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传世励志经典:血性的斗士—闻一多

書城自編碼: 258664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名人励志
作者: 黄超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813356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7-20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4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拯救免疫失衡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收尸人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編輯推薦: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最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无论从是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枉活百岁。

这套《传世励志经典》共收辑了100部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我们想为励志者提供心灵的营养,有如心灵鸡汤那样鲜美;有如粗茶淡饭却为生命所需。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定会从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中收获一份惊喜。
內容簡介:
《血性的斗士——闻一多》一书记录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向读者展示了一位在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位大家形象。他的爱国主义的赤子之心和骨子里的血性激励了一代代青年,他的优良品质和拼搏精神永远值得学习。
關於作者:
黄超,男,浙江省台州人,喜爱阅读。对近代经典读物有较深的研究。其人撰文以贴近生活见长,力求用通俗语言解释深奥哲理,从简单之处表现不平凡,曾为报刊撰文 涉及经济管理,人文传记等。
目錄
第一章无悔祭青春
1.生于不俗家001
2.武昌求学路004
3.清华筑基时008
4.五四聚洪流012
5.诗人初展才015
6.奉命定终身020

第二章君子几多愁
1.海轮飘思绪025
2.异国游学愁029
3.诗文会贤友034
4.诗心燃《红烛》038

第三章赤子中国心
1.渐变始科泉042
2.成立大江会046
3.古剧着新装050
4.戏剧大改革053

第四章斑斓灼岁月
0581.现实的冷水
0622.国剧陨于“政”
0653.联合会之思
0684.赤心铸《诗镌》

第五章心定无归期
0731.南下祭哀思
0762.授教入“歧路”
0813.拂袖赴青岛
0844.重返清华园

第六章烽火连天月
0881.辗转度岁月
0922.南迁苦与乐
0953.戏剧衍赤诚
0994.再为系主任

第七章艰苦换新生
1041.身苦心未动
1082.时代新鼓手
1123.勇斗复古风
1164.诤言引暗流
1215.齐聚于一心

第八章一心为民主
1.民主同盟路125
2.一多自省身128
3.捍民主之心132
4.“自由”的闻家136

第九章热血斗专制
1.拥护共产党140
2.集青年之力144
3.承五四精髓148
4.全民反专制152

第十章义胆群英起
1.斗争终得果156
2.拒内战之声159
3.志士自救国163
4.搭救同路人167
5.挑舆论大旗171

第十一章血与火之歌
1.反内战演讲175
2.罢课示决心179
3.惨案震仁心183
4.师生齐抗敌187
5.公道在民心191


第十二章迎接新风雨
1961.旺民主之火
2012.坚定护成果
2053.寒心送烈士
2094.国民党之“诡”
2135.甘心做“尾巴”

