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经管理文库 管理学精品系列二 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评价模型及仿真研究 以北京 西安入境旅游为例

書城自編碼: 257612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各部門經濟
作者: 高楠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637725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8/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8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惜华年(全两册)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0
《 颠覆世界的城市化 》
+

NT$ 368
《 智慧城市:智能环境与全方位创新策略 》
+

NT$ 1154
《 反贫困在行动:中国农村扶贫调查与实践(智库书系) 》
+

NT$ 585
《 物业管理:经典案例与实务操作指引(从经典案例中学习、总结,梳理提炼案例处理思路,让物业实务管理更轻松。物业管理中的大案、要案,专为热爱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士定制) 》
+

NT$ 324
《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GB/T 30340—2013)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GB/T 30341—2013)释义 》
+

NT$ 456
《 城市经济学 》
編輯推薦:
新常态下的旅游经济发展之道。
內容簡介:
本书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因素及模型与机制研究——六大城市入境旅游为例”及“西部城市民族旅游社区地方性保持:多元认同的建构主义研究”、国家旅游局科研项目“旅游业驱动下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化响应机制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新区地方感研究——保护传统‘乡愁’视角的大同御东新区案例”和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西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第三条路径的转型发展研究”,在系统科学、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调查、数学建模、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动力学等研究方法,采用SPSS、AMOS和VENSIM等软件,以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历年统计数据和作者调查的市场抽样数据资料为基础,把旅游流与目的地之间的耦合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北京、西安为案例地,构建了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多群体验证,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入境旅游流驱动下的目的地响应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探索了入境旅游流驱动下的目的地相应系统耦合发展模式。
關於作者:
高楠,男,汉族,1982年9月出生,山西稷山人,管理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城市旅游、旅游目的地运营与管理。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在《旅游学刊》《经济地理》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錄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中国入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1.1.2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核心地位
1.1.3入境旅游与旅游目的地城市协调发展的理性思考
1.2选题缘由
1.2.1问题的提出
1.2.2典型旅游城市的选取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意义
1.4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研究方法
1.5.2技术路线

第2章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2.1理论基础
2.1.1复杂系统理论
2.1.2协同学理论
2.1.3控制论
2.1.4供给与需求理论
2.1.5人地关系理论
2.1.6可持续发展理论
2.2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概念及研究进展
2.2.1系统与旅游系统
2.2.2旅游流系统
2.2.3旅游目的地系统
2.3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城市系统间的耦合
2.3.1耦合概念及内涵
2.3.2国内外研究进展
2.4本章小结

第3章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耦合评价模型
3.1入境旅游与目的地城市系统耦合关联分析
3.1.1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城市系统的耦合
3.1.2入境旅游促进了目的地城市的发展
3.1.3目的地城市为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3.1.4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系统耦合关联模型
3.2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系统耦合的定量评价
3.2.1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模型
3.2.2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耦合评价指标体系
3.3实证分析
3.3.1北京、西安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3.3.2北京、西安城市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3.3.3耦合协调程度评判及对比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4章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验证
4.1旅游目的地城市耦合状况评价的问卷设计
4.1.1旅游目的地城市耦合状况评价类别划分
4.1.2问卷设计
4.2资料来源与样本结构
4.2.1资料来源
4.2.2不同群体样本结构及其差异分析
4.3数据分析与结果
4.3.1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4.3.2耦合状况评价测度变量大小及其差异分析
4.3.3耦合状况评价隐变量的探索性分析
4.3.4耦合状况评价测度变量间关系的深层次探索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5章入境旅游流驱动下的目的地响应系统仿真分析
5.1系统动力学原理及建模过程
5.1.1系统动力学概述
5.1.2系统动力学建模流程
5.2系统反馈结构分析
5.2.1系统边界的确定
5.2.2各子系统划分及数学描述
5.2.3TSEE系统结构特征
5.3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5.3.1系统动力学因果回路图
5.3.2系统动力学存量流量图
5.4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仿真分析
5.4.1系统调控变量及发展模式的确定
5.4.2北京市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仿真分析
5.4.3西安市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仿真分析
5.4.4发展决策分析
5.5本章小结

