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售價:NT$
149.0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售價:NT$
490.0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
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韩乔生重磅推荐!透过体育报道,看清体育万相。中国 体育 报道 新闻 叙事 足球 “5·19”事件 打假 皇马 蝗蚂 女排 陈招娣 乒乓球 何智丽 羽毛球 网球 李娜 110米栏 田径 刘翔 蓝球 姚明 登山 跳高 朱建华 游泳 刘子歌 焦刘洋
|
內容簡介: |
中国媒体从19世纪晚期开始报道体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作为新闻报道中一个独立的类别,体育新闻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内容。《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借鉴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将体育报道视为一种叙事文本,从体育、传媒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理解体育报道的历史变迁。《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选择了叙述者、聚焦、人物类型、人物刻画、叙述主题、叙述风格这几个概念作为分析指标,对建国以来国内体育报道的叙事文本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在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中,体育传媒报道体育的变化源自其对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认知,不同的传媒角色认知使体育传媒在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运用的叙述话语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建国以来我国体育发展历史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权力主体一直在体育领域争夺“意义解释权”,对体育报道叙事话语变迁的研究也是从媒体的视角反观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从新闻话语的变化中反观体育报道领域中的话语权力机制。
|
關於作者: |
王士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博士。主要讲授课程包括体育新闻报道、新媒体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外名记者研究等。研究领域为体育新闻报道、新媒体研究。曾在《南方体育》、新华社体育部、央视体育频道担任兼职记者,参与采访中网、十运会等大型赛事。曾主持完成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青年网民在网络媒介事件传播中的行为研究”,编著《读解新媒体》,编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史》分册。已在《新闻与写作》、《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
目錄:
|
第1章绪论:叙事学视角下的体育新闻研究
1.1大众传媒中的体育新闻缘起
1.2交叉领域的新闻研究
1.2.1叙事学理论演变
1.2.2叙事学理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应用
1.2.3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体育报道研究
1.3研究方法的确立
1.4探寻新的新闻叙事分析维度
第2章体育报道中的叙述者与聚焦模式
2.1政治说教意图明显的叙事
2.1.1作为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体育传媒
2.1.2外显的叙述者与“透视内心”的聚焦方式
2.2以传播信息为目的的叙事
2.2.1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的体育传媒
2.2.2营造客观叙事效果的叙述者—聚焦者模式
2.2.3揭秘类叙事的叙述者—聚焦者模式
2.3满足视觉享受的“看”的叙事
2.3.1政治和商业力量交织下的电视体育传媒
2.3.2双重叙事机制下的干预式叙述
2.3.3多重式内聚焦的立体叙述
2.4“流空间”里众人书写的叙事
2.4.1互联网体育传媒的成长与壮大
2.4.2“众声喧嚣”的复调叙事
第3章体育报道中的人物类型与人物刻画
3.1革命语境中成长的“英雄”
3.1.1程式化的“成长”叙事
3.1.2受“革命快感”驱使的神化英雄
3.2举国体制中树立的“典型”
3.2.1被集体主义话语“绑架”的政治样本
3.2.2承载强国梦想的精神符号
3.3光环笼罩中被消费的“明星”
3.3.1标榜个性的“超级偶像”
3.3.2“金牌战略”下的“失意人”