第十三章最后的日子
2181.寄青年之声
2232.破白色恐怖
2273.三次招待会
2324.李公朴之死
2375.最后的演讲
2416.文豪的陨落
內容試閱
闻家在镇里远近闻名,门庭夺目,一排屋舍很是阔气,看着便是名门望族。多年后,闻一多曾经这样描述过他的故宅:
面对一幅淡山明水的画屏,
在一块棋盘似的稻田边上,
蹲着一座看棋的瓦屋——
紧紧地被捏在小山底拳心里。
诗人总是有自己的气质,他们总会在颓废中找到新的空气。这水灵灵的文字,把闻一多自身的秀气一一呈列。而这屋宅,在儿时的闻一多心里,也贴满了老旧的回忆——那些斑驳却有些凌乱的回忆,塞满了他那颗火红的心。
幼时的闻一多很爱看戏,这也是环境使然。巴河镇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发达。四季皆有龙灯庙会以及种种民间祭祀活动,而这些活动中,最夺人眶目的非演戏莫属了。因此当地有“世上有,戏上有”、“少读儒书多看戏”的说法。这样的文化氛围,不断刺激着闻一多幼小的心,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准备着什么,于是当这戏成了巴河镇的一道风景时,他好像找到了某种依托。
看戏不是白看,闻一多也看出了门道儿,总会问个不停:红脸,白脸,花脸,是好人还是坏人?自小便分出了是非黑白、善恶美丑,这让闻一多不畏强暴、惩恶扬善的内在因子得到了最彻底的培育。
看了戏,明晓了善恶,闻一多会用自己的方式体会人情百味。而在这时,他又培养出了对戏曲中人物服饰的兴趣,居然在看完戏后,能将人物形态描画出来。时间久了,他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都活灵活现,像是灌入了生命。
镇里人见闻家儿子有这般能耐,一旦有所需求,比如绣个枕头、纳个鞋底什么的,就都向他讨个画样。早年的兴趣始终伴随着闻一多到成年,后来,他进入清华大学后依旧酷爱绘画,并留学美国专攻美术。
很多时候,没有人能描绘出自己未来的模样,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彼时的闻一多也未曾立下宏志,只是随着自己的性子。却不想,这性子造就了国之骄傲。
童年对一个人日后成长的影响,或大或小,而其在童年经历的人和事,则更会左右其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对闻一多来说,童年的记忆里不能少了家里的长工——韦奇。
韦奇忠厚善良,身强力壮,70多岁时尚能搬搬扛扛。早年,他曾参加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革命军失败后,他一人流落至巴河镇,入了闻家干活,一干就是几十年。闻一多对他有很深且特别的感情,这源于幼时的情感培养。
闻一多出生时,韦奇叫来了接生婆;闻一多1岁时曾身患重病,称为“热症”,高烧不退。母亲以为儿子难活,居然准备了装殓的衣衫。韦奇忙前忙后,5次请医抓药,终而把闻一多拉出了鬼门关;年纪稍大的闻一多,常会骑在韦奇的脖子上听他讲故事,讲述那些戏里人物的关系、背景;闻一多爱画画,韦奇便会找出绣像让他临摹,还为他剪纸花、订画册,甚至会带他到望天湖边写生……
闻一多的童年,因韦奇而增色、增趣不少,而闻一多也一样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这童年里的“守护神”。
韦奇曾因个人嗜好为闻家长辈所不容,家人欲对其大打出手,闻一多见了,挺身而出,极力维护韦奇,更让他躲在自己的书房里,而他则出面质问家人:“打人对不对?”小小年纪,已能“路见不平”,足见其胆识和血性。
闻家门庭不凡,背景不俗,这样的家世却未滋养出纨绔子弟,这是闻家之幸。闻一多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成长,非但未染上半点恃强凌弱之气,反倒耿直正义,实在难得。而这样的秉性,也为他日后在革命事业以及自己的学术领域中卓有成就夯实了基础。
2.武昌求学路
远离都市,偏远山村。这里没有灯红酒绿的奢靡,也没有复杂势利的民风,只有简单的生活,只有和睦的邻里,想来这么一个偏离世俗之地,自然应该是那些隐士之人的理想桃园。但是时代不同了,人们的需求和渴望也就不同了。
远离世俗纷争,那是古时候那些有才情之人不希望随世俗之流同流合污。而对于其后的人们来说,需要的是能与外界沟通,以此拓宽眼界。不过,对于巴河镇这样的小隅而言,即便是当地最为庞大的闻氏家族,能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更不必说当时还年少的闻一多了。
当然,纵使是最远离红尘之地的桃源山村,也会有偶入之人带来新时代的消息。
