的酸碱平衡
10.3抗热应激的添加剂
10.4热应激的饲料调控
11鸡蛋质量的营养调控
11.1蛋的形成与鸡蛋品质
11.2饲料营养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11.3蛋壳颜色
11.4饲料对鸡蛋大小的影响
11.5饲料养分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11.6饲料原料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参考资料
附录1蛋鸡饲养标准(NYT33-2004)
附录2''海兰白-36''蛋鸡的饲养标准
附录3''海兰白-36''蛋鸡的饲养标准(续)
附录4''海兰褐''蛋鸡的饲养标准
附录5''海兰褐''蛋鸡的饲养标准(续)
附录6''海兰褐''商品蛋鸡的蛋重分布
附录7饲料厂的饲料原料质量标准
|
內容試閱:
|
动物为维持生命及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需要,每天必须采食一定数量的饲料。饲料中含有动物需要的各种养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要提高动物生产和饲料转化效率,必须了解饲料养分对动物生存、繁衍和生产所起的作用。
目前蛋鸡一般是规模化饲养,所用饲料为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饲料原料、饲料配方和饲料加工。
饲料配方是否能达到设计目标的关键在于:对动物营养需要量的认识是否准确;对饲料原料的有效养分含量或生物学效价掌握的准确程度;对配合饲料加工储藏过程中养分损失的准确预测。所以这些研究是营养学、饲料学和配方师的首要目标。
1鸡饲料营养基础
从人类认识的角度来看,人类对动物所需养分和饲料所含养分的认识过程是由粗到细、由简到繁。从动物本身来看,随着动物种类、性别、年龄、生理状态和生产性能的不同,其所需养分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变化。
1.1鸡的采食行为和采食量
1)鸡对食物的选择有先天和后天两个原因。虽然鸡味蕾较少,嗅觉不够发达,但是鸡还是能够根据色彩、味道或风味区别不同来源的饲料,特别是在可以选择食物时。鸡鉴别有营养的和有害的饲料不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这不同于哺乳动物,现在集约化饲养的鸡不是父母带大的。
鸟类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视觉或饲料的外观来选择各种饲料或食物;拒绝或接受某一饲料是根据其颜色和外观。据报道,鸡最喜欢浅黄色玉米(yellow-whitemaize),其次是黄色玉米、橙色玉米,最后是橙红色玉米,鸟类只有很饿时才会采食红色、红蓝色和蓝色种子,很少采食黑色和绿色饲料。这与作者的经验不符,作者散养的鸡自己大量采食生长期的绿色牧草,如苜蓿,并且鸡的食欲很好,正如一些研究表明的,雏鸡偏爱与出壳后饲喂的饲料颜色相同的饲料。颜色可使鸟类避免采食产生疾病的饲料,所以饲料的颜色很重要。
据报道,鸟类拥有敏锐的味觉,可以根据甜、咸、酸和涩区别饲料,已经证明酸败和腐败可以减少鸟类对饲料的采食量。不同物种的家禽有不同的味觉歧视(tastediscrimination),这好像是遗传差异。蔗糖溶液似乎是鸡偏爱的唯一糖类,这个偏好可用来防止鸡被饿死,这在雏鸡或鸡群疾病暴发时很有用。现有证据表明,大多数风味剂添加到家禽饲料中并不刺激饲料摄入量。
嗅觉对于鸟类来说可能不如哺乳动物重要,鸟类缺乏嗅探(sniffing)行为。参与控制采食量的因素有温度、黏度、唾液产量、水的渗透压、饲料的营养成分和饲料的毒性。
已证明鸟类具有一定程度的“营养智慧”(nutritionalwisdom)或“特定的胃口”(specificappetites),营养不良的饲料采食量较小。产蛋鸡有根据日粮能量水平调节采食量的能力,因此,根据饲料的能量水平调节其他营养物质的浓度非常重要。现代肉鸡似乎已失去了根据饲粮能量水平调节采食量的能力,另外,肉鸡似乎有能力选择饲料蛋白质以均衡采食,如果能自由选择饲料的话。
据报道,小麦和向日葵种子、大米、煮熟的土豆、马铃薯薄片和鲜鱼对鸡的适口性很好;燕麦、黑麦、稻谷、荞麦、大麦的适口性不好,除非经过培训;亚麻籽粕鸡似乎很不喜欢吃。
2)鸡的采食量由能量需要量决定,这是设计饲料配方的基础,也是考察竞争企业蛋鸡饲料档次的重要考虑因素。鸡的采食量取决于鸡群品种和遗传性能、饲料营养浓度和能量水平、鸡的年龄和体重、环境温度和空气流速、饲养管理方案和鸡舍设备等。
