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1、罗扎诺夫是俄国现代最具争议的作家和思想家,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多见的怪才、鬼才,常常被称作疯人、怪人、狂人,其作品怪谲而想象丰富,妙语如珠。
2、罗扎诺夫的创作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作家、评论家的重视,声誉鹊起,近年已被认为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伟大的作家、思想家之一。
3、英国学者兰珀特认为罗扎诺夫的散文是一种“非常机智的独特的文体”,施克洛夫斯基称之为“无情节小说”,罗扎诺夫自己则认为:“我始终一个人写作,实际是为自己写作。”高尔基称罗扎诺夫“极有才华,胆识过人,思维敏捷……是俄罗斯最有意思的人”。普里什文认为:“对我来说(我想,对别人也一样),在我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家当属罗扎诺夫。”兰珀特评论说:“他几乎就是俄罗斯的劳伦斯,但要加上一点戏谑感,减去一点社会热情。”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罗扎诺夫一生最优秀的代表作:《隐居》、《落叶》(第一筐)、《落叶》(第二筐)三部曲。此时罗氏在彼得堡虽名噪一时,然其锋芒所向,深深刺痛了教会、世俗两方面势力,罗扎诺夫遂避开彼得堡文化圈,过起离群索居的隐士生活,同时对于困扰他一生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体裁而言,《落叶》等已超出一般文学范畴,似日记而有别于日记,似随笔又有别于随笔,无固定章法,彼此间缺乏联系,形成一个个孤立、不完整的体系,但却真实、生动地反映出思想的原初过程与状态。
|
關於作者: |
罗扎诺夫(1856-1919),俄国现代最具争议的作家、思想家,一生经历坎坷而充满批判的激情,其作品随笔、评论、宗教、哲学无所不包,形式上亦不拘一格,算得上是俄国文学史上的异类,常常被称作疯人、怪人、狂人。罗扎诺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座小城,从小尊奉陀思妥耶夫斯基为心目中的圣者,18岁娶陀氏情妇阿·苏斯洛娃为妻;自莫斯科大学毕业后执教于边远市镇的几所中学,结识其终身伴侣瓦·布加吉娜(他称之为“朋友”),由于苏斯洛娃拒绝离婚,罗与后者的结合始终被视为“非法”,这种双重婚姻的生活对罗氏一生的思想、创作影响甚大。
罗扎诺夫是一位几近疯狂的思想者,他的写作或是在列车上,或是在把玩古钱币时,或是在花园中仰望天空时,或是在尽是妓女的大街上……用于书写的材料有信封、鞋底、旧信纸背面等等,随手记录下涌现于头脑中的各式遐思、呓语、梦话,词句支离破碎,内容亦飘忽不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演进,各国的读者和评论家愈益从他这些混沌怪谲的文本中读出对人生、世事的卓异的思辨及“出人意料的呐喊”,深邃直截,迥出群伦,作者也因之跻身于俄罗斯白银时代最伟大的作家、思想家的行列。
|
目錄:
|
译序
隐居
落叶第一筐
落叶第二筐
当代启示录
|
內容試閱:
|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罗扎诺夫,俄国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和教育家。1856年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小城,少失怙恃,靠长兄抚养成人。从小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更多地了解这位他心目中最伟大的作家,十八岁时娶陀氏情妇阿·苏斯洛娃为妻。这是一次失败和不幸的婚姻。1878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文史系,四年后毕业,先后执教于几所边远市镇的中学,讲授史地。这期间,结识瓦·布加吉娜,并与之同居,生下五个孩子。由于苏斯洛娃始终拒绝离婚,根据东正教教规,罗扎诺夫与布加吉娜的结合只能视为“非法”,所生子女亦为“私生子”。这种形式上的双重婚姻生活对罗扎诺夫一生的思想和创作影响极大。罗扎诺夫在外省生活长达十余年,他的处女作和成名作都是在那儿写成的。