当时的中国并不和平,时局不断变化,外界的纷争、新奇,抑或是不幸的消息,多多少少被镇上“有见识”之人传播开来。彼时的闻一多,对此充满了好奇,他在等待,等待一个可以离开这里,到更广阔的世界见识的机会。
年幼的闻一多,从私塾里的老师、疼爱自己的家长,还有街上妇人的口中,陆陆续续听到除四书五经之外的更多新鲜之事:从光、电等科学内容,到后来的梁启超、孙中山等名人,成人们对此看法不同,在不知不觉之中,这一切都悄悄地闯进了闻一多小小的心灵世界。
闻一多知道梁启超这个人,私塾的老师有说过,他这人很特别,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眼光,宛若“现代版”的商鞅,勇敢、果断。慢慢地,梁启超在闻一多心中形成了一个高大、光辉的形象。
是时,闻一多的大哥闻展明外出求学、工作,故而与他交谈,成了闻一多年少时最主要的与外界沟通的方式,这也是闻一多最喜欢的事情之一。而大哥外出带回来的报纸,也自然成了闻一多心爱的读物——抗捐、抗税、抢米,在全国大范围内兴起;外国货在部分地区遭到抵制;孙中山领导了一群人准备要“革命”,他们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外国强权……这些消息皆由大哥带回。年少的闻一多兴奋地翻阅着,同时也迷茫着、张望着。
1910年,闻一多在家乡小小的私塾里已经度过了六个春秋。此前,可以通过科举来光宗耀祖,但科举早在5年前被取消了,他知道,要想出人头地,科举这条路已行不通了。既然这条路已被封死,那么继续在私塾里学习也没有丝毫意义,必须另寻出路。
闻一多的父辈们经过商量,决定将他送往武昌,希望他能够在省城里好好学习。
岁月更迭,领悟渐生。闻一多年岁不大,可内心早已对未来有了认识。他不负众望,果然考上了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系当时考取这所学校的同辈人当中年纪最小的。
该小学是两湖地区创办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小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当时洋务运动的产物之一。学校采用的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甚有区别,采用了西方授学的特点进行教学。就是这么一所特别的学校,培养了闻一多对时事、新闻独有的敏感性。
同年,为武昌起义爆发的前一年。
省城的确与自己家乡的小镇不同,课堂上学的,漫步街头的见闻,无不充斥着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语言,这些全新的东西让闻一多觉得自己在家乡耳闻目睹的一切是那么肤浅。每一次接受新思想的洗礼,都会让他兴奋不已,那些异于之前书中所学的知识,更让他内心滋生了奇异的满足感。
彼时,清廷大臣张之洞,希望借助洋务运动来改变中国的命运,但他最终失败。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变得强盛,却让中国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变得活跃起来。就在这么一个奇特的环境中,闻一多也在慢慢改变着。
那段时日,闻一多变得沉默寡言,他把自己强烈的改变欲望埋藏于厚厚的书本中,其丰富的情感在书中得到了释放,转而他更加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书海之中。慢慢地,他开始用自己的思想来理解这个复杂、动荡的时代。
那时,小小年纪的他,尚无法深刻理解“革命”的真实含义,但他愿意去触碰这个敏感又伟大的词汇,于是主动看这方面的书,听这方面的报道。
大抵是因为此前的听闻,他最喜欢梁启超的文章。那是与四书五经完全不同的文字,充满力量,尽是气势。此时,梁启超是闻一多心中的英雄,他像平常的热血青年一样,接受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使命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铿锵之语,浸入少年之心,闻一多文静的表面下正涌起一股豪情。
无疑,梁启超对闻一多的影响是巨大的,那思想逐渐地渗透进他的人生观。闻一多一直以奋发图强的态度面对他的青年时光,他爱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最终他没有变成“书呆子”,相信与梁启超的影响不无关系。
