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中国法经济学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几个特征:一是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几乎涉及到法经济学的所有领域,既包括对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也包括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二是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法经济学的研究既有主流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模型实证和计量实证等),也有法学研究的法理演绎和案例研究;三是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首届法经济学论坛召开时只有二三十人参加,现在已经发展到近百人参加(提交的论文数量更多),参加者既有经济学背景的学者,也有法学背景的学者;既有理论研究者,也有立法、司法等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者;四是法经济学研究的中国化,越来越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结合中国现实发展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關於作者: |
黄少安,男,1962年生于湖南邵阳。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青年经济学家,在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领域颇有成就。
|
目錄:
|
“租税替代”、财政收入与政府的房地产政策
转型时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增长效应研究
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状况与犯罪研究动态
利他主义救助的法律干预
法律起源与外资进入模式:来自中国的经验
管制、腐败与幸福
——来自CGSS2006的经验证据
认知偏误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影响
——以零售金融产品为例
为什么法院不那么重要
——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观察
商事审判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与法律和社会资本互动机制研究
资本市场监管的两种模式
法律执行与道路交通事故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效果的评价
严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政府、开发商、农民与耕地违法: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
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
博弈视角下的煤与气矿业权重置、利益冲突与解决办法
——最佳侵权赔偿和补贴额的确定
3Q之争:监管失灵与法律缺失情境下的企业行为选择分析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契约模型研究
——关于食品行业的监管问题
制度的博弈论解释批判
——基于现实行路规则复杂多样性的分析
从个体认知调整理解制度变迁过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