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內容簡介: |
以往国内肝脏病医师面对的主要患者群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及其合并症患者。近年来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和医药(包括保健品)市场的繁荣,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逐渐增多,这也引起了肝病学界的重视。翻译出版一本涵盖药物性肝损伤基础与临床最新进展的临床医师用书,有助于在国内普及药物性肝损伤的基础知识,使肝脏病医师迅速掌握药物性肝损伤的诊疗常规;同时也有助于对药物肝脏毒性有兴趣的病理医师、临床药师、研究人员获取相关最新进展。
而本书恰好是美国Elsevier连续出版物《肝病临床最新研究进展》(Clinics Review Articles:Clinics in liver disease)中的一本分册,系统介绍了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表现、临床诊断及治疗,以及各种常见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非常符合国内的需求。译者团队是活跃在丁香园医学论坛的感染版或消化版,具有极大的工作热情和丰富的创造力;他们大都在国内知名三甲医院的肝病科、感染科或消化科从事肝脏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对肝病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深刻理解,同时对本专业临床医生的需求也有着深入了解;此前他们也曾主持或参与多部医学书籍的编译,成绩斐然,受到广大医学读者的好评。
|
目錄:
|
第1章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可表现为广泛的肝脏病变,但以药物摄入后所致的肝细胞死亡最为常见。以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脏毒性为代表的DILI可被预测,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而特异质性DILI却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发生,且发生率较低,这意味着环境和遗传因素改变了个体对药物打击的易感性。
第2章 药物性胆汁淤积
药物性胆汁淤积表现为急性自限性损伤或慢性长期损伤,慢性损伤将最终导致胆管消失和肝硬化。由于新药的不断研发和获准上市,引起药物性胆汁淤积的药物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除此以外,草药、营养补充品以及补充性替代性药物也可引起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最近文献中关于分子转运蛋白参与胆汁运输的报道,提高了我们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方式及胆汁淤积机制的理解。本文总结了引起药物性胆汁淤积的可疑药物及其诊断和管理。
第3章 药物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目前美国慢性肝病的最常见病因。为描述诸多无明确病因的肝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Ludwig于1980年首次使用NAFLD这一术语;此后,对NAFLD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增加。现在已知NAFLD与代谢综合征和轻微慢性肝脏炎症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药物导致肝脏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及其致病机制的最新证据。
第4章 药物肝脏毒性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迄今人们对药物性肝脏毒性的认识尚待提高,但亦逐渐发现其可导致多种急慢性肝脏疾病。众多处方药、非处方药、食疗剂和或营养补充剂以及草药制剂均具有肝脏毒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表现常与其他原发性急慢性肝脏病相类似,所以在已患肝胆疾病的患者中也应考虑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某些药物可以引起特定的组织病理学表现,这有利于发现可疑药物。药物性肝脏毒性的诊断富有挑战性,需要考虑其他病因的排除、详细的用药史、药物暴露与症状(或肝脏检查的异常结果)出现之间的潜伏期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特征。
第5章 药物肝脏毒性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随着处方药物以及草药制剂的使用,药物性肝损伤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药物性肝损伤早期可以治愈,所以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尤其重要。然而不幸的是,由于临床表现各异、因果关系评估的困难、诊断“金标准”的缺失,使得药物性肝损伤的及早发现相当困难。本文主要介绍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术语、常见的临床表现、目前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指南。
第6章 药物诱导的急性肝衰竭
尽管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展为急性肝衰竭的比例很小,但是这些患者需要较高的医疗条件,且预后较差。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所致急性肝衰竭的病死率或肝移植率高于对乙酰氨基酚相关的急性肝衰竭,但是两者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人数几乎相同。改善预后有赖于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采取更好的诊断策略来识别预后不佳患者。
第7章 对乙酰氨基酚相关的肝脏毒性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全球范围内引起药物过量和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的主要原因。单次服药过量和治疗意外可能会造成肝脏毒性。众多因素可影响APAP肝脏毒性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如合并饮酒、酒精滥用、合并用药、遗传因素,以及营养状况。APAP肝脏毒性的早期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需要医生尽早识别。反复药物过量患者的肝损伤可能较晚出现。N-乙酰半胱氨酸于暴露后8小时内服用可有效解毒,当出现肝脏毒性或ALF表现后亦推荐应用此药。APAP诱导的ALF的预后优于其他原因所致ALF。对于预计存活困难者应给予肝移植。
