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編輯推薦: |
主编这本书的马老先生近60年从事戏曲的研究,是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的国宝级财富。他编纂了多部著作,笔耕不辍,孜孜以求,着实让人非常感动,应我编辑部的邀请,编写了这本“小型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成为我们“音乐基础问答系列”丛书中的一颗闪耀之星。为了配合我们的问题设置,作者把将近500个知识点浓缩为300个问答的形式。里面既有大而化之的理论探讨,如第1题:中国戏曲的生命力何在?也有大众相对生僻知识点的介绍,如第21题:何谓“傩”?何谓傩仪?何谓傩舞?何谓傩戏?还有一些独到的个人见解,如第76题:如何看豫剧的形成及其影响?更有许多具体戏曲常识的介绍如第149题:何谓板眼?最后还补充了许多关键的戏曲人物及文献简介,如292题:你了解《雨村曲话》《雨村剧话》及其作者李调元吗?
本书所有问题的设置,都是经过数次推敲琢磨的,以有问有答的形式呈现,便于翻阅。如果你想系统的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那么这本小书,将会满足你。
|
內容簡介: |
这本书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的图书,内容涉及了戏曲理论的基本常识,由很多细小的知识点,以问答的形式呈现。
|
關於作者: |
马紫晨 笔名苏柳。从事艺术史论研究暨各类文艺创作近60年。出版学术专著52部,小说、剧本和音乐作品共68部,改编、整理23部,编辑、编审119部,计3700万字。离休前供职于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
目錄:
|
1.中国戏曲的生命力何在?
2.中国戏曲的定性、定位及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3.如何认定我国戏曲的艺术特征?
4.如何看待地方戏?
5.如何评估地方戏的文化艺术价值?
6.地方大戏和民间小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如何区分戏曲声腔与戏曲剧种的不同概念?
8.何谓“剧诗”?
9.如何理解传统戏曲及其民俗之根?
10.戏曲理论研究还有哪些学科亟待建构或加强?
11.戏曲剧种的传播有无共性?为什么传播的快慢及社会影响大小不同?
12.为什么说戏曲需要固本求新?
13.地方戏的保护、传承机制及其意义何在?
14.“戏曲”一词何时出现?“戏剧”一词何时出现?
15.戏曲起源之争已近百年,主要有哪些看法?
16.针对戏曲的形成有哪几种说法?
17.我们是如何看待戏曲的起源与形成的?
18.戏剧与戏曲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9.何谓巫觋?
20.何谓优伶?
21.何谓“傩”?何谓傩仪?何谓傩舞?何谓傩戏?
22.何谓“弄”?何谓“作场”?
23.何谓“优孟衣冠”?
24.何谓“东海黄公”?
25.何谓《大面》《代面》?何谓《兰陵王入阵曲》?
26.何谓《钵头》《拨头》?
27.何谓《踏摇娘》?何谓《苏中郎》?何谓《谈容娘》?
28.何谓“参军”?何谓“参军桩”?何谓“弄参军”?
29.何谓《秦王破阵乐》?
30.戏曲形成的初中期为什么称“杂剧”?
31.戏曲的综合性特征,除了“横”的方面外,是否也包含“纵”的含意?
32.何谓“雅乐”?何谓“俗乐”?
33.何谓“燕乐”“宴乐”?
34.何谓“清商乐”?
35.何谓九部乐?何谓十部乐?
36.何谓立部伎?何谓坐部伎?
37.何谓大曲?何谓唐宋大曲?
38.何谓《霓裳羽衣曲》?
39.北宋出现的《目连救母》杂剧,其意义何在?
40.何谓宋杂剧?
41.何谓元杂剧?
42.何谓宋元南戏、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43.何谓诸宫调?如何评价其出现的意义?
44.何谓南曲?
45.何谓北曲?
46.何谓慢词、近词?何谓慢曲、急曲?
47.何谓行院?何谓院本?何谓五花爨弄?
48.何谓明清传奇?
49.何谓“鬼门道”与“出将入相”?
50.何谓“社会”?
51.中国戏曲的多样性和不同风格的剧种是如何形成的?
52.如何区分戏曲剧种的品类?
53.何谓海盐腔?
54.何谓余姚腔?
55.何谓弋腔、弋阳腔?
56.何谓昆腔、昆山腔、昆曲、昆剧?
57.何谓义乌腔?
58.何谓宜黄腔?