第6章结论与讨论
6.1研究结论
6.2创新之处
6.3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1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2北京市外国游客调查问卷
附录3北京市社区居民调查问卷
附录4北京市入境旅游从业人员调查问卷
附录5西安市外国游客调查问卷
附录6西安市社区居民调查问卷
附录7西安市入境旅游从业人员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图目录
图1-1主要城市与全国入境旅游接待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对比
图1-2中国典型旅游区分布
图1-3技术路线
图2-1冈恩的旅游系统功能模型
图2-2雷珀的旅游地理系统模型
图2-3米尔和莫里森的旅游市场和营销系统模型
图2-4麦克彻的旅游复杂系统模型
图2-5索菲尔德的旅游耦合系统模型
图2-6吴必虎的旅游系统模型
图2-7杨新军和窦文章的旅游系统模型
图2-8王家骏的旅游系统模型
图2-9吴晋峰的旅游系统模型
图2-10王迪云的旅游耗散系统模型
图2-11周佳和薛东前的非线性特征的旅游系统模型
图2-12旅游流子流结构
图3-1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耦合概念模型
图3-2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城市系统耦合关联模型
图3-3区域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评判准则的几何解析
图3-4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判断图
图3-5耦合协调度区间划分
图3-6指标遴选流程
图3-71993-2011年北京、西安入境旅游者人数及占全国比重变化对比
图3-81993-2011年全国、北京和西安入境旅游者构成变化对比
图3-91993-2011年北京、西安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及占全国比重变化对比
图3-101995-2010年全国、北京和西安入境旅游者人均天花费变化对比
图3-11北京、西安入境旅游者平均人均天花费结构
图3-121993-2011年北京、西安入境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比较
图3-131993-2011年北京、西安GDP、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变化比较
图3-141993-2011年北京、西安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变化
图3-151993-2011年北京、西安人均水资源及污水处理能力变化
图3-161993-2011年北京、西安城市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及绿化覆盖率变化
图3-171999-2011年北京、西安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变化
图3-181993-2011年北京、西安从业人员数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
图3-191993-2011年北京、西安出租车及移动电话拥有量变化
图3-201993-2011年北京、西安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变化
图3-211993-2011年北京、西安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和科技人员变化
图3-222002-2009年北京、西安旅行社固定资产原值和营业收入变化
图3-232002-2009年北京、西安旅行社数量和从业人员变化
图3-242002-2009年北京、西安星级饭店固定资产原值和营业收入变化
图3-252002-2009年北京、西安星级饭店数量和从业人员变化
图3-261993-2011年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经济系统耦合指标动态演化曲线
图3-271993-2011年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经济系统耦合指标对比
图3-281993-2011年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耦合指标动态演化曲线
图3-291993-2011年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耦合指标对比
图3-301993-2011年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社会文化系统耦合指标动态演化曲线
图3-311993-2011年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社会文化系统耦合指标对比
图3-321993-2011年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系统耦合协调度演化曲线
图3-331993-2011年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系统耦合协调度对比
图4-1旅游目的地城市耦合评价类别划分
图4-2北京、西安外国游客耦合状况评价测度指标的平均值
图4-3北京、西安社区居民耦合状况评价测度指标的平均值
图4-4北京、西安旅游从业人员耦合状况评价测度指标的平均值
图4-5北京外国游客耦合状况评价各变量间的标准化路径关系
图4-6西安外国游客耦合状况评价各变量间的标准化路径关系
图4-7北京社区居民耦合状况评价各变量间的标准化路径关系
图4-8西安社区居民耦合状况评价各变量间的标准化路径关系
图4-9北京旅游从业人员耦合状况评价各变量间的标准化路径关系
图4-10西安旅游从业人员耦合状况评价各变量间的标准化路径关系
图5-1正负因果链
图5-2正负因果回路
图5-3存量流量图的一般形式
图5-4系统动力学建模流程
图5-5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经济耦合子系统因果回路图
图5-6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子系统因果回路图
图5-7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社会文化耦合子系统因果回路图
图5-8TSEE耦合系统因果回路图
图5-9TSEE耦合系统存量流量图
图5-10TSEE系统耦合发展模式
图5-11北京市TSEE耦合系统各模式下状态变量模拟结果
图5-12西安市TSEE耦合系统各模式下状态变量模拟结果



