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
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
》
售價:NT$
440.0
《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壹卷李伯重文集: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
售價:NT$
480.0
《
走进史学(壹卷李伯重文集:李伯重先生的学术印记与时代见证)
》
售價:NT$
360.0
《
故宫书画集(精编盒装)版传统文化收藏鉴赏艺术书法人物花鸟扇面雕刻探秘故宫书画简体中文注释解析
》
售價:NT$
1490.0
《
《往事和近事(增订本)》(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代表作,新增修订、全新推出。跨越三十多年的写作,多角度讲述中华文明)
》
售價:NT$
349.0
《
往事和近事:历史地理学泰斗、百家讲坛主讲葛剑雄经典文集
》
售價:NT$
349.0
《
父母的关键认知
》
售價:NT$
225.0
|
編輯推薦: |
《君从何处来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之路采访纪实》是一本难道的好书。
从追问稗史传说中那些关于湖广移民的蛛丝马迹,到细考汗青谱传上那些关于迁徙历史的只言片语。《君从何处来》这本书告诉我们,彼时也许只是帝王将相治世的权宜之举,却在冥冥中勾勒出此时巴渝人口构成的大致轮廓;彼时也许只是庶民百姓的生活所迫,却在不经意间决定了此时巴渝本土文化的基本形态;从不远万里寻访寥寥可数的历史遗存,到求教专家孜孜以求释疑读者,从“寻根者”还乡遍访、修谱人潜心求索,再到有识之士捐建祠宇以让更多人认祖归宗。《君从何处来》这本书展示给我们,纵然湖广填四川移民历史的细枝末节早已在时间之流中湮没,但历史的点滴线索却因其寄托了现代重庆百姓无限的乡愁而历久弥新。
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已逾数百年,其中的故事与传奇绝非聊聊几笔便能说得清,道得明。但《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之路采访纪实》这本书,却以一种从容不迫的笔触,去粗存精,将一条湖广填四川沧海桑田的历史主脉清晰地呈现出来。也许后人无法也无需再次追随那条祖辈走过的迁徙之路前行,但思考那条道路本身便会使人类自己的存在具有价值。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也许这正是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在重庆日报、重庆晨报大型新闻纪实活动“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路”采访报道过程中的优秀新闻作品共40余篇,讲述了该系列活动的寻访缘起、寻访过程和寻访成果。通过实地“追根溯源”、对当事人细致采访和对史料精细研读、研究,全景式地展现了“湖广填四川”移民事件的历史全貌。同时,本书还集合了著名专家学者对“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活动的评价和期许,搜集了大量关于这次系列报道活动的后续跟进报道及社会影响。全书分为八个篇章,内容有对个体人物、专家的专访,有对历史事件的调查和追溯,也有对现存文物古迹的寻访和影像记录。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对照,可以说,本书是“湖广填四川”移民研究的一次全新的成果展示,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对于“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路”采访报道活动,中宣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全国各主流媒体也予以了普遍的关注。此外,本次活动更是在广大普通读者中引起了的热烈反响,直接推动了重庆移民后裔的“寻根”热潮,提升了民众探知、研究“湖广填四川”这段历史的兴趣。
|
關於作者: |
本书主编为周勇,男,现为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重庆市委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
|
目錄:
|
序言
君自湖广梦圆重庆
根在麻城孝感乡
引言寻根,为那悠悠乡愁
麻城孝感乡篇
历史的追问:重庆人乡关在何方
历史的真相?专家揭秘世代相传的麻城孝感乡
湖北篇
鄂东第一祠川渝吴氏大多“根”在此
“帝主庙”传说结起两地缘
蜀道难难不住君从湖广来
江水长长不过填川路迢迢
岁月有痕君从“孝感”来“孝感”不复旧模样
重庆篇
三姓成兄弟抓阀定家园
神女峰下的“贡老爷”
耕读传家大昌方氏家族走出文人武将
夔门天下险挡不住奉节人的寻根情
云安:沉睡在水底的移民老镇
三姓人合家迁四川和睦相处近200年
云阳郭家大院见证移民望族的兴衰
巴南周氏八棱碑的故事
麻乡约千里传递移民思乡情
石龙井庄园:庭院深深深藏多少谜题
寻访篇
江津真武场:消失的记忆,消失的方言岛
土楼依旧在客家遗风已难寻
荣昌县盘龙镇:喧嚣中的客家方言岛
一赵入川繁荣荣昌一镇
