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布局研究

書城自編碼: 258102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環境科學
作者: 董利民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4549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18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52/4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56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39
《 典型城区河道生态综合整治规划与工程设计 》
+

NT$ 2279
《 环境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
+

NT$ 760
《 突发环境事件典型案例选编(第一辑) 》
編輯推薦:
《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布局研究》可供水利、环保、城建、农业、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读者参考。
內容簡介:
《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布局研究》以洱海全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了洱海流域水环境状况调查与分析、洱海流域陆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洱海污染负荷与水质响应关系研究、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与分析、洱海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编制,以及洱海流域社会经济结构、发展速度与污染控制、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洱海流域生产力布局等研究,集成了洱海流域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布局与发展速度规划。研究成果支撑了《云南洱海绿色流域建设与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无疑,《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布局研究》在为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湖泊治理提供科技支撑、丰富湖泊绿色流域建设理念和思路的同时,也为我国类似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目錄
总序
前言
计算篇
1洱海流域水环境状况调查与分析3
1.1洱海流域水文气象特征分析3
1.1.1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3
1.1.2流域气象特征分析3
1.1.3流域水文特征分析14
1.1.4洱海运行特征分析18
1.2洱海流域水土资源利用状况20
1.2.1流域土地利用调查20
1.2.2流域土地利用现状23
1.2.3流域水资源数量32
1.2.4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38
1.3洱海流域水环境功能水质评价40
1.3.1水质调查与监测40
1.3.2河流水质状况40
1.3.3洱海水质状况48
1.3.4洱海水生态状况54
1.3.5洱海水质分布57
2洱海流域陆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60
2.1陆源污染物输移模拟模型60
2.1.1模拟模型基本原理60
2.1.2模拟模型系统构建62
2.1.3COD污染负荷计算75
2.2陆源污染物入湖过程模拟75
2.2.1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75
2.2.2流域入湖径流量模拟82
2.2.3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模拟84
2.3入湖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86
2.3.1入湖污染负荷量构成分析86
2.3.2入湖污染负荷量空间分布88
2.3.3入湖污染负荷总量年际变化91
3洱海污染负荷与水质响应关系94
3.1洱海水质水动力模拟模型94
3.1.1模型概述94
3.1.2洱海湖泊模型的构建95
3.2洱海水质水动力过程模拟96
3.2.1模型参数96
3.2.2洱海湖流模拟97
3.2.3典型年水位模拟98
3.2.4洱海水质模拟98
3.2.5典型计算浓度场分析100
3.3洱海水环境容量测算与解析103
3.3.1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技术路线103
3.3.2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105
3.3.3洱海水环境容量计算107
4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与分析124
4.1水环境承载力模拟模型124
4.1.1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124
4.1.2水环境承载力模型构建126
4.2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130
4.2.1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计算130
4.2.2污染负荷发展趋势计算132
4.3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136
4.3.1水环境承载力阈值136
4.3.2社会经济发展分析137
5洱海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141
5.1洱海流域水污染控制区划分141
5.1.1水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法141
5.1.2水污染控制区划分结果142
5.2洱海流域水污染负荷总量核算151
5.2.1丰水年型水污染负荷总量151
5.2.2平水年型水污染负荷总量154
5.2.3枯水年型水污染负荷总量157
5.3洱海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160
5.3.1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160
5.3.2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指标163
5.3.3“流域-控制区”总量控制方案165
5.3.4“流域-污染源”总量控制方案171
研究篇
6洱海流域社会经济结构、发展速度与污染控制研究179
6.1引言179
6.2问题分析和模型构建、求解179
6.2.1产业结构与污染物排放量关系研究179
6.2.2城乡空间结构与污染物排放量关系研究182
6.2.3土地利用方式与污染物排放量关系研究184
6.2.4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研究187
6.3结论和建议190
7与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流域生产力布局研究192
7.1洱海流域主体功能区和居民点规划研究192
7.1.1流域产业结构、污染(减排)现状及其相关机理192
7.1.2流域产业发展与污染份额动态耦合优化方案216
7.1.3基于污染份额的洱海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232
7.2洱海流域土地优化利用模式研究235