表目录
表1-1典型旅游区隶属关系
表3-1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表3-2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3-3北京、西安优质旅游资源分布比较
表3-4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经济系统指标权重
表3-5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经济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
度及评价
表3-6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指标权重
表3-7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
调度及评价
表3-8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社会文化系统指标权重
表3-9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社会文化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
调度及评价
表3-10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系统耦合协调度及评价
表4-1北京外国游客调查有效问卷人口学结构特征
表4-2西安外国游客调查有效问卷人口学结构特征
表4-3北京市社区居民调查有效问卷人口学结构特征
表4-4西安市社区居民调查有效问卷人口学结构特征
表4-5北京市旅游从业人员调查有效问卷人口学结构特征
表4-6西安市旅游从业人员调查有效问卷人口学结构特征
表4-7北京、西安外国游客耦合状况评价测度指标均值及标准差
表4-8外国游客测度指标均值及方差的差异性检验结果
表4-9北京、西安社区居民耦合状况评价测度指标均值及标准差
表4-10社区居民测度指标均值及方差的差异性检验结果
表4-11北京、西安旅游从业人员耦合状况评价测度指标均值及标准差
表4-12旅游从业人员测度指标均值及方差的差异性检验结果
表4-13北京外国游客测度指标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表4-14西安外国游客测度指标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表4-15北京外国游客测度指标体系及编码
表4-16西安外国游客测度指标体系及编码
表4-17北京社区居民测度指标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表4-18西安社区居民测度指标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表4-19北京社区居民测度指标体系及编码
表4-20西安社区居民测度指标体系及编码
表4-21北京旅游从业人员测度指标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表4-22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测度指标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表4-23北京旅游从业人员测度指标体系及编码
表4-24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测度指标体系及编码
表4-25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表4-26北京外国游客测度变量的偏度与峰度检验
表4-27西安外国游客测度变量的偏度与峰度检验
表4-28北京、西安外国游客耦合状况评价SEM拟合结果
表4-29北京、西安外国游客耦合状况评价隐变量关系主要异同之处
表4-30北京社区居民测度变量的偏度与峰度检验
表4-31西安社区居民测度变量的偏度与峰度检验
表4-32北京、西安社区居民耦合状况评价SEM拟合结果
表4-33北京、西安社区居民耦合状况评价隐变量关系主要异同之处
表4-34北京旅游从业人员测度变量的偏度与峰度检验
表4-35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测度变量的偏度与峰度检验
表4-36北京、西安旅游从业人员耦合状况评价SEM拟合结果
表4-37北京、西安旅游从业人员耦合状况评价隐变量关系主要异同之处
表5-1北京市各类型模式下调控变量参数表
表5-2西安市各类型模式下调控变量参数表
內容試閱
前言
旅游流和旅游目的地是近年来旅游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流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但对旅游流系统中的单要素研究成果较多,对旅游流系统中的
子系统之间关系、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少。实践中,众多旅游目的地对旅游的供给是否满足了旅游需求并不清楚,或仅靠实践经验来判断旅游供给
与需求的平衡问题,通过建立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科学数量判断模型来判断供需的研究很少。本书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进行
多群体验证,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入境旅游流驱动下的目的地响应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本书一方面能拓展旅游空间结构中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供需关系的研究路径,
可深化旅游流的研究深度,丰富旅游地理学及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对于旅游目的地掌控旅游供需平衡,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开展针对性市场宣传
和营销活动等,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书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因素及模型与机制研究——六大城市入境旅游为例”(41271158),在系统科学、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
、管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调查、数学建模、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动力学等研究方法,采用SPSS、AMOS和VENSIM等软件,以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历年统计数据和笔者
亲身参与其中的2945份市场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把旅游流与目的地之间的耦合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北京、西安为案例地,系统研究入境旅游流与目的
地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特征和演化规律,探索入境旅游流驱动下的目的地响应系统耦合发展模式。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析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研究的意义,综述主要的理论基础以及旅游流与目的地的研究现状;提出入境旅游流和目的地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概念模型