59.何谓京腔?何谓北弋?
60.何谓高腔?
61.何谓四平腔?
62.何谓勾腔?
63.何谓吹腔?
64.何谓柳子腔、柳子戏?
65.何谓弦索腔、女儿腔、河南调?
66.何谓诰猖腔?
67.何谓梆子腔?其源头问题的争议是怎样的?
68.如何看梆子腔形成的来龙去脉?
69.何谓山陕梆子?
70.何谓“雅部”?
71.何谓“花部”?
72.何谓花雅之争?
73.何谓乱弹?
74.何谓皮黄腔?
75.如何看京剧的形成及其影响?
76.如何看豫剧的形成及其影响?
77.如何看秦腔的形成及其影响?
78.如何看评剧的形成及其影响?
79.如何看越剧的形成及其影响?
80.如何看黄梅戏的形成及其影响?
81.如何看粤剧的形成及其影响?
82.如何看川剧的形成及其影响?
83.如何看汉剧的形成及其影响?
84.如何看歌仔戏的形成及其影响?
85.如何看曾与京剧争衡的河北梆子?
86.如何看从山西中路梆子到“晋剧”?
87.如何看兴起于黄河“金三角”的蒲州梆子?
88.你了解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结缘甚深的“眉户”戏吗?
89.你了解“革命”催生的河南曲剧登台始末吗?
90.如何看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的“吕剧”?
91.如何看影人改真人演出的“陇剧”?
92.如何看青海平弦戏和宁夏道情戏?
93.如何看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疆曲子戏”?
94.你了解沙原奇葩“漫瀚剧”吗?
95.“吉剧”是在二人转基础上形成的吗?
96.“龙江剧”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97.“楚剧”之名何时定称?
98.你了解“江北小戏”发展而为“淮剧”的始末吗?
99.“沪剧”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
100.你了解颇具特色的多声腔剧种“湘剧”吗?
101.赣剧源于什么声腔?
102.何谓古老的乱弹大班“绍剧”?
103.何谓山美水美环抱中的“桂剧”?
104.你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代表剧种“壮剧”吗?
105.“梨园戏”很古老吗?
106.“闽剧”是怎样形成的?
107.“潮剧”的历史价值及其影响是什么?
108.“琼剧”是怎样传入海南的?
109.“黔剧”是怎样诞生的?
110.何谓彩云之南的“滇剧”?
111.如何看待“藏剧”?
112.如何看待戏曲音乐的定位和价值?
113.何谓宫调?
114.何谓五声?
115.何谓十二律?
116.何谓八音?
117.何谓工尺谱?
118.何谓民间工尺七调?
119.何谓正工调?
120.何谓上字调、尺字调、小工调、凡字调、六字调、正宫调、乙字调?
121.何谓工半调、软工调、扒字调?
122.何谓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
123.何谓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
124.何谓商调、双调、越调?
125.何谓仙吕入双调?
126.何谓南北合套?
127.何谓二十八调?
128.何谓九宫?何谓五宫四调?
129.何谓十三调?
130.何谓套数?
131.何谓排遍?何谓摘遍?
132.何谓法曲?
133.何谓雅乐部?
134.何谓清乐部?
135.何谓鼓吹部?
136.何谓熊罴部?
137.何谓鼓架部?
138.何谓龟兹部?
139.何谓胡部?
140.何谓曲牌?
141.何谓曲谱?
142.何谓《太和正音谱》?
143.何谓《南九宫谱》《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南词新谱》?
144.何谓《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145.何谓曲韵?
146.何谓曲牌联套体?
147.“曲牌联套体”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148.何谓板式?
149.何谓板眼?
150.何谓板式变化体?
151.你了解“板式变化体”的历史渊源吗?
152.“板式变化体”的出现在中国戏曲史、戏曲音乐史上有何意义?
153.何谓帮腔?
154.何谓滚调、滚唱、滚白、滚板?
155.何谓集曲、犯调?
156.何谓俚曲?
157.何谓水磨腔?
158.何谓欢音、苦音?
159.何谓“务头”?
160.何谓旋宫转调?
161.何谓五音四呼?
162.何谓四声?何谓四声阴阳?
163.何谓尖团字?何谓清浊声?
164.何谓音包字?何谓字包音?
165.何谓字头、字腹、字腰、字尾?
166.何谓吐字、咬字?何谓倒字、漂字?
167.何谓气口、喷口?何谓偷气、换气?
