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編輯推薦: |
◆出道十六年,历经时光沉淀,歌坛创作才女陈绮贞,将自己的思考、生活的点滴、创作路上的领悟,用文字解析对自我的不断探索和认知,将澄静而纯粹、趋近于心,贴近日常与真实的感受,以及不喧哗的思索完整呈现。在《不在他方》里,我们看到一个熟悉的、全部交待出来的陈绮贞。
◆“当人开始有了一个梦想,就是试图要与现实做出一个决裂,也是驱动自己跨界的开始。”从《不在他方》开始,陈绮贞尝试以书写铭刻日常,在简单的生活里建立一座通往华丽冒险的瞭望台,不停止梦想也不改初衷,继续宁静向前。
◆《不在他方》独家收入《声音采集计划》2014年海报图及2015陈绮贞手绘图等;以《偶然与巧合》特制书盒包裹;内文采用顶级环保纯质纸,呈现陈绮贞的摄影美学,极具收藏价值。
|
內容簡介: |
以书写铭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远方
十六年,六张专辑、七张单曲、无数次巡回演唱会之后
陈绮贞的第一本散文集
这是一本关于追求的书,
探索的对象是现在,是这里;
不属于过去或未来,也不在他方。
歌坛创作才女陈绮贞从1998年发行《让我想一想》以来,始终维持一贯清新独特的风格,长发、木吉他、干净而温柔的嗓音,轻易将人唤进恬静美好的迷人里,词曲绽放治愈之光,风靡华人世界,为一代人留住纯真。除了歌手身分,她亦热爱摄影与写作,对她而言,摄影是“日常加上一些不寻常”记忆的封存,而文字则是更深刻的自我追寻与探索。
这本散文集缘起于2011年夏天她在古巴哈瓦那的旅行,她写道:“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间,你只能为发生的事,在地图上作记号,而无法立即书写。这些记号的意义,你必须耐心等待时间为你充分显影。”当书写开始,便是显影的启动,唯有写作,让她心甘情愿放手一搏。
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两场对谈、一段问答,记录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风景,和繁多日常里筛选出来的微小意义,只因生命是一种探寻,现实迎面而来的强度,需要平日的温柔来补偿。
◆看见
记录旅行途中的思索与观察,有人情的温度,亦烙印着他方的色泽与律动。在哈瓦那每天爬上屋顶看日出、看夕阳;以拍立得相机为遇见的人拍照,留下照片作为礼物;在斯威士兰看着在草原上徒步走远的人、提着空水桶到山坡取水的孩子;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旁,坐看满天飞舞的鸽子;穿梭柏林的跳蚤市场,买了一个吐司架和从没见过的小相机;躺在花莲的产业道路旁,拿着手电筒和观星盘,试图找出十二星座……这些“每一次”,也都是“第一次”,此时此地。
◆日常
随笔,碰触界线或跨越界线的驱力,蠢蠢欲动的文字引领思维探险,是日常,也是非日常,陈绮贞回忆大学住宿的日子、拔牙的体验、台北早餐店的气味、晨起的漫步、阅读的陶醉、聆听演唱会的悸动,以及在音乐里反复迷失与寻找自己的历程,不时流露她与家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她对台北的深深眷恋。
◆To From
信件是私密的写作,好像有个对象可以倾诉,又不确定对方是否理解,是以“挟带着不确定的忧虑”。撷录7封2012年《不在他方》剧本信件,穿插文本之间,寄给每一个正在阅读的你。
◆创作路上
灵感缪斯的追寻,每一次提问,都向内心深处行去,关于书写、阅读、音乐与生活节奏,揭露“故事”带来的冲击,同时亦收录陈绮贞与骆以军、詹伟雄、陈德政等作家的对谈文字,完整呈现她的创作历程与态度。
|
關於作者: |
陈绮贞,台北芦洲人,景美女中、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
主要身份为独立歌手。大学时常于校园、天桥、地下道、咖啡厅、Live House、书店、垦丁海边等地演唱,多次举办大型巡回演唱会,场场爆满。1998年发行《让我想一想》,其后陆续发行《还是会寂寞》、《Groupies吉他手》、《华丽的冒险》、《太阳》,均获选为年度十大专辑,2014年发行《时间的歌》。
陈绮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独特文化风格,无论音乐、文字或影像,她用独特的方式演绎这一代的许多梦想,很多人说她不只是歌手,更像是艺术家、一个安静的行动者。
不使用Facebook与微博。她的行动、作品和公众形象却默默地深刻影响着华人青年,跨出属于自己的步伐。
作风低调几乎很少上通告,媒体常以“陈绮贞现象”来报道她。
|
目錄:
|
序
歌手与写手的奏鸣
文陈芳明 12
Un Momento 文骆以军 20
————◆————
◇看见◇
Bolero 30
星星 38
战斗 52
一次 58
Hand Talk 66
夜街 72
斯威士兰 74
法国小庄 86
威尼斯 96
柏林的第一个晚上 100
柏林观光客 104
你会怕吗? 108
下雨天愉快 116
◇日常◇
跨界 130
租屋 134
宿舍 138
日常生活 150
成年礼 156
武侠 164
侦探小说 170
照片 174
在眼睛的背后 178
迷失 182
魔术 188
坐标 194
渴望的树 206
声音采集计划 208
妈妈画我 210
台北 212
风景 216
家 226
陨落的希望 230
你好吗? 236
旅行的意义 244
大象 248
二十世纪少年 250
回来了 254
文字之手 256
◇To From◇
Dear Y
48
来自Teacher K 124
来自爱书人 146
To: 8
202
亲爱的L 222
给外婆 240
From Gmail Server 260
◇创作路上◇
海浪有一天决定和贝壳说话
读·写·陈绮贞 266
一个人的旅馆创作时光
骆以军╳陈绮贞 280
我的歌想要传达一种善意 290
————◆————
后记 304
|
內容試閱:
|
《一次》
维姆·文德斯出版过一本摄影集,书名是《一次》。他在书上淡淡地放上照片,淡淡地写几个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摄影曾经是,绘画也曾经是,书写和人生,是“每一次”也是“第一次”。这“一次”,颇有此时此地的意味。后来这样的一次,变成条件式而非必然。除非你依然使用底片,也不交付印刷;或绘画史上没有安迪·沃霍尔的罐头、数码概念马上被人厌倦……只有“人生”还没有找到可以交换的条件,人生独特不容抹平。
一八三九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被拍摄的人要站上三十分钟,才能有足够的曝光量,让底片感光。想想真是不可思议,人们围着一张小小的纸,上面有缩小的我,我能亲眼见到我过去的存在,而且就在不久前的“刚才”,为此惊讶不已。你还记得你第一次为此惊讶的时候吗?
