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本书适合教育技术专业的师生及数字化学习的研究者使用。
|
內容簡介: |
e-Learning(即数字化学习)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书突破e-Learning研究聚焦于共享的传统,转变研究视角,考察e-Learning环境范例“视觉文化网”,同时借鉴共生哲学这一分析工具,从时代背景、哲学渊源方面进行探索,形成共生的e-Learning基本观念与实践策略。理论方面,借鉴共生哲学有效建构e-Learning共生观念;实践方面,为e-Learning的应用提供范例,较同类著作更具实用性。本书适合教育技术专业的师生及数字化学习的研究者使用。
|
關於作者: |
聂竹明,安徽怀宁人,教育技术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西南学院访问学者,Adobe中国认证教师(ACCI)。主要研究数字化学习理论与设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规划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省哲学社会科学等项目十余项,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多媒体课件优秀奖等十余次,先后主编《网络技术及教育应用》、《网络广告学》等6本教材、著作,在《电化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
目錄:
|
目 录
序 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缘由 1
一、理论诉求:技术环境与学习变革的互动分析 1
二、实践归纳:技术支持共同体学习的范式转向 2
三、逻辑探寻:精炼共享到开放共生的转向路径 3
第二节 选题意义 5
一、实践意义:转变观察视角,破解e-Learning现实困境 5
二、理论意义:建构共生观念,创新e-Learning认知思维 6
第三节 相关研究述评 7
一、共生教育研究的开拓:“共同生成”意蕴在教育中的表征 7
二、共生教育技术研究的萌芽:学习者与技术环境的共生互化 10
三、技术支持学习研究的深化:心智模型与技术环境互相塑造 15
四、团队学习研究的新解: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创生与共存互促 20
第二章 重难点问题、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27
第一节 重难点问题 27
一、如何辨别共生与共享? 27
二、如何进行e-Learning实践案例的选择? 27
三、如何对e-Learning概念合乎逻辑的归纳与演绎? 28
四、如何分析e-Learning共享困境以及生发共生观? 28
第二节 研究视角的变换 28
一、认知变换:从“学习是知识获得”到“学习是参与实践共同体” 28
二、对象变换:从考察个体学习到考察共同体学习 32
三、态度变换:从对资源的批判态度到对文化的尊重态度 36
四、时间变换:从短时、静态的案例分析到长时、动态的个案跟踪 38
第三节 研究方法 38
一、方法论上的考虑:理论研究的四个维度与意义 38
二、具体方法的运用:实践归纳与理论演绎相结合 47
第三章 e-Learning:学习者与数字化环境共同改变的学习方式 52
第一节 e-Learning究竟是什么 52
一、e-Learning不仅仅是电子化学习 53
二、e-Learning也不仅是网络化学习 53
三、e-Learning不能包括信息化学习全部内涵 54
四、e-Learning是数字化学习 56
第二节 e-Learning技术背景: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数字化环境 59
一、从电子化到虚拟化:数字化环境的不断改变 59
二、学习方式:揭示学习活动取向的基本形式 61
三、e-Learning兴起:数字化引发的学习方式变革 62
第三节 e-Learning思想根源:与技术环境共同改变的学习思维 65
一、学习技术化的思维传统:从培根的经验主义到孔德的实证主义 65
二、学习技术化的实践历史:从视听教学运动到自动教学机器 68
三、e-Learning的取向变迁:从开发技术环境到建构文化环境 71
第四章 “视觉文化网”:在共享基础上成长的e-Learning环境范例 73
第一节 以共享为基础:“视觉文化网”共享的资源、日志与交互 76
一、共享的资源:“视觉文化网”学习资源 76
二、共享的日志:“视觉文化网”学习博客 85
三、共享的交互:“视觉文化网”学习社区 88
第二节 在共享基础上成长:作为e-Learning环境的“视觉文化网” 96
一、从以生为本到和谐相生:在共享基础上生成的课程的范式 96
二、从内容共享到思想共生:在共享基础上成长的博主与博客 101
三、从话题共享到生态共生:在共享基础上发展的共同体交互 113
第五章 从共享到共生:“视觉文化网”成长中e-Learning的范式凸显 132
第一节 网站的功能:不仅共享资源,而且积淀知识与传承文化 132
一、从眼睛到心灵:“视觉文化网”支持高阶学习 133
二、转换视角审视:网站在于积淀知识与传承文化 133
第二节 创造共生的文化环境:信息社会中e-Learning的新范式 134
一、传统教育技术观中的技术内涵与思维倾向 134
二、文化共生:信息社会中学习与技术融合的转向 135
第三节 共生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凸显:多维视角探索的共同趋向 137
一、教育技术桥梁论:技术与文化的互动促进新智慧的发展 137
二、教育技术哲学观:技术与教育的共生互“化” 137
三、教育信息化阐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与互相促进 138
四、学习文化创新论: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双向建构与整体生成 138
五、信息化教育理论: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139
第六章 共生的e-Learning:意义建构与实践策略 140
第一节 共享的e-Learning:难以构建高效可持续的学习系统与环境 140
一、资源共享:e-Learning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140
二、共享的e-Learning在构建学习系统与环境上的困境 142
第二节 共生的e-Learning:对共享e-Learning困境的克服与超越 145
一、对共享方式的拓展:从静态共享到动态共生 145
二、对共享内涵的提升:从资源共享与知识共生 146
第三节 共生的e-Learning:时代背景 149
一、创造性关系:共生时代知识化对学习者的诉求 150
二、信息素养:共生时代的信息化对学习者的诉求 150
三、共生意识:共生时代的网络化对学习者的诉求 151
第四节 共生的e-Learning:哲学渊源 151
一、共生的渊源追溯:词源学、学科渊源与历史渊源的考察 152
二、共生的内涵厘定:从生物的异质共存到人的共生性存在 154
第五节 共生的e-Learning:基本观念 161
一、生命观:生命是在动态的关系中唤醒意义的信息节点 162
二、过程观:共生是结合方式动态变迁与共同生成的过程 163
三、异质共存观:以差异和对立为前提的相互关联与共存 164
四、中和观:共生指向对动态平衡的和谐状态的价值追求 166
五、关系观:共生是在对立紧张关系中创造更丰富的关系 167
六、生活观:共生的发生域是充满对话与交往的生活世界 168
第六节 共生的e-Learning:实践策略 170
一、建构生命学习环境,促进生命体验、互动与成长 170
二、创建资源丰富的学习情境,支撑知识意义的建构 171
三、组建学习者共同体,推进异质共存者的社会协商 171
四、鼓励社会实践参与,进行意义与身份的双重建构 172
五、开发学习交互活动,形成共同体文化环境与意义 172
结束语:总结与展望 174
参考文献 1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