发表于1891年的长篇文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宗教大法官的神话》轰动了当时的文坛,该文为将陀氏阐释为宗教思想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来的形式主义的文本分析开辟了道路。1893年携家人迁居彼得堡,并相继发表《教育的黄昏》和《名言与观察》,对现行教育体制予以猛烈抨击。此外,《俄罗斯家庭问题》、《模糊和迷乱的世界》和《一张黑脸》等,也都是名噪一时的作品。20世纪头十年的后期,由于受到世俗和教会两个方面的排斥,罗扎诺夫开始脱离彼得堡文化圈,过起离群索居的生活,并在孤独和自省中写出了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隐居》(1912)、《落叶》(第一筐,1913)和《落叶》(第二筐,1915)三部曲。同时,对困扰他一生的犹太问题作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出版了《毗邻所多马(以色列之源)》、《耶和华的天使在犹太人中间》和《欧洲与犹太人》。1917年秋,罗扎诺夫举家迁入莫斯科近郊的谢尔吉隐修院,次年发表最后一部作品《当代启示录》。1919年2月5日,这位俄国历史上最容易引起争议,也最让人困惑不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寂寞和潦倒中悄然辞世,时年六十三岁。
《隐居》、《落叶》(Ⅰ,Ⅱ)三部曲和《当代启示录》是罗扎诺夫的代表作,就体裁而言,它们的写作原则超出了我们所称的文学。这里,有瞬间的感受、意外的彻悟,也有生活的自述、心灵的记录;有旅行和外出时“在火车上”写的、“在马车上”写的,也有在家读书看报或“鉴定古币”时写的;有因一时找不到纸而“写在信封上”或“写在名片上”的,甚至还有洗澡时“写在鞋底上”的。像日记,不完全是日记;似随笔,有别于随笔;没有固定的章法,彼此间缺乏联贯,形不成完整的体系,却真实而自然地反映了思想的原始过程和状态。
很难将三部曲归入哪一种体裁。英国学者兰珀特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机智的独特的文体”,施克洛夫斯基则形象地称之为“无情节小说”。罗扎诺夫本人认为:“文学的本质并不在于虚构,而在于内心对倾诉的需求。”他还说:他没有形式,如一团乱麻,如母体中的胎儿。要保持直接来自灵魂,未经加工,没有目的,没有意图的“呐喊,叹息,飘忽的思绪,飘忽的情感”的本来面貌,就势必突破现有的文学规范。而罗扎诺夫创造的这种不像文学的文学,没有形式的形式,或者说是全新的文学,全新的形式,无疑恰好适应了“倾诉”的需要。
三部曲是非同寻常之作,它们具有鲜明的“手书性”。作者宣称:“我始终一个人写作,实际是为自己写作。‘灵魂的手书性,就是这样赋予了我的《隐居》一种全新的,自印刷术发明以来还不曾有过的笔调。”罗扎诺夫之所以强调“手书性”,是因为他发现书刊带有诱导性的修辞倾向,带有人为痕迹,与读者有距离感,从而失去了心与心直接交谈所具有的诚挚和率真。因此,他要还文学以手书笔调,向“大众文化”气息、向缺乏个性的文学发出强烈抗议。
罗扎诺夫是一个狂人、怪人,也是一个无比真诚的人,是一个思想丰富、风貌独特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这一点鲜明地表现在他的民族观点,尤其是对犹太问题的看法中。这里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展开评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拙著《危机与复兴——白银时代俄国文学论稿》中有关罗扎诺夫的部分,以便对罗扎诺夫的思想与个性获得进一步了解。
罗扎诺夫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西方,均享有崇高声誉。高尔基说他“极有才华,胆识过人,思维敏捷……是俄罗斯当代最有意思的人”;吉皮乌斯说他“与其说是一个人,不如说是一种现象”;茨维塔耶娃称他“是个天才”;普里什文认为:“对我来说(我想对别人也一样),在我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家当属罗扎诺夫”;劳伦斯指出:罗扎诺夫的作品具有惊人的当代性,至今读来依然清新,依然充满活力;兰珀特则说:“他几乎就是俄国的劳伦斯,但要加上一点戏谑感,减去一点社会热情。”
最后要说明的是,这里介绍给读者的是一个选本,平均约占原版总篇幅的三分之一。这也是罗扎诺夫作品的第一个中译本,欢迎读者对译文中可能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批评指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