孩子第一次从镜子里辨认出自己,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长大后不经意从录音机听到自己的声音,或从照片看见自己的样子,“原来这就是我”的想法,总是渗透出一种清凉感。不小心翻阅十年前写的日记,“这竟然是我”,都不断帮助堆栈出厚实的自我概念。
旅途中我会给小朋友糖果和圆珠笔当礼物。从台湾带了拍立得底片,我也会给遇见的人们拍照,把照片当作礼物送给他们留念。大多数的人没有见过拍立得相机,当底片渐渐浮现出自己的影像,都会露出孩子般的惊喜。一次迷路经过一间老人之家,透过敞开的窗户看到老人们面无表情坐着。收音机非常大声,卡斯特罗肖像挂在墙上,天花板有一个大吊扇,慢慢转动。长廊上一位年轻的女性,宽阔体型穿着花色上衣,疑惑地看着我。
我问:“我们可以进去吗?”
她微笑着说:“可以。”
我拿相机,想拍他们,有人露出了敌意,手在空中挥动,想挥开我的注视和打扰。于是我放下像是武器的单反相机,改拿起拍立得,拍下紧盯着我的一双眼睛。她伸长了脖子,站在切·格瓦拉的肖像下,全身散发一种战斗姿态。我拿着尚未显影的照片,她顺手接过,正反两面不断翻看,狐疑地看着我。
我用西班牙文说:“Un Momento!”
意思是“等一下”。
我说了她能懂的语言,似乎取得了她的信任。她安静低头注视,当影像完全显影,她突然惊呼,说了一串我不懂的话,引来其他人的注意。她向其他人展示这张照片,整个老人院开始骚动,大家都站起身,围着那张照片。有位老奶奶直接走近我,用指尖指着她的鼻子,接着退后,双手放在两腿旁边,站定着;我想她知道拍照的基本动作。我帮她也拍了一张,她同样也对什么都没出现的照片感到困惑。第一位已经有了拍照经验的婆婆,很有把握地对她说:“Un Momento!”于是两个人安心地等着照片。当第二位老婆婆也看到自己的影像,她开心地张着嘴,眼神充满喜悦,像是少女般笑着举起双手大喊:
“Magic!”
之后,每个人都想拍照,但是底片就快用完了。算一算人数,我只好安排还想拍照的人,两个人拍一张。没想到,这个举动引起争吵,有一个老人气冲冲地要求,她要单独拍照。我忘了她们太单纯,忘了这里不可能有打印机或扫描仪,一张合照确实让人困扰。最后我宣布没有底片了,年轻员工帮我翻译,才又恢复了开心热闹的气氛。
手上紧紧捏着照片,在拥挤的客厅,有的人随着收音机的音乐舞动身体,有人唱起歌了。这是一个充满音乐、舞蹈和爱情的城市,她们的回忆静静坐在阳光洒落的沙发,但此时此刻的存在却被紧紧抓在手上。我邀请她们走到街上,想在充足的光线下大合照,为我自己。虽然他们此刻都像孩子一样不听使唤,动来动去,要好好拍一张合照有点困难。但至少她们都愿意走出屋子,走到阳光底下,走进我小小的相机盒子里。
我想起动画片《小英的故事》,小英的妈妈是摄影师,带着器材四处流浪,帮人们拍照。我也想起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的文字:“这个世界还太新,来不及命名,需要用手指去指。”
这个世界对于我来说,还太新太遥远了,只能用我习以为常的手,习以为常的偏见,去分类、辨认。暂时用混沌不明的噪声命名。新的知识,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间,你只能为发生的事,在地图上做记号,而无法立即书写。这些记号的意义,你必须耐心等待时间为你充分显影。
时代演进,终有一天人们会忘了,古人结绳记事,用一条平凡无奇的绳子,打出了第一个代表“你”,和第一个表达“我”,那神奇的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