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了潘懋元先生有关高等教育的著作与论文,这些著作的出版,论文的发表,前后达半个多世纪。具体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原理、高等教育研究的多学科视角、高等教育宏观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微观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反思五部分。潘先生的思想精髓对于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潘懋元,,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副校长、顾问、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首任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
|
目錄:
|
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一)
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二)
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别形成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的主要区别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性教育
高等教育以及有关概念的辨析
——第三级教育、中学后教育、大学教育
学科与专业
课程、教学计划、科目
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等教育学的定位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规律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的关系
教育规律同教育工作方针、教育目的的关系
教育规律与教育实践的矛盾关系
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
论高等教育的主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高等教育应当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的社会属性
——兼论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性
制约近现代高等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思想
——兼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
学术性与职业性: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视角
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作为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多学科观点与方法
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如何理解高校“去行政化”
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主动适应”与“被动适应”
发挥大学中心作用,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关于教育产业
关于教育产权
文化与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高等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
高等教育宏观问题研究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改革问题
关于高等教育地方化问题的探讨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性
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的思考与对策
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可行性分析
关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预测
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高等教育改革: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如何看待教育发展中数量、结构与质量的关系
为什么高等教育只能减缓增量而不能停止扩招
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真实下降和虚假下降的原因与对策
精英教育阶段和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的多样化
大众化进程的规模速度问题
大众化教育资金投入问题
大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合理配置问题
大众化毕业生就业问题
高等学校如何合理分类
普通高校的分类
特色是高校形象的重要标志
高校的定位与特色
关于本科教育
关于研究生教育
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的若干特征
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高校的依据
地方高校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如何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高等学校特色办学
独立学院的前景预测
关于专科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的构想
高职应该建成独立的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国际比较
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民办高校投资办学的公益性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
发展继续教育的未来展望
国际论坛与国际话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高等教育微观问题研究
什么是合理的科类——专业结构
关于创建一流大学
一流大学的特征
大学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异同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的特点
教学与生产劳动的矛盾及解决矛盾的基本原则
产学研三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
产学研结合的时代性
产学研的矛盾统一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若干原则
关于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的设想
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
间接经验与理论的区别
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教学改革是核心
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高等学校教学要突出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高等学校教学要注重科学研究
高等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p style="margin-left:
|
內容試閱:
|
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一)
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主要在“智育”(或称“知能教育”)方面,它是建立在普通中学知能教育基础上的高等专业教育,其特点就在于“高”与“专”。作为教育这一上层建筑之一的高等教育,也就是以其“高”与“专”为经济基础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
1.高等教育在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上的特点
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部门,需要各种专门人才,为了满足这种需要,高等学校在“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总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还必须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的需要,制订自己特殊的专业培养目标,以造就千百万又红又专的各种专门人才。大学生应该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参与国民经济建设,但其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决不能像“四人帮”所说的“与普通工人农民划等号”,抹杀专业特点,否定社会分工,无视各部门所需要的专门人才。高等学校设置专业,应该与各部门“对口”。专业范围,必须有一定的适应性;学习内容,必须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高等学校在院系之下分设专业,体现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优越性,体现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适应社会分工与科技发展的历史发展规律。但是,如果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来指导专业设置,像“四人帮”那样,借口批判“通才教育”,反对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片面强调“要什么,学什么”,或“干什么,学什么”,搞“三来三去”,把专业教育完全变成“职业培训”,事情就会走向反面,既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分工,更不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设置专业与制订培养目标的原则,显然是普通教育学所不涉及的问题,它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内容。
2.高等教育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上与普通教育的不同
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与专业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各专业制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显然比普通中小学复杂得多。普通中小学只有一个或几个教学计划、十几门课程、几十本教材,而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数以百计,课程、教材数以千计,在教学计划中,必须正确处理一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关系,教学、科学研究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课堂教学与生产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的关系。在教学大纲与教材中,必须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基础理论与科学技术最新成就等关系,以及科学体系与学科系统性的关系、学科系统性与专业针对性的关系。所有这些,有的是普通教育学所不涉及的,有的是普通教育学并不详究的问题,必须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借以指导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
3.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上,高等教育的特点也很突出
普通中小学课程门类少,而且都是基础知识、技能,分科教学法比较单纯;高等学校课程门类多,教材内容千差万别,教学形式多样化,与三大革命斗争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不但分科教学法复杂,一般教学法理论也不是普通教育学所能概括的。例如,高等学校的课堂讲授与中学上课不同,教师可以只重点突出地说明某些主要的重点与难点,讲授时所没有阐明的教材内容应由学生通过利用参考书自学来掌握,中学则必须向学生讲解清楚全部教材的基本内容;中学一般只讲述本门学科已经确定的科学成就,而大学的讲授却还要阐述科学的发生、发展以及研究方法,引导同学深入探讨问题,对于争论未决的学术问题也应当适当地告诉学生并予以评价。又如: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法,与中学的实验教学法大不相同。低年级基础实验与高年级专题实验的性质与要求也大不相同。大学里的科学研究、生产实习、设计与论文等,已经超出一般的教学过程而具有科学研究的性质,更是普通中小学所没有的。同时,在教学条件上,如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要求,教学手段的运用,图书资料的供应,等等,都不同于普通中学,必须进行特殊的研究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