和关联模型,重点探讨供需层面两者耦合的关联主要因素,构建耦合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全面地分析北京、西安两系统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演化规律;汇总
入境旅游者、社区居民、旅游从业人员三个群体对耦合状况的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深层次探讨旅游目的地供给因素间的直接因果关联强度和间接相关因素间的共变关
系;构建入境旅游流驱动下的目的地响应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提炼系统的耦合发展模式。
本书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前言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评价模型及仿真研究——以北京、西安入境旅游为例(1)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两个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
系统间各要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并通过系统内部要素的组织和演化,使得两者之间可能彼此协调发展。在总结现有耦合评价模型和遴选供需层面耦合关联因素的基础上构
建了两者耦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入境旅游流系统主要因素包括:入境旅游者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者人均天花费、主体客源国平均人均出游率、主体
客源国平均人均GNI、主体客源国平均人文发展指数、主体客源国平均人均最终消费支出和入境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8项;旅游目的地城市系统由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子
系统构成,主要因素包括42项。
(2)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1993—2011年,北京、西安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各子系统之间、系统整体之间,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计算结果比较显示,北京均高于西安。其中,在与各
子系统之间,北京均实现了从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而西安除与社会文化子系统以外,与其余两个系统间始终处于失调阶段;在与系统整体之间,北京实现了从失调阶
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而西安则始终处于失调阶段。通过比较,侧面反映出我国东部城市在两者协调发展程度上要优于西部城市。
(3)实践调查分析表明,本书构建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耦合评价模型与测量指标变量可行
现阶段北京入境旅游者、社区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三个群体的耦合状况评价整体均强于西安,这与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趋于一致,在实践中有效验证了耦合评价模型计算结果
。通过SEM对不同群体耦合状况评价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构建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耦合评价概念模型各实测指标变量问项的设置以及指标变量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合理、科学,
两市不同群体对旅游目的地城市耦合评价一阶基础变量和二阶隐变量上的变量关系密切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4)提出了入境旅游流驱动下的旅游目的地响应系统的五种耦合发展模式
五种耦合发展模式为“传统型”“经济高效型”“生态保护优先型”“社会文化兼顾型”和“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协调耦合型”。其中,“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协调耦合
型”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中最为理想的模式。
本书力图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1)研究路径创新
将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研究纳入同一平台——旅游目的地研究平台。选择目的地为研究平台,以目的地的旅游流与目的地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该目的地的入境旅游流指
代显性入境旅游需求,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代表旅游供给,二者融为一体,探讨旅游流与目的地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旅游流与目的地的供需平衡状况。此研究路径,打破了
现阶段两者研究彼此相互分离的弱点,在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关系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2)系统耦合概念引入创新
提出了旅游流和目的地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概念模型和关联模型。耦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紧密依存与相互影响的现象。本书将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引入入境旅游流与
目的地关系研究之中,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分析,提出了两系统间的耦合概念模型和关联模型,通过对现有耦合评价模型总结和主要因素的遴选,构建了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
体系,深入分析和总结了1993年以来北京、西安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以及演化规律。
(3)发现入境旅游流驱动下的旅游目的地响应系统存在五种耦合发展模式
将系统动力学创新性地引入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关系研究,发现入境旅游流驱动下的目的地响应系统存在“传统型”“经济高效型”“生态保护优先型”“社会文化兼顾型”
和“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协调耦合型” 五种发展模式,并运用模拟仿真的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协调耦合型”为最佳发展模式。
由于研究时限和研究能力的限制,本书研究的案例地仅选择了两个旅游目的地城市,其普适性和代表性会有一定的局限。笔者将在其后的研究中把研究结论引入其他城市进行
更深入的研究,不断深化研究成果。
同时,因本学科研究的不断发展与笔者学术观点和研究偏好的限制,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朋友指正。
高楠
2014年12月于太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