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

書城自編碼: 258464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其他
作者: 陈祖芬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093869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5-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828/9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24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书写:一部创造印记的历史
《 书写:一部创造印记的历史 》

售價:NT$ 510.0
阿娇
《 阿娇 》

售價:NT$ 207.0
铭石为景:早期至中古中国的摩崖文字
《 铭石为景:早期至中古中国的摩崖文字 》

售價:NT$ 1030.0
考古与文明:遗迹里的世界史
《 考古与文明:遗迹里的世界史 》

售價:NT$ 770.0
孟山都的转基因之战:孟山都与巴西、印度的三场转基因种子诉讼
《 孟山都的转基因之战:孟山都与巴西、印度的三场转基因种子诉讼 》

售價:NT$ 359.0
鲜花人类学(自然文库)
《 鲜花人类学(自然文库) 》

售價:NT$ 718.0
作家榜名著:夏日走过山间
《 作家榜名著:夏日走过山间 》

售價:NT$ 723.0
时代的精神状况(尤里卡文库 存在主义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对时代精神状况的诊断书)
《 时代的精神状况(尤里卡文库 存在主义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对时代精神状况的诊断书) 》

售價:NT$ 322.0

內容簡介:
本书对现存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概况进行了调研,从其价值、保存现状、日常管理、建档、档案的内容分析、信息开发等多方面切入,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多种妈祖信俗档案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当代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中的关键问题,着重研究了当代妈祖信俗口述档案的建立方法,进行了口述建档实践,并对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提出了对策建议。本书希望通过系统化的研究了解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全貌,构建文化记忆,并在档案文本中发现中华民族经年不变的文化认同。
關於作者:
陈祖芬,福建莆田人,民革党员,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院长助理。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档案学会理事,莆田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级项目2项;出版著作与教材(含合著)10部,发表论文70余篇;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莆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莆田市首批优秀人才""莆田市十大杰出女性提名奖""莆田市优秀教师""莆田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目錄
序 一 5
序 二 7
导论 8
一、研究背景 8
二、研究意义 10
三、概念界定 13
四、国内外相关实践基础 19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7
六、研究方案 31
第一章 现存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概况 34
第一节 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分布现状 34
一、全世界妈祖宫庙分布概况及其启示 34
二、清代及以前官方妈祖信俗档案及史料分布 37
三、民国时期及台湾日治时期官方妈祖信俗档案及史料分布 39
四、建国后官方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布 45
五、民间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布现状 54
第二节 现存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点 56
一、内容涵盖上的特点——丰富 56
二、载体形式上的特点——复杂 57
三、保存地点上的特点——分散 59
四、生存状态上的特点——濒危 60
五、整理状况上的特点——零散 60
第三节 现存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价值 61
一、历史价值 62
二、文化价值 64
三、宗教价值 65
四、艺术价值 65
五、旅游价值 67
第四节 现存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和平因子 67
一、档案中的和平记忆:妈祖功绩追踪 68
二、档案中的和平砝码:从信仰认同到文化认同 72
第二章 当代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中的关键问题 78
第一节 档案管理主体特殊性问题 78
一、可能的管理主体 78
二、各种可能管理主体的优势分析 79
三、管理主体的定位问题 80
四、多元管理主体的合作模式选择 81
第二节 归档范围问题 82
一、法规政策依据 83
二、归档实践现状调研 85
三、不同类型记录的归档范围 91
四、基于归档范围的管理建议 94
第三节 档案分类方案问题 94
一、妈祖宫庙记录分类方案建议 95
二、妈祖文化交流机构记录分类方案建议 96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妈祖信俗类项目记录分类方案建议 97
第四节 档案保管中的重点问题 98
一、保管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99
二、沿海自然因素影响 99
三、宫庙人为因素影响 103
四、防护对策 104
第三章 当代妈祖信俗口述档案的建立 108
第一节 口述档案概述 108
一、口述档案的产生与发展 108
二、几个相邻概念的含义 111
三、争鸣中的界定 113
第二节 妈祖信俗口述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115
一、基本价值 115
二、具体作用 116
第三节 妈祖信俗口述档案的建档范围及类目准备 118
一、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启示:确定建档范围的理论标准 118
二、田野中的发现:具体建档范围的凝练 120
三、建档依据:妈祖信俗口述档案类目表 122
第四节 妈祖信俗口述档案的访谈准备 123
一、妈祖信俗知识的准备 124
二、受访者的选择及背景资料准备 126
三、访谈提纲的拟定 129
四、访谈物资的准备 133
第五节 妈祖信俗口述档案的访谈流程 134
一、预约访谈阶段 134
二、实施访谈阶段 136
三、结束访谈阶段 140
第六节 妈祖信俗口述访谈记录的归档保存 140
一、转录 140
二、整理 144
三、保存 146
第四章 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内容分析 148
第一节 本章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要领 148
一、内容分析法发展简况 148
二、方法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48
第二节 妈祖信俗官方档案内容选析 150
一、清代中央机关妈祖信俗官方档案内容选析 150
二、当代妈祖信俗官方档案的内容特点 155
第三节 妈祖信俗石刻档案内容选析 156
一、建国前妈祖信俗石刻档案内容选析 156
二、建国后妈祖信俗石刻档案内容选析 164
第四节 妈祖宫庙匾联档案内容选析 169
一、匾额 169
二、楹联 190
第五节 几种妈祖信俗特殊文字记录内容选析 199
一、题词 199
二、文化交流礼品 206
三、宫庙器物铭文 210
第五章 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213
第一节 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概述 213
一、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213
二、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214
三、开发的原则 215
第二节 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策略 217
一、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 217
