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2008年6月,作者与投资大师莫尼什帕伯莱豪掷65.01万美元,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花65.01万美元与巴菲特午餐到底能学到什么?作者领悟到了关于投资与人生的5个真理。
本书讲述了作者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的成长历程,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到瑞恩坎尼弗投资公司,从《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到罗伯特西奥迪尼,再到莫尼什帕伯莱,以及与沃伦巴菲特共进午餐。从书中可以看到,这顿午餐如何影响他的投资理念并改变了他的人生。书中包含作者大量的股票投资案例,可读性很强。
本书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作者从黑暗之地走向光明道路的涅槃之旅,全面展示了一名价值投资者一路走来所受的教育。本书更是一本如何成为成功投资者的实操指南。对于那些决心在其中闯出自己道路的人来说,它都是一份深刻而睿智的行动指南。
|
內容簡介: |
当一位年轻的对冲基金经理以65.01万美元竞拍价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将会发生什么?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本书记录了作者的重大转变,从一个年轻傲慢的投行经理,变成了一个坚守价值投资、取得高度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人。作者的转变与进步,源于他的深刻反省、格雷厄姆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同一些全球顶级投资家的学习与探讨,还有与心中偶像沃伦巴菲特的一次午餐,这顿价值65.01美元的慈善午餐教给了他人生中最有价值的课程,包括非常规思维往往更好、永葆好奇心与童真、学会说不、忠实于自己、培养并维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在这次午餐之后不到一年时间里,他从曼哈顿搬到了苏黎世,不再向新的投资者收取管理费,也不再上瘾着迷地查看股价。
作者的故事充满了力量,常有令人惊愕之处,对投资、交易和高风险决策的敏锐洞察比比皆是。通过分享他过往的投资案例,作者详细讲述:为什么正确的榜样是投资成功的关键;如何构建更好的投资流程;如何过滤掉市场中让大多数投资者受干扰的短期噪音,并从中获利。最重要的是,他解释了对自我清楚的认知如何帮助他梳理思绪,并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而不是被好胜心、嫉妒、恐惧所驱动进行决策。书中还介绍了他与著名投资家莫尼什帕伯莱共同总结的“投资者检查清单”,这样的检查清单可避免投资者犯重大错误。作者还给出了一些投资建议和技巧,以及做出明智决策的方法。
对于任何对投资感兴趣的人,对于那些想要通过走不同道路获得成功的投资者,本书将提供视野、指导与激励。
|
關於作者: |
盖伊斯皮尔已经运营蓝宝石基金长达18年,取得了令人难忘的成功和震撼市场的回报。作为沃伦巴菲特的热心门徒,盖伊从1500万美元资金起家,严格复制了巴菲特1950年代的合伙人费率结构与方式。2007年6月,他和投资大师莫尼什帕伯莱出价65.01万美元,竞拍到与“股神”巴菲特共进慈善午餐的机会。在创立蓝宝石基金之前,他曾在纽约担任投资银行经理,并在伦敦与巴黎短暂从事过企业管理咨询工作。
斯皮尔还是财经评论员,曾在CNN、CNBC、彭博电视台、福克斯商业新闻等媒体发表评论。
斯皮尔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获得牛津大学政治哲学经济学位,曾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修经济学课程,之后在哈佛商学院完成MBA学业。
|
目錄:
|
前言
1 从深入虎穴到沃伦巴菲特
2 精英教育的风险
3 火中漫步:我作为价值投资者的第一步
4 深陷纽约旋涡
5 遇见投资大师莫尼什帕伯莱
6 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
7 真理1 :坚持自己的原则——带我渡过金融危机
8 真理2 :远离疯狂人群与噪音——创建我自己版本的奥马哈
9 真理3 :永葆童真与好奇心——学跳踢踏舞
10 真理4 :培养并维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像巴菲特、帕伯莱那样投资
11 真理5 :忠实于自己——价值投资探索之旅的终点
