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吉庄纪事

書城自編碼: 257940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者: 郭万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531469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52/29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原来这就是逻辑学:16堂大师逻辑课
《 原来这就是逻辑学:16堂大师逻辑课 》

售價:NT$ 259.0
隋唐王朝兴亡史
《 隋唐王朝兴亡史 》

售價:NT$ 354.0
货币新纪元:区块链重塑金融生态
《 货币新纪元:区块链重塑金融生态 》

售價:NT$ 458.0
规制如何生财:清代盐政基本原理研究(1644-1850)
《 规制如何生财:清代盐政基本原理研究(1644-1850) 》

售價:NT$ 458.0
小学生C++趣味编程从入门到精通 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C语言)学习用书
《 小学生C++趣味编程从入门到精通 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C语言)学习用书 》

售價:NT$ 463.0
新知文库精选·一念之差:关于风险的故事与数字
《 新知文库精选·一念之差:关于风险的故事与数字 》

售價:NT$ 354.0
道德自我的伦理根基——教化论视野下的现代性道德哲学批判
《 道德自我的伦理根基——教化论视野下的现代性道德哲学批判 》

售價:NT$ 458.0
投诉是礼物:从投诉中学习经验并恢复客户忠诚度的101个活动、练习及工具(实践版)
《 投诉是礼物:从投诉中学习经验并恢复客户忠诚度的101个活动、练习及工具(实践版) 》