采食量受遗传影响,白壳蛋鸡的采食量小于褐壳蛋鸡。近年鸡的生产性能不断提高,但采食量下降了。褐壳蛋鸡育种公司推荐的饲养标准主要差别在于钙的需要量不同。同是褐壳蛋鸡,其采食量也有差别,例如,褐壳蛋鸡18周龄体重在1475~1580g,耗料量在6.3~6.8kg内变异;白壳蛋鸡的采食量也有差异。不同育种公司发布的饲料采食量见表1-1、表1-2和表1-3,可供参考。
影响采食量的物理因素是饲料颗粒的粒径。已经证明,肉仔鸡根据饲料颗粒大小选择饲料,采食量最大的是1.18~2.36mm的颗粒。年龄大的鸡偏好颗粒大于2.36mm的饲料。
社会互作也影响鸡的采食量,已经证明单饲的鸡采食量小于群饲的鸡。
低温环境中提高日粮能量浓度有助于提高青年鸡126日龄体重,高温环境降低采食量,提高日粮能量浓度未必有效(表1-4)。
1.2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
饲料的消化(digestion)是为吸收(absorption)所做的准备,即通过机械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途径降低饲料颗粒大小,同时也改变了饲料颗粒的溶解度(solubility)。鸡的消化道与其他非反刍物种如猪或人不同(图1-1)。
(1)鸡对饲料的消化
饲料中养分在被动物利用前必须经消化过程。禽类没有牙齿,靠喙采食饲料,尖喙便于采食谷物种子,喙也能撕碎大块食物。饲料与口腔内的唾液混合,吞入食管膨大部——嗉囊中储存并将饲料湿润和软化,再进入腺胃。食物在腺胃停留时间很短,消化作用不强。禽类的肌胃壁肌肉坚厚,可对饲料进行机械性磨碎,肌胃内的砂粒更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禽类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弱。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尿液通过泄殖腔排出。
在消化过程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通过化学方法包括将一分子水加入化学键中被水解成简单成分。水解为消化作用的基本方式,需要借助肠道中各种消化酶的帮助来完成消化活动。
鸡消化饲料的主要部位是小肠。淀粉消化起自口腔,而后为嗉囊,在小肠完成消化作用,淀粉消化的终产物葡萄糖在小肠吸收;二糖、麦芽糖和蔗糖在小肠中消化成单糖。脂肪也在小肠中消化,但脂肪的消化需要由肝脏产生而储存在胆囊的胆盐存在才能进行,当食物进入肠道时就刺激胆囊释放胆汁。胰脂肪酶能将甘油三酯消化成脂肪酸和甘油单酯,再与胆盐交互作用形成微小分子(微胶粒),从而将脂肪消化产物溶解以便吸收。蛋白质消化所需的酶较其他养分需要的多,因为水解蛋白质分子中的每一种特殊键都需要一种特殊的酶来作用,所有消化蛋白质的酶的作用,首先是将蛋白质分子分解成称为肽的小分子,然后分解成氨基酸,被动物吸收。含有2~6个氨基酸的寡肽常称为小肽,也能被动物小肠直接吸收,目前已知这种吸收方式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维生素和矿物质一般不需要消化,虽然维生素中有些化学键在饲料消化过程中被解散。消化产物在小肠吸收,是经由特殊转运系统自肠细胞膜穿过,将消化后的养分快速而完全吸收。
大肠内容物的移动较慢,没有消化酶加入。纤维素和未消化的物质在盲肠会发生一些微生物分解,但是消化作用有限。对纤维素的消化程度可能会随着鸡年龄的增加和饮食习性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纤维饲料如苜蓿,对于鸡来说只有相对较低的饲料价值。剩余的可溶于水的营养物质在结肠被吸收。大肠内某些水溶性维生素和蛋白质合成的价值是可疑的,因为这部分肠道的吸收有限。大肠从肠内容物吸收很多的水,剩余的未消化的残渣形成粪便,然后与尿液混合通过泄殖腔排出。
(2)细菌的消化作用
食物通过鸡的消化系统十分迅速,而微生物消化作用只发生在盲肠,盲肠内有许多细菌能消化纤维素、其他复杂碳水化合物和食物,但进入盲肠而进行消化作用的食物数量很少,仅为全部消耗食物量的小部分,对家禽来说盲肠中的消化作用不太重要。
(3)消化后营养物质的吸收
