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編輯推薦: |
《转轨时期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研究 基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分析》作者在西方劳动关系学派的观点基础上,对多个国家的劳动关系特征进行表述,并阐述劳动关系的相关理论基础。对中国近年来的劳动关系实践发展与理论制度现状进行阐述,提出了用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深入探讨的思路。对其劳动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为我国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
內容簡介: |
劳动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步入中国市场化轨道,其进程也逐渐加快,至此,劳动关系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乃至冲突日渐凸显,这引起了西方和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现有的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然存在着某些理论不能合理科学地解释劳动关系建立和发展运行的状况及其内在机理的现象,而且其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也较为浅显。《转轨时期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研究 基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分析》作者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进入转轨时期后,社会劳动关系所呈现出的特点和状况。以一个独特的视角。从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出发对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奠定了基础。
|
關於作者: |
王力南,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经济学博士,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2004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并在东北财经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至今。2012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发表经济学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级科研计划基金项目四项。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创新点
二、本书的不足
第二章 西方主要国家劳动关系发展演变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节 劳动关系及相关概念概述
一、劳动关系概念界定
二、劳动关系主体概述
第二节 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演进和发展
一、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演进历程概述
二、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国家在劳动关系方面的现状
第三节 西方国家关于劳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新保守派
二、管理主义学派
三、正统多元论学派
四、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五、激进派
六、小结
第三章 中国近年来的劳动关系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现状
第一节 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关系因体制不同而呈现的主要特征
二、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关系中呈现的主要矛盾
三、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的和谐表现
第二节 国内学者关于中国劳动关系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一、对我国当前劳动关系的性质和冲突根源的探讨
二、劳动关系主体功能型定位研究
三、和谐劳动关系衡量指标的构建研究
四、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理论的评述探讨
第三节 新的研究进展
第四章 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与实践: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基础理论综述
一、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的溯源
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国内外学者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的研究
一、国外学者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回顾
二、国外学者对内部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最新进展
三、国内学者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的研究
第三节 日本企业建立的内部劳动力市场运作模式
一、独特的企业文化
二、员工的终身雇佣制
三、年功序列制
四、企业的“有限入口”和“通才型”的培训制度
五、集体主义、协作精神以及强大的企业工会
第五章 转轨时期我国合资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整——以HME公司为例
第一节 杭芝机电有限公司概况
第二节 转轨时期HME公司劳动关系的演变
一、劳动关系争议发展趋势
二、劳动争议的主要焦点
三、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第三节 转型期HME公司劳动关系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对比
一、社会经济
二、社会政治
三、企业文化
四、行业性质
五、企业发展阶段
六、企业社会责任
七、员工工龄
八、员工对企业的信心
九、工会
十、集体协商制度
第四节 HME公司和谐劳动关系的总结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本书主要结论
第二节 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的重塑
一、发展和谐的企业文化
二、建立雇佣双方的合作博弈关系
三、增强雇主对构建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信念
四、推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