售價:NT$ 307.0

編輯推薦:
南有梁庄,北有吉庄
有多少这样的村庄,便有多少中国村庄史
小村庄的百年缩影,乡土中国的沧桑再现
白烨、施战军、李炳银、赵瑜阅读推荐
吉庄,伫于晋西北的广袤之上,昂立于历史沧桑之间,积淀着挥之不去的乡愁。吉庄,中国,世界;昨日,今朝,明天;追忆,珍惜,愿景……所有的元素奔涌其间,焠炼笔下,凝华为这部力作。
吉庄是吉庄人的,也是你我的,是朔州的,也是中国的;
吉庄是吉庄人的故乡,也生长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內容簡介:
《吉庄纪事》是郭万新的乡土文化力作。这是一部以山西朔州吉庄村群体性地域生活为描写对象的百年历史纪事,是作者在认真研究地方文献、深入吉庄生活的基础上,以口述实录形式写成的纪实文学。作者以质朴厚重的文笔,再现了一个村庄真实的生活和生存记忆。
通过小窗口,透视大世界;显微现实的切片,触摸历史的余温;倾听乡民的素朴心音,共鸣时代的黄钟大吕……便是《吉庄纪事》的写作本意与深沉价值。
關於作者:
郭万新,一九六五年十二月生,山西朔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二百余万字。已出版《草根吉庄》《吉庄的三户人家》《吉庄纪事》等十余部作品。其中《吉庄纪事》获山西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吉庄的三户人家》获2010-2012年度“赵树理文学奖”。
目錄
序郭万新成了吉庄人
引子
第一章 看似平凡的吉庄却原来与众不同
一、传说吉庄大槐树是洪洞大槐树的一根枝条
二、土堡内外布局着各具性格的乡村四合院
三、历经五百五十年保存下来的三大王庙
第二章 苟且在风雨飘摇中的小农经济
一、娃们,像个蒸馍馍的火色
二、墙上金把吊,地上山药窖,怎么没写?
三、咱村家家户户去一个,你要不去,那就我去
第三章 挣扎在日寇铁蹄下
一、卦上说,哪里下雪哪里不好
二、李成新唱秧歌——赖死个赖
三、“赶高脚”成为传说中的一个名词
第四章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一、小泊霍天龙遇害了
二、大二三金靠,开会开下个这哦
三、三福贵,还我的大花牛
第六章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一、不能让毛主席看见我家的尿盔子
二、吉庄拿一千多斤白灰,把街道都刷了,让全县人来开大会
三、叫我解说,比串门子张口还难哩
第七章 勒紧裤带,共渡艰难
一、我们村也能近水楼台,出几个高梁面大学生
二、一肿一塌,就要给个说法
三、看看,那家伙脸色变了,汗水也流下来了
第八章 风风雨雨的多事之秋
一、洗个清水澡,轻装上阵
二、三成才跳枯井,心上明白
三、喝稀饭屙山药蛋,拉下圪蛋了
第九章 自猫黑猫
一、不要管我,主席要紧
二、那是一棵公黑豆
三、小瞧吉庄基干民兵没枪?
第十章 春天的故事
一、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考什么大学?
二、分开了牛还叫唤哩
三、头一家万元户:娶一个媳妇一吨
尾声
跋我的吉庄,我的大槐树
內容試閱
第一章看似平凡的吉庄却原来与众不同
一、传说吉庄大槐树是洪洞大槐树的一根枝条
在吉庄村委会二○○九年的宣传栏里,简明扼要地写着这么一段文字:
二〇〇九年的吉庄村委会
吉庄村距离朔州市东北十五公里,位于桑干河北岸,北依洪涛山,隶属于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西与东神头村相邻,东与吴佑庄村接壤。吉庄村历史悠久,形成于东汉时期,后因战乱衰弱,到明初再次兴旺。现有村民六百五十二户,人口二千零六十一人;全村占地面积八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四千三百二十三亩……
仅从这样的介绍来看,吉庄给人的印象不外乎农村、农业、农民三大要素,类似的自然村在中国北方比比皆是,即使在朔城区,也可以说不在少数。那么,想象中的吉庄是不是太平凡太普通了?
然而,当我们走进吉庄,才能感受到吉庄在貌似寻常中的与众不同。
吉庄的地理位置应该比较特别。西邻是东神头村,间距不足千米,而东南四公里处就是马邑村。三个村庄连成一线,恰是桑干河踏上漫长旅途前起步之际的一段弯曲的北岸,而吉庄居于中间,就像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民,其声不响,其貌不扬。默然积累着如马邑曾有的厚重,蕴蓄着如神头曾有的隽秀,实在是大音希声。作为一个村庄,与形形色色的人物一样,往往各具性格,有些轻浮于表面,难免感觉华而不实;有些敦厚于内在,势必叫人肃然起敬。