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或微生物的消化后,再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动物营养学上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视为可消化营养物质。各种动物口腔和食道内均不吸收营养物质,非反刍动物的胃可吸收少量葡萄糖、小肽和水。各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为小肠,鸡吸收消化产物--单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主要部位为小肠后段的空肠和回肠;反刍动物不同于非反刍动物的是,其瘤胃可吸收氨和挥发性脂肪酸,其余3个胃主要是吸收水和无机盐。高等动物可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有胞饮吸收、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3种方式,主动吸收形式是高等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在大多数禽类物种,整个消化过程需要2.5~25h,与消化道的充满程度有关,或者说与饲料采食量有关。
1.3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饲料原料中的养分不是全都能被消化吸收的。为了测定有多少养分可被家禽利用,应进行消化率研究。虽然有多种试验方法可用来量化饲料的代谢能含量,但都属于平衡试验的类型,即测定所消费的能量和粪、尿中含有的能量。
饲料(feedstuff)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称为饲料的可消化性;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动物的消化力。饲料的可消化性和动物的消化力是营养物质消化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消化率(thedigestibilitycoefficient)是衡量饲料养分的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是通过消化试验(digestibilityexperiment)测定的,一般定义为饲料中消化吸收的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用来衡量饲料的有效性。
有许多因素可影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大致有动物(包括动物的遗传性能、性别、年龄、生理状态)、饲料(包括饲料种类、化学成分、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和饲料加工等)和饲养管理(包括动物环境、饲养水平等)3个方面。同一饲料对不同遗传型或不同生理阶段的动物有不同的消化率;同一遗传型同一生理阶段的动物对不同饲料的消化率不同;同一遗传型同一生理状态的动物对同一饲料不同养分的消化率也不同,这是非常重要的、有实用价值的营养参数。
研究人员测量饲料中的养分量和粪便中的养分量(测量回肠中的养分量更准确),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表示为百分比或相对数1(1代表完全消化),是指养分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比例。目前各种饲料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饲料消化率。也可以测定一种养分或者一个完整饲料原料的消化率。鸟类消化率测定比猪更复杂,因为其粪便和尿液是通过泄殖腔一起排出的。所以,有必要将粪便和尿液分开,通常是通过外科手术在鸡的结肠安装一个瘘袋(colostomybag)来收集粪便。用该方法测量的消化率称为表观消化率(apparentdigestibility),因为粪便和回肠食糜含有肠道和相关器官分泌到肠道内的黏液性物质,也含有因为食糜通过而磨损脱落到肠道内的肠壁细胞,测定并校正了这些内源性损失(endogenouslosses)后就是真消化率(truedigestibility)。一般饲料数据库中列出的消化率是表观消化率,除非另有说明。
设计饲料配方时应当注意:饲料中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小于真消化率,因为计算表观消化率时把来源于消化道的代谢蛋白质、消化酶和肠道微生物等都视为未消化的饲料蛋白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