12 投资的8条规则:构建更好的投资流程
13 一位投资者的检查清单:来自一位外科医生的生存策略
致谢
参考书目及进一步阅读指南
|
內容試閱:
|
大约12 :30的时候,我们七个人开始在一个舒适的房间里就餐,这个房间毗邻后厨,全木装修,十分安静。但这只能算是半私人性质的,餐厅里的其他食客看到巴菲特在这里,都看过来议论纷纷。巴菲特穿了一套商业装,白衬衫,带黑色图案的黄领带。莫尼什的女儿坐在他的两边。我在右边与他间隔两个座位,坐在莫玛奇和洛丽中间。莫尼什和哈利娜坐在他的左边。
有我们的妻子和莫尼什的孩子在,场面温馨了很多,因为这使它更像是轻松愉快的家庭聚会,而不是正式的商务会谈。巴菲特给两个小女孩带了礼物,带着幸福和快乐的良好祝愿——更像是一个和蔼的爷爷,而不是世界最富有的人、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
和我在伯克希尔公司年会上见到的一样,他没有任何傲慢做作或者心胸狭窄之意。出于和善和友谊,他坚持让我们称他为沃伦,不辞麻烦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轻松。他询问小女孩们的年龄,然后接着说:“你12岁,你11岁,我77岁了。”当菜单呈上来的时候,他和孩子们开玩笑说,当他不到五岁的时候,他不会吃任何自己不想吃的东西。果然,他点了一份三分熟的牛排、一份马铃薯煎饼,还有一杯樱桃可乐——鉴于伯克希尔公司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最大股东,这个选择很恰当。我也不打算仔细研究菜单,就跟着他点了一份牛排、马铃薯煎饼,还有一杯无糖可乐。
当我们感谢巴菲特给我们这次共进午餐的机会时,他说他很高兴这么做。首先,这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威廉姆斯牧师和他的前妻苏珊表达敬意。他说,他18岁的时候就认定她是自己想要娶的那个人,如果没有她,就没有自己的今天。他温柔地赞美她的仁慈,回忆她是如何把艾滋病晚期患者带回自己家,让他们睡自己的卧室,在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光给他们安慰。他告诉莫尼什的孩子,选择一个正确的人结婚,将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三个小时期间,我们有滋有味地进行了天南海北的热烈会谈。例如,哈利娜和莫尼什问巴菲特有关伊萨克牛顿爵士的事情,因为他曾提到过,牛顿是他最想共进午餐的历史人物。他向我们解释说,牛顿“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但是又开玩笑说,他又认真想了想,觉得更想和意大利明星索菲亚罗兰共进午餐。他说,查理芒格最想和本杰明富兰克林一起吃饭,因为“牛顿比较聪明,而富兰克林更加睿智”。
有一次,巴菲特还谈到了他与比尔盖茨前往中国的一次旅行。他们沿长江溯流而上,在到达码头时,两个人讨论了一个以拖船为业的人。巴菲特回忆他当时对盖茨说,不论这个家伙有多聪明,他的人生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去做更多其他事情了。他说,在他自己的人生里,如果生在美国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都将是最大的劣势,因为他或许就读不到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了,这本书在当时只有英语版本。他说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一书是他“圣洁的圣杯”,并补充说,当他发现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后,他惊喜不已。为了引起格雷厄姆的注意,他在给他写的信里说,“我还以为您已经不在人世了呢。”
在这次会谈一开始,我就进行了一次忏悔。我告诉巴菲特,我刚刚改变了自己的费率结构,这样他就不会把我当作另一个贪婪的、收取2—20费率的对冲基金经理。我还提到,我艰难地说服了我的基金律师,让他们相信这种打破传统的行为有意义,因为它对我的股东更公平。我永远不会忘记巴菲特的回应:“如果你的正确行为不依惯例,人们总是会阻止你的。”我问道,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久了,会不会容易一点。他停顿片刻,看着远方,然后回答说,“会容易一点点。”
然后,他继续解释说,关键是要坚持自己内心认可的价值,而不是受迫于同伴压力之类的外界力量来回动摇。“靠内部记分卡而不是外部记分卡生活,这一点非常重要。”他说。为了描述这个道理,他又问我,“你想成为全世界人眼中最好的情人、自己内心中最糟糕的人,还是想成为自己内心中全世界最好的情人,但被全世界看作最糟糕的?”
