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山东高院和山东大学共同主持的“司法公正权威与司法监督的关系”这一最高法院重大理论课题为期两年的成果。书稿梳理了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的体系构成、主要特点、实践探索,分别对具体的司法监督制度进行研究,包括当事人监督、审级监督、审判管理监督、检察监督、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探讨各种监督制度的应有地位和功能,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具体路径。
|
目錄:
|
第一章司法监督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司法监督概述
一、司法监督的概念界定
二、司法监督的要素与分类
三、司法监督的必要性
四、司法监督的功能作用
第二节司法监督的逻辑遵循
一、司法监督要尊重司法的独立性地位
二、司法监督要符合司法权的本质属性
三、司法监督要契合司法权的运行特征
第三节司法监督的理想模式
一、司法程序系统自治与司法监督模式选择
二、系统自治性司法监督的构成
三、系统外司法监督的运行规则
第二章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的现状考察与理性思考
第一节我国司法监督的制度构成及实践探索
一、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的构成
二、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的特点
三、我国司法监督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我国司法监督的问题分析及进路反思
一、司法监督何以成为问题
二、我国现有司法监督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分析
三、我国现有司法监督进路的理性反思
第三节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一、司法监督制度改进和完善应坚持的立场
二、我国司法监督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方向
三、司法监督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四、我国司法监督制度完善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当事人监督
第一节当事人监督的基本原理
一、当事人监督的概念界定
二、当事人监督的依据
三、当事人监督的特征
第二节诉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制约
一、诉权监督制约审判权的应然状态
二、诉权监督制约审判权的实然状态
三、以诉权制约审判权的可行路径
第三节“以当事人为本”理念与诉权保障
一、“以当事人为本”司法理念在诉权保障中的体现
二、法院对当事人诉权保障的不足
三、法院对当事人诉权保障机制的完善路径
第四章审级监督
第一节审级监督的基本理论
一、审级监督的理论架构
二、审级监督的特点和属性
三、审级监督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规范审级监督中的上诉审问题
一、上诉审的功能分析
二、上诉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三、影响上诉审监督制度发挥的原因分析
四、改进和完善审级监督中的上诉审制度
第三节发挥再审监督功能
一、影响再审监督功能发挥的因素分析
二、改革与完善再审监督制度
三、逐步建立有限三审终审制实现再审功能回归
第五章 审判管理监督
第一节审判管理监督的基本原理
一、审判管理权的属性
二、审判管理监督的特点
三、审判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
四、审判管理监督的基本途径和努力方向
第二节发挥基本诉讼制度的监督功能
一、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二、合议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三、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四、司法公开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第三节强化审判工作宏观指导的监督功能
一、司法解释监督指导效能的实现与完善
二、案例指导监督效能的实现与完善
三、案件请示监督效能的实现与完善
第四节发挥审判事务管理的监督功能
一、层级管理监督效能的实现与完善
二、流程管理监督效能的实现与完善
三、结果管理监督效能的实现与完善
第六章检察监督
第一节检察监督的基本原理
一、检察监督的历史由来
二、检察监督的权力属性
三、检察监督的特点
四、检察监督的内容
第二节检察监督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一、检察监督权与审判权的基本关系
二、我国检察监督权与审判权关系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检察监督权与审判权关系改进完善
第三节刑事抗诉检察监督
一、刑事抗诉检察监督的性质与特点
二、刑事抗诉检察监督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三、完善刑事抗诉检察监督的途径
第四节民行抗诉检察监督
一、民行抗诉检察监督的基本原理
二、民行抗诉检察监督的现状
三、民行抗诉检察监督的规范与完善
第五节检察监督的其他形式
一、检察建议
二、量刑建议
三、纠正违法意见
四、民事执行检察监督
五、检察长列席审委会
第七章人大监督
第一节人大监督的基本原理
一、人大监督司法的历史渊源和制度依据
二、人大监督司法的法律依据
三、人大监督司法的职能定位
四、人大监督司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人大监督的主要方式
一、审议法院工作报告
二、质询、询问
三、对司法人员的选任、撤职和罢免
四、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五、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六、人大督办案件
第三节加强和规范人大监督
一、提升认识,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二、专设机构,配备专业的司法监督工作人员
三、完善立法,优化人大司法监督制度设计
四、立足操作,改进人大督办案件方式
第八章舆论监督
第一节舆论监督的基本原理
一、舆论监督的概念与特征
二、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权威的积极作用
三、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权威的消极作用
第二节舆论监督的现状考察
一、网络媒体成为舆论监督的主要渠道
二、实质正义成为舆论监督的主要指向
三、舆论监督与司法尚处于磨合状态
第三节完善和规范舆论监督
一、实现司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扩充参酌民意确保实质正义的司法方法
三、建立典型案件引发的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机制
四、加强司法宣传工作
附件
专题报告一:关于司法公正权威与司法监督的社会调查分析
一、问卷的说明
二、司法公正权威与司法监督的调查分析
专题报告二:关于民事抗诉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以山东高院审结的85起民事抗诉案件为样本
一、民事抗诉案件呈现的基本特点
二、由民事抗诉案件所反映出来的几个问题
三、关于民事抗诉制度改进与完善
专题报告三:关于审级监督的司法统计分析
一、关于司法裁判的服判息诉情况分析
二、关于上诉审监督职能的发挥情况分析
三、关于再审职能发挥情况分析
|
內容試閱:
|