1911年2月,闻一多的祖父离世,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这是闻一多一生当中重要的一年,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闻一多是幸运的,他见证了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那时,大街上到处都充斥着慷慨激昂的演说,各式各样的告示,各种各样的游行,这一切都让闻一多感到新鲜,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诸多起义者激动地鼓励着人们剪掉老祖宗留下的长辫子,可与迂腐的旧习俗告别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人们互相鼓舞,继而街上便慢慢可见短发之人。
闻一多悄悄地加入到游行的队伍当中,成为这新生力量的洪流之中一小股异样能量。转而,几年的工夫,他的辫子没了!
不久之后,清政府围攻了武汉三省,时局愈发紧张,学生无法上学,闻一多的叔叔便带着闻家的兄弟又回到老家。闻一多的短发给家乡带来了不小的轰动,但他却毫不在意,一门心思想着学习,很快把自己掖进了书房之中。
次年,武昌局势平稳下来,闻一多再次回到武昌,先考取了民国公校,之后进入了实修学校。
13岁的闻一多,一颗心扑在了学习上,贪婪地汲取着知识,但他并没有察觉到,他不平凡的一生才刚刚开始。
时局,催生了太多“拯救世界”般人物的出现,他们怀揣着天下万民,却将自身安危抛诸脑后。或许,他们生就为了平天下。
沉浸于知识海洋中的少年,即将面对的是他人生的巨变,他此时只是在准备,做着一飞冲天的准备。
3.清华筑基时
当夏的踪影慢慢被秋代替,自然便由葱绿的主色调变成了枯黄。风是凛冽的,花草是凄迷的,树木是沉默的,即便如此,清华园内还是如此神圣庄严。
初来清华的闻一多格外激动,眼神之中透露着好奇,他紧张地打量着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
1912年,对闻一多而言,极不平凡。
臃肿的棉服束缚不了他雀跃的心,带着乡下而来的乡土气息,他伫立街头,凝望深思。
这是学子们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这将是闻一多初展才华的舞台。
闻一多的求学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对他影响最大的,即是这个令他初露锋芒的“舞台”——清华。
在去清华之前,闻一多是在武昌求学的,他最终进入这所当时最具盛名的大学,皆源自武昌求学归来的一次“意外”。
那时,自武昌回归的闻一多,正赶上清华在湖北招生。这对闻一多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并非所有父母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远洋深造”,更何况,“承欢膝下”是那个时代多数家长的愿望。
彼时,国人仍沉浸于泱泱大国的自满之中,尚自以为所存国度是文明之地,反以为西洋是野蛮之邦,这般想来,怎么会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这所“留美预备学校”读书呢?
幸好闻家是大户,目光自然较一般人高远,思想也比较开明。面对这一机会,父亲闻丹臣决定让年纪正适合,且刚求学回来的闻一多去试试。
闻一多自小聪颖,饱读诗书的他,对这次入学考试,并无太多压力。
是时,闻一多通读梁任公的文章,所以面对试题,他大胆模仿梁启超的文笔,结果被主考官大加赞赏。尽管其他考试成绩一般,但就凭借这一手好文章,他还是赢得了第一名。
当年,清华需在湖北招收4名学生,笔试之后还要参加一轮英语考查。英语是闻一多的软肋,这下可愁坏了他。思及此,闻一多知道自己必须临时抱佛脚,不然就白白拿了第一,徒有虚名而已。若这次考查没能通过,那么进入清华学习也就只能是一枕黄粱了。
学习英语并非一朝一夕的工夫,不然也不会成为闻一多的弱项。幸好,此次考查只是“表面功夫”,只需稍稍习得应急英语便可。如此,勤勉的闻一多加紧苦修,最终顺利地通过了考查。
这道坎儿跨过了,还有一道坎儿在等着他——进京参加“殿试”。当时,科举虽已取消,可在某种程度上,那遗留下来的痕迹却并未彻底消除。如此,在哥哥的陪同下,闻一多入京考试,最终以湖北第二的名次被清华录取。
闻一多考取清华,对整个闻氏家族而言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在他被清华录取之后,堂兄弟闻亦传、闻亦齐,也在他的影响之下纷纷考入清华大学,他们兄弟三人在清华里也是比较出名的,被称为“闻氏三兄弟”,这种光耀门楣的事儿,在他们家乡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