168.何谓行腔、润腔?
169.何谓拖腔、包腔?
170.何谓衬字、垫字、衬词、衬句?
171.何谓“垛字”(垛子)、“垛句”、“垛板”?
172.何谓过门?
173.何谓行弦?
174.何谓板鼓?何谓鼓板?
175.何谓“场面”?何谓文武场、软硬场?
176.何谓打通、打闹台、打荒台?
177.何谓锣鼓经?何谓锣鼓谱?
178.何谓唱功?何谓字正腔圆?
179.何谓“中州韵”?
180.何谓“十三道辙”?何谓合辙押韵?
181.何谓教坊?何谓云韶府?
182.何谓“梨园”?何谓“梨园弟子”?何谓“梨园世家”?
183.何谓“科班”?何谓“坐科”?
184.何谓“戏班”?何谓“草台班”?
185.何谓“玩会班”?何谓“耍笑班”“龙虎班”?何谓“海神班”?
186.何谓“围鼓圈”?何谓“地摊戏”?何谓“板凳头”戏?
187.何谓“开呵”?何谓“副末开场”?
188.何谓“路歧人”?何谓“打野呵”?
189.何谓乐棚?何谓勾栏瓦舍?
190.何谓致语?何谓竹竿子?
191.何谓“破台”“祓台”?
192.何谓“跳加官”?何谓“加官戏”?
193.何谓“戏神”“老郎神”?何谓“明皇宫”“老郎庙”?
194.何谓“四功五法”?“五法”有几种解读?
195.何谓“角色”?何谓“行当”?
196.宋杂剧和元杂剧中是如何划分角色的?
197.何谓“艳段”“艳爨”?何谓“拴搐艳段”?
198.何谓上场诗、定场诗、中场诗和下场诗?
199.何谓“戏胆”“戏核”?何谓“戏筋”“戏眼”?何谓“戏路”?
200.何谓“老戏筋”?何谓“戏篓子”?何谓“戏补丁”?何谓“戏混子”?
201.何谓“唱工戏”?何谓“做工戏”?
202.何谓“文戏武唱”?何谓“武戏文唱”?
203.何谓“人包戏”?何谓“戏包人”?
204.何谓“亮相”?何谓“蓄势”?何谓“起范儿”?何谓“尺寸”?
205.何谓“科介”?何谓“科诨”?
206.何谓“走边”“趟马”“起霸”“圆场”?
207.何谓“荡子”?何谓“打连环”?何谓“打出手”?
208.何谓“龙套”?何谓“站门”?
209.何谓“基本功”?何谓“毯子功”?何谓“把子功”?
210.何谓“独角戏”?何谓“二小戏”“三小戏”?
211.何谓“压轴戏”?何谓“压台戏”?何谓“对台戏”?
212.何谓“形似”?何谓“神似”?何谓“洒狗血”?
213.何谓“遮堂”“守旧”?何谓“氍毹”?
214.何谓“戏价”“戏份”?何谓“海报”“戏单”?
215.何谓戏班和演出之禁忌?何谓“十大班规”?
216.何谓“行头”?何谓“砌末”?
217.何谓“一桌二椅”和“桌围椅帔”?
218.何谓“戏箱”?何谓“箱倌”?
219.“脸谱”的内涵是什么?
220.何谓“揉脸”“抹脸”“勾脸”?
221.旦角化妆发式上有什么讲究?
222.“髯口”有什么讲究和分类?
223.“变脸”是怎样一种绝技、绝活?
224.什么是“漱獠牙”?何谓“鸳鸯牙”?
225.戏曲在我国历史上都经历了哪些传播形式和方式?
226.戏曲的演出场所是怎样发展过来的?
227.何谓“戏曲楹联”?
228.何谓“家门”?何谓“关目”?
229.“幕表戏”(制)是怎么回事?其在中原一带为什么又称为“活词戏”?
230.什么叫“戏串”“戏溜子”“戏套子”?
231.何谓“总讲”?何谓“单篇”?何谓“水词”?
232.何谓“楔子”?何谓“折”?何谓“出”?
233.何谓“凤头、猪肚、豹尾”?
234.何谓上皇院本、题目院本、霸王院本、和曲院本、诸杂大小院本?
235.何谓“杂剧十二科”?
236.何谓脱膊杂剧、闺怨杂剧、驾头杂剧、绿林杂剧?
237.《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内涵是什么?