那时候,我想的是“是啊,说得对”,但是直到后来,我才真正感受到这条建议的全部力量。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我开始认识到,我花了多少心思去用外部记分卡来衡量自己的人生。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尊重自己——在牛津和哈佛想得到教授的赞美,在D. H.布莱尔投行想被人们看作成功的投资银行家和经纪人,后来又想成为人人崇拜的顶级基金经理。这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无疑让我误入歧途。我真正需要的,是用内部记分卡衡量自己。这个转变的开端,就是我意识到在D. H. 布莱尔投行有弊无利、开始追求自我人生的时候。
怎样强调巴菲特见解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毕竟,如果抵押经纪人、银行家和其他人都靠内部记分卡生活,在他们酿成的2008—2009年金融危机中,那些贪图一己私利的放纵行为和道貌岸然的公司们会有多少能够幸存?就像巴菲特帮助我理解的一样,人们在判断自己的不当或者错误行为时,总是过多地说别人也在这样做,以此来安慰自己。
巴菲特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他非常清晰地靠自己的内部记分卡生活。这不是说他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而是说他做的事情都是自以为正确的。正如我在餐桌上看到的一样,他身上没有任何做作或强迫的样子。他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他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妥协自己的标准,或者冒犯自己的信念。当然,他曾告诉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他有办法把公司做得更大、更赚钱,但是他不想做那些事情。例如,他拒绝解雇员工,或者售出手中的股票,换以更加赚钱的业务。同样,有些投资者抱怨说,如果他像很多保险公司一样,把公司注册在百慕大缴税,伯克希尔公司会更赚钱。但是巴菲特不想把公司注册到百慕大,尽管这样是合法的,还可以节省上百亿的税费。
这是我们午餐中的最伟大一课。他强大的力量,部分源于他对自身认识和理想生活坚如磐石的信念。这绝非妄谈。不需要根据他人的标准或态度生活。和他一起坐在史密斯沃伦斯基餐厅里,我能够看到他不会拿自己的半点幸福妥协——哪怕是他愉快地享受餐厅甜点这样不起眼的小事。很明显,他安排了适合自己的生活,并享受这种生活。当我问他是否有意设计了伯克希尔公司独特的分散管理结构时,他强调说,公司之所以这样运营,是因为这样适合他自己,而不是因为这样可以带来最多的利润。
作为一个投资家,他总是坚持做真实的自己。在高科技泡沫时期,其他很多人都被裹挟而入,但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丝毫不为所动,哪怕在泡沫崩溃前,他的表现大幅落后于市场整体表现。
同样,拒绝借钱投资的诱惑对巴菲特来说也不是难事,那样做可能让他更富有,但也可能让他陷入麻烦。当然,我们的午餐中的关键一课,是在莫尼什问起里克格林的成功之道时,巴菲特曾在文章中称这位朋友是“媲美格雷厄姆和多德斯维尔的超级投资家”。格林的投资记录一度非常惊人。但是巴菲特告诉我们,格林“太着急发财”,并使用了杠杆手段提高收益。在1973—1974年市场崩盘时,格林受到追加保证金的压力,被迫卖出了他的蓝筹股。据巴菲特说,格林当时以40美元一股的价格售出了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份。如今,这一股的价格是19万美元。
对于巴菲特来说,这位天才投资家所经历的艰难历程,无疑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有力例子,说明了负债操作的危险和耐心的美德。“查理和我一直都知道,我们会变得很富有,”他告诉我们,“但是我们不着急。”说到底,他说,“哪怕你只是个稍微超过一般水平的投资者,只要花的比赚的少,一生时间也足以让你非常富有了——只要你有耐心。”