吉庄人的祖先就很聪明。由村民普遍认可并在口头相传中,吉庄村名的来历和尉迟恭擒海马有关。显而易见,吉庄的名字根本没有包含马字的丝毫内涵与外延,但当地土话,“猛然一跳”的意思发音同“吉”,都说尉迟恭在司马泊金龙池骑上海马后,海马一下子跃到吉庄,略作停顿,接着才跳到马跳庄。研究汉语言文字可以发现,实际“跳跃”只能跟另一个比较生僻的同音汉字“踖”挂起钩来,那么原来的吉庄推理该是“踖庄”。古语说:“毋践履,毋踖席。”踖者,踩踏的意思,来表达马匹的动作基本说得过去,但被一匹牲口踩踏,听起来不大光彩,所以“踖庄”被巧妙地悄然替换为“吉庄”;在明代史书中,还登记过“吉家庄”,更显得与尉迟恭看不出关联来了。反正吉庄这一村名,读起来听起来没什么挑剔之处,显得吉祥、吉利、吉庆、大吉大利,难道是吉庄人的祖先探讨过学问?
是一家之言,莫须有吧。
至少在尉迟恭没有出世时,吉庄本来叫作李家小村,因为吉庄本是李氏的聚居之地,李姓占总人口的将近百分之八十,其余几门杂姓,包括贾、连、刘、阎、孙、赵、林等,加起来不足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多数属于陆续外迁而来。由于李姓是百家姓中的超级大户,数千年来杰出的帝王将相、文人佳士层出不穷,特别是出来过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李世民,因此其起源比较容易追溯。
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写过:“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李氏家族的庞大。关于李氏的来历,《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的记载为所有李氏所接受: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现河南安阳地区),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
理官,上古时候掌握司法的长官,皋陶曾经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剕、宫、大辟,各自的意思是:脸上刺字、割鼻子、剁脚、破坏生殖能力、砍脑袋。所以说,理官位高权重,“以官为姓”的理氏当然在权贵之列。至于后来利贞母子依靠吞吃树上的果实而改姓为李,才把“以官为姓”延伸到了“指树为姓”。然后,唐朝对李氏宗族的考证和详细记载,使得李氏的族源能够进入正史正本清源,比较可靠和完整。
随着大唐李家的兴起,李氏的繁衍迁徙变得有迹可寻,经过漫长的岁月延续,李氏长期聚居而形成家族祖地的郡望,分布在全国十三处,包括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京兆李氏。这么繁杂的系统,在李唐王朝指定专人一步一步地梳理考证寻根后,李氏后人才形成共识:天下李氏出陇西。于是,陇西成为百家姓中李氏的家族标识,被认定为李氏的发源地。具体到北方边陲的李氏,来头却比较复杂。早在魏晋南北朝开始,来自草原大漠马背民族前赴后继地试图挺进中原,农耕文明受到游牧文明的不断撞击与渗透,其中的不少部落似乎加速了获取汉姓的脚步,包括匈奴、鲜卑、沙陀、契丹、吐蕃、高丽等,直至党项、女真、蒙满。有的长期与汉人混居,或者当权者赐姓,或者崇仰汉人而自己取姓,尤以李姓最多,有名的比如沙陀人李克用之类,高丽李氏王朝之类。这类的李氏,好像与陇西之李有一定的区别,时髦一点,不算是正宗吧,只不过年代太久,早已难以甄别。
不过,山西的一支李姓还算脉络清晰,这就又回到陇西李氏的主干上去。晋朝济北太守李雍之孙李盖,迁入河东的安邑,成为安邑李家的始祖。后魏把安邑划分为北安邑、南安邑两县,随后改北安邑为夏县,南安邑为安邑。这样来说,河东李家多数分布在夏县和安邑县。
而李盖这支陇西李氏的山西支裔,最有可能是远在雁门关外吉庄李家的来向。吉庄槐树院往东原来有一处云庙院,属于李家的祠堂,存放老辈子的名册,因为族谱上已经去世者的名册土话叫“云”,所以就叫成“云庙”。可惜该祠堂早已塌毁了不知多少年,相关的族谱也遗失殆尽,现在只能推理一二,当然需要一个支点,那就是已经小有名气的吉庄大槐树。这棵大槐树是见证吉庄历史唯一的无与伦比的最长寿纪录保持者,只是不会开口说话而已。
首先来零距离认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依旧茂盛的吉庄大槐树。
说来堪称奇迹。遥想当年,吉庄大槐树竟然说是从洪洞大槐树上折下的一截枝条。
在中国历史上,在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只要出现洪洞大槐树的字眼,肯定伴随着一首穿透漫长岁月的民谣缭绕回荡,充满了牵肠挂肚的惆怅,饱含了悲凉凄婉的辛酸: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关于洪洞大槐树的民谣,产生的时间可以准确定格在明代洪武二年,与一场声势浩大的移民运动有着密切关联。背景同样妇孺皆知。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他所面临的是大片破碎的河山。由于推翻元朝残暴统治过程中的连天烽火和无休无止的水灾瘟疫肆虐,黄淮流域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包括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深受其害,百姓十亡七八。然而,在中原战乱时,因为山阻河隔,偏偏山西却显得相对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还有外来难民流入,使得山西人丁比较兴旺,当时全国才六千万人口,山西就有四五百万之众。