238.何谓“荆、刘、拜、杀”?
239.你了解董解元及其诸宫调《西厢记》吗?
240.你了解关汉卿杰出的艺术创造及其对杂剧艺术的巨大贡献吗?
241.你了解白朴及其杂剧《梧桐雨》吗?
242.你了解高文秀及其杂剧《双献功》吗?
243.你了解马致远及其杂剧《汉宫秋》吗?
244.你了解王实甫及其杂剧《西厢记》吗?
245.你了解杨显之及其杂剧《临江驿》吗?
246.你了解康进之及其杂剧《李逵负荆》吗?
247.你了解李好古及其杂剧《张生煮海》吗?
248.你了解石君宝及其杂剧《曲江池》吗?
249.你了解李潜夫及其杂剧《灰阑记》吗?
250.你了解纪君祥及其杂剧《赵氏孤儿》吗?
251.你了解郑廷玉及其杂剧《看钱奴》吗?
252.你了解宫天挺及其杂剧《范张鸡黍》吗?
253.你了解郑光祖及其杂剧《倩女离魂》吗?
254.你了解乔吉及其杂剧《两世姻缘》吗?
255.你了解高明及其戏文《琵琶记》吗?
256.你了解朱有燉及其剧作集《诚斋乐府》吗?
257.你了解徐霖及其传奇《绣襦记》吗?
258.你了解康海及其杂剧《中山狼》吗?
259.你了解李开先及其传奇《宝剑记》吗?
260.你了解郑之珍与《目连救母》吗?
261.你了解梁辰鱼及其传奇《浣纱记》吗?
262.你了解张凤翼及其传奇《红拂记》吗?
263.你了解汤显祖及其传奇《牡丹亭》吗?
264.你了解高濂及其传奇《玉簪记》吗?
265.你了解周朝俊及其传奇《红梅记》吗?
266.你了解吴炳及其传奇《西园记》吗?
267.你了解孟称舜及其传奇《娇红记》吗?
268.你了解李玉及其传奇《清忠谱》吗?
269.你了解洪昇及其传奇《长生殿》吗?
270.你了解孔尚任及其传奇《桃花扇》吗?
271.你了解《群英类选》及其编者胡文焕吗?
272.你了解《元曲选》及其编者臧懋循吗?
273.你了解《缀白裘》及其编者钱德苍吗?
274.你了解《纳书楹曲谱》及其选辑者叶堂吗?
275.你了解《教坊记》及其作者崔令钦吗?
276.你了解《乐府杂录》及其作者段安节吗?
277.你了解《东京梦华录》及其作者孟元老吗?
278.你了解《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书的内涵及其作者吗?
279.你了解《碧鸡漫志》及其作者王灼吗?
280.你了解《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及其作者吗?
281.你了解《中原音韵》《中州音韵》《中州乐府音韵类编》《中州音韵辑要》及其作者周德清等的情况吗?
282.你了解《青楼集》《南村辍耕录》及其作者夏庭芝、陶宗仪吗?
283.你了解两部《曲律》及其不同的作者吗?
284.你了解《曲论》及其作者何良俊吗?
285.你了解《南词叙录》及其作者徐渭吗?
286.你了解《鸾啸小品》《亘史》及其作者潘之恒吗?
287.你了解《曲藻》及其作者王世贞吗?
288.你了解《野获编》及其作者沈德符吗?
289.你了解《度曲须知》《弦索辨讹》及其作者沈宠绥吗?
290.你了解《陶庵梦忆》及其作者张岱吗?
291.你了解《闲情偶寄》及其作者李渔吗?
292.你了解《雨村曲话》《雨村剧话》及其作者李调元吗?
293.你了解《扬州画舫录》及其作者李斗吗?
294.你了解《乐府传声》及其作者徐大椿吗?
295.你了解《剧说》《花部农谭》及其作者焦循吗?
296.我国共有多少个剧种?
297.纳入省级以上“非遗”保护名录的传统戏曲剧种有多少个?
298.你了解中国戏剧节创办以来的成效(以优秀剧目为例)吗?
299.你了解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十年的成效(以获奖人数为例)吗?
300.为什么说《中国戏曲志》是世界戏曲史上最宏伟的工程?
|
內容試閱:
|
1.中国戏曲的生命力何在?