7.2.1流域土地现状分析235
7.2.2 洱海流域土地开发利用分析245
7.2.3洱海流域土地功能控制区划253
7.2.4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模式263
7.3洱海流域生态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整合研究278
7.3.1传统产业向生态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路径278
7.3.2洱海流域生态产业布局机制281
7.3.3洱海流域生态产业布局的相关产业政策283
7.3.4洱海流域生态产业总体布局与产业链整合295
7.4洱海流域劳动力转移目标及规划研究301
7.4.1洱海流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分析301
7.4.2洱海流域的各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状况分析305
7.4.3洱海流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306
7.4.4洱海流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309
7.4.5对洱海流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进行简单评价309
8洱海流域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布局与发展速度规划311
8.1洱海流域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区划规划311
8.1.1规划背景311
8.1.2规划区域311
8.1.3规划依据312
8.1.4规划目的312
8.1.5规划意义312
8.1.6规划指导思想312
8.1.7洱海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313
8.1.8洱海流域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分区313
8.2洱海流域城市化发展与城乡空间结构优化中长期规划(2016—2030年)318
8.2.1规划空间区域318
8.2.2规划的指导思想318
8.2.3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18
8.2.4洱海流域城镇-人口发展方案规划319
8.2.5洱海流域城乡聚落体系结构323
8.2.6洱海流域各城镇职能与产业引导325
8.2.7洱海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325
8.3洱海流域生态产业总体布局中长期规划(2016—2030年)326
8.3.1规划背景326
8.3.2规划依据327
8.3.3规划区域327
8.3.4洱海流域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方向327
8.3.5洱海流域生态农业发展327
8.3.6洱海流域生态工业发展330
8.3.7洱海流域生态旅游业发展335
8.4洱海流域土地利用优化布局中长期规划(2016—2030年)339
8.4.1规划目的及意义339
8.4.2规划依据339
8.4.3规划范围339
8.4.4规划期限339
8.4.5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战略340
8.4.6流域土地利用统筹346
8.5洱海流域劳动力转移中长期规划(2016—2030年)347
8.5.1引言347
8.5.2洱海流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347
8.5.3洱海流域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路径和保障措施348
参考文献361
附录长寿湖产业结构现状调查、问题诊断及结构调整减排方案370
1 长寿湖产业结构现状、特征及SWOT分析370
1.1长寿湖农业产业结构现状、特征及SWOT分析370
1.2长寿湖工业产业结构现状、特征及SWOT分析374
1.3长寿湖旅游产业结构现状、特征及SWOT分析378
2长寿湖产业污染源分布、特征及问题诊断387
2.1长寿湖农业污染源分布、特征及问题诊断387
2.2长寿湖工业污染源分布、特征及问题诊断395
2.3长寿湖旅游业污染源分布、特征及问题诊断403
3长寿湖社会经济发展功能控制区划407
3.1长寿湖城镇-人口控制区划408
3.2长寿湖农业产业发展功能控制区划413
3.3长寿湖工业产业发展功能控制区划414
3.4长寿湖旅游产业发展功能控制区划415
4长寿湖主要产业宏观调整规划418
4.1长寿湖农业产业宏观调整规划418
4.2长寿湖工业产业宏观调整规划422
4.3长寿湖旅游产业宏观调整规划428
內容試閱
1洱海流域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1.1洱海流域水文气象特征分析
1.1.1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
洱海流域有常规气象站2个,分别为大理站和洱源站,本子课题研究调查收集了气象站30年(1971~2000年)的主要气象要素统计资料、2000~2009年的气象观测日值资料和2010年全年12个月的定时观测资料。同时,调查收集了流域内5个水文站2000~2009年的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分别为炼城站、银桥站、牛街站、福和站、下关站。另外,还调查收集了洱海2000~2010年的运行水位观测资料,以及发电、泄洪和引水的外泄调控水量观测资料。洱海流域水文气象观测站分布如图1-1所示。
为了弥补洱海流域两个常规气象站观测时段资料的不足,本子课题研究自2009年开始,在洱海北部的江尾增设了气象观测站,进行24小时的风向、风速、气压、气温、湿度、太阳辐射、光照、降雨等气象要素连续观测。针对洱海主要入湖河流的降雨-径流观测,先后在弥苴河、永安江、波罗江、西闸河、茫涌溪、锦溪的入湖河口和凤羽河等河流建立了水位观测站,开展水位流量的连续观测和暴雨径流过程的频次加密观测。
1.1.2流域气象特征分析
1.1.2.1风向、风速
洱海流域常规气象站的多年各月的风向分布统计结果见表1-1。结果表明,位于洱海西岸的大理站,1~7月风向以偏东风为主,8~12月风向则主要为西北风,出现频率不高,仅为10%左右;而静风的发生频率较高,特别是进入湿季的5月以后,达到20%以上。洱海流域北部的洱源站,年内各月多为静风天气,静风的发生频率达到25%~55%;年内的风向分布除了7月、8月和9月以偏东风为主,其他各月的风向则主要为西南风。表1-1气象站多年各月最多风向与出现频率月份大理洱源最多风向出现频
洱海流域常规气象站的多年各月平均风速分布统计结果见图1-2。结果表明,年内的风速在干季的1~4月为大风季,5月进入湿季后风速迅速减小,7~10月为小风季,处于洱海西岸大理站的这种风速季节变化特别明显。在大风季,大理站的月平均风速达到3.5ms以上,洱源站的风速也在2.5ms以上;而在小风季,月平均风速不到2.0ms。多年的平均风速大理站为2.6ms,洱源站为2.2ms。
图1-2各气象站多年各月平均风速变化
根据2010年对洱海站、洱源站和江尾站的全年12个月的定时风向风速观测调查,分别对各个站的干季(11月~翌年4月)和湿季(5~10月)的风向、风速分布及年内各月风速变化进行了统计。各个站的风向发生频率、风向风速分布统计结果分别见图1-3和图1-4。
图1-3各气象站2010年干季和湿季风向分布
图1-4各气象站2010年干季和湿季风速分布
在干季的11月~翌年4月,位于洱海西岸的大理站风向分布比较分散,风向以偏西的SW—WNW风向带和偏东的ENE—SSE风向带为主,出现频率分别为30%和38%,其他风向也多有发生。位于洱海北岸的江尾站风向分布比较集中,风向以偏南的SE—SW风向带为主,出现频率达到55%。而位于流域北部的洱源站,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南风,出现频率为16.6%,且发生静风的频率较高,达到23.6%。
在湿季的5~10月,大理站的风向分布主要集中在偏西的W—NW风向带和偏东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