这种耐心帮助巴菲特创造了一种平和的环境,使他能够在其中冷静、理性地进行操作。待在奥马哈,他远离了疯狂的人群。他传奇般的个人助理黛比博桑耐克(她已经在伯克希尔公司工作了三十多年)也帮助他免受不必要的分心。她曾告诉莫尼什和我,巴菲特的手机经常关机,他甚至没有电子邮件地址。他拥有的这些正确的过滤机制,显然帮助他隔离了很多错误的垃圾信息。
当然,把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离开,避免可能削弱他判断力的分心之物,巴菲特没有丝毫犹豫,这就是他的魅力和亲切之处。他告诉我们,经常有人试图邀请他见面,从而借机向他推销投资产品,但是不论对方讲得如何天花乱坠,他很少接受,大部分都是礼貌地拒绝。他还告诉我们,他一般会避免与企业管理人员见面,他更喜欢参考他们的财务报表。
与此类似,他不会用一堆分心的会议来浪费自己的时间。在我们的午餐期间,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约会备忘录,几乎完全是空白的,他说他自己安排他的时间表。与此相反的是,他说比尔盖茨的日程表里充满了精确的时间,比如“6:47冲澡”“6:57刮胡子”。这两种时间系统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巴菲特不过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系统,能够给他平静思考的空间,不受那些试图主导华尔街的噪音打扰。正如巴菲特告诉我的一样,仅靠一个人的才智去过滤这些噪音是不够的:你需要正确的流程和环境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那次午餐六个月之后,我决定搬家到苏黎世,因为在那里我可以远离纽约旋涡,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
谢天谢地,巴菲特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其他投资者也可以复制的:我们可以克隆他创造的环境和流程,把噪音隔离开来。对于我来说,这不仅意味着搬离华尔街,还意味着其他可能扰乱我思维的噪音。例如,我完全忽视市场预测,而是专注于投资那些将在长期取得巨大成长的公司。在午餐上,我很高兴承认自己努力学习、效仿巴菲特做法的程度。我把自己的态度解释给他,给他讲了一个《塔木德经》(古代犹太法典)的故事,两个学生迫切想要向他们的拉比(犹太人的学者)学习,甚至钻到他的床底下观察他晚上的行为。巴菲特幽默地说,以后他要经常检查床底下,看看我是不是藏在那里。
但是巴菲特至少还有一个方面是无法仿效的:他的头脑。在我们吃午餐的过程中,我感到他的思维在五个不同层次上同时运转。他的传记作者艾丽丝施罗德曾在演讲中描述过类似的感受。这很难解释。但是当我那天和巴菲特坐在一起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他高速运转的思维,知道他的大脑运行频率比我高得多。过去在牛津大学名列前茅,我曾对自己的智力有些自信,觉得可以和他一较高下,我还曾希望,或许有一天能表现得与他一样出色。但是那一天亲眼见到他,我终于确定,我永远也不可能赶上他。
这或许有点令人气馁,但是我奇怪地发现它更鼓舞人心。对于我来说,这一堂课清晰无误。我没有必要去和巴菲特比较,而是应该专注于真实的机会,去成为我所能达到的最好版本的盖伊斯皮尔。这让我想起了巴菲特讲过的一个老笑话:“你怎样才能击败鲍比菲舍尔(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回答:“和他比象棋之外的任何东西。”
我不可能在巴菲特的领域击败他。但是我可以追随他的榜样。那天他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他活力十足的智力,还有他那与自身天性完全和谐的生活方式。看起来一点都没有错位,他花费了毕生时间去做真实的自己。
这也成了我自己的目标:不做巴菲特第二,而要成为更真实的自己。在他教给我这些的时候,通向真正成功的道路就已彻底打开。
|
|