3.3.3“丑闻”中的另类争议人物
3.4非奥项目中享受运动的“追梦人”
3.4.1小人物的传奇故事
3.4.2追求品位的高消费人群
第4章体育报道中的叙事主题
4.1政治话语中的足球赛事
4.1.1阶级斗争思想主导下的革命叙事
4.1.2“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外交叙事
4.1.3民族主义:政治主题的另类表达
4.2回归专业话语的足球赛事报道
4.2.1为技术“正名”:从读者来信到学术探讨
4.2.2从塑造技术攻关典型到呼唤“技术流”
4.2.3摆脱国际赛事报道的两极叙事框架
4.2.4反思中国足球的发展路径
4.3处于资本漩涡中的足球报道
4.3.1鼓舞与抨击: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双重旋律
4.3.2审视足球与资本的关系
4.3.3充斥商业营销元素的足球世界杯报道
4.3.4打假、扫黑、反赌:足坛异常行为的瞭望者
4.4挖掘足球报道的文化内涵
4.4.1球迷:那一群为球痴狂的人
4.4.2国度与城市:足球栖息的场所
4.5足球报道中的娱乐狂欢
4.5.1文体不分家?频频现身的娱乐圈明星
4.5.2案例:皇马访华报道中的娱乐叙事
第5章体育报道中的叙事风格
5.1从俯视的“宣传体”走向平视的“报道体”
5.1.1“宣传体”的训导教化与非理性
5.1.2“报道体”的学理色彩与趣味旨趣
5.2从单向封闭的“口播体”走向双向交流的“对话体”
5.2.1从庄重到个性的听觉语言风格转变
5.2.2仪式感与目击式的历史见证
5.2.3取悦观众的娱乐与煽情叙事
5.2.4交流感与吸引“你”探索的叙事
5.3包容与混杂:网络体育报道的叙事乱象
5.3.1倾诉个人体验的“宣泄体”
5.3.2非线性叙事结构下的开放型叙事
5.3.3迎合男权文化的情色叙事
第6章六十六年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
6.1在传媒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厘清体育新闻史
6.2从建构到解构:体育报道话语变迁背后的意义解读
6.3从报道到叙事:新闻报道研究领域的路径选择
|
內容試閱:
|
文摘一: 媒体打造“超级偶像”的第一种手段是极尽笔墨地展现人物超越常人的运动天赋和成就。媒体不再像之前的报道那样着重刻画人物如何通过身体苦难的洗礼,凭借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苦练技术以获取最终的比赛胜利。相反地,媒体将更多叙述用于刻画人物的身体天赋以及他们在所处项目中的卓越成就,赋予人物以“偶像”的光环。对中国男子110米栏项目运动员刘翔的诸多报道都采用了这种刻画方式。在世界田径短距离赛跑项目的决赛场上,很少看到黄色人种的身影,更不要提夺冠和破世界纪录了。除了长跑和竞走项目以外,中国运动员在径赛项目中一直成绩不佳。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实现了径赛项目零的突破,在男子110米栏决赛场上一骑绝尘,以平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冠军。一夜之间,刘翔成为田径赛场的“英雄”、媒体的“宠儿”。虽然在2008年和2012年两届奥运会赛场上先后经历退赛风波,但在跨越三届奥运会的九年里,刘翔一直被媒体塑造为“偶像”。刘翔雅典夺冠后,媒体称其为“飞人”,并极度推崇其在该项目中的统治力,尤以CCTV5的报道为最。
文摘二:媒体打造“超级偶像”的第二种手段是突出刻画人物鲜明的不可复制的个人特性。这个时期媒体刻画的体育人物类型不再像之前的“英雄”叙事和典型报道中的人物那样特性单一,行为具有高度的可预见性。他们展现出作为“超级偶像”的特性,这是明星被视为“神祇”的魅力来源之一。作为在两个大满贯中夺得冠军的女子网球选手,李娜的成就有目共睹,媒体在关注她成就的同时,也放大了李娜特立独行的个性。无论是赛场上的怒吼,还是赛场外的冷脸,在超群的球技之外,李娜的媒体形象被塑造成一个体制的叛逆者。体育报道中大量引述李娜的言语以刻画她的“叛逆”。
焦点一——公开质疑举国体制:
你们这些领导和教练让我出成绩,不就是要升官发财、分房子吗?
这一年来,我的状态一直不是很好,而这都是国家队不完善的体制所造成的。
我打球不是为国家。
不要说我为国争光,我是为自己。
可能大部分人觉得运动员应该生活在一个框框里面,如果不在那个框里,就说叛逆啊,不服从组织啊。这对运动员和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不是一个好的推广。
焦点二——批评媒体,和记者叫板:
李婷和孙甜甜夺得奥运会双打冠军后,国家才开始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网球,然而网球这项运动在中国的电视上依然很少见到,他们更喜欢播的是“桌子上的网球”(乒乓球)。因为那才是“球”。
我打我的网球,关你啥事儿?
哎哟,央视终于关注网球了。央视不是每一次都放乒乓球、羽毛球吗?
2014年,李娜摘取澳网女单桂冠后在新闻发布会上激动地说:“我对得起我自己,对得起任何人。”这句话和李娜夺冠比赛的特写照片被《体坛周报》澳网特刊放置在头版,以显眼的大字号红色字体标注,并配以李娜的一句话:我眼中的失败,不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人,而是中途放弃的人……我用澳网奖杯实现了当初的承诺。三言两语勾勒出李娜倔强、执拗和坚韧的性格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