二、主题类型策略 221
三、表现形式策略 226
第三节 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228
一、国内外可资借鉴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成果 229
二、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开发理念 232
三、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开发原则 233
四、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信息平台建设构想 234
第六章 结论 241
一、主要内容与观点 241
二、主要创新与贡献 242
三、不足与展望 243
参考文献 244
附录一 地市级以上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表 252
附录二 地市级以上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列表 258
附录三 台湾妈祖信俗无形文化资产登录情况 260
附录四 妈祖信俗建档工作调查问卷 262
附录五 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需求调查问卷 264
附录六 藏于台湾的清代中央机关妈祖信俗档案条目主要数据汇总表 266
附录七 各地与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公开文件概览 271
附录八 建国前石刻档案样本数据简表 274
附录九 部分妈祖宫印印模一览表 297
內容試閱
“妈祖信俗”是“妈祖信仰”和 “妈祖习俗”的总称。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事件不仅成为了妈祖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它还警示人们应当充分关注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已成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点,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就是这个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是见证妈祖信俗历史与现状的原始记录,是后世赖之以知今的重要依据。
一、研究背景
妈祖被誉为“海峡和平女神”,“妈祖信俗”是海峡两岸交流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既是乡土文化之一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妈祖原名林默,又称默娘,诞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升天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她一生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深得百姓爱戴,她逝世后,百姓在福建莆田的湄洲岛为她建庙奉祀,妈祖信仰开始发祥。近年来,随着海内外妈祖文化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妈祖信俗已成为全世界华人重要的精神纽带。世界各地的妈祖庙宇香火袅袅,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和一些重大节庆日,各地妈祖宫庙[ 本文“妈祖宫庙”一词泛指奉祀妈祖的宫庙,包括妈祖作为主祀和配祀的情况。]都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朝觐海神妈祖,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将“妈祖信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各界共识,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也成了一种重要的保护和传承方式。遗憾的是: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现状堪忧,当前有关妈祖信俗的官方档案数量有限,大量的民间记忆又缺少档案载体,处处显示出濒危的征兆。种种迹象表明:对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妈祖信俗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举世瞩目
这是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最初的动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妈祖信俗从一般意义上的“妈祖文化热”逐渐过渡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妈祖信仰从北宋至今已逾千载,从最初的妈祖民间信仰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我国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得以落实,从民间妈祖信众到研究妈祖文化的专家学者都开始关注妈祖文化。“妈祖文化”的提法始于上海师大的林文金教授1986年在福建莆田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所提交的论文《要重视妈祖文化研究》。此后,妈祖文化活动日益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妈祖文化已化作中华民族的一种内聚力,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妈祖文化热”。此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逐步得到重视。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条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各个团体、群体和个体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确保并促进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的延续。”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使之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真正走向了世界,受到全人类的关注。这也成为了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里程碑。而这时距离“妈祖文化”的提出仅仅25年,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近年来,以”妈祖信俗”为核心内容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纷纷获批列入各级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本行政区域内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在立法上得到广泛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得到立法重视是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的直接动力。从国际与国内的三个事实可作为有力证明:
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来重视以“建档”的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的主要国际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发布了一系列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的建议案和国际公约。例如:1972年通过的《关于在国家一级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建议》(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at National Level, of the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1989年通过的《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Recommendation on the Safeguard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olklore),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建档”作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