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瓦尔特·本雅明闲坐在圣日耳曼德普雷的双叟咖啡馆,其时他灵感激荡,想为自己勾勒一幅人生图表。此时此刻,他清楚地知道该从何下笔。他画出了这个图表,可是大约一两年后,却由于典型的运气不佳将它遗失。于是这一图表成了一个谜,这毫不令人意外。《瓦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并非那幅图表的复原,也非本雅明著作的导论或高头论章,甚至并非一篇“评论”,因为尽管笔者特里·伊格尔顿似乎是在“详尽地阐释”本雅明的思想,但其实几乎对他的文本不作任何概括或转述。相反,他试图为自己目的而粗暴对待其文本,将它们轰出历史连续体,笔者以为他会认同我所采取的方式。笔者的话语与本雅明的话语之问并非是一种反思或复制的关系,而更像两种话语叠加而产生出第三种话语。它完全不属于这两种话语中的任何一种。由于本雅明本人敌视学院生产方式,以及他的文本据以拒斥简化的复杂策略,因此很难透彻了解对本雅明的全面“评论”会是何种样子。通过写作此书,笔者想他可以发现本雅明是如何在其著作中阐释“革命批评”目前正面临的某些关键问题的。
|
內容簡介: |
瓦尔特本雅明是德国著名思想家,被誉为欧洲真正的知识分子,其罕见的才华和悲剧的人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众多对本雅明思想系统综合的学术研究不同,本书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本雅明的历史哲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反形而上学理论的狂欢式结合为根本动力,犀利的笔锋直指本雅明的灵魂深处,不仅对本雅明的巴罗克寓言、作为文化客体的商品、弥赛亚式革命等中心主题做了独到解读,还将本雅明与艾略特、利维斯、布莱希特等人的观点相对照,重新思考了革命批判的诸多问题和可能性,强调了艺术的政治作用。
特里伊格尔顿的语言充满了激情,肆意酣畅,富于理论张力和话语快感,是一部具有“震惊”效果的向大师致敬的作品。
|
關於作者: |
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1943- 是当代西方文论界继威廉斯之后英国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他一直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或马克思主义"左派"自居,对马克思的坚守和发展使其理论独树一帜,倍受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意识形态"这一理论史上人言人殊的难题,是伊格尔顿思想的理论基石,是其文化批评的核心范畴,是其思考文学、美学的前提。正是由于他对意识形态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的充分开拓和挖掘,才使他对文学与美学问题的研究显得别具一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