为了江山稳定,恢复民生,朱明朝廷决定在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开始从山西向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大规模移民。晋南本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而朝廷行辕兵站之一的洪洞地处交通要道,成为主要的移民集散地。相传,当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就从树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鸹在树上栖息筑巢,一片吵噪。官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办理移民事宜。待各地移民在此聚齐,再分迁外省。移民们临行前,回望古槐,耳边听着老鸹的哀啼,即将远别故土的情怀化作一行一行的泪水潸然落下,于是,大槐树被赋予了神性,伴随“问我祖先何处来”的民谣,成为“家”“祖”“根”的象征。
据说,移民上路时候,官兵用绳子将他们捆绑连串,沿路押解以防逃跑,一路风餐露宿,苦不堪言。移民之中就有李姓的一家三口踯躅在队伍中,一路来到雁门关外的吉庄。由此流传下来一些民间故事,经过当地民间文艺家的整理加工,发表在文学刊物上,有些还上了因特网。
下面摘录部分内容:
……有个叫李发根的,年近六旬,妻张氏,下有一子,唤作宝儿,一家三口同许多乡亲一道被集合到洪洞大槐树下,官家宣布他家要迁移到雁门关外的马邑县落户。在兵卒如狼似虎的催促声中,李发根带着妻子和儿子离开洪洞县,临近启程他从大槐树上折下一根树枝,当作拐棍使用。
二月里的春风,在白天轻轻地刮,暖洋洋的,可是一到夜晚,特别是深夜,却是寒风刺骨。李发根三口儿没有感到春天的温暖,迎着西北风走在大路上,走一会儿歇一会儿,歇一会儿走一会儿。天黑住店,天明赶路,遇水解渴,逢人乞求。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川又一川,山山川川不知走了多远。不久冬去春来,河里的冰凌都融化了,田野与河滩都露出细嫩的绿苗来,柳条上缀起鹅黄的碎点,当李发根来到马邑县境内吉庄村位置的时候,他把槐树枝往土里一插,就地歇息一晚,第二天忽然看到一个奇异的现象:插在土里的槐树枝,竟然生根发芽,长出嫩绿的小叶儿来。李发根心想,看来这就是我家扎根的地方。于是他们不走了,就在槐树枝生长的地方住了下来,白天垦荒播种,晚上打坯建窑……
故事写得有鼻子有眼,颇具文学色彩,大概经过了艺术加工。李发根的名字、李宝儿的名字,是否来历清楚,不得而知,也许是搜集故事者亲耳听到的,也许是杜撰出来。还有类似故事,有把李发根的原籍写成河南,有把李发根一家说成弟兄二人李大李二,还有说吉庄李家是明宣德五年从相邻的司马泊村搬来等。总之,民间故事与人物传记不同,科学性无法要求十分严谨,再说时间过去那么久远,故事主人公只是一介草民,其曲折的遭遇唯有在百姓间口头相传,从而作为史料以外的一门学问存留。事实上洪洞大槐树也带有不少传说的成分。因此,吉庄大槐树的来历被一代一代李家后人讲述下来,同样精彩而难得。
首先,吉庄大槐树是吉庄李姓祖先所栽植;其次,李家移民于明初迁来,那么树龄就在六百年以上;再次,史载明初从山西人口稠密的晋南往外迁移人口,而晋南的李氏,大体可以圈定安邑房一支。所以,吉庄之李可能来自夏县和安邑,而非河南。
传说最具神奇之处在于,吉庄大槐树的前身是洪洞大槐树的一根枝条,是李家带来的一根拐杖。
遥想当年,移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后,往往栽植槐树,寄托思乡之情。至于吉庄大槐树究竟是树苗移栽还是种子种植,应当不很重要,关键是留下一截树枝充当了拐杖然后又插地生根的传说,把对洪洞大槐树、对故土的怀恋情绪推到了极致,况且拐杖未必不能插地生根。传说嘛,类似的情况不大稀罕,比如朱元璋爷爷在江苏泗洪居住过,其死后葬身之处的祖陵就被舆论炒作成一片吉壤,说是插入枯枝都可生根发芽。言之凿凿,还进入正史,谁又去特别验证呢?
就把吉庄大槐树落脚的地方叫作吉壤,大概未尝不可。想想洪洞,第一代大槐树距今有八百多年,址存树无;第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于第一代槐树东约五米,也有四百多年历史,但已干枯,一九七四年被大风吹倒;现存的仍是旁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而吉庄大槐树是洪洞大槐树当之无愧的二代生命,真的很珍贵了。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