见证移民文化重庆尚存69处移民会馆
看丰盛百年碉楼如何抵御匪患
由“解手”说起
寻根篇
寻根麻城的悲喜交加
民间修谱人
薛方全:“寻根”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专家篇
陈世松:让“湖广填四川”历史回到普通民众身边
何智亚:移民推动社会进程乡愁传承古老文明
黎小龙:在“湖广填四川”中寻找重庆的前世今生
蓝勇:乡愁是对一方风土人情永难割舍的眷恋
张德安:会馆文化还需传承和弘扬
影响篇
“寻根”改变一座城
祭祖大典:山高水长见证血脉传承
相聚在“天下第一乡都”
“寻根”热潮催生学术研究《湖广填四川与重庆研究》项目启动
传播篇
“君从何处来”千万阅读量的背后
“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新闻研讨会召开
后记用双脚丈量先辈走过的土地
附录重庆日报、晨报报道版面
|
內容試閱:
|
“湖广填四川”业已过去了数百年,这段历史除了浓厚的“寻根,,.情结,还留给巴渝大地什么样的馈赠?在当下,我们还能从这段历史中寻找到什么?“‘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既改变了中国移民史的走向,也深刻而彻底地塑造了今天的巴渝文化和当代重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黎小龙说,“湖广填四川”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那段历史值得继续探索和研究。
“湖广填四川”移民星散西南各地,他们来到陌生的土地上,靠什么谋生?一个个家族怎样才走到今天?这些是川渝两地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黎小龙介绍,川渝两地学术界正在携手进行一个名为“重庆湖广填川历史研究”的科研课题,成果包括一部通俗性的著作和一部学术性的断代史。前者旨在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心“湖广填四川”留在川渝家族中的历史记忆,而后者则将从学术角度对重庆本土的“湖广填四川”历史进行首次全面的勾勒和梳理。
“这部断代史将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对‘湖广填四川’进行全面研究,并做出进步和创新之处来。
”黎小龙说,四川、湖北等地的学者是研究“湖广填四川”的先导,有了四川学术界的合力,这个课题才得以诞生。此次仅重庆团队就有10多人,分赴各区县搜集家谱、地方志、别传、碑牒等基础资料。著作预计2017年成稿,字数在100万字左右。
我们能从这部著作中读到什么?黎小龙表示,这部著作将把“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脉络勾勒出来,我们将能看到从湖广地区跋涉而来的千万移民们落在巴渝大地上的足迹,看到他们胼手胝足的创业经历,和千百个来自湖广的家族在本地生根的过程。换言之,我们能看到巴渝大地在经历了战乱、疫病、虎患等灾难后,再次焕发新生的点滴。
“湖广填四川”的学术价值系于人类“寻根”的天性“从移民史角度来说,‘湖广填四川’有着独到的地位。”黎小龙说,从秦朝实现中国“大一统”之后,大规模移民走向通常是自北向南,导致了华夏文化从黄河流域的中原拓展到全国各地。很长时期内,西南地区的移民主要来自西北和中原地区,他们带来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让地处成都平原的蜀地得到极大发展。吕布的吕氏家族、卓文君的卓氏家族,就是迁徙到蜀地的大族。
到了元末明初,情况发生了变化。全国经济中心南移,长江中下游的湖广地区成为重镇。此时开始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地理上为东西走向。而巴地作为西南地区最东的门户之地,得到了地利之先。
无论从山区走陆路还是沿着长江河谷走水路,大批湖广移民落脚的第一站都是巴渝大地。由此,巴渝文化得以极大繁荣。明清两次“湖广填四川”,就这样奠定了今日重庆的基础。
“但从根本上,‘湖广填四川’的学术价值还系于人类‘寻根’的天性。”黎小龙从事移民史研究多年,他说,“寻根”意味着“寻找家族”,而其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类的本源问题——我从哪里来?这是智慧生物特有的疑问,而从这种疑问中,才会诞生家族和历史的记忆,形成文化。
黎小龙至今记得,他曾到云南的一个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当地村民都表示“我们是南京来的”,地点甚至可以具体到某条街,某个巷子。黎小龙分析,这是因为人们希望记忆中的家族诞生地是一个可感的、具体的“点”。正因如此,“湖北麻城孝感乡”才会成为“寻根”的一种故乡“形象”。
“孝感乡更多的是一种传说,但传说也是历史的一部分。”黎小龙说,考察这种“孝感乡现象”形成的原因,能够发现其在历史、文学等诸多领域中的反映。因此,“湖广填四川”中形成和流传的大量家族记忆、历史记忆,便将现实与那段历史联系了起来,使得“湖广填四川”具有了真切的现实意义。就此而言,“寻根”寻找的不仅是一家一户的先祖,更是一个地区的发展演变历程,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P183-1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