答: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戏曲之所以独具魅力,生命长青,主要是其(不同于西方戏剧品类的)独特的舞台艺术样式。它的形成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熔唱、做、念、打多样表演手段于一炉,成为综合性很强的一种表演艺术,并且有着多年凝结、积聚起来的程式化特征。丰富的程式虽来源于古代社会和民间生活,却把生活里的动作、事物发生的过程按照一定的规范加以提炼、概括和美化,还给予一定的夸张与装饰。而尤其不同于西方戏剧的是哲学理念上的“物我交融,神形相生”,在我国传统美学基础上产生并形成的“虚拟性”,也与我国书法、绘画的“写意性”特征一脉相通。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戏曲开始出现的不景气(或曰“滑坡”)现象,我们认为若把原因都归到戏曲本身,是不准确也是不公正的,甚至可称之为“冤案”。毋庸置疑,面对社会转型、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发展的现实,戏曲固然有一时不相适应或进退失据的一面,但是,其他事物不同样有着亟待改革的一面吗?而尤其不可忘记的是:就像物质世界的发展需要生态平衡,需要将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和生物加以抢救、扶持、保护一样,精神世界也同样需要生态平衡,需要将一些面临险境的文化品种给予保护,更何况我们那本来就一直受到全球关注和世界人民喜爱的具有特殊优势的中国传统戏曲呢?须知,暂时的衰象有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的原因,有体制调整的原因,也有“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致命打击,以致造成一代青少年对古典戏曲认知上的“代沟”,和对外开放后冲进来的一些新兴艺术品种缺乏辨别能力,等等。总之,这些都不是戏曲艺术本身的问题。至于中国的传统戏曲,从历史上看,无数次的兴衰更迭,循环往复,证明它完全有自我调节的特质和意识,所以它才能超脱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戏剧覆亡的命运,而能像一枝永不凋谢的鲜花一样,在世界艺术之林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何况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国力的强大,戏曲也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2006年以来,从法律层面已经把270个剧种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更有昆曲、粤剧、藏戏、京剧、皮影戏等品种相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总之,形势对我们弘扬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十分有利。我们应当有这样一个信念,即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大国,绝不可能没有或消失、湮灭属于自己民族的艺术形式。
21.何谓“傩”?何谓傩仪?何谓傩舞?何谓傩戏?
答:也叫驱傩、大傩,农村称“乡人傩”。是古代腊月举行的一种驱鬼逐疫的仪式,故名“傩仪”。而因驱傩的情状多是通过歌舞来表现的,所以又称“傩舞”。舞者的装扮为“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也即头戴面具和冠,铜泡制作的狰狞眼目,身着熊皮,手执戈矛,口中发出“傩傩……”之声,场面热闹、轰动。表演者有四人、八人、十二人不等,也曰“方相”。舞者手执长鞭,甩动作响,并在音乐伴奏声中高呼专吃恶魔的十二天神的名字。宫廷驱傩则由太常寺主持。明清以后有些傩堂为吸引信众,便在傩仪中加上了故事表演,还辅之以当地流行的民间音乐、唱腔,此为“傩戏”。
76.如何看豫剧的形成及其影响?
答:豫剧的历史虽然只有200余年,但它深厚的戏曲文化积淀却是非常之悠久的。远的不说,单是北齐在洛阳、河内发生的《兰陵王》和《踏摇娘》,北宋开封勾栏瓦舍上演的《目连救母》和孔三传在这里首创的“诸宫调”等,仅此数端足可证矣。