第8章 抗生素的肝脏毒性
总体而言,抗生素类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首要原因。然而,抗生素疗程一般较短,且有其他因素的混杂,使与抗生素相关的肝损伤很难被发现。除抗菌药物的肝脏毒性外,感染疾病本身也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及黄疸。本文总结各种类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尤其关注可引起肝损伤的新药物,以及传统药物肝脏安全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9章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的肝脏毒性
非甾体抗炎药是全球广泛使用的处方药物之一。与此类药物相关的特异质肝损伤发生率仅次于抗生素及抗惊厥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极少引发严重的肝脏毒性。有研究报道双氯芬酸以及鲁米考昔的肝脏毒性受遗传学影响。药物上市后的监测和监控,是防止严重肝脏毒性发生的关键。
第10章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和治疗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相关的肝脏毒性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肝脏毒性在HIV患者中普遍发生。肝损伤包括结合胆红素血症、结节再生性增生、乳酸酸中毒及中毒性肝炎。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改变了慢性肝病合并感染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也改善了HIV患者合并症发生,对于HIVHCV重叠感染者建议尽早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然而,需首先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HCV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更小,肝脏毒性也更小,未来将有希望用于HIV与HCV共感染患者。
第11章 化学治疗药物相关的肝脏毒性
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继发性肝脏毒性是特异质性的,因此既没有剂量依赖性,也无法预测。对于那些需肝脏清除的化疗药物,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时需要调整剂量。此外,有关研究表明先前有肝功能异常病史的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时发生肝脏毒性的风险增加。除了肝细胞损伤,其他病理类型(如,胆汁淤积和肝窦阻塞综合征)也普遍发生。无症状的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预后各异,可能会自行缓解,也可能会进展为肝硬化,甚至停止化疗药物后也无法缓解。
第12章 抗癫痫药物相关的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许多药物的潜在并发症。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和非剂量相关性。很多药物往往在上市并在大量患者使用后才被发现具有肝脏毒性,这便导致了对药物潜在肝脏毒性认识的滞后。抗癫痫药物导致肝损伤的估计发病率为110万~11万。然而,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因为很多药物性肝损伤漏报或者误诊。本文回顾了最常见的抗癫痫药物的肝损伤。
第13章 降脂药物与肝脏毒性
降脂药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最重要的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一些降脂药物有明显的副作用,包括肝功能指标的升高以及肝脏毒性。为避免肝损伤,对于一些特定的患者,临床上不使用或者仅低剂量使用降脂药物。本文针对降脂药物的肝脏毒性进行回顾,并就降脂药物的选择和降低肝脏毒性风险的策略进行推荐。
第14章 草药和替代疗法导致的肝损伤
如今,草药和保健品的使用十分广泛。市场上的很多草药及保健品都含有多种复杂成分。尽管这些产品看起来都很安全,可有些成分具有潜在的肝脏毒性,而且导致肝损伤的具体成分也很难确定。在美国宽松的监管环境下,增加了产品中掺假和添加有害成分的可能性。在美国,尽管许多草药及保健品被报道具有肝脏毒性,但仍被广泛的用于减肥及“保健”。
第15章 药物对肝移植候选人和受者的影响及肝脏毒性
本章旨在讨论哪些药物可能会增加肝硬化患者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风险。此外,还讨论肝移植受者所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目前普遍认为,肝硬化患者与非肝硬化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相似。但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抗结核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的肝脏毒性风险更高,因此必须严密监测血药浓度,并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16章 在药物研发及获批的决定性阶段,如何免受肝脏毒性的困扰
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通常在临床前期评估中并无明确预兆。然而,如果对轻度肝损伤证据的临床和实验数据进行评估的话,临床试验数据库也许可以给某种药物导致严重DILI的可能性提供证据。在临床试验中,药物可能导致严重DILI的最特异指标是出现存在药物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并伴肝功能变化证据(如,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的病例。此时,精细的因果评估,以及严格遵守预定的停药原则,至关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