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森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原点。吴守蓉、宫林茂幸著的《人类与森林共生(中日两国森林文化和森林环境教育之思考中日双语)》是中日两国学者怀着对人类与森林共生的社会的期待,对两国森林文化和森林环境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日本森林文化从照叶林到袍栎树林文化闻名遐迩。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介绍日本森林文化和森林环境教育研究的著作。
|
目錄:
|
出版之际
前言
第一部 日本篇
第一章 日本森林文化概念
第一节 日本森林与森林利用历史
一、森林大国日本
二、日本森林利用历史
三、日本文化与森林的交融
第二节 森林文化的概念“山、木与人的融合”
第三节 森林文化理念模式
第四节 日本式森林文化建设模式
第二章 日本森林文化论
第一节 日本著名学者森林文化论研究成果
一、日本人的自然观
二、森林与人类的文化史
三、森林型思考与沙漠型思考
第二节 森林文化宗教论
一、森林文化之平等原理和循环的思想
二、阿伊努人送熊仪式与泛灵论
三、古树是神
四、日本佛教变成了森林的宗教
五、日本文化论与森林文化论
第三节 森林文化政策论
一、森林文化政策的研究
二、传统的“林野人会”制度
三、日本森林管理三大制度支柱
第四节 森林多种功能论
一、森林三大原理与八大功能
二、森林的双重特性
第五节 森林文化价值论
一、环境经济学对森林价值的分类
二、从时空动态视角看森林价值
三、森林文化的经济价值
第六节 森林文化技术论——森林经营与管理
一、森林经理学中蕴藏着森林文化创造技术与思想
二、景观林业landscape forestry的实践
三、日本森林经营研究与实践最前沿——森林团地法人化经营
四、森林团地法人化经营文化论
第七节 森林文化环境教育论
第三章 典型的日本森林文化
第一节 日本照叶林文化
一、照叶林的特征与分布
二、照叶林文化的概念
三、照叶林文化的发展过程与特色
四、绫町照叶林及其文化的保护
第二节 中国照叶林以及照叶林文化
第三节 枹栎树林文化
一、枹栎树林带的特征
二、白神山地
三、青秋林道建设反对运动
第四节 里山杂木林文化与人工美林文化
一、里山杂木林文化
二、人工美林文化
第四章 日本森林环境教育
第一节 日本环境教育与发展历程
一、环境的定义
二、环境教育的定义
三、日本环境教育发展历程
第二节 日本森林环境教育的概念
一、森林环境教育的概念
二、森林教育与野外教育
三、森林环境教育学
第三节 日本森林环境教育的发展过程与借鉴
第四节 中日森林环境意识比较研究
一、环境意识研究现状与方法
二、中日森林环境意识问卷调查比较
三、中日森林环境意识问卷调查的多重比较检验
第五章 现代社会与森林环境教育
第一节 现代社会
第二节 教育改革
第三节 环境教育的方法
第四节 森林环境教育实践:农村地域森林文化体验
第五节 森林文化与环境教育结合的新实践:多摩川源流大学
第六章 富裕生活与森林共生社会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思考
第二节 地域建设与森林共生社会
第三节 森林利用的变迁与人类生活
第四节 山村地域开发与森林环境保护
第五节 城市与山村共建的森林共生理论
第六节 追求人类与森林共生的社会
第二部 中国篇
第七章 中国森林与森林政策
第一节 中国森林荒废历史及其原因
一、农业的发展
二、历史上的两次人口剧增
三、薪炭材与棺材用材等导致木材大量消耗
第二节 植树造林与森林资源变化
第三节 森林、林业政策的生态转向
一、重视生态环境效益的森林与林业政策
二、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第八章 中国森林文化.
第一节 森林文化与人类文明
第二节 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在博弈中发展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
第四节 古代森林文化
第五节 森林文化的结构系统
第六节 中国学术界研究森林文化、生态文化的热潮
第九章 中国环境教育与森林环境教育
第一节 斯德哥尔摩会议——中国环境保护的开始
第二节 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过程
一、高校设置相关环境专业
二、中小学环境教育制度化
三、课程改革推进环境教育
第三节 中小学环境教育主要的政策制度
一、“绿色学校”项目
二、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
三、《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的制订与颁布
第四节 学校开展环境教育主要方式——渗透式与实践
一、课程渗透
二、自然课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三、社会课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四、小学教科书中树木学习的渗透教育
五、实践型环境教育
第五节 影响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因素
第六节 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NGO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七节 中国森林环境教育之路
一、把森林作为环境教育场所的可能性
二、建立联合运行机制
三、培养专业森林指导员
四、创建人类与森林共生的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