至于它的形成,经过数十年的深入考察,似应为“中心开花”与“分进合出”的最终融合。具体说就是:大一统(无差异)的梆子腔进入河南后与开封一带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又大量吸收了已呈现衰象的罗戏、卷戏的有益养分,从而形成了中原音韵纯正的“祥符调”;而山陕梆子的分支“陕州梆子”东进崤函,由于正赶上“捻军”和清军在洛宁、渑池、宜阳一带拼杀,更主要的还因为陕州、灵宝、卢氏一带的方言至新安以东已难以适应,却正好和早已盘桓在此一带的越调、靠山黄相遇,于是,大约到同治、光绪年间二者已经是经过相互吸收并最终实现了互补式的融合。对于这两大地域梆子的形成过程,群众俗谚给予了准确的解读,前者为“窝卷窝里出粗梆”,后者为“越调底子掺二黄”。两支梆子会合的初期难免会给人以生涩及不和谐的感觉,于是到光绪初年,民间便又给它们以带有善意的嘲讽味道的评议,曰“一清二黄三越调,梆子戏是胡乱套”,或曰“梆子戏是瞎胡闹”。可也就是这个“胡乱套”或“瞎胡闹”的做法,让其继承并保持了“乱弹”的传统,并最终成就了当时的河南梆子和今天的豫剧,使其一直保持着勃勃生机。
融合而形成的河南梆子,若依宫调划分则为豫东、豫西两大地域流派。道光年间黄河连续两次决口之后,以开封为“中原之声”之地的“祥符调”又衍化出下路(豫东调)、南路(沙沙调)和北路(高调)三个分支(连同豫西调,合称“五朵金花”)。而依演员唱腔风格划分流派则已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了。那之前论及演员个人成就时,则大多是从艺名、誉称或绰号中体现,例如“红脸王”“一声雷”“小火鞭”“水上漂”等。只是到1980年年初举行“河南省首届豫剧流派调演”时,才在官方正式行文中出现了“常派”“陈派”“崔派”等提法。
豫剧是在辛亥革命后才由僻野山乡“跑高台”、演庙会转入剧场或戏园卖票演出的。但其发展却非常之快。从上世纪20年代起,仅仅过了不足50个年头,便使豫剧从其本土势力范畴,扩展到东南西北,在中国的20个省(市、区)有了专业剧团;另外,从1953年至2013年的60年间,豫剧还先后到达包括法国、美国、苏联、巴西等在内的近20个国家进行过演唱或演出。正如学者们所总结的:在梆子声腔剧种中“生命力最旺盛,受众面最广泛的是豫剧”。
101.赣剧源于什么声腔?
答:赣剧是江西省的一个主要剧种,有谓其源出明代的弋阳腔,也有的说它是明代弋阳腔和乐平腔的合流,未能定论。今知明末清初时是演唱高腔,兼唱昆腔、乱弹,分“饶河班”和“广信班”等流派。前者以波阳、乐平为中心流行于万年、余江、景德镇等地域,保存高腔剧目较多,艺术风格比较古老;后者以贵溪、玉山为中心,受浙江婺剧影响较大,但两者均以唱乱弹调为主。清末又从徽剧、文南词、婺剧中吸收了较多的剧目和唱腔。行当分老生、挂须、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合称“九角头”。音乐比较简单,高腔原本不用丝弦伴奏,新中国成立后给予了发掘和整理,并曾用弋阳腔和青阳腔的形式演出了《珍珠记》《还魂记》等传统剧目;而大部分剧目则仍以“乱弹”中的二黄、西皮为主。
149.何谓板眼?
答:戏曲音乐中,以“板”和“眼”的不同排列表示不同的节拍称为“板眼”。一板或一眼均为一拍。因在强拍击板,故称强拍为“板”;而于次强拍或弱拍击以鼓签,故称之为“眼”。在“工尺谱”一板三眼节拍中,第一拍(强拍)为板,符号记“、”或“×”;第二拍(弱拍)为头眼,符号记“”;第三拍(次强拍)为中眼,符号记“。”;第四拍(弱拍)为末眼,符号记“”。头眼和末眼均称小眼。在一板一眼的节拍中,第一拍(强拍)为板,第二拍(弱拍)为眼,用中眼符号。此外,就板眼所表示的板式种类而言,尚有一板一眼的流水板(快流水记有板无眼),节拍自由的散板以及将一板三眼的节拍放慢的“赠板”等。就下板的位置而言,则有实板、底板、腰板、实眼、腰眼等。而在临场演出中,鼓师又常夹花点敲击鼓板,以增美感。
292.你了解《雨村曲话》《雨村剧话》及其作者李调元吗?
答:《雨村曲话》《雨村剧话》各为两卷。前者论述元明清杂剧、传奇作家、作品多由前人著作里辑录而成,主要是对文字的评论。后者谈唐宋以来戏曲艺术之形成与演变,对当时流行之地方戏曲声腔剧中,如秦腔、胡秦腔、女儿腔等也有所介绍。还谈了一些剧目题材的出处。作者李调元(1734—1802)是清代的戏曲理论家、文学家。字赞庵、鹤洲等,号雨村、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由吏部主事迁考功司员外郎,办事刚正,有“铁员外”之誉。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因弹劾永平知府,得罪和珅,充军伊犁。后以母老得释归。另著有《童山全集》,辑有《全五代诗》、民歌集《粤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