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永恒主题。实现司法公正,对司法权进行有效监督必不可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司法监督,是健全我国国家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司法公正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加强司法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希望通过加强监督来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问题,司法监督也成为近年来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而随着实践的推进和理性认识水平的提升,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一些不当司法监督已经影响到司法权的正当运行,对司法公正权威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将“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作为今后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改革举措。因此,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司法需要什么样的监督?什么样的监督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权威?应该如何加强和规范司法监督?能否对这些问题作出理性回答,提出因应之策,关系我国司法改革路径的选择。
2011年,通过竞标,由时任山东高院院长周玉华和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共同主持申报的“司法公正权威与司法监督的关系”这一最高人民法院重大理论课题为期两年中标。为高质量地完成这一课题,山东高院和山东大学分别抽调了部分理论研究骨干组成了课题组,拟订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两位主持人亲自审定方案,共同确定研究提纲,定期检查调度,认真审改研究成果,保障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课题组也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其间,召开课题论证会、修改研究成果十余次,最终形成了二十余万字的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山东高院丰富的实证资源和山东大学深厚的理论资源。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的研究资料文献进行梳理,了解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前沿的理论研究动向,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二是统计分析法,以全国法院或山东法院司法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针对审级监督、检察监督状况展开统计学分析,研判其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三是实证研究法。课题研究针对一线法官、律师和当事人群体分别发放了390份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山东部分地区以及广东、河南等地召开司法监督座谈会15场次,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四是案例研究法,收集了山东各级法院审理的上百份二审改判发回、再审案例,对其进行剖析。五是系统研究方法,力图从系统论的角度探寻司法程序系统与司法监督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我们还将课题分解成七个专题,由十个中院承担开展了专题调研,夯实了课题研究基础。
课题研究形成了一份研究报告、一本书稿和三个专题报告。其中,研究报告侧重于对司法公正权威与司法监督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书稿是在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对我国司法监督制度这一重点内容进行系统研究;三个专题报告则是以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司法统计分析的形式对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专门分析,为课题夯实实证基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司法监督是防止司法权滥用的制度安排,其价值目标在于实现司法公正,同时司法监督也是提升司法权威的重要路径。实现这一制度目的,要求司法监督应当符合司法的特性和运行规律要求。为此,我们提出司法监督应当构建一种以系统自治性监督为主、以系统外监督为辅的监督模式。我国现有司法监督制度存在系统内监督作用不力、系统外监督失当以及审判监督程序频繁启动损害司法终局性权威等问题。同时,现有司法监督进路不仅无法有效解决司法不公问题,还有可能导致各种负面影响。改进和完善我国司法监督需要把握正确方向,即监督理念要兼顾约束司法权和保障司法依法独立行使,监督目标要兼顾个案正义和制度正义,监督进路要构建系统自治性监督模式。具体思路为,强化程序内监督,规范程序外监督,优化司法整体环境。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该书由代序、八章正文及三个专题报告组成。代序部分对司法公正权威与司法监督的关系进行探讨。第一章是司法监督一般理论,对司法监督的概念、要素、功能等问题以及司法监督遵循的逻辑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司法监督的模式作了分析。第二章是对司法监督现状的考察和理性思考。梳理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的体系构成、主要特点、实践探索,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当前的司法监督进路进行了反思评析,并提出改进思路。第三章至第八章为分论,分别对具体的司法监督制度进行研究,包括当事人监督、审级监督、审判管理监督、检察监督、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探讨各种监督制度的应有地位和功能,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具体路径。专题报告部分,一是对司法公正、权威与司法监督情况作了社会调查,形成了分析报告;二是以山东高院受理的部分民行抗诉案件为样本对民事抗诉制度进行了思考;三是以全国法院近10年来的司法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审级监督情况进行分析。
本课题的课题组组成人员如下:湖北高院李静,山东高院李方民、黄明春、赵峰、徐清霜、刘振会、刘峥、王琛,聊城中院黄伟东、青岛中院王洪坚、威海中院赵芳、莒县法院郑家泰,山东省纪委秦秀春,山东大学齐延平、周长军、满洪杰、曹瑞、张航、韩旭、刘静(后四位为山东大学博士生)。本课题的顺利完成首先,得益于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这些来自不同职业背景的课题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也是理论与实务的一次愉快合作。其次,还要感谢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单位与个人。最高人民法院理论办为课题研究进行了方向和内容上的指导与把关,为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得该书得以顺利出版。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在我们调研过程中,广东、河南等地法院为我们开展实证调研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另外山东各地的部分法官、律师以及当事人也非常认真地配合我们完成了社会调查工作。在此